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应用文写作主体论
19089600000021

第21章 应用文写作主体创作技能(4)

刘勰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十分重视。他在《文心雕龙·附会》篇里,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刘勰认为,布局谋篇的作用在于“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这就是说,搞好布局谋篇,就是为了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使内容丰富而不混乱。“附会”篇是《文心雕龙》中探索作品的结构谋篇的专论。“附会”就是“附辞会义”的缩写,“附”主要是对“辞”而言的,即附丽辞采,“会”主要是对“义”而言的,会合事义。“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是说善于“附”;“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是说善于“会”。“附会”的意思是讲究“辞”与“义”的搭配如何成为一个整体的问题,就是“总文理”、“定首尾”之术。实际上也就是作品结构艺术问题。

架建篇章结构有以下作用:

一是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二是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是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架建篇章结构有以下原则:

一是根据主旨进行布局谋篇。主旨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旨的需要,为表现主旨、突出主旨服务。没有主旨,谋篇布局缺少灵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等就成难题,文章的框架就难构建。只有服从表现主旨需要,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是根据写作客体进行谋篇布局。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写作客体反映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对它的认识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也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只有把具体的写作客体放到具体的框架中,清晰表达写作客体的相互关系,才能使文章的结构丰满起来。

三是根据具体的文种进行谋篇布局。应用文的种类繁多,文种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有的结构形式差异很大,比如公务文书,法律文书的结构都是特定的,不能随意变动;有些事务文书和经济类文书的结构又是以图表或条文为主,还要体现文种的特点,不能强求一致。如果在谋篇布局时忽略这一问题,则容易导致文不对题。

架建篇章结构有以下要求:

一是格式规范。应用文的格式有不少是约定俗成的,一般的应用文体文章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有些特定文体,如行政公文、司法文书等,结构模式不容变动,这就要求写作主体熟练掌握这些格式要求,在这规范化中充实内容。

二是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雕琢,更不能牵强拼凑。

三是纲目分明。纲,是指构成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主要内容;所谓目,是从属于纲的基本内容,是次要内容;在表述上要有层次,以纲带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在写作实践中往往采用加小标题,分部分进行表述;或者采取条款的方式加序号排列,力求结构明晰。

四是匀称严密。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文章结构之间要讲逻辑,逻辑线索要脉络贯通,顺理成章,做到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和外部的形式结构浑然一体,共同为表达主旨服务。

架建篇章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结构安排一般包括安排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几方面。这里表述通常是就一般应用文结构而言。应用文可分文章式、图表式和文图式三类。文章式应用文主要是运用说明、议论、叙述、抒情、描写五种表达方式,按一定的文体结构,表达写作主体意图主旨的应用文,我们称之为文章式。实际上,前人也已经开始注意图表文本了。章太炎在《文学总略》中已指出文本应包括“无句读文”的图书(以图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本)、表谱(以表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本)、簿录(大体还是表的形式)、算章(非线性展开的平面排列方式)等。近人蒋伯潜在《文体论纂要》中,他认为文体中也应包含“不成句读”的体裁,如图表、簿记等。实际上,我们说《史记》篇,其中就有“十表”,所以,应用文应该有图表式、图文式。下面就一般应用文结构作分析表述。

1.层次与段落

层次是结构诸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主要通过层次安排得以实现。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旨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是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又称为“意义段”、“逻辑段”、“章”、“节”等,层次是小于篇、大于段(有时也可以等于段)的结构单位。在公文中,它可以像篇和段一样,有明确的外部标志,如章程、条例等法规类公文,由“总则、第一章、第二章……附则”来构成,清晰地显现出层次来。

安排层次有三种模式:

一是纵式,也称递进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等。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顺序。如果是从事物的表象逐步深入去探索其本质,每一个深化的阶段就形成一个层次,各层次之间就是递进形态。从原因出发推导结果,或者反过来从结果出发寻找原因,也会有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是递进形态。另外,文章在偏重于记述事件或过程时,按照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述,事件的阶段性也必然会形成层次,各层之间也属于递进形态。

二是横式,也称并列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织、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文写作中运用很广泛,对事物几个不同侧面的考察,对事件发生的几种不同原因的分析,对法规中不同条文的陈述等等,都将形成相互并列的不同层次。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采用。

三是综合式,也叫纵横结合式。综合式结构是指把上述两种结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或纵中有横,或横中有纵。在应用文的实际写作中,这种方式最为常用。通常一些内容复杂,材料涉及面宽的应用文采用这种方式,往往大的结构框架是纵式结构,而大层中的几个小层次则是横式结构。譬如事故报告、会议纪要等。或是应用文大的结构框架是横式的,分为几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则是纵式结构。譬如产品说明书、广告等。这种结构方式,正是由事物本身的复杂多样性决定的,它可以反映复杂的事物,以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形式表现应用文的主旨。

段落,又称“自然段”,它是小于层次(有时也会有一个段落自成一个层次的情况)大于句子的结构单位。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以换行为标志。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

相对于层次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比较容易一些。只需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保持段意的单一性。一篇文章只能办理一件事务,只能有一个中心话题,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一个层次也是如此。对于一个段落而言,当然要遵循相同的原则。除过渡段承上启下,内容可以不单一外,意义段都不应违背这一原则。其次,注意段意的完整性。只有单一性还不够,如果一段话的意思没有表达完整就煞了尾,读者不知所云,也是结构的严重失误。其三,段落安排要长短适度。段落多长才合适?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一段文字有七八百字还不分段,读者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的步骤了。相反,段落都只有一两行文字,那又将思路切割得七零八碎,读者也难以接受。一般说来,长到三四百字,短到三四十字,都是比较合适的长度,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2.过渡与照应

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过渡中有一种自然过渡,就是层、段之间有标题或序数提示内容转折,所以不用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另一种是“软过渡”,就是文本的层或段之间需要加上过渡性的语句、段落才能使文气流转自然,才能使文本浑然一体,增加文本的内在联系。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意思转换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如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常用过渡段联结。过渡段,一般用于较长的应用文中,如工作总结,写完各种成绩之后,可以用这样的过渡段来转换,“但是,在成绩前面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无论在领导方法上,还是在工作作风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以这段话承上启下,使文章浑然一体。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总之”、“因此”、“可是”、“相反”、“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因为”、“所以”、“但是”等作为过渡词。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即平常所说的“前有交代,后有着落”,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旨。

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代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部署工作的通知,开头提出工作目标,结尾处则要向写作受体发起号召,为胜利完成目标而努力工作,呼应了开头提出的任务。这种照应在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中常常用到。

题文照应,指标题要照应应用文的主要内容,要拟好标题,使题文一致。批复、请示、报告这类文种的标题,最好能直接标出公文的核心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仅是照应,简直是对应了。还要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

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3.开头与结尾

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由于开头位置显着,引人注目,具有特殊作用。白居易曾说“首句标其目”,就是要给全文以眼目,确定全篇基调。高尔基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也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因为你宝贵的思想,总怕把这思想一开始弄坏了。”应用文开头写好了,既可以把读者紧紧抓住,又对下文的展开起一种诱导作用,写起来就很顺当。应用文的开头,没有一成不变的写法,由于文种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修养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类文种,无论什么内容,在写开头的时候,都要考虑两条:一是紧扣主题,尽快引出主题,在开头第一句、第一段就要把读者的思想引到所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上;二是能吸引读者,像古人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机关应用文的开头也要使人一看就爱读,有兴味,愿意看下去。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一是目的式。就是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一般使用“为了……”、“为……”。

二是起因式。就是以交代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一开始就交代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一般使用“由于……”、“鉴于……”或“随着……”等开头。

三是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一般多是用“根据……”、“遵照……”、“按照……”等开头,或根据某文件要求,遵照上级某指示精神,按照某会议的决定;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等。

四是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采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是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代,再由果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