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品设计实践中,一个设计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将受委托的设计按时完成,而且还要根据客户要求的印刷品的内容、艺术创意、产品造型、印刷材料、产品功能、生产成本、设计印刷利润、工作周期等各类要素进行有效组合,以满足客户要求,这才是一个成功印刷品设计完成的目的。
3.1 接受业务委托
3.1.1 讨论交流,填写业务单
接受一项客户委托的印刷品设计订单时,首先要做好的是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设计的过程是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与客户沟通后,决定该印刷品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此填写在印刷品设计业务单。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客户所提出问题的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提出与优化,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在与客户的交流中,要了解客户委托设计及印刷品的实用目的。有很多客户可能对印刷品的最终形式和预算没有明确的概念,设计师要根据相关产品的样本进行适当的讲解分析。此外,设计师要了解客户对印刷品所要求的最终形式及印刷品开本、大小、色彩、印数、有无专色要求、印刷品用纸、装订形式、后期加工等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填入印刷品设计业务传递单做备忘。
3.1.2 报价
印刷品的合理报价是设计、印刷工作的基础,报价合理意味着对业务的双方即委托方和被委托方,都要公平。在艺术设计和印刷包装的有偿服务中,各行业都有相对公开的收费标准,一般不要与行业标准偏离太远,成熟的客户一般都会把各个不同设计单位的报价进行比较,将报价作为市场考察的重要指标。设计师在报价过程中要考虑到设计过程中因设计难度过高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由此带来的工作压力等无形成本。报价是设计师交流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体现,设计公司的规模和设计师的声望会使设计报价大不相同。
报 价是签署设计合同的基本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一旦价格谈定了,合同的签订也就确定了。印刷品设计的报价从工艺流程和服务类别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设计工作的报价
印刷品的设计费报价一般按照不同类型来分,大都以基本单位计价,如海报设计(元/每幅),画册、产品目录、书籍版面等(以A4幅面为例,元/P),印刷品封面设计(元/每幅),也有以一个设计项目(包含所有涉及内容)来计价的。
2)印刷、印后加工的报价
印刷及印后加工的报价一般分为四色分色输出制版、打样校对、印刷用纸量核算、印刷费、专色制版印刷费、印后加工费(开孔模切、裁切、上光UV、覆膜等)、装订费、包装材料费等。设计公司与印刷企业之间合作深度会对印刷和印后加工的费用有直接影响,此外,印刷的数量和承印物对印刷及加工的费用影响较大。
3)其他服务项目的报价
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及原稿类别,设计工作可能还产生其他相关费用,如产品拍摄费用、广告模特费、文件翻拍费、广告文案撰写费、文字整理输入费等。在合同签订之前要详细核算并列出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影响整个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3.1.3 签订正式合同
在与客户进行充分交流之后,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就可以签订委托合同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工作周期、交货方式及地点、相关费用结算方式等。
3.2 原稿处理
原稿是设计的基础。对于原稿的处理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要对客户所给的原稿进行审定、整理并修正。在交接原稿时,要注意全套原稿是否完整,并与客户商议原稿缺陷的补充方式和处理方法。要对原稿进行整理并修正,因为客户所给的原稿可能是未经处理的原始材料,在设计前要对原稿进行详细检查,并对重点图片和文字进行标注。客户没有提供的而设计时所需的文字和图片内容要记录,并核算工作量。
其次,把原稿的文字和图片转换为设计可以用的电子文件。录入文字部分可以使用专业的文字处理软件进行输入并进行简单编辑并核对,然后保存为纯文本格式。图片如是印刷品形式,可以利用扫描仪输入。如果客户提供的原稿皆是电子文件,那就省去了输入的环节,特别是文字部分可以避免文本录入所产生的错误。
3.3 艺术设计过程
3.3.1 设计印刷品版式
如设计项目是装订成册的印刷品,设计初应按照印刷品成品的篇幅和开本比例作一份小型的版式本,即设计的草稿本。在版式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概略地绘制图文摆放的位置,大致进行图文处理,标示图片大小和裁切角度,编排图文的顺序和页码。印刷品版式的制作是前期设计的一项必要工作,在制作中可以让设计思路自由发挥,并能较好地对印刷品进行整体规划和篇幅计算。
3.3.2 版面设计母版
在设计之初,利用相关设计软件,设计一个版面的母版,将版面尺寸、版心尺寸、切口位、角线位都一次性做好,一个设计项目中的所有版面一般都是同样大小的。在做好母版之后,可以统一所有相关尺寸,避免重复设置和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在设计稿输出分色胶片时。一些专业输出以按照标准印刷版面设计规范的四色角线,只是在一些特殊开本的版面设计中,特殊折位和角线的位置需人工设置。这些角线需设置成四色线,才可以在印刷中和四色版一起印刷。
3.3.3 艺术设计
这是设计师发挥个人创意才能的部分。印刷品版面的艺术设计包含4个方面:文本、图形、色彩、版面构图。在设计中,要注意色彩的应用要符合客户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标准色规定,图形、图像要注重主次,注重版面视觉效果。对于图像要进行合理的处理,比如色彩校正、颜色转换、图像褪底与裁切、清晰度的调节等。
3.4 出片打样及校对
设计稿在基本完成后,必须打印出来,并按印刷页面的顺序编排好,交付客户校对。此时的打样是对设计师的抽象设计概念转化为具体设计版面的检验,也是将设计稿交付客户检查校对的必要过程。这时的设计稿只需使用打印机打印样稿即可。如果印刷品是非单页的,打样稿需按照设计的页面顺序手工装订成样本,便于客户校对,检查页码编排正确与否、版面是否符合要求等。
校对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的内容主要针对文字的检查,包括文字的内容、格式、标点符号、字体字号、段落编排顺序的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外文单词、文本中的数字、地址和电话号码是否准确;图片的校对要注意图片的编排顺序、图片中说明文字是否正确。校对也是客户审定设计稿的一个重要过程。校对一般不止一次,在设计实践中客户可能要求调换图片,更改文字内容,甚至是版面的完全改动,因此,在校对阶段,设计师要与客户深入探讨,将设计理念和版面风格向客户阐述清楚,并尽可能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设计作品。这个阶段是考验设计师设计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甚至是决定作品是否能如愿进行的关键。
由于现在设计作品都是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机会受到病毒侵袭或硬件故障等问题,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存储,并在设计完成时,要及时备份文件,以防止出现意外而影响设计工作进度。
校对样稿后,需要求客户签字认可。在印刷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可预期的情况和问题,甚至会导致成品报废等重大事故。因此,校对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3.5 输出制版
设计好的版面在经过客户最后校对,确认后签字,版面设计的工作告一段落,进入印刷前制版输出准备阶段。此时,设计师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或网络传送将设计稿交给专业的输出中心进行四色胶片的输出。每一个初具规模的输入、输出中心都具有一批精通印前设计和印刷工艺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会按照印刷工艺的规范要求在输出之前仔细检查文件的各项细节,如图片的分辨率和色彩模式是否符合印刷的要求等。经过检查的设计稿件通过照排机处理后,整页的图文信息输出记录在感光材料上被制成分色胶片,或直接输出记录在印版上即印刷版(PS版)。经过印前处理记录在分色胶片上的图文信息,还需复制到金属薄板上制成印版,然后才能上机印刷。制版要根据所用的印刷方式选用相应的制版方法和工艺,在印版上形成具有一定印刷特性的图文要素。
3.6 印前打样
在大量印刷之前,必须要进行打样测试,这是批量印刷的参考,同时这也是对制版后的设计稿的最后一次审核检查。在专业输出中心,一般提供3~4套打样稿。打样使用的是专业的单张打样机,由于是人工单张逐色打印,所以就避免了机器大量印刷过程中机械细微误差对印刷质量的影响,颜色也比较饱和、鲜明,精度要比批量印刷好。因此,人工打样的样张被用作大量印刷时检查正式印刷品质量的参照物,在印刷过程中的这项对比,参照物叫做“跟样”。打样所用的纸张必须和大批量印刷时所用是同样纸张,特别是使用特种纸的印刷品,一定要注重印前打样,这样才能保证打样与批量印刷的色彩、精度等内容的一致性。
印刷品设计稿在制版打样后,就进入了正式的印刷阶段。不同的设计项目需要不同的印刷方式来完成。印刷完成后还需对印刷品进行抽样检查,印刷质量的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产品的质量标准
(1)套印准确,误差不超过0.1mm。
(2)网点饱满、光洁完整。
(3)墨色均匀、层次丰富、质感强、实地平服。
(4)文字线条光洁,边缘清晰、完整。
(5)印张无褶皱、无油腻、无糊版、无污点。
2)一般产品的质量标准
(1)画面的主要部位套印准确。
(2)网点清晰、完整。
(3)墨点均匀、实地平服。
(4)文字线条清晰流畅、完整,无断笔。
(5)印张无褶皱、无油腻、无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