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以人为本实践创新
19085600000052

第52章 校园文化建设篇(10)

高校档案馆利用实物档案发挥爱校荣校教育功能的思考

张桂霞王中克

摘要:本文从实物档案的特点入手,对利用高校实物档案发挥爱校荣校教育功能进行了思考,并就其教育形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档案馆实物档案教育

2008年8月,由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以教育部27号令的形式发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高校档案馆的职责之一是:“利用档案和校史资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实物档案是档案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实物档案浓缩了学校发展的精华,是学校历史发展的有力凭证,是广大师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它见证了学校的发展成果和荣誉,同时也见证了学校办学的历史轨迹和坎坷的发展经历,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如何利用实物档案发挥爱校荣校的教育功能,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实物档案的特点

本文所指的实物档案是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对外交流中形成的一些对学校和社会具有收藏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实物。其主要包括:各类荣誉称号、证书、证明、锦旗、奖牌、奖杯、奖状、牌匾、印章、领导人和名人的题词、题字、书画、徽章、纪念币、纪念品、礼品等。这些实物作为一种特殊载体档案,以其历史的真实性、原始性、直观性和生动形象等特点,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各项实践活动,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从另外一种角度体现着学校的发展史和光荣史。实物档案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见证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这种以往的社会时间的原始记录,可以把过去带到现在和未来,也就是所谓的“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从而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在一起,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整体连续性。实物档案客观真实地记载着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再现着学校辉煌的业绩,是学校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二是直观性。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直观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根本原因。它是在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最真实、最直观的、最可靠的,因为它是直接的原始记录。高校实物档案以各类荣誉证书、锦旗、奖杯、奖状等特殊的物质形态而存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现场感的特征。

三是多样性。高校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使反映记录学校的教学、科研、外事、体育和学校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实物档案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有记录在非纸质材料上的文字材料;有上级颁发的各种奖牌、勋章;有各类比赛中获得的锦旗、奖杯、证书;有对外交往中受赠的礼品;有教学、科研中产生的作品;有反映学校发展建设各个时期的总体规划方案蓝图及模型。小可以是一枚徽章,大可以是一个牌匾,几乎囊括了所有档案材料的载体形式,其形式多种多样。

二、实物档案具有爱校荣校的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一考定终身,因此会造成大量的考生不能如愿考取理想的学校,就读理想的专业,会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对这些选择了不是自己心仪学校、院系的大学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爱校教育的宣传。

首先,进入大学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教育新生们如何调整心理落差以及该怎样应对日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同时面对同样的大学生活,每一名新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发掘自己的潜力,不要虚度光阴,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把就读的学校,真正看做是“我的大学”。

其次,为了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对他们进行知校、爱校、荣校的教育,组织大学生在新生入学之际参观学校校史室,通过一个个朴实无华、触手可及的实物档案,从细小处诠释学校的办学历史、坎坷的发展经历、艰苦创业的精神、典型的事件和人物,取得的荣誉和办学成就及科研成果,使大学生们对学校的变化和逐年形成的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学校过去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感到自豪,以期达到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和专业,热爱自己所在的学校,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为学校争光荣、作贡献,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树立远大的成才理想,引导他们热爱学校和所学专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争做合格大学生,提高成才起点。

三、利用实物档案进行爱校荣校教育的形式

第一,构建实体平台。

(1)建立“实物档案(荣誉)室”。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院系,把反映学科发展的教学、科研成果的实物集中展示,作为一个宣传高校教学成就和科研成果的亮点,大力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以期增强全校师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开办校史展览。校史展览是爱校荣校教育的载体和平台。校史展览建设一定要抓住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丰富馆藏的藏品,在展示学校变迁和发展、总结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优秀教科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能体现素质教育和发挥自身优势的档案资源整理收集起来,进行挖掘、布局、谋篇,全面展现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独特的精神内涵。目前,校史展览对实物档案的积累相对薄弱,校史展览应加强实物的征集,尤其要加强收集在教学、科研、管理、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珍藏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实物。

校史展览要以史实为依据,运用档案文献、统计数字、图表、照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内容应该涵盖办学理念、历史沿革、领导关怀、党团工会、慧者耕耘、赛坛雄风、多彩校园、学子撷英、实物展示等,充分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历史、办学方式、办学成果等一系列情况。它的建成,将是学生了解学校历史、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校荣誉感和进行知校、爱校教育的一个极佳基地,也将成为上级领导、兄弟学校、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一个良好平台。

第二,构建虚拟平台。

高校档案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全部或将“含金量”高的实物档案进行拍照、扫描、存储,设立电子档案馆或在校园网档案馆网页上设置专栏,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使校内外利用者能通过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了解学校的历史,成为在校生接受爱校荣校教育的一个窗口,同时也增加了网站的“档案味”和点击率,对那些将要报考本校的潜在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宣传学校的窗口。

总之,利用实物档案特有的优势,让师生了解学校,并从中感悟出学校的文化精神,体会到学校文化的辉煌和历史的厚重感,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校敬业教育、热爱科学教育和尊师重教教育的直观教材,其教育效果要比读书和说教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因此高校档案馆利用实物档案来进行爱校荣校教育势在必行。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探讨

粟深蓉

摘要:《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承担着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基本能力的艰巨任务,关联着高职高专长效发展、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新形势下,反思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及教学方法非常必要。

关键词:大学语文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高校人文素质工程、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修养的一门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高职高专之所以不被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来看,人文学科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急功近利的时代得不到承认,轻视文化的粗鄙化思想越来越严重。从个人思想认识高度来看,有些人认为,学生语文能力差,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问题现在想通过几十节课来解决,可能吗?既然不可能那就不要开;再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来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材选用、大纲要求、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确实存在很多值得研究、探讨和反思的地方,所以,从高职高专语文目标定位入手,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将是改变高职高专语文现状的关键所在。

一、方向准目标明,定位切合需求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目标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人才的特点,充分发挥《大学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欣赏、运用及表达能力。

(一)提高职业素养,塑造完美人格

就高职高专来讲,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基础,它体现着技能人才的文化修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当立足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更好地做人、做事、学技能提供广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底蕴。同时《大学语文》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以情感人、提高情商的功能,它通过情感的、审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并和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一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从而收到育人的效果。因此,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亲和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并最终达到提高职业素养、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二)文理相互渗透,培养思维品质

根据我国制定的要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要打破只重专业教育不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要使课程设置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体现这一办学理念的《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设定,就应该充分考虑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文理相互渗透,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理工科学生在对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长期使用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容易形成定式观念,这种定式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对新事物大多拒绝。文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人有所不同,文学家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居主要地位,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具体生动,能表现复杂变化的现象,而且都带有情感性,容易深入人心,文学创作中的想象、灵感、幻想等活动,对科技工作同样有帮助,很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承认不时受到这种思维的意外启发与推动。应该说,学好本国语言,爱读优秀文学作品,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能产生提高其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

充分发挥理工科学生擅长理性思维的优势,在培养他们判断力、分析综合演绎推理能力的同时,努力开发他们感性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预测能力、感知能力同样出色,这是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专业技能与语言能力的完美整合

高校的不断扩招等诸多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偏低,特别是语文水平偏低的现象非常普遍。具体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作文语句不通,不注重行文逻辑,还常有错别字,就业后,很难用现有知识去开展工作、适应社会。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语文》应该把握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树立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懂得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其专业知识的能力结构,将专业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与语文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文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明白,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最后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其文化熏陶与实践应用水平能力得到有机结合。

二、结合高职高专特色,精选内容编制教材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大学语文》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在编撰上多因循守旧,能全面体现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目标并能很好地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服务的好教材并不多见。所以,结合高职特色,合理编制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尤其重要。

在选文上要遵循一个总的原则,一定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要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出发,遵循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两者对等均衡的原则。在内容上要注重人文性、可读性、当代性与实用性,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

首先,大学是学生由自然人演变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后才真正开始思考一些人生的基本问题,比如友谊与爱情、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等,所以,在范文的选用上,应考虑从人的成长角度去帮助、启发他们建立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启发学生去思考人生,关注生命。范文选取时人性与社会性并重,注意挑选一些富有人类情感、关注人生基本问题的篇章,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其次,选文在时代上既要考虑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又注重中外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以激活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自觉性。适当地选入一些语言优美、富于民族文化韵味的古典文学作品,对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