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44

第44章 校园文化建设篇(2)

二要依托重点专业建设,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的行业人才培养优势。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优势,拥有五个国家示范专业和试点专业。学校将立足现有优势,努力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依托各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学科专业软硬件平台,合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使课程内容、培养方式、教学手段符合新世纪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要发挥行业院校的办学精神。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学做合一、敬业乐群”的校训,是多年办学中形成的自己的特色、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凝练,激励着电子高专人不断取得跨越式的发展,继续秉承学校精神、校训已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还坚持把夯实办学基础、提升综合实力作为实践载体的重要内涵。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主要方面。硬实力即办学的一系列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硬实力方面注重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注重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软实力方面重视培育优良学风、塑造良好精神面貌、凝聚师生合力等,使其充分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的先进性和创新力等方面。只有强化办学特色,夯实办学基础,提升综合实力,才能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电子高专学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成都电子高专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叶菊珍刘黎程迪李健怡彭维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的总体安排,党委宣传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到基层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就我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广泛听取了师生的意见,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1.学校2008年出台了《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该规划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尤其是学校各位总支书记意见的基础上,对我校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进行了规划,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等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该规划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风建设常抓不懈。如开展奖学金的评定、严格考勤、对缺勤学生按《学生手册》严肃处理、对学风建设班集体进行表彰、严格考试纪律等。开展了师德教育,积极倡导优良教风,评选了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名师,设置了优质教学奖,制定了任课教师的红黄牌制度,实行了校级、系级干部的听课制度等等,这些措施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组织了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校志愿者是第一批奔赴都江堰重灾区的高校志愿者。在灾区,志愿者们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受到中央、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多项表彰。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办了“三下乡”、学雷锋活动、创新设计大赛、科技实践创新大赛、校园CEO、艺术节、运动会、社团活动月,社团文化艺术节及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周”和“科技周”等活动。

4.发扬百年建校的优良传统,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先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校史陈列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历程及96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凝练了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确定了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标识,使师生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办学定位和目标有一定了解。成立了校友联谊总会,发挥优秀校友示范教育作用,激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向上、努力成才。

5.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建设。学校不仅修建了学生会堂、体育场、游泳池等文化体育硬件设施,还重点加强了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建设。加强了校园的规划和建设,绿化了校园,修建了葡萄园等一些景观,用陈毅元帅等知名校友、老校长的名字命名了道路和楼宇,在公共场所布置了励志牌、楼宇说明等文化作品,使整个校园有了较好的文化氛围。

在调查中,大多数师生普遍认为:学校近两年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新校区新建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拔地而起,图书馆藏书、实验室设备、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均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和水平;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经过96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艰苦创业、严谨治学、崇尚实践、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学做合一,敬业乐群”的校训,“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特色,“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勤奋、敏思、励志、笃行”的学风,并建设了一批校园景观,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和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理论武装和理论普及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投入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吸引力、影响力不够。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学了没用,因此上课不认真听,考试则应付了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中的“进头脑”问题。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着力点,品味不高。大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恰恰缺乏着力点。

一是文化活动开展的条件有限。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但新校区目前交通不便,社区文化环境不佳,教职工不住在学校,与学生交流机会少,师生之间存在明显情感距离,故而新校区就明显缺乏教师参与的文化氛围;社团活动也因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欠缺、活动亮点特色不足、宣传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制约了发展。

二是校园文化品牌打造不够。校园文化品牌一靠挖掘、整理、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精品,我校有96年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都非常需要我们很好地挖掘整理和保护,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如杰出校友的示范,电子高专精神等。二靠不断创新。我校已有不少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如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1+1”心联行动等等,可以形成自己的创新文化品牌。

三是高雅文化艺术活动少。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是要高扬主旋律,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需要营造一种高雅文化艺术活动引导的人文氛围。近年来,我校除了政府部门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和重大节庆活动组织一台主题文艺晚会外,自己举行或举办的其他类高雅文化艺术活动太少。由于缺乏高雅文化艺术活动的引导,致使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档次不高。

3.对学校的校风、校训等宣传不够,激励和凝聚功能尚未形成。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校训、校歌直到去年才重新得到确认和形成,对校训等宣传不够,还没有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在许多重要场合、宣传品、印刷品上尽管已经开始使用,但还没有成为标志,致使我校的厚重文化底蕴、优良办学传统、办学成就没有得到很好地总结和张扬,学校以校训为标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核心价值取向,尚未能形成凝聚和激励师生的氛围和机制。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因经费投入不足,致使文化设施不完善。二是主观原因: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体制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识,只停留在丰富师生业余文化生活,保障师生精神文化权益的层次上,没有把它上升到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

二是沉湎历史成绩,故步自封,缺乏活力。悠久的办学历史是柄双刃剑,在沉淀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往往会制约人们接受新观念。学校曾经的辉煌使我校一些人思想上的故步自封,影响了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人的教育观念、学术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等并没有与时俱进。我校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缺乏现代化的文化气息。

三是长期单一的工科办学结构,使得校园文化缺乏人文气息。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校园的人文氛围。我校是老牌的工科院校,在教学管理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注重其“实用性”、“操作性”,在实践环节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在人文教育方面投入较少,仅仅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寄托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和部分人文选修课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水平不可能迅速提高,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我们必须意识到,大学校园重要的意义在于“塑造人”,是内涵的教育,是内涵的塑造。

四、对策和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制定长远规划。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落实专门机构或由有关部门具体负责,聘请校内外专业人士,系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全面、系统、长远、高品质的建设规划。并在新校区建设初期加大投入专门用于校园文化工程的建设。

第二,加强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要抓好学校系部(处室)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遵循办学规律、科学决策、注重效率、科学民主、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服务,促进校风向和谐构建的方向发展;要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师表意识,大力提倡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等良好作风,提倡学习研究之风,提倡奉献精神,以此来教育、感染和陶冶学生,大力宣传名师和一些口碑好师德高尚的老教师的治学事迹,以先进的事迹来感染人、带动人;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应加大对已有制度的执行力,以制度来约束教师行为,保障师德的建设,如奖励先进惩罚落后一定要落到实处;在学生中要提倡尊师好学,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使尊师好学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如严格考试纪律,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等。要倡导学生自强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督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多开设一些人文类课程。切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

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对现有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少学生反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是在进行概念性的介绍,或者是简单的说教;强制性的人文教育考试模式依然残留着应试教育的阴影,学生依然以以前对付其他考试的办法来对付这些考试,出现过后即忘的现象等等。参加调研的师生们认为:学校应该进一步地改革和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思维,一是要探讨如何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如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使得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二是建议开设《大学语文》或者国学方面的课程,在把提高学生的读、写、说能力等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四,建立和完善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

学校在完善校园文化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构建科学、民主、人本的管理制度。如与学生相关的制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不让他们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如涉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术活动、人事管理、职务评聘、奖惩分配、校园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第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