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可作为中间投入服务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市辐射效应的产业基础。
一、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提出,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已形成了一些共识。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政府管理等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出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与消费者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成长、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融合性。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它依附于制造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各环节中。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不断加强,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行业融合特征也较为明显,并产生出许多新业态。二是关联性。从产业关联效果看,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提供服务投入的行业,与其它产业关联效果大。在整个产业链中,上下游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密不可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使快捷制造、零库存、虚拟企业成为可能,是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是知识性。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软件、信息传输、研发等行业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以脑力劳动和智力型服务为基础,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知识的生产、应用和传播为服务业过程,注重以知识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具有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度的特征。四是创新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是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者。如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等是在网络技术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二是业态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分化发展中,产生出数字音视频、移动增值等一系列新业态;三是商业模式创新。
(二)不同经济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首先,生产性服务业源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企业活动外部化的结果。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主要的价值链已经不在加工制造,而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开发等生产性服务链上,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因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制造业产品差异化和增值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工业化初期阶段。从全球工业发展历史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制造业企业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大部分由企业内部提供。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以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为主,这些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制造业迅速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对从事工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这一阶段,除交通、运输和邮电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外,金融、保险和物流等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分离出来,广告、咨询调查、中介、营销等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快。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加快。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移动增值等一些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在后工业化社会,高技术产业成为主要的支撑产业,经济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服务经济全面发展并日趋成熟。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加快崛起为主流业态,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主要发达国家以通信、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全部服务业的50%,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升级,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到服务业,特别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部门,先后从制造业企业中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为专业的服务企业;二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软件、IT服务、研发设计等新兴业态不断产生;三是生产性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制造企业更多地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性服务环节交给专业服务企业来完成,以降低其获取相应服务的成本。使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间的交易数量不断扩大,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各国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约36.8万亿美元,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部分发达国家超过7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金融、信息、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3。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及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代表着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信息服务为例,据赛迪公司统计,2006年全球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普华永道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德勤的咨询业务总收入中有25%来自信息技术咨询。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已接近6万亿美元,超过服务业总量的70%,约占GDP的48%。
香港是世界服务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91.2%,其中金融、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3.8%。法律、会计、商业管理与咨询服务业等专业服务业也十分发达。
2、服务外包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是众多生产经营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商,以减少或消除其在该方面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从而集中精力重点经营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以实现更高的利润。全球服务外包不断兴起并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途径,原因主要有:一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协调外包日益便利,国际外包大幅增长成为可能;二是企业通过服务外包能够在更大范围寻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平均可降低65-70%的成本;三是发展中国家逐渐具备吸引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如人才资源、信息网络设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纷纷将商务业务、研究开发、咨询分析、顾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一些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来完成。以降低企业获取生产性服务的成本,促进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劲发展,推动着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更多地转向生产性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外包成为外包业务的核心,主要包括商务流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设计、研发设计、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后台服务、客户交易以及专业服务等。从外包涉及的行业看,软件、金融等行业的外包发展突出。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560亿美元,此后几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发展,印度占有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70%,占有最大的美国市场(总额250亿美)90%PA上的份额。金融外包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主要发包市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估计,2010年金融离岸外包市场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占整个金融服务业总产值的20%。
3、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态势明显。全球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的服务投入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发展,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制造业生产网络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研发、广告、保险、会计、法律服务和运输储存等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对服务的需求,制造业越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就越发达;制造业越落后,生产性服务业也越落后。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与生产性服务功能的日益融合使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许多行业融合互动发展,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呈现出“服务化”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其附加值中越来越多的比重来源于服务,服务含量在整个企业产值和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进入或兼并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原有业务。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下属财务公司GECapital进入金融业,为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销售,2004年GECapital利润达到29.1亿美元。占GE全部利润的80%。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了制造业的知识水平,扩大了制造业的赢利能力,为制造业带来了较高的外部性知识收益。同时,制造业自身也溢出行业经验和产业知识,丰富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知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于单向的或正或负的外部性,而是存在着外部性的相互给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