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45

第45章 校园文化建设篇(3)

加快校园景观建设,如中心广场的陈毅塑像,路边休闲椅,主题景观场所,校园绿地和花园等;同时搞好图书馆等主要建筑物的室内装饰,使其内涵充实且丰富、优美高雅;对于校园内的楼宇、附属物、池塘、道路、标牌等要赋予名称,体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人群集中区域(如办公楼、学生食堂外面等)安装电子显示屏,公告学校各类信息,在让师生了解信息的同时,也彰显我校作为电子类高校的特色。

第六,大力加强宣传平台建设。

学校现有宣传平台为校报、报栏橱窗、校园网、广播、标语五种,这五种平台致力于学校的对内对外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不断完善:一是要与学校工作重点的结合更加紧密,如在校报、校园网上可开设对应的专栏;二是要进一步厘清各种平台间的区别,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校报应该是对校园网新闻的深度报道;三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如橱窗、标语的设置和管理应该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校园网各栏目的设置和新闻的发布应该更加规范,对外宣传和自办印刷品的管理应该加强;四是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如校报和校园网上文章的质量应该有所提高,最好能发表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五是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完善校园网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校园网还应提高网速,加快校园新闻的更新,开设更多更好的栏目等。

第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抓好“三三一工程”。

(1)三大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典礼活动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典礼内容单一、形式化特点突出,越来越滞后于以“80后”乃至“90后”为主体的当代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因此,在设计这些典礼时要进行改革、创新和丰富三大典礼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取得满意的育人效果。

开学典礼是新生了解学校、加强新生对学校专业以及大学生活的了解,为他们更顺利的迈入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环境和完成自己人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并且指明前进方向的活动。我校近年来的开学典礼是和军训开训典礼合二为一的,它确实节约了一些精力和经费,对军训来说确实很隆重,但冲淡了新生“开学”这个主题。可否考虑将二者分开,在典礼的议程上予以丰富。

毕业典礼是毕业生和学校的一件大事,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理应隆重而庄严。国内外很多名校都把毕业典礼当成弘扬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都非常重视。我校毕业生离校早、离校时间也参差不齐,难以找到共同的时间,这是近年来我校毕业典礼难以成行的主要原因。可否在毕业生回校拿毕业证时举办,各系均应举办。在议程上除校领导讲话、为优秀毕业生颁奖等外,还可以播放一些反映毕业生生活的DV片。参加人员除毕业生、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外,还可以邀请毕业生家长参加,在让毕业生再次感受学校温暖,进行感恩、爱校荣校、凝聚团结教育,激发他们志向高远的同时,也能让家长学生体会亲情,更多地了解学校、宣传学校。

对颁奖典礼,我校一直都比较重视,典礼也开得非常隆重。但如果在议程上丰富一些就更好。如可否邀请奖学金设立者出席并讲话,邀请优秀校友参会并演讲,既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和奉献精神,加强学生成长感恩、成才报国、奉献社会的意识和信念。

(2)三大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校体育运动会、一二九文艺晚会。

志愿者活动是我校学生基础和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项活动。截至2007年,我校青年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达9000人。我校的青年志愿者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四川省,他们积极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抗震救灾、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无偿献血义务宣传、为省市团组织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及社会公益服务等活动。他们的服务精神和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高度赞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校青年志愿者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表彰数十项。在2000年还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光荣称号。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今后,志愿者活动还应该扩大服务范围,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展现我校学生风采,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服务社会的生力军。

我校运动会现有春季运动会和秋季新生运动会,是全校师生的一件体育盛事。学生们在运动会中体现出来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集体意识等精神不仅直接影响体育成绩的取得,而且对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重要影响。因此,校运动会要继续发挥其影响力,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纪念一二九文艺演出活动已经成为我校校园中的文化盛事。学生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艺和想象力,舞动青春,畅想和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后应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着力提高其艺术品位,使学生能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美的熏陶。

上述三大活动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最好能规范化、制度化。

一个载体: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校园里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现有学生社团已发展到28个社团,分别有科技、艺术、体育、综合四大类社团,共拥有成员3478名,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4%左右。有多个学生社团曾荣获“全国优秀社团”、“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四川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今后社团联合会应理顺工作机制,保证社团工作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机制畅通;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社团间的友谊,指导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各级联动、分步推进;通过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资源的效益。同时,积极争取校外社会资源优势,发挥好社团资源的优势,提高整体工作实力。

总之,要充分发挥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高品质、高品位的科技、学术、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一方面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

构建和谐环境实现院系协调发展

吴亚梅

摘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是当今重大时代命题和理论创新成果,和谐院系则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基层教学单位实践的核心要点,是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真正做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其核心是构建和谐环境,实现协调发展。本文就这个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院系和谐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是当今重大时代命题和理论创新成果,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和高校的战略重点。和谐院系则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基层教学单位实践的核心要点,是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也是每个院系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真正做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其核心是构建和谐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一、构建和谐环境

(一)和谐的含义及价值

所谓和谐,应当是整体共同目标下的个体意志与价值的充分表达和实现。它要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够在各自的职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自觉地实现社会整体发展目标,作为个体自身目标实现的载体,使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和个体自身目标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双规则耦合互动,是面向具体问题解决的学问。当组织处于和谐状态时,管理绩效相对较高;当组织能够合理运用和谐法则来实现和谐目标时,组织就可形成和谐机制,维持相对和谐的运行状态。和谐管理是以管理主体的内在和谐求得外在和谐,以外在和谐促进组织的内在和谐的统一。因此,高校院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能更好地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为院系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二)和谐工作环境的深刻内涵

和谐工作环境是对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处于最佳状态的描述,是和谐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谐工作环境,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舒适的工作场所。即客观要求其应具有整齐划一、方便适用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特征。二是宽松的工作氛围。表现为本单位的民主正气得到弘扬,员工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全体人员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氛围具有舒适、活泼和宽松的特点。三是良好的工作秩序。表现在本单位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人人自觉遵章守纪,各类人员职责和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默契,一切活动秩序井然。四是融洽的内部关系。领导干部作风民主,关心群众生活,讲究工作方法;员工尊重、维护领导权威,自觉服从管理,干群关系融洽;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三)构建和谐环境的思路

和谐才能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推动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环境?

1.加强融合创和谐。

第一,个人素质是构建和谐环境的根本。构建内涵丰富的和谐院系,关键在人。人际环境的和谐是和谐环境的基础。孔子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着名准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便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孔子的“忠恕”之道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具有普遍意义。院系人员如果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涵养,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形象时,都有严予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胸怀,那么繁杂事务中的许多矛盾也就容易消解,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容易协调,也就随之顺畅。因此,每个人要从长远动态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相处、合作。

第二,对话沟通是构建和谐环境的手段。德国着名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对话沟通是一种寻求公共理性的行为。在管理中,对话沟通也是一种寻求管理双方的共识、谋求管理关系和谐的行为。因为管理双方的关系并不是一直处于协调一致的状态,而是充满矛盾、对立和冲突,情感也时常处于不合作和不协调之中。这就有必要在双方之间开展对话沟通,寻找解决管理难题的办法和共识,以便双方情感融通,关系顺畅,在双方取得共识和目标的前提下协同动作、齐心协力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取得管理效益。因此,在工作中,每个成员要多换位思考,倡导人性化的合作共事之风,互帮互助,促进教职工之间关系的和谐;言传身教,人心思进,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不怕事多,理顺情绪,搞好干群之间关系的和谐。

2.完善制度求和谐。

维护与实现公平正义、有秩序和稳定,是和谐院系的前提。不公平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无秩序,无秩序则难稳定。这就要求院系领导班子在坚持改革、促进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维护教职工的公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注重消除产生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为师生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和公平的发展的机会。做到规范工作程序,以制度管人,依规章治系。

3.加强党建保和谐。

做好党建工作,是和谐院系的关键。无论是促进院系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创造活力,还是实现院系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所以,在构建和谐院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有没有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能不能发挥先进性和模范性,关键取决于党组织有没有形成先进和谐的政治氛围,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着眼点。在实际工作中,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一是靠党员自身的自觉和努力;二是靠党组织集体力量的推动和集体氛围的营造。集体氛围就像磁场一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所不在的无形力量。好的集体氛围容易促使人积极上进,产生集体性的互动行为。因此,基层党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营造先进和谐的政治氛围,形成一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党组织形象。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增强院系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为此,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组织党员过好每一次的党组织生活,创新形式,如把理论学习与外出参观,专题讲座与积极讨论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