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19093000000011

第11章 心理准备(1)

1做好怀孕的心理准备

孕前心理准备,是指夫妇双方应在心理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完成受孕,凡是双方或一方受到较强的劣性精神刺激,如心绪不佳、忧郁、苦闷或夫妻之间关系紧张、闹矛盾时都不宜受孕,应该等到双方关系融洽、心情愉快时再完成受孕。研究结果表明,在心理状态不佳时受孕,可对胎儿产生有害的影响。

怀孕前夫妻双方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调整好心理、精神状态,准备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2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有利于怀孕

精神心理因素在女性怀孕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良好的精神心理因素能促进健康妊娠;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受孕,也会影响妊娠过程。准备怀孕的妇女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主动调节不利于受孕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理有一个好的状态,为怀孕创造条件。

(1)加强思想个性修养:可以阅读一些有助于精神心理调适及平衡的书籍,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自控能力和对刺激甚至是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主动培养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是丰富多彩的,由方方面面共同组成,其中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关键。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要坚持原则,端正态度,不卑不亢,不传播是非,不听信流言,不滋生事端,对上级尊重,对同事友好,对家人关爱,对朋友亲切,自然会如鱼得水,心态也就好了,有利于怀孕。

(3)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又是相对独立的一员。只有自己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自强、自尊、自爱、自立,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中探索适合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及心理调节措施,使自己很快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这既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受孕及妊娠。

3孕前情绪紧张影响受孕

事实证明,结婚多年不育的妇女,整天闷闷不乐,一旦收养了一个孩子,精神变得轻松了,不久便怀孕了,这说明了女性排卵受精神因素影响。也就是说收养了孩子内心踏实了,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得到了缓解。

国外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只要放松,就能怀孕”的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情绪过度紧张导致内分泌失调,很可能是影响怀孕的一大因素或障碍。一旦心情舒畅了,又会恢复排卵,就能受孕。

丹麦科学家指出:“对于月经周期较长的妇女,心理紧张可能是降低生育能力的一个危险因素。”对393对年龄在20~35岁、没有生育过但计划要生孩子的夫妻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月经周期延长的妇女,在调查问卷中情绪紧张一项得分较高是影响怀孕的因素。经过医务人员的科学宣传,解除了情绪紧张,顺其自然,这些妇女精神放松了,6个月的时间里有233对(占59.3%)怀孕。可见解除情绪紧张,精神放松后,自然受孕率明显增加。

孕前准爸爸不良情绪也会影响精子质量导致不易受孕。

男性健全的生殖能力离不开两大因素:健康正常的精子和完善的性活动。前者包括精子的数量、质量、活动能力,后者包括阴茎的勃起功能、射精状态等。

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性生活质量,而且还影响精子质量。惊恐、焦躁、愤怒、悲哀等情绪波动,若持续时间较久且反复发生,可干扰正常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使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死精增多、活动力降低,并可引起阳痿、不射精、逆行射精,大大影响受孕概率。所以孕前准爸爸也要保持良好愉快情绪。

4孕前消除对事业担心心理

一些事业发展前景良好的育龄女性,生怕生育会使自己失去目前来之不易的职位,不敢怀孕。即使用人单位不会因生育辞掉员工,不少女性仍担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从而无法实现自己事业上的更好发展。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多余的。

担心怀孕会导致失业的女性,卵子受精成功率比正常人低30%。事实上现有许多育龄女性成功地兼顾了孕育宝宝和发展事业两件事,并幸福地完成孕育的女性,在复出之后取得了比之前更大的成就。这些女性的成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职业女性孕育一事的认可和宽容。

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时,企业不得因企业自身的原因,在女职工无主观过错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而且法律赋予生育后的女职工不少于90天的休假权利。

因此,正在孕育年龄的女职工应放下不必要的担心,以最佳良好的心态受孕,生个健康的宝宝。

5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一些年轻妇女对怀孕有怕这怕那的心理,一是怕怀孕后影响自己优美的体型;二是难以忍受分娩时产生的疼痛;三是怕自己没有能力带孩子,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其实,这些顾虑都是没有必要的。

毫无疑问,怀孕后,由于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体型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只要坚持锻炼,产后体型会很快得到恢复。事实证明,凡是在产前做孕妇体操,产后认真进行锻炼的年轻妇女,身体的素质和体型会很快地恢复原状并有所增强。

分娩时所产生的疼痛也只是短暂的一阵,只要能够很好地按照要求去做,同医生密切配合,就能减轻痛苦,平安分娩。害怕生孩子疼痛的女性,卵子受精成功率比正常人低19%。

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是夫妻共同生命的延续,为了夫妻间诚挚的爱,为了人类的不断繁衍,做妻子应当有勇气去承担孕育、生育的重担。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一定能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担当起养育宝宝的重任,同时做丈夫的也要理解和体谅妻子,多做家务,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其实,那些有了孩子的夫妇很少会后悔,因为他们发现,孩子教会他们提高效率、平衡生活和工作;教会他们在劳累时放松自己的神经;教会他们更加努力和负责任,更有勇气面对生活。要知道,连最忙碌的女首相都能有时间养育自己的孩子,享受家庭生活,难道我们就没有时间吗?

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境迎接怀孕的到来,以愉快、积极的心态对待孕期将会发生的变化,坚信自己能够孕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小生命,将他平安带到这个世界上。

6保持平和的心态

妇女孕前往往处在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繁忙时期,特别是职业女性,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自杀、犯罪、精神变态、患各种疾病等。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采取积极的态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所谓竞争意识,就是要有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人的进取心理表现于不甘心落后,充满自信心,敢于创造。生活实践证明,从事创造工作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革新家等,比一般人寿命长,且能持久地保持创造力。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表现于对知识的索取,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志趣的倾心,因此,视野开阔生活充实。

竞争社会所需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顽强的毅力,毅力是一种持久坚强的意志,它是精神健康的有力保证。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激烈的竞争常会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所以必须学会自我调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为琐事忧虑烦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坦然地迎接新的挑战。

(2)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在竞争社会中,有些人在竞争失败后产生自卑感,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来不曾有过全能的“天才”。因此,不必为一时一事的失利而苦恼,丧失信心。科学竞争的社会更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当别人比自己优越,如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想否定别人优势而表现出一种不甘心和怨恨的强烈情绪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降低人体生理功能而导致身心疾病。嫉妒是心理上的毒瘤,是健康的大敌。

消除嫉妒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培养正确的拼搏精神,即树立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有勇气超过别人的正确观念。摆脱一切不良情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佳水平。社会的发展将会促进合理的竞争,培养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能在当代环境中保持健康的平衡心理,保证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这对即将怀孕的准妈妈来说,更是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7孕前夫妻应学会调节工作压力

现代人最大的压力莫过于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发展必须工作。工作是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想生育的夫妻为了稳定的生活,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得不努力工作。但工作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矛盾,如升职加薪、人际关系、工作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把情绪带到生活里。而过大的工作压力还会导致想生孩子的夫妻生殖系统异常。

心理阳痿又称心理ED,造成这种阳痿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大,男性在心理上排斥性生活,使得夫妻生活不和谐,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碍影响到性生活。女性同样要参与高压力的工作,使得很多女性精神非常紧张,压力非常大,导致生殖内分泌系统失调、月经不调,造成排卵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不排卵,这就可能影响生育。

工作中的情绪还会不自然地带到生活中,影响夫妻之间的和谐相处,所以孕前准爸妈要学会自我调节工作压力。

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消除不健康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