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远离三高从细节做起
19092100000018

第18章 高血糖(糖尿病)(7)

2.宜按摩腹部:摩腹可助消化,有开胃健脾之功,可随时随地来做。摩腹方法简单,好学易记,疗效显着。无病可以健身,有病可以治病,学习日常一些按摩养生法,对于糖尿病患者保健大有益处。患者取仰卧位,双膝曲。清晨起床后及临睡前,双手叠掌,将掌心置于中腹部,以脐为中心,手掌绕脐顺时针按摩40圈,再逆时针按摩40圈。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由内向外,可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按摩的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自我感觉舒适为宜。

3.宜按摩上肢:按摩部位以大肠经、心经为主,手法以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法为主,可在手三里(肘部横纹中点下2寸处)、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腔与桡侧腕屈肌腹之间)、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等穴位上各按压、揉动3分钟。

4.宜按摩下肢:按摩部位以脾经、肾经为主,手法以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法为主,可在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阴陵泉(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等穴位上各按压、揉动3分钟。

5.宜按摩劳宫穴:该穴定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6.宜按摩足心:搓足心古人称为擦涌泉。涌泉是前足心的穴位(在脚底前1/3处)。中医认为常擦足心能固肾暖足,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等作用,可防治眩晕、耳鸣、足部酸痛、麻木水肿及下肢挛痛等症。具体做法是:先泡洗双脚,再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发热为止。再将足趾略略转动,然后放开双脚向上、向后尽量翘起足趾,再收缩足趾,像这样反复按摩、翘数10次。右脚做过之后,换做左脚,方法如前。也可对涌泉穴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左右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糖尿病患者的敷脐降糖方

中医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脐疗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填敷脐中,在脐部进行物理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内达脏腑,调节人体的阴阳之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神阙穴又称“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脐是胚胎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是腹前壁薄弱区。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

降糖脐疗方一

【药物】石膏5克,知母2克,生地黄、党参各0.6克,炙甘草1克,玄参5克,天花粉0.2克,黄连0.3克,粳米少许。

【功效】用于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用法】经提炼制成粉剂,放阴凉处保存备用。每次取药粉250毫克,加盐酸二甲双胍40毫克,混匀,敷脐,盖以药棉,胶布固定,每5~7天换药1次,每6次为1个疗程。

降糖脐疗方二

【药物】为金匮肾气丸方剂,由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组成。

【功效】温肾补阳,辨证用于肾阳虚证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效果。药理实验表明金匮肾气丸中的山茱萸具有降糖作用。

【用法】金匮肾气丸水调为膏贴敷于脐下。

降糖脐疗方三

【药物】鲜苎麻根适量(捣烂)、经霜棕榈子(以陈者佳,研末)各100克,路边青50克(研末)。

【用法】上药混合,加温开水适量调和成软膏状,用时取药膏5~10克,敷于脐中,每日换药1次。

降糖脐疗方四

【药物】生石膏5克,知母2克,生地黄、黄芪各0.6克,怀山药、葛根、苍术各0.3克,炙甘草1克,玄参7克,天花粉0.2克,黄连0.5克,粳米少许。

【用法】上药研末混合,用时取15~25克,加盐酸二甲双胍2.5~4克,混匀敷脐中。每5~7天换药1次。6次为1个疗程。

糖尿病患者敷脐降糖操作方法

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药后外敷纱布或胶布固定。治疗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脐及其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脐部皮肤娇嫩,如药物刺激性较强,或隔药灸脐次数较多时,宜在用药或治疗前在脐部涂一层凡士林,儿童尤应注意。凡用炒热、敷热之品敷脐,应放温后再敷。

由于脐疗药物吸收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个别患者(尤其用走窜或寒凉药时)

会出现腹部不适,一般几天后可自行消失,不必紧张。

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宜用消毒纱布、蜡纸、宽布带盖脐,外以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封,个别患者会对胶布等过敏,可暂停用药,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继用,或用绷带或宽布带束紧固定之。治疗中若出现不良反应,如疼痛、过敏反应、病情加重等,应立即去药。通常用药剂量不宜过大,更不应长期连续用药。

糖尿病患者一般1~2天换药1次。需用药3次以上者,每两次用药之间要间歇3~7小时,每个疗程完成后可休息3~5天。如发生皮肤水疱,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甲紫。本法宜在室内进行,注意保暖,操作人员动作要快,以免患者受凉。用药不宜过大,敷药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蜂胶是如何降糖的

医学观察发现,蜂胶的降糖本领并非纸上谈兵,其远期效果也是非常明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蜂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保护神经作用:糖尿病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累及到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而蜂胶具有很强的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更让人放心的是它可以保护完好的神经系统免受伤害。针扎感、痒感是神经系统受侵害的最明显病症,蜂胶对它的作用在15~20天内即可见效,针扎感、痒感消失。

2.修复组织功能:蜂胶具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可以修复因糖尿病而造成的伤口难愈。具有这种“祛腐生肌”功能的药物极为少见;在诸多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是病死率最高的,享有“血管清道夫”美誉的蜂胶,可以疏通、清理血管,降脂,降糖,从而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3.减轻临床症状:乏力是糖尿病最常见,且难于消除的并发症之一。用蜂胶治疗1周,90%以上的患者都反映乏力减轻。糖尿病眼底病变用蜂胶治疗2~4周,就会有所改善。便秘、腹泻者食用蜂胶后多数2~4天,症状消失。对于集多种并发症于一身的重症患者,蜂胶可在2个月内使大到下肢坏疽、肾衰竭,小到乏力、口渴等16种症状减轻。

4.抗病毒的作用:蜂胶的抗病毒作用已经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认同。蜂胶中含有的胰蛋白酶等多种活性酶和抗病毒成分,对恢复胰腺功能的作用是积极的。

5.双向调节血糖作用:蜂胶中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具有促进外源性葡萄糖合成糖原和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能有效调节内分泌,促进糖代谢,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缓解症状。蜂胶能活化细胞,促进组织再生,对修复病损的胰岛细胞和组织,作用是肯定的。蜂胶与蜂王浆合用,效果更好。

6.使用蜂胶宜防过敏:临床应用发现,极少数人对蜂胶过敏,过敏率约为0.3‰。蜂胶过敏基本表现为三种症状:其一,较为严重的过敏,主要表现在皮肤上,局部或全身出现丘疹,并伴随着皮痒;其二,口部过敏,症状是嘴唇肿胀甚至发麻;其三,肠道过敏,下腹部不舒服,出现轻度腹泻。有些人对蜂胶的过敏有一定的潜伏期,使用后5~7天出现过敏,有的甚至1个月左右。出现过敏时,停止食用即可。症状重者,可服用一些抗过敏药。

地黄有益降血糖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药用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称简(黄地熟;成而制品干鲜是由)地生干或地称生简(黄地,生分之黄地熟和熟地)是将干地黄加一定量的黄酒,再经过多次蒸晒,至内外皆成黑色,滋润光泽,柔软,味甜不苦时即成。熟地黄与生地黄的功效有所不同。熟地黄多用于滋补,可补血养阴、生精益髓、滋肾养肝。适用于各种贫血、月经不调、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头晕心悸、失眠,耳聋耳鸣等症:而干、鲜生地黄其性寒,故偏于清热凉血,润燥生津。生地黄功效养阴清热生津,切合糖尿病阴虚燥热的病机,所以古今医家在治疗本病时,常常用到它。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者较多,因此临床常以地黄配伍人参、知母等同用。这种益气养阴法,着眼于调整患者阴阳、气血的失衡,故既能收到较好疗效,又无引起低血糖肝、肾损害不良反应。临床用以生地黄为主药的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证实,地黄在动物体内确有降血糖作用。生地黄一般用量:10~30克。

黄芪有益降血糖

黄芪主要药理成分为黄芪多糖(APS)和黄芪皂苷类,有固表止汗、补脾益气、托毒排脓和利水等功效,对心血管、血液、肾、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均有作用。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对糖尿病(DM)患者的肾有保护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作用等。现代也有黄芪能降低家兔血糖的报道。另有研究表明,注射用黄芪多糖,具有双向性调节血糖的作用,即既可保护低血糖,又能对抗实验性高血糖。宋代有一首治疗类似现代所说的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名方,叫“黄芪六一汤”(黄芪六份,甘草一份)。黄芪是补气的要药。《备急千金要方》专治消渴的“黄芪汤”也以黄芪为主药。

地骨皮有益降血糖

中药枸杞子,人人都很熟悉,而枸杞子树的根皮亦可入药,称之为地骨皮。地骨皮性寒而味甘淡,能凉血退蒸、清泄肺热,可以治疗骨蒸潮热、肺热咳嗽、吐血、尿血、消渴尿多、虚火牙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地骨皮能解热镇痛、抗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并有免疫调节作用。民间治消渴验方,单用本品蒸熟嚼食,每次10克,每日2~3次,或每日15~30克煎汤代茶服,均有效验。若将本品与滋阴生津、益气之品如天花粉、生山药、生地黄、生黄芪等同用,则疗效更佳。

女贞子有益降血糖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女贞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说:“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神农本草经》将女贞列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药物,可“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蒙筌》中指出其“黑发乌须,强筋强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肝肾虚证。如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须发早白,视力减退,目暗不明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女贞子可以增加实验动物的冠状动脉血流量,有降脂、降血糖、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有抗血栓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放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根据衰老的脂质过氧化学说,女贞子具有—定的抗衰老作用。女贞子一般用量:10~15克。

五味子有益降血糖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成熟干燥果实。前者习惯称为“北五味子”,后者称为“南五味子”。南五味子较北五味子小,果实干柘,而且果肉薄。李时珍认为,“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神农本草经》收载了五味子,将其列为上品。其果“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称五昧子。中医一般在治疗疾病选用中药时,必须几种药物配伍应用,各味组合,才能更好的发挥疗效。唯独五味子味虽偏酸,却又五味俱全,而且性温,有养五脏,补人体不足之功,又有滋肾敛肺,生津止渴,收汗,涩精止泻的功能。尤对年老体衰者常见的头晕、眼花、失眠、头痛、乏力、心悸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亦用于传染性肝炎、卒中、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等症的治疗。现代医药研究证明: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增进学习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视力和听力,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对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五味子,一般用量:3~6克。

山药有益降血糖

山药,又名“怀山药”,因旧时河南怀庆盛产山药,质量最优而得名,传统地道药材山药,是医食皆可的补益养生佳品。我国食用山药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认为山药具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的功效。山药有野生、家种两种,药用一般以山地野生者为佳,食用多以人工栽培品。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能。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药能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