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9086800000033

第33章 语法的误区(5)

I would understand it more clearly if it really happened.(如果它真的发生,我会对其理解得更深。)

这第二句里把没有发生的事情,虚幻成在过去已经发生了,所以就把相应的你句子中用到的动词 happen 改成它的过去式 happened,这不是很简单吗?

我这里要再重复一遍,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说哪句是你选择的权利,而如果你说的是第二句,可以认为你只是要更明显地表明你是在假设。

还有如“假如我是你,假如我是他/她等,就会如何如何”等,道理一样。这些话用到动词be,只是约定成俗地把 be“虚幻”成过去的时候不管人称如何只用were而不用 was。这又是个英语语法向着简单而趋近的例证:

If I were you,I'd leave.(如果我是你,我就走。)

If she were I,she'd leave.(如果她是我,她也会走。)

如果有的事项过去的确已经发生了,只不过发生成B,你现在要把它假设成A,那几乎无一例外,你想说的话是“假如当时A,B就不会发生,结果就会是C了”。那英语如何假设呢?观察下面各个句子:

If you had told me,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你如果告诉了我,我会表现不同。)

这样的句子里包含两个假设,一是事实是过去你没有告诉我,现在我把过去的事实做个假设,假设你告诉了我。即过去事实是B,我现在把它假设成A。二是“我表现”这个事,事实是我没有机会如此表现,但现在我做个假设,假设我如果有那样的机会,我就一定会一定要如何如何表现,这是种愿望和可能。

所以语法上的假设手段,是把头一个动作“虚幻”成为它过去已经发生完毕,就是把它“打入过去的过去”,当然就使用我们的“过去完成时间态”;而第二个动作既是假如也是语气,是本该“完成了的”,那就用我们的“现在完成时间态”,同时配合个表达语气的 would 或 could:

If she had come a bit earlier,he could have been saved.(假如她来得早点,他会得救的。)这里头一个动作是“她早来”,事实是她没早来,而我们现在假设她早来了;第二个动作是“他得救”,实际上他没得救,而我们是假设他得救了,我们真的愿意如此啊。

If I had been there,you would not have felt lonely.(假如我在那,你就不会感觉孤独。)其实我没在,但现在我假设在啊,而你的孤独已经是事实,但我多么希望我当时在场而你不孤独。

If you had cooked them a different dish,they wouldn't have found out.(假如你给他们做的是别的菜,他们是不会发觉的。)你又做了同样的菜,真希望不是如此,那样他们不就不会发现了嘛。

If she had stopped arguing in time,they wouldn't have been that mad.(假如她早点住口,他们不会那么生气。)她为什么非要争辩,假如她没那样多好,如果这假如成立,他们也就不会生气,事实是他们气得够戗。

看见了吗?这种说法是前半句用had加你用到的动词的过去分词,把它“打入”“过去的过去”;后半句用would have 或could have 加你用到的动词的过去分词,表达这是种语气上的愿意。前半加后半这种结构看似有点复杂,但它却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应当觉得它不怎么难才好。而如果对此都清晰,你便是登上了英语语法的最高点,英语语法对你来说绝对是小菜了。

注意这种话多是前半句加上后半句,但你有时候会认为你只说半句话就足够了,那你就说半句:

Well,if I had known it.(唉,假如我知道。/ 我要是早知道该多好。)

You could have ruined it.(你很可能会毁了它啊。)

Couldn't have been better.(没法再好了。)

所谓“虚拟”还可以表达礼貌和谦逊等。现在比照下面两句话:

I think it is moving.(我觉得它在动。)

I'd have thought it was moving.(我觉得它在动。)

第二句英文表示出说话者态度上的谦逊礼貌,比如对面听话人是位师长啊等,也表示说话内容上的不确定性即可商榷性,表示出“我这样说也许不对,也许我没看准”等意味,还有口气上的婉转等。这是所谓“虚拟语气”所能涵盖的另一范畴。手法上把 is“打入过去”变成 was,把“直来直去,十分肯定”的think 变成很“温柔”的should /would have thought。再比照如:

Can you do it faster?(能快点吗?)

Do you think you could have done it a little bit faster?(你觉得你能快点吗?)

这后句话十分礼貌和轻柔。同等轻柔的还有:

I should have thought you were making a mistake.(我觉得你好象错了吧。)

请结合这几个例句观察和体会一下英文是怎么样变化的。最后这句如果不这样轻柔礼貌和谦逊,那你本可怎样说呢,对,是象如下:

I think you are making a mistake.(我认为你错了。)

那如果请你用轻柔谦逊调的语气说出下面的话,你可怎样说呢:

We don't think it's far.(我们认为不远。)

不错,可以是:

We shouldn't have thought it was far.(大概不会太远吧。)

前面说了,语法内容很多,包括语音、词法和句法。但本书不是语法教材,这里只粗略对语法中主要内容梳理一下和把认为值得提到的提及一下。

重要的是,别忘了我们在“语音的神奇”一章中提到的所谓英语对不对的标准,那标准是相对的和动态变化的。语法的表现会因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而不同;更有某些口语可能根本“不讲语法”。而语言在变化,语法的动态性体现在昨天的说法今天也许不适用;而今天的说法能否持续长久有待将来的证明。作为学习英语者,也许我们要做的,是在懂得这些不同和变化的同时,尽量向所谓的“标准”,也就是向多数人都认同的说话方式靠拢。不过现在绝大多数的老师和教本对语法这种相对性和动态性没有介绍或介绍得太少;也没把说话人作为考虑的主体,使得学生们感觉语法就是些规定,思维模式是“按照语法,我应当怎么说”,而不是“我想怎么说,可以如何表达”。或许我们当改进改进了。

到这里,我要结束本章了。英语话语千变万化,但语法你当乐观地认为就那么点东西,很简单。别把自己打入其他成千上万人已经和正在步入的误区。而只要你持续多多地学习英语话语,语法肯定不在话下,因为你已经顺便学了它了。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