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应用文写作主体论
19089600000031

第31章 应用文写作主体的阅读意识(3)

1.策略之一:不定向阅读

不定向阅读也叫广泛地阅读。一个从事文字写作的人要求很严,要求综合素养要,尤其能获取更多信息,借鉴更多写作经验,就要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就是要求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无论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读物还是哲学着作,都有它的可读性,也就有它的价值。就应用文范畴,上到中央文件、领导人讲话,下到基层报表、群众讲稿等。阅读就是储备,就是益智,文字工作者写作虽与文学创作在语言运用和思维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敏感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有了兴趣,就会学得更多知识,知识越丰富,思维活动就能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因而对事物的判断和推理就会更正确,更富于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谓“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鲁迅先生曾告诫我们“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以便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如果只盯在一处,那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据美国对1310个科学家在五年内的发明创造统计,发现出成果的多数还是“通才”,即知识面比较广博的人。

2.策略之二:定向阅读

这里所讲定向阅读是指与自己职业有关,岗位密切的信息阅读。你是机关的文字秘书,你就要关注本机关上下文字信息,从文件、报告、请示、讲话稿、计划性与总结性材料等。“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着《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英国学者布莱恩教授用三年时间做了一个实验。他确定了三个问题领域(宗教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在一个社区内选择了三组人,每组10人,成立了一个读书俱乐部。这些人学历在高中以上,本科学历的人多一些,包括各种职业的人,有工人,有家庭主妇,还有几位退休老人。这些人原来都没有这三个问题领域的专业背景。布莱恩教授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保持诚信,每天到俱乐部阅读一小时,没有其他要求,不承担任何费用。

布莱恩教授收集、准备了关于这三个问题领域的书籍和报刊资料,制定阅读计划,安排阅读进程,要求每个人每天晚上到俱乐部阅读一小时,每组人专门阅读一个方面的资料,只要求专心致志阅读,不作任何指导。在一小时内,要求专心阅读,不做笔记,不讨论交流。有些重要的资料要求反复阅读。如果由于特殊情况耽误了,要抽时间补上,保证每天平均一小时的阅读。

三年后,布莱恩教授要求每人写两篇各自问题领域的文章,做一次专题演讲。这些人共写出60篇文章,在未经布莱恩教授修改的情况下,被各种报刊刊登53篇,其中有5篇被大学的学报采用,每人至少有一篇文章被刊登。布莱恩教授联系安排30人分别到一些公司、学校、社区去演讲,受到普遍欢迎。其中一些人因此改变了职业,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于此,布莱恩教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成为某一问题领域的专家,七年之后可以成为国家级专家,十年之后可以成为世界级专家。

这个结论有点夸张,但对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还需坚持定向阅读。现实中不少单位的文字秘书,写作本部门的文稿常被人称道,就在于他能从阅读中知晓同类部门的信息和文稿状况,在定向阅读与学习中使自己成为单位权威“笔杆子”。

3.策略之三:选择阅读

这里所讲选择阅读是指针对专项写作任务而选择阅读。写作主体接受新的写作任务,即使熟悉的范畴也要养成选择阅读习惯,便于对上下情况了解透彻;遇到不太熟悉的范畴更要选择阅读,要在成稿中不犯材料问题,必须熟知相关情况。选择阅读不光是相关材料的阅读,还要选择同类文章阅读,从中借鉴写作思路与结构。

所以,选择阅读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选择”含义是素材阅读。写一篇文稿有素材才能筛选提炼成题材。有时素材选择范围广,如写一篇上级某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既要选择阅读上级活动的文件以及与本活动相关的事项,又要选择阅读本部门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材料。第二层“选择”含义是选择经典同类文章阅读。同类文章可能来自上级机关,或来自同行,这类文章有完美的形式与结构,有得体的表达语言,有好的思路,你通过阅读可以触类旁通,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二、阅读步骤策略

阅读步骤直接关系到阅读效果。好的阅读步骤大致分三步:

1.策略之一:整体感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读物作为一种客体,它负载着作者显露或隐藏的见解、意愿去影响读者这一主体;同时主体对此信息进行解码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阅读感知就是指主体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信息的过程。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感知过程中一个客观对象被当作一个整体对待。人类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每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经过“思维内化”并凭借语言而外显。所以,“整体感知”的进行阅读就是在全篇整体的角度中对文章从“意”的角度作一个大概了解。

人们在视觉过程的最初阶段有自己的特征,就是先检测大范围的视觉特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罗春荣等以汉字为材料进行了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视觉信息检测是一个从大范围的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即存在整体优先性。”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完形心理学的一个经典命题认为,一个格式塔就是一个心理经验上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整体重于部分,整体有一种急来自各部分又超越各部分的独立的新质,这个新质就称为格式塔质。后来,逐渐形成了当代科学广泛运用的系统——整体法。

可见,阅读策略中首先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就是总览全文,把握全局。整体阅读需要了解的是文章大概情况: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表达的大概意思是什么,文章的思路与结构如何,阅读后有什么感觉与感受。

2.策略之二:局部感知

文章整体感知后要局部感知,这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是遵循文章的自然结构状态。文章只了解一个大概,不切入局部解剖,很难形成深刻地映象。局部感知就是对文章的段落与层次,从结构状态中分部解读,解析上下的关联;或从段落中具有解析价值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解读出作者的心声。这是从“映象模糊”走向“清晰映象”的重要一步。

文学的感知最让阅读者灵魂震颤的是那些局部的精彩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场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气概,孔乙己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形象,欧也妮·葛朗台对着女儿那贪婪的眼神等等,从局部就可以解读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文学每一个部分在反映主题或人物形象中都有自己的作用,或背景介绍,或场景铺垫,或事情叙述,或激烈冲突,或精彩对话,或经典点评等,只要沉浸在作品中,沉浸在与书中任务的世界里,就会感知审美价值。

应用文的局部解读相对于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由于应用文程式性较突出,全文通常就是几个相对固定的结构组成,对每一个组成部分解读就能较透彻地显现出文种的思路与内容。应用文通常有标题、称呼、正文、结束语、落款五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和环节的感知,都能传递许多信息,对文稿是谁发给谁,有何事,有什么要求,读来一清二楚。尤其正文中核心内容往往是信息的集中点,明晰点,往往要细心解读。

3.策略之三:细节感知

阅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如果能关注重要的细节,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在阅读中有大的收获。

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关注题目,就可以很快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关注关键字句。阅读文章,对关键字句要格外留心。特别是在诗歌的阅读中,抓住关键字句,就如同抓住了要害,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关注细节。细节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思想的载体。《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可谓是经典之笔。通过细节,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父爱的感受及父子间隔阂的消除。把握了细节,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作品的中心。

应用文标题在文章中十分重要,在整篇文章中就是“文眼”,从标题中可以解读出文章重要信息。现以应用文标题为例作分析:

比如,机关应用文不同文体使用标题的不同格式。机关应用文的标题,不同于文艺作品、新闻报道和一般论文,它主要不是以含蓄、生动、形象化去吸引读者,而是以鲜明、醒目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多数行政公文,不能像艺术作品那样,让作者在想象中自由驰骋,选择富于表现力的标题要遵循一定的格式,拟定既突出主题又简捷明了的标题,使读者从标题中一眼便可看出文件的种类、主要内容、制发单位以及文件的重要程度、使用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等。

具有相对稳定格式的文件,要求标题必须完整地体现规定内容。比如决定和一部分决议、批示、批复、法规、布告等文体,标题构成是:制发单位、主要内容、文件名称。《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这个标题,“中共中央”是制发单位,“整党”是文件的主要内容,“决定”是文件的名称。这类标题,一般是在具有比较庄严、重大或紧急内容的指示性文件中使用的。

有习惯的标题,比如计划、总结,有制发单位、年代、主要内容、文件名称构成的《××公司二00九年生产经营计划》,也有不列单位,单位作副标题的《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总结》。又如通知、通报等,既可有《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分房建房中违纪事项的四个通报》,这些标题一看便明白文件的主要信息。又如《关于在读博士生申请2006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联合培养选派办法》,这样标题给人感知的信息较多,申请对象为特指“在读博士生”,其他博士生不符;申请年份为“2006”,而不是其他年份;申请内容“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不含自费出国申请;培养方法为“联合培养”,而不是单方培养;申请者产生路径“选派”,一个“选”字就隐含正文里有具体要求;本文件的文种属于“办法”。在落款中会看到发文单位名称和发文日期。当然,细节感知内容多多,由于每个人对一篇文章注意点不同,选择细节就不同。

一篇美文的感知就犹如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欣赏者首先感知的是一个整体,人物的肖像以及人物身后的大致背景,你整体感知的映象就是:这是一幅多美的油画啊!若你要深入下去,就会把目光投向画的每一个部分,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给人留下许多猜想的背景,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这些局部欣赏使人对整幅画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你流连这幅画并想继续欣赏下去时,你的目光会不知不觉的投向某一细部。多少人迷恋着那神秘的微笑,把目光停留在眼睛上,有人把目光停留在那一双丰腴洁白的手上,这就是细节感知。好的文章欣赏也是如此,要经历整体——局部——细节深入下去。

三、阅读思维策略

阅读活动其实就是思维活动,通过作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和感知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过程。阅读就是获取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内容的概括,根据信息运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对信息质疑释疑等等。阅读思维策略就是遵循思维规律,遵循文章规律,通过激活大脑,积极思维将文章解读得更科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