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粤菜烹调工艺(上册)
19092600000010

第10章 原料知识(3)

4)蛋类

蛋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蛋内微生物活动的结果。由于禽类的生殖道和生殖腔等地方沙门氏菌的带菌率较高,因此蛋壳的表面易受沙门氏菌的污染。蛋壳的表面也可污染其他微生物(细菌、霉菌等),它们可通过蛋壳表面的毛细孔侵入蛋内,这些细菌主要来自生殖腔和不清洁的产蛋场所。特别是受精蛋,也可通过精液进入蛋内,侵入蛋内的细菌与蛋内的酶一起分解蛋内容物,引起蛋白腐败。水禽(鸭、鹅)蛋的细菌感染率比较高,因此卫生部门要求,不允许用水禽蛋直接做糕点的原料,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鲜蛋的蛋清中有杀菌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这种作用在37℃时可保持6小时,湿度低则保持时间长,反之则短。

5)奶类

正常的奶为均匀的白色混悬胶体,无凝块,具有来自乳糖的特征和由微量二甲硫、低级脂肪酸、乙醛类、丙酮类等形成的特有的芳香味,以及柠檬酸和磷酸产生的酸味、钙和镁盐形成的苦味、氯化钠形成的咸味等。4℃时,正常奶的比重约为1.032。

奶的理化性质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可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奶中的细菌,特别是乳酸杆菌可使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奶的pH值由6.5~6.7降为6时仍有酸味;pH值降至5.19时,达到乳球蛋白和乳白蛋白的等电点而沉淀;pH值降到4.7时,酪蛋白也常常出现凝固,凝乳酶也可使奶凝固。

当奶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奶也发生一定的变化,60℃~65℃时使乳白蛋白凝固,至70℃时,沉淀量可达90%~95%,至71℃~75℃时球蛋白凝固沉淀,pH值降至5.0左右时酪蛋白沉淀。奶加热过程中产生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巯基化合物,奶粉易保存可能与此有关。

刚挤出的奶含有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其抗菌作用时间的长短与奶中菌数和存放温度有关,菌数少,温度低,抑制菌作用的时间长,如0℃时可保持48小时,5℃为36小时,25℃为6小时,37℃为2小时。

奶被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引起奶的腐败变质,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均可发生改变。例如,蛋白质分解产物吲哚、硫醇、粪臭素等,使奶产生恶臭。

因此,防止奶腐败的措施是做好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工作,防止细菌污染。

6)食用油脂

油脂酸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动物组织残渣和微生物的酶引起的水解过程,此时游离脂肪酸增多,酸价升高,脂肪酸进一步发生氧化,产生酮和醛酮,此时油脂产生了不愉快的味道,这一过程主要是在有水、含氮物质和空气的条件下,青霉和曲霉活动所致;二是由光线、空气及水等因素引起的化学变化,包括水解过程及自身氧化。在油脂酸败中此种变化占主要地位,甘油酯、油酸酯在阳光、空气的作用下,经铜、铁或叶绿素等催化作用,先构成过氧化物,然后形成醛类及醛酸类等。

油脂酸败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轻者某些理化指标发生变化,重者感官性状发生变化,产生强烈的不愉快的气味和味道;酸败过程中也可使脂溶性维生素A、D、E破坏,酸败的氧化物对机体的酶系统有破坏作用。

2.2水产品原料

烹饪用水产品原料可以分为海鲜产品和河鲜产品两大类,俗称海鲜和河鲜。传统粤菜常说的“十大名鲜”(鳊鱼、鲈鱼、鲟龙鱼、嘉鱼、桂鱼、石斑鱼、龙利鱼、明虾、响螺、蟹)就是海鲜和河鲜的代表品种。但更多的海产原料是近几年才引入粤菜的,其种类繁多、性质和特点各异,因此要求粤菜厨师必须具备分辨、鉴别各种海鲜原料的基本知识。

1.常用水产品原料的质量鉴别

1)鱼类的鉴别

在选购鱼类时,首先注意鱼鳞是否完整而无脱落迹象,鳞质要有光泽发亮,贴紧鱼皮,轻抓也不易脱落;鱼的眼睛应凸出,像水晶一般透明光洁;鱼鳃要鲜红;鱼身要有弹性,用手指压下后即弹起而无凹痕,以鼻闻之有鱼腥气味而无恶臭味,用手捧起感觉鱼身硬挺,放回水中随即正常者才是新鲜鱼。

倘若发觉鱼鳃已呈灰红色,鱼鳃易张开并有异味,眼睛凹陷,眼角膜混浊,鱼鳞容易脱落,身沾潺液、鱼身软而乏弹性,呆滞而浮游不定或腹部膨胀浮于水面,神绪不安乱撞乱碰,就是陈旧难以久养的劣等品,选购时应小心为宜。

近年来,酒店常采购巨型大鱼,如花锦鳝、大石斑等开刀出售,要判断其新鲜与否,只需看下刀的切口:如果切口部位鱼肉凸起而膨胀且肉色鲜明,便知道是新鲜活杀的;如果切口整齐,甚至凹下而色泽发白者,则一定是死后而切割的鱼。

2)虾的鉴别

新鲜的虾色泽鲜明,头尾不脱落,并且有一定的弯曲度,虾肉结实;如果虾头、壳易脱,肉质松软,色泽变红则质差。

3)蟹的鉴别

新鲜肥壮的活蟹,壳青腹白,用手捏其大腿,感到肉质结实,此为肥硕的蟹;相反,如果捏下去有空凹的感觉,那肯定是体重不够标准的瘦蟹。

2.常见的海、河鲜原料品种及用途(1)美洲鲜象拔蚌

美洲鲜象拔蚌生长于美国、加拿大深海底及日本寒冷的水域中,个体较小,每只大约300克,蚌壳内有肠脏,无血,身有长拔,状似象拔,故名象拔蚌。将蚌放在-4℃~10℃的冷柜中,用报纸包好,再用湿布盖好,每天取出让它吸咸水5分钟,然后照旧用报纸湿布盖好。用这个方法保养,蚌在柜内可维持5~10天的生命。

加工象拔蚌时要切去肚后的圆球形卵巢及裙边,原条放在热水中,略拖(焯水)过后,即可将整层靭膜退去,然后加工成片,处理后的净料率为30%。象拔蚌可用于日本刺身及涮锅,或用杞子淮山北芪炖,但切忌走油,最佳的方法是先用汤拖过,切勿太熟,然后倒在罩篱内用手布按干水,然后热锅中加料头爆香后下象拔蚌炒透,再调味打芡略炒即可上碟。

(2)石斑

石斑俗称海鸡鱼,在世界上许多暖水海域均有分布,是近海暖水性底层名贵鱼类。石斑鱼体粗壮,侧扁,细鳞,一般体长为12~20厘米,最长的可达1米以上。其背鳍棘发达,体呈青灰、胭红、黑褐色等,色彩美丽;石斑鱼通常栖息于岛屿沿岸和礁石丛生水域,不结成大群,栖息水层最深分布在30米左右,盛夏在二三米水深也有发现,因其身上长有特殊的条纹和斑纹,故得石斑鱼之名。石斑鱼生性怕声音和强光,且十分贪食,视力虽差但嗅觉灵敏,是肉食性凶猛鱼类,成鱼以捕食其他鱼类和头足类生物为主。

石斑鱼经济价值很高,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7.7克)低脂肪的上等食用鱼类,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硒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鱼肉富含胶质,味略似鸡肉,故有海鸡鱼之称。其食法也很多,除清蒸、清炖和红烧外,还可煎、炸、炒和制鱼丸等,都各显风味,是宴席中的上等佳肴,并享有海鲜珍品之美誉。石斑鱼加工后净料率为:宰净(大)70%、(中)65%、(小)60%。

据记载,石斑鱼大约有100余种,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南部、南海诸岛及各地沿岸海域,有30多个品种。常见的石斑鱼品种有老鼠斑、红斑、青斑、油斑、星斑、杉斑、芝麻斑、泥斑、瓜子斑、什斑等,其中以老鼠斑最珍贵,红斑次之,青斑、油斑、星斑又次之。

①老鼠斑。又叫敏鱼,由于其头部细小而略呈尖状,看上去与老鼠头部相似,因而俗称老鼠斑。老鼠斑肉质鲜嫩,鱼味香浓,被称为鱼中极品。

②红斑。品质次于老鼠斑,体长可达40公分,鱼体色泽鲜明,通体发红,鱼鳞发亮,肉质爽滑,鲜美可口,是海鲜中的上品。

③青斑。亦称青石斑,重量从500克至5000克不等。鱼体呈长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5~20厘米,全身分布有密密麻麻的黑色或棕色小点,花纹黑白分明,较易辨认。小的青斑一般原条蒸,如太大则可开刀做多种食法:鱼肉肉质爽甜,可用其炒鱼球;头和骨可与豆腐及香菜同滚,其味鲜美无比;鱼腩可用于碎蒸或生焖,取其香滑与焾滑的效果。

④星斑。鱼身上分布着细密的圆形斑点,按其产地可分为东星斑和西星斑两种。东星斑的星点较为幼细,外皮光滑,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黄色等多种,其身形修长,肉质较多,产于我国东沙群岛;而西星斑则斑点较大,皮较厚,肉质较韧,身及鳍褐红色至灰绿色,布满蓝色黑边圆点,腹鳍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鳍后缘白色,接近后缘的地方有黑色纵带,产于我国西沙群岛。东星斑的菜品质量远胜于西星斑。东星斑一般适宜于清蒸,其肉质鲜嫩;而西星斑因为皮厚,只适宜于起肉铲皮后用于炒球,骨腩用于碎焖。

⑤油斑。又叫云纹石斑鱼或褐石斑鱼,因其表面看起来油光发亮,像上了一层油一样,故得其名。油斑体长13~15厘米,体侧的6条暗棕色斑带是油斑的标记。油斑肉质鲜甜嫩滑,比之青斑及星斑等不会逊色,但价格低于青斑,因此是较为实惠的海鲜品种。

⑥杉斑。又称纹波石斑鱼,因其颜色好似杉树,故得其名。杉斑头部尖凸,体米黄色且有大量小咖啡状黑点,肉质鲜甜可口,价格比红斑、星斑要便宜得多。

⑦芝麻斑。又称宝石石斑鱼,一般体长25~30厘米,鱼体满布宝石状斑点,尾鳍浅凹形,边缘呈白色。芝麻斑肉质嫩滑鲜美,欠韧性,多炒易碎,因此适宜清蒸。

⑧瓜子斑。又叫蓝鳍石斑鱼、烟鲈。瓜子斑属于有多种身体颜色(咖啡、黑、蓝及红色)的斑科,鱼体呈椭圆、瓜子形及侧扁,深褐色或紫黑色,鳍呈深色。瓜子斑鱼肉滑软可口,美味似红斑,皮油润好味。

⑨金钱斑。金钱斑又叫花头梅、蜂巢石斑鱼,体长一般在20厘米左右,身体上花纹如银币大小,呈不规则的六角形龟裂花纹,而遍布鱼头、鱼鳍以至鱼尾。金钱斑在粤菜中属于常见石斑鱼之中的低价鱼类,鱼肉水分较大,食味不佳,价格也相对低廉,一般用于清蒸。

(3)青衣

青衣全身色泽翠绿,身青红带白,圆头板牙突出,味鲜甜,属于名贵海鲜,每尾重500克(最宜原条清蒸)至5000克(2500克以上的要开刀分档出售)不等。以食味来说,大条的鱼鱼肉结实可口,常用来做“一鱼三吃”:鱼肉去皮炒球,鱼头可用于红焖,鱼尾则可用于清蒸。但不论是炒还是清蒸,均不可过熟,否则就滋味大失。

另一种全身也有一层绿色的鱼叫绿衣,但其食味与青衣相差很远,可从两方面分辨:青衣牙是突出的,广州人称“哨牙”,而绿衣牙是“一板过”的。同时,二者的外表颜色也不太相同:青衣的颜色是青翠的,而绿衣的颜色是深绿的。青衣加工后净料率为70%。

(4)苏眉

苏眉的“学名”为波纹唇鱼,又叫曲纹唇鱼,主要栖息于太平洋及印度洋温暖海水的珊瑚礁区中,由于其眼后方有一条可见的“眉”,故名苏眉。苏眉最大可达50千克,最长可达2米以上。苏眉肉质洁白、爽口,因此价格不菲。苏眉色泽奶白间黑如斑马,头大嘴小,生长于清水海域,味清鲜,宜清蒸,属于高档海鲜。

(5)蟹

蟹分为海蟹和河湖蟹两大类。海蟹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沿海产量较多,产期多在9~11月;河湖蟹以大闸蟹最有名,粤菜中用得最多的是梭子蟹和青蟹。

梭子蟹肉肥细嫩,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的功效,可以治肾虚阳痿、神经衰弱、筋骨疼痛、皮肤瘙痒等症,肉、内脏及壳均有医疗价值且营养丰富。

青蟹的“学名”为锯缘青蟹,体扁,呈椭圆形,分头、胸和腹部,背腹两面有甲壳,具有生长快(水温15℃~25℃)、适应性强的特点。青蟹为雌雄异体(雌性腹部为圆形,雄性腹部为长形)。青蟹为我国着名食用蟹,营养丰富。中秋至冬初,其卵、肝脏、鳌足及肌肉很丰满、鲜嫩。青蟹加工后净料率为:宰净70%、蟹黄10%、拆肉15%。

公蟹叫肉蟹,脐呈三角形,以重手、腹部介于青白之间为好。肉蟹用于切开作姜葱炒肉蟹,取其肉多香口的感觉。近年来较流行的香辣蟹,就是用肉蟹制作的。

母蟹叫膏蟹,脐呈圆形,金黄色的卵称为膏。膏蟹以重手、脐部后端有些微膏质突出者称为“顶角膏蟹”。膏蟹一般以清蒸为佳,但蟹膏容易蒸过火,为防止这种现象,可将膏与蟹身分开放入笼中,即先将蟹身放入蒸笼蒸一段时间,再放入蟹膏稍蒸至仅熟即可。蟹膏过火则易粗糙,失去原味。

(6)鲈鱼

鲈鱼喜欢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秋末于河口一带繁殖,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以珠江三角洲、松江、清浦为多,属近岸浅海鱼类。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鱼期。市场上常见的加州鲈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

鲈鱼分四腮鲈鱼、白花鲈鱼、咸水鲈鱼、淡水鲈鱼等品种,以淡水鲈鱼较好,尤以松江四鳃鲈最为着名,其体延长(一般体长30~40厘米)且侧扁,重400~1000克。

加工后净料率为:宰净81%(2斤头),起肉50%,起球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