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24

第24章 思想政治教育篇(12)

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探

蒲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系统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规范高职高专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职高专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也指出,“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系统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更好地规范高职高专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最终使学生在踏出校门时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还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使得学生只关心应付考试,不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更不注重全面素质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就必须要先看到大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以前所倡导的大有不同。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关系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观念已与时代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整体呈现出政治思想趋于实际,价值标准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和生活、择业观上偏于实惠等特点。

2.大学生的人生观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活跃,尤其表现在个人价值观问题上,他们经历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碰撞。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自我选择,自我奋斗,为实现将来对社会的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主动调整,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以求提高自我、完美自我。在个人与集体、同学的关系方面,部分大学生努力营造自己的小天地,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淡薄,缺乏向心力。

3.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对阅读中外文学名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而对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非常热衷。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他们更为重视这种“看得见”的能力,而不是人文素养或综合素质等“看不见”的能力。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作用

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素质教育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大学生的有效手段。

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高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由来已久,最初的评价体系完全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奖学金、评优、毕业分配的重要依据。随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都在评价内容中加入了思想品德、文体活动、社会活动能力等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部分,但这些指标在很多高校的评价体系中仍然采用完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使得评价体系面临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的尴尬境地。因为素质本身很难科学、严密的量化,过度的量化只会使评价体系流于形式,达不到评价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也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更好规范高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大学生的有效手段,其测评的目的、原则、指标、方法的确定,对于大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使大学生能了解自己素质的结构及构成素质的各要素的状况,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明确发展方向;能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

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选拔需要。高校要面向市场,就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与社会需求接轨,把社会对毕业生的各种各样的素质要求溶入其中,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自身素质特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努力充实完善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试行以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具科学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坚持办学特色拓展就业渠道——我校就业工作特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吴勇

摘要: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2009年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更是成为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众多专科学校中,我校就业的特色工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以我校就业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促进我校的就业工作。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特色问题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专院校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校作为一所拥有近百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工科学校,秉承“学做合一”的优良办学传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局面,创出了办学特色,就业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多次表彰,连续几年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我校就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2008年,我校的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在“5·12”地震给我校乃至四川的就业工作造成很大难度的情况下,学校就业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推荐的原则,围绕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充分就业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做到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满意。

1.升本学生进一步增多。为立足学生成长成才,长期发展,同时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考研、专升本方式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引导,我校鼓励更多的学生升入本科深造,并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制度。2008年,应届毕业生考取了三所联办本科院校人数达百余人,占到毕业生人数的4%。

2.工作地区分布广,职业选择多样化。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地点分布较广,除成都外,基本上每个省都有,但以深圳、广州、东莞、上海或福建等经济较发达、工业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较多。毕业生去向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充分体现了多样性。这是我校根据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号召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的结果。

3.各系高度重视本系学生就业情况,系部制定相关奖惩措施,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使得我校共有500名以上学生是通过各系部老师推荐的单位就业,仅机电工程系教师联系的用人单位就达到30家。

4.自主就业人数明显增多。我校2009年自主就业人数共160余人,占到总人数的8%左右,这也充分说明了现在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增强。

二、主要措施及特色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招就处和各系部书记主任具体负责落实的就业领导小组,各系成立了由教研室主任和负责就业老师担任组员的就业专门小组,具体负责做好本系毕业生就业推荐和教育管理工作。校、系领导班子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并强调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系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毕业生工作调研,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2.建立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就业工作队伍,保证就业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以笔者所在的机电工程系为例,除了在组织、管理上给予高度重视外,在人员上除了毕业班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外,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动员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指导、宣传、推荐工作,并下发相关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到各教研室。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班辅导员对就业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就业辅导工作,把就业困难的学生分配给系领导和毕业班的辅导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帮助,使他们在毕业时都找到了工作单位。

(二)加强毕业生教育,特别是毕业生心理教育和择业观的教育

尽管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这份工作是否理想,还是一个问题。为找到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毕业生们往往要“几经周折”——而所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正是难在这里。我校各系党政领导以及各辅导员、班主任一直重视学生就业观念教育,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教育工作。与往年许多学生过分强调高薪、高起点的理想工作相比,2008年毕业生较为理性的给予自我定位,更趋向于重视就业后的发展空间,做到了先就业,后择业。

(三)各教研室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大量的用人单位与学生直接联系

我校各教研室所有老师认真收集就业信息并多方联系各公司、企业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开辟多条渠道。如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关系组织了省坎门机床厂、博瑞印务公司等15个单位参加的专场招聘会,促成了机电工程系170余名学生到上述单位就业,减轻了学校就业工作的压力。特别是机电工程系印刷和环境两个小专业更是以本教研室老师推荐就业为主,环境专业毕业生由本专业老师推荐就业的达到90%,印刷专业更是达到95%。

(四)班辅人员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就业工作

为了做好就业工作,毕业班的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中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摸底,对那些在外实习的学生主动组织班干部和班里的就业信息员通过电话、邮件、QQ等多种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近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据不完全统计,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因就业工作需要和每个同学通话5次左右。各系部都保留大量用人单位信息,及时掌握用人单位每年用人、要人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新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近年来,我校新专业就业率虽然较高,但大部分毕业生都是通过本专业个别老师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学校推荐的单位很少。如果出现本专业联系单位的老师调离或者用人单位有突发情况不再进人,那么就会出现新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新专业学生因就业渠道少,可以供选择的用人单位少,使学生就业积极性出现较大问题,甚至出现个别学生不在学校找工作,在外面又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希望学校有关部门加强对新专业用人单位的联系,给新专业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虽然在学校就业动员大会以及各类学生会议上一再强调毕业生签订第一个协议后,非公司原因不得擅自违反协议,否则学校将不再向其推荐工作,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违背学校就业规定,给学校、系上就业工作带来困难,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如大学生贷款后不按时还款,甚至恶意拖欠、逃避,还款信誉较差;求职过程中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面试时的自我拔高,盲目签约、随意毁约等严重地违背了诚信原则,在用人单位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加大就业工作难度。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必须履行诚实守信原则,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更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和过程,贯穿大学生活始终,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