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粤菜烹调工艺(上册)
19092600000030

第30章 原料初加工技术(3)

(3)焯水

把缩头后的蜗牛放入沸水锅中,约5~10分钟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针或长竹签掏出蜗牛肉,用剪刀修去内脏。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颜色变黑或者有黏液的蜗牛,应拣出不用。

(4)除液

蜗牛肉质的表面附有一层黏液,去除方法是将蜗牛肉放入2%~3%的明矾水中,稍加浸泡即可除净黏液,捞出后,及时用清水浸泡,防止蜗牛肉表面变黄。经过以上处理后所得的净蜗牛肉,即可用于加工烹调。

16)牛蛙的加工方法

先将牛蛙摔死或用刀背将其敲昏,从颈部下刀开口,沿刀口剥去外皮,剖开腹部,摘除内脏(肝、心、油脂可留用),然后用清水洗净。也有一些菜肴不需要去皮,如“爆炒牛蛙”、“八宝牛蛙”等,但需要用盐搓揉表皮,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17)河蚌的加工方法

用薄型小刀插入两壳相接的缝隙中,向两侧移动,割开前、后闭壳肌,然后再沿两侧壳壁将肉取出,摘去鳃瓣和肠胃,用木棍轻轻将蚌足捶松(因为蚌足肉质紧密,烹煮时不易酥烂),将蚌肉放入盆中加盐搓洗黏液,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加工干净后的蚌肉会渗出汁液,鲜味很强,应连同鲜肉一起烹调。

18)蛏、蛤蜊的加工方法

先将鲜活的蛏、蛤蜊用清水冲去外壳的泥沙,然后浸入2%的食盐溶液中,静置40~80分钟,使其充分吐沙(体型较瘦的吐沙速度慢一些),烹调前用清水洗净即可。

烹调时既可带壳(将闭壳肌割断),也可取肉,但外壳破裂或死蛏应剔除。

19)田鸡的加工方法

用食指钳住田鸡腹部,从田鸡眼后部下刀斩去头部,另一手的食指从刀口插入,向后撕去外衣,斩去脚爪,直刀开肚取出肠脏;在脊骨两侧下刀(骨断肉相连),再在脊骨尾部横下一刀(骨断肉相连),一手抓住田鸡双腿,反屈,另一手抓刀按着凸出的脊骨,把田鸡腿往后拉,将脊骨起出,再用刀斩断小腿,一手抓住腿的末端反屈,另一手抓刀按住凸出的骨,向后拉,把小腿骨起出,最后斩件。田鸡多用于炒、焖、蒸的菜式。

20)黄鳝的加工方法

(1)黄鳝生出骨法

用刀将黄鳝从喉部向尾部剖开一长口,使脊部不破,然后用刀铲去椎骨,去头尾即成黄鳝肉。鳗鱼生出骨也是如此。用此黄鳝肉可制成“炒蝴蝶片”、“生爆鳝背”、“炖鳝酥”等菜肴。

(2)黄鳝熟出骨法

先用锅将清水烧沸,加入盐、醋、葱、姜、黄酒,然后倒入活黄鳝,迅速盖上锅盖,烫制过程中用刷把轻轻推动黄鳝,使黏液从体表脱落,一般在90℃左右的水中烫制15分钟即可。葱、姜、黄酒主要起去腥增香作用,醋除有去腥增香作用外,还有利于黏液的脱落和增加鳝背光泽的作用;盐主要是防止烫制过程中肉质疏松,使黄鳝保持弹性和嫩性。汆好后的黄鳝立即捞入清水中漂洗,将残留的黏液和杂质洗净。

将黄鳝背朝外、腹朝里,头左尾右,平放于案上,左手捏住划黄鳝的刀(为骨制,尖刀窄身),从颔下腹侧入刀,中指与无名指护住鱼身,顺椎骨向右移动,划开鱼体成腹、背两片;再同法将椎骨一侧划开,接着划出椎骨。鱼腹可制“煨脐门”,背可制“炒软兜”。脊背完整的叫“单背划”,脊背划成两条的则叫“双背划”。

3.起全鱼

起全鱼也叫整鱼出骨,是指将鱼体中的主要骨骼去除,而保持外形完整的一种出骨方法。整鱼出骨是烹饪工艺中一项特殊的技艺,其菜肴一般列入中高档菜肴。

整鱼出骨需用专门的出骨刀具,从形状上看,出骨刀呈“一”字形,刀身长22cm左右、宽2cm、厚1mm,刀柄长11cm,刀身三面有刀刃,其中一边有1/2长刀刃,靠柄无刀刃的这一段刀身可以放食指,作横批腹刺时手指抵刀发力之用。刀身的三面刀刃不宜过于锋利,只要能把鱼肉割开而不易将鱼皮划破即可。当右手持刀出骨、刀尖放在砧板上稍微用力向下按时,刀身略呈弓形,手感到有弹力者为佳;若手按时感觉太软,出骨时不好用力;反之,太硬也不方便操作。从质地上看,有不锈钢刀、软质刀、木柄铁刀,其中以不锈钢刀为佳。

适合整鱼出骨的鱼有鳜鱼、黄鱼、黄姑鱼、石斑鱼、鲤鱼、鲈鱼、白鱼、刀鱼等。

凡用来作为整料出骨的鱼,一般选活鱼为好,若使用冷藏或刚死不久的鱼,其品质应与鲜活鱼的新鲜度相仿,否则不能使用。每条鱼的重量除刀鱼和白鱼外,都应在700g左右,刀鱼在250g左右,白鱼在600g左右,过大则与盛器不配,鱼肉质地偏老;过小则不好出骨。鱼在出骨前,需去鳞去鳃,不需去内脏,并将鱼鳍用刀修齐,如鳜鱼则将背脊全部斩除,然后就可以正式出骨了。

整鱼出骨根据鱼体表面有无刀口,可分为鳃内出骨法和鳃下出骨法两种。

1)鳃内出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黄鱼、鳜鱼等骨骼小而散刺少的鱼类,重量以700g左右为宜。将初加工过的鱼放在砧板上,用小剪刀从脐门处伸入,一边向前伸入一边逐渐张开刀口,剪断鱼肉,直到剪断脊骨(也可以不用剪刀剪断脊骨,用刀背在平鱼的脐门处轻轻敲断脊骨,再用手将鱼尾拉一下,使脊骨断处有一空隙,但皮不破);接着掀起鱼鳃盖骨,用厨刀斩断脊骨(不可破皮);再将鱼头朝里、鱼尾朝外、脊背朝右放于砧板上,左手五指伸开按住鱼身,右手持出骨刀,从鳃内沿脊骨向前铲批,直到脐门后平批向腹部,使脊骨、胸骨均与肉分离;把鱼翻个身,用同样的方法使这一面骨肉分离,继续用出骨刀刀尖使脊骨与脊背分离,此时即可从鳃内捏住脊骨,将脊骨和胸骨连内脏抽出来,放清水中洗涤干净,沥去水就可以填入准备好的馅心,包括鱼鳃都填入,数量占鱼腔容积的80%,然后就可以正式烹调了。使用这种脱骨法,在鱼的外部看不到一个刀口,外形完整,效果好。

2)鳃下出骨法

这种方法又分为鳃下两面开口出骨法和鳃下一面开口出骨法两种。

(1)鳃下两面开口出骨法

该方法适用于鲤鱼、鲈鱼、白鱼、黄姑鱼、石斑鱼、刀鱼等骨骼中等的鱼类。整鱼加工洗净后,用洁布吸去水分,头朝左、尾朝右,腹朝外、背朝里,即鱼的阴面(也称反面、小面,另一面则是阳面或称正面、大面)朝上,在鱼鳃下1cm处,横切一刀切断脊骨、胸骨,刀口长度相等,用左手按住鱼身,右手持出骨刀,从鳃下刀口处插入,沿脊背慢慢向前推进至脐门后,平批向腹部,再将鱼翻身,出骨刀从脐门刀口处进入,顺脊骨向前铲批至头部,横批向腹部,接着用刀尖修一下脊骨,鱼脊背连接处骨肉分离,从鳃下开口处抽出骨头与内脏,洗净备用。这种出骨方法应用较多,无论是蒸还是煮、烧等烹调方法都适用。

(2)鳃下一面开口出骨法

该方法适用于刀鱼、白鱼、鲈鱼、鲤鱼等。鱼放在砧板上,用剪刀从脐门处伸入,逐渐张开剪刀直至剪断脊骨,接着在鱼的阴面鳃下1cm处横切一刀,切断脊骨,刀口长度同胸骨同宽;将鱼头朝里、尾朝外,左手五指分开按在鱼身上,右手持出骨刀,从切口处顺脊骨向前铲批,平脐门处向肋骨横向平批,使骨肉分离,再将鱼翻身,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鱼头,其他三指放在鱼身上使鱼翘起露出断骨;用同样的方法将脊骨和肋骨与肉分离,再将鱼翻身,从切口处抽出胸骨及内脏,洗涤待用。此出骨方法的缺点是开口长度较大,一般只适合于蒸制菜肴,装盘时切口朝下以掩蔽刀口,其他烹调方法易使头身分离,不宜采用。

起全鱼时应注意,鱼在出骨时,要擦干水分,砧板刮干净,防止滑动;进刀时右手持刀要稳,刀尖到什么地方,左手就移到什么地方,内动外感,尽量做到骨不带肉,鱼皮还要完整;出骨后要注意将鱼腹内的黑膜刮去;装填馅时,馅心的量约占鱼腔的80%左右,少了显得干瘪,多了受热后膨胀撑破鱼体,影响造型;装盘时,应阳面朝上、阴面朝下,有大刀口的一面朝下、小刀口的一面朝上。

3.3禽类原料初加工

禽类原料初步加工的方法基本相同。对于活禽,通常是先宰杀、去除羽毛,然后开膛去内脏再洗净;对于光禽,一般只需剖开腹部再洗净即可。

1.禽类原料初加工的一般原则

①宰杀时,气管、血管必须割断,血要放尽。如果家禽的气管未割断,就不会立即死亡;血管没有割断,血液放不尽,会造成肉质发红,影响成品质量。

②脱毛时,烫毛水温要适宜。要根据禽类的品种、产地、肉质和季节变化来决定水温和烫泡的时间。肉质嫩的烫泡时间要短一些。烫水时水温过高,表皮容易烂,水温过低,难于脱毛,造成脱毛不净,直接影响烹制菜肴的质量。

③洗涤干净。禽类的内脏、血污和污秽必须清除干净,并要反复冲洗干净,否则不符合卫生要求,并影响菜肴的色泽和口味。

④合理选料,做到物尽其用。需要脱骨、起肉的禽类原料,应注意合理选料,不要浪费原料。

2.禽类原料初加工方法

1)活禽的初加工工序

(1)宰杀

宰杀活禽多采用割断血管、气喉的方法。例如,鸡、鸭、鹅个体大而重,不宜手提时,可用绳套脚绕翅膀吊起,将颈拉直垂下再割喉、放血。

(2)脱毛

宰杀后的烫水、脱毛,需要在禽鸟停止挣扎、完全死亡而体温尚未完全冷却时进行。烫水过早,肌肉痉挛,皮紧缩,不易脱毛;烫水过晚,会造成肌体僵硬,毛孔收缩而不易脱毛。烫水的水温要根据家禽的老嫩和季节的变化而定。一般情况下,小母鸡(俗称“鸡项”)用65℃水温,山鸡用75℃水温,鸭用75℃水温,鹅用70℃水温,白鸽用60℃水温,鹧鸪、斑雀、白鹤均用55℃水温,蚬鸭用75℃水温,鹌鹑不用放血,用水浸死或摔死,用55℃水温。

(3)开膛取内脏

在禽颈与脊椎之间开一刀,取出嗉窝和食管,再将禽腹朝上,在肛门与肚皮之间开一条长约5cm的刀口,把脂肪拉开,用食指和中指伸入肚内,取出内脏,清肺,切去肛门的肠头蒂。

(4)洗涤

将禽鸟清洗干净,摘去胆,冲洗干净,将肫切去食管及肠,将肫刮开,把黄衣连污物一起剥掉,洗擦干净。

2)禽类原料初加工实例

(1)鸡的宰杀方法

①宰杀。左手横抓鸡翼,小拇指勾住鸡的右脚,用大拇指和食指抓着鸡头,把鸡颈拉长将血放尽。

②烫泡、煺毛。待鸡停止挣扎时,放入调好水温的热水中,烫至湿透,取出脱毛。

脱毛时,先脱胸毛,再从嗉窝处向头部逆脱颈毛,然后脱背毛、翼毛,最后退尾毛。煺尾毛时,要抓住尾毛向左扭拔。

③取脏。去尽毛洗净后,先在鸡颈背右边近翼处割一刀,取出气管、嗉窝及食管,然后将鸡胸向上,在肛门与肚皮之间开一条长约5cm的刀口,将食指和中指伸入肚内,取出内脏,挖清鸡肺,切去肛门的肠头蒂,在鸡的两脚关节下斩去鸡爪,洗净即可。

(2)鹅(鸭)的宰杀方法

①宰杀。先用绳套紧鹅的一只脚吊起,绕至翼后,用拇指和食指钳着鹅颈,将其拉直,再在鹅颈近头部处割断喉管,并迅速将鹅头稍向上弯,使血流出。

②烫水、煺毛大致与鸡相同。

③取脏。去尽毛洗净后(如是一般烧鹅,则在颈背部割一小孔吹气),斩去二道翼、爪后,在鹅胸近肛门处直切一刀(约7厘米);再把食指和中指伸入肛门内,取出肾、肠、肝、心,洗净鹅身便成。如果是明炉鹅(鸭),应从右翼部捅一孔,并在翼夹部弄断三肢骨,先挖软、硬喉,然后在肛门处勾断屎肠和肾的水膜,取出肠脏和肺,再将鹅身洗净,用一支小竹管在夹窝处顶撑内腔,使鹅身完整,继续用沸水烫内脏和皮壳,并要迅速过冷水(即过“冷河”)后,再上糖皮。上糖后,翼底要撑小竹枝,肛门要插两支大鹅毛或屈成三角形的小竹篾,使其内腔水分流出,以利于鹅身通风。以上加工过程是做明炉鹅(鸭)的头道工序。

(3)鹧鸪的宰杀方法

鹧鸪是飞禽雀鸟,宰杀处理与鸡基本相同。但雀鸟类一般体积小,肉质嫩,羽毛稀薄,因此烫水的温度不宜太高,一般是60%~65%的沸水与40%~35%的冷水和匀。但宰鹧鸪、白鸽、白鹤、水鸭、斑雀、猫头鹰等,一律应先放血,后烫泡,再去毛,最后开肚(用于炖的,则开背部)取内脏,洗净便成(猫头鹰、水鸭的烫水温度宜高一些)。

3.禽类原料出骨加工方法

1)起光鸡肉(鸭肉、鹅肉、鸽肉)

①先在鸡嗉窝前端横刀圈割颈皮,将颈皮拉离颈部至头部切断取出,然后在背正中间刻一刀至尾,在鸡胸正中刻一刀,将翼骨与膊骨关节割离,手抓鸡翼向后拉,将鸡肉退至大腿,再将大腿向背后翻起,用刀割断腿部与鸡身的关节及筋胳,再将鸡肉拉出。

②将起出的鸡肉割下鸡翼,在鸡腿部位沿腿骨刻一刀,将大腿骨与小腿骨关节割开,先将大腿骨起出,再起出小腿骨(将鸡柳肉从胸骨中拉出另用)。

③最后,将鸡的其他部位肉起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