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19086200000004

第4章 印刷基础知识(1)

2.1 印刷的定义及其要素

2.1.1 印刷的定义

印刷(printing)的概念,其实质是对原稿进行复制。传统定义上的印刷是指通过制版后,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2.1.2 印刷的要素

根据传统印刷的定义,印刷过程中的原稿、油墨、印版、承印物和印刷机械合称为印刷的五大要素。

1.原稿

原稿是指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也可以解释为被复制的对象,原稿存在的形式多样,一般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硬件形式原稿

又称传统原稿,如手写稿、印刷品、打印材料、画稿、彩色照片、彩色软片等。

2)软件形式原稿

如科技测量、医学图像、地图测绘、动画、光盘等。

3)媒体原稿

摄像机信号、电视信号、网络信号、光盘等。

就印刷工艺而言,原稿分为文字原稿和图像原稿两大类;按原稿内容可分为线条原稿和连续调原稿。线条原稿是由黑白或彩色线条组成的图文原稿,例如各种表格、图纸、文字原稿、漫画、地图等,其本身的色彩和色调深浅变化有明显的界限。连续调原稿是指呈连续渐变形式,例如各种绘画稿、彩色照片、不透明的黑白照片等。

原稿是印刷的依据和基础,原稿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高质量原稿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前提,因此在印刷前一定要认真选择原稿,以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2.印版

印版是印刷的专用模板,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图文载体。印版上有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非图文部分在印刷过程中不吸附油墨,又称空白部分。印版按照着墨部分和不着墨部分的高低结构形式不同通常划分为凹版、凸版、平板和孔版四类。

3.承印物

承印物是接受印刷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最常见的就是纸张。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印刷承印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包括各种材料,如纤维织物、塑料、木材、金属、玻璃、陶瓷、皮革等。

4.印刷油墨

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耐久有色图像的物质。印刷油墨是一种比较稳定而结构复杂的胶状物。品质优良的油墨具有耐光、抗氧、耐水、耐酸、耐碱、抗溶剂等抗溶性,成膜后还具备耐摩擦性。

5.印刷机械

印刷机械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总称,是由制版机械、印刷机械、印后加工机械组合而成,它是现代印刷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印版结构不同印刷机械也不同。

2.2 印刷的种类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承与发展。凸版印刷是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印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凸版印刷版材主要有: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现在有些书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一些需特殊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印刷。

2.平版印刷

这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图像与非图像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与油墨相互排斥原理,图文部分接受油墨不接受水分,非图文部分相反。印刷过程采用间接法,先将图像印在橡皮滚筒上,图文由正变反,再将橡皮滚筒上的图文转印到纸上。画册、画刊、广告样本、年历等均可采用此印刷方式。

3.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印刷的浓淡与凹进去的深浅有关,深则浓,浅则淡。因凹版印刷的油墨不同,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钱币、邮票、有价证券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也适于塑料膜、丝绸的印刷。由于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等原因所以成本较高,使用较少。

4.孔版印刷

孔版印刷是利用绢布、金属及合成材料的丝网、蜡纸等为印版,将图文部分镂空成细孔,非图文部位以印刷材料保护,印版紧贴承印物,用刮板或者墨辊使油墨渗透到承印物上。孔版印刷中印版的图文部分由数量不等,空洞大小不等或大小相等的网眼构成,印版图文部分的空洞越小,数量越多,印刷品的物像就越清晰、逼真,反之则粗糙。孔版印刷不仅可以印于平面承印物而且可印于弧面承印物,颜色鲜艳,经久不变,更适用于标签、提包、T恤衫、塑料制品、玻璃、金属器皿等物体的印刷。

5.数码印刷

数码印刷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技和印刷的数字化趋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印刷技术。数码印刷技术泛指全过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数码化。例如:激光照排、远程传版、数码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印厂ERP等都属于数码印刷的范畴。在数码印刷中,不再需要印版的参与即可完成整个印刷过程,而是直接将电子文件信息转印到承印物上即可,类似于桌面喷墨打印机,但精度和印刷质量和一般胶版印刷无异。

随着计算机数码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印刷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数码印刷耗材成本不断下降,但印刷质量却不断提高,都体现了数码印刷技术的快速度、高质量、低印量的优势。此外,数码印刷还具备灵活性的特点,可以一张起印,这短、平、快的特点使该技术被大量用于印量少,时间紧的小业务,这是一般胶版印刷无法达到的。数码印刷与胶版印刷方式互为补充,可以代替传统的打样机,用于正式印刷前的文字、图像、版式、色彩的校正检查。数字印刷还可以借助移动储存设备提交电子文件,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印刷,为印数少、时间紧的商业广告、产品说明书、宣传单页等印刷品业务提供了最佳选择。

6.特殊印刷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印刷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新的印刷方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常见的特殊印刷形式。

1)立体印刷

立体印刷时利用人们两眼的视觉差异和覆盖柱井光栅板活动有立体感图像的印刷方式。立体印刷大多应用于海报、橱窗陈列品、文教用品、玩具、化妆品的包装、立体地图等。

2)盲文印刷

盲文印刷是用特殊的印刷手段,使图文形成隆起圆点和线条符号,组成盲人专用文字的印刷方式。盲文印刷一般分为空心点字印刷和实心点字印刷两种。空心点字印刷一般采用纸或塑料薄膜,纸张采用特制的牛皮纸或胶版纸,为便于盲人摸读以及增强纸张的防水性,还需经过上蜡处理。实心点字印刷是在锌片上打出点字的字符,覆盖在盲文印刷纸上,将特制的油墨通过印刷机挤压到纸张上,并经过烘道加热冷却后形成凸起的实心点字。

3)贴花印刷

贴花印刷是采用平版印刷的方式,将图文印刷在图胶纸或者塑料薄膜上,同时将印刷品用水或硼酸润湿,在被印物体表面涂上一层凡立水,稍后即可把印刷品贴上并施压,最后揭去印刷品,图文就留在承印物体表面。

4)转移印刷

转移印刷的承印物为不规则的异形物体,使用钢或铜凹版,经由硅胶铸成的半球转印头,以此压面印版,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转移印刷被广泛地应用在陶器、玩具、机器仪表等方面。

2.3 印刷材料、设备及其特性

2.3.1 油墨

油墨是印刷过程中用于形成图文信息的物质,因此油墨在印刷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直接决定印刷品上图像的阶调、色彩、清晰度等。在印刷中我们需要了解油墨的组成和油墨的分类。

油墨的主要成分如下。

(1)颜料是油墨中的固体成分,为油墨的显色物质,一般是不溶于水的色素。油墨颜色的饱和度、着色力、透明度等性能和颜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连接料是油墨的液体成分。在印刷过程中,连接料是载体,连接料携带着颜料的粒子,从印刷机的墨半经墨辊、印版、辗转至承印物上形成墨膜,固着、干燥并粘附在承印物上。墨膜的光泽、干燥性、机械强度等性能和连结料的性能有关。

(3)油墨中还需添加其他的各类助剂,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如:黏度、粘着性、干燥性等。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油墨的品种不断增加,分类的方法也很多。按照印刷方式来分类有五种:凸版印刷油墨;平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孔版印刷油墨;特种印刷油墨。在这里着重介绍特种油墨。

特种油墨是具有特殊性质或特殊用途的油墨。它的种类有很多,常用的有金墨、银墨、荧光油墨、发泡油墨等。

(1)金墨是用铜合金粉作为原料所制成的油墨,印刷后呈现黄金光泽。银墨是用铝粉为原料制成的,印刷后呈现白银光泽。金银墨是设计印刷中使用最多的特种油墨,尤其是在包装设计、高档画册印刷中使用最多,既可以实地印刷,也可以设计成为网点套印。金银墨印刷可以为印刷品带来华丽、绚丽的效果。

(2)荧光油墨是用荧光颜料制成的油墨。

荧光颜料里有荧光物质,经过灯光照射后,能得到更光辉的效果,在灰暗的地方也能显示。

在商业印刷品的设计中,荧光油墨被应用较多,能起到醒目和突出的特殊效果。

(3)发泡油墨是指这种油墨中含有发泡材料。

印刷品经加热处理后会发泡隆起,突出一定高度,具有立体效果。这种油墨大多被用于盲文印刷品以及纺织品的印刷上,如T恤,特别是儿童T恤衫图案的印刷,形成立体浮雕感的图形。

了解了油墨的特性,有助于设计师利用其特性创意出新的印刷品设计。

2.3.2 承印物

随着印刷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承印物也多种多样,如塑料、金属、纺织品、皮革等,承印物使用最多的是纸张,因此,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着重介绍纸张。

1.卷筒纸和平板纸

纸最初的包装有两种:卷筒纸和平板纸。

1)卷筒纸

轮转印刷所用的成卷的纸,直径和宽度都可达到1米左右,若把它完全展开,长度可达数千米。使用卷筒纸是为了更快地印刷大批量的印刷品,如报纸、中小学教材等。

2)平板纸

单张纸印刷所用的裁成长方形的纸,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纸,有不同的尺寸规格。

2.纸的开本

1)全张、开本“全张”和“开本”的概念仅是针对平板纸而言的。

把一张按照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为全张纸或全开纸。在不浪费纸张,便于印刷和装订生产作业的前提下,把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称为开数;将它们装订成册,则称为开本。对于书来讲开本和开数意义相同。单页出版物的大小称为开张,如报纸、挂图等就分为全张、对开、四开和八开等。

印刷、书写和绘图用纸包括常用的印刷用纸——新闻纸、凸版纸、胶印书刊纸、胶印纸、AO版纸、铜版纸等等的全张尺寸一般为:1000×1400、900×1280、860×1220、880×1230、787×1092(单位毫米,本书中提到纸的尺寸单位均为毫米)。

对一些特殊的纸种,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加以限制。如玻璃卡纸的全张尺寸可以是1350×920。在后面的章节中,会针对常用的每种纸列出相关数据,以供在设计时作为参考。

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这几种规格,它们都有固定的名称:

正度:787×1092(多用于书刊)

大度:889×1194(多用于海报、彩页、画册)

A 度:890×1240或900×1280(多用于信纸、复印纸)

B度:1000×1414(多用于信封、档案袋)

对于各开本尺寸标准常用的尺寸,设计师需要熟悉和了解,但具体落实到每件印刷品的长和宽,设计师基本上可以自由决定,没有必要照搬。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页面在全张纸上排列时,要在纸的叼口和拖梢各留下至少20mm的宽度(这是旋转测控条的位置),在另外两边各留下至少3mm(以便切掉毛边)。页面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供各个页面出血,必要时还要有标记裁切和折叠的参考线。出血的常规量是3mm,两个页面都出血,裁切或折叠的标记通常也是3mm,所以一般来说,相邻两个成品边缘之间的距离是9mm。但如有需要,实在放不下已经定好尺寸的页面,出血量和参考线的长度也可以略小一些,但不得低于1mm,这就是说成品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3mm;

(2)不浪费纸,尽量按上述原则把页面都排版在全张纸上,减少大块空间的情况出现。

如果成品非要用某个尺寸而又找不到合适的纸,根本不用顾忌开本是多少,只要看页面排不排得下,会不会浪费纸就行;

(3)对于重要的印刷品(如中小学教科书、公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成品尺寸设计,并选择适当的全张纸。

3.纸的性能

纸的性能是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用于评估各种纸的质量的标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1)定量

又叫“克重”,是每平方米纸以“克”为单位的重量。如“157克铜版纸”、“70克胶版纸”

中的克数,就是指定量。测量定量的方法,是把从同一张纸上裁下的10张0.1米×0.1米的小块进行恒温横湿处理,用分析天平称量,把它们的总重要乘以10,得出每平方米的重量。

克重可以反映纸张的厚度,特别是对同种材料的纸张,因为比重不变,计算重量的面积都为1平方米,那么越重的纸也就越厚。对不同的纸张,比重差异不是很大,那么通过克重也可以比较它们的厚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印刷品所用纸张的克重:

(1)彩色宣传单、海报、请柬、门票、三折面等,多用157克,有时也用12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