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
19094900000006

第6章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2)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科技创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全球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规模,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从而使得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可以在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后果并非都是积极的与正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往往导致强者获利、弱者受损,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稳定发展,并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在国际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个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如果不能因此而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或者是没有能力来完成这样的结构调整,那么它们也会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受损。

为规避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风险,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进程。在前一种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而在后一种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与化解的。当使用全球化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大于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成本时,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就会用国家的直接权威将一部分全球化市场内部化为区域市场。当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把全球市场内部化为区域市场后,就能有效地降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成本。另外,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地理上接近、文化上相似,市场结构上互补,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面对全球市场的剧烈竞争,区域经济整合业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迂回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而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其本质是实现并维护国家(或地区)利益。1991年日本出版的《通商白皮书》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通过减少贸易障碍、经济合作等手段,以加强某些特定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行为”。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参与全球市场剧烈竞争的过程。为使一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区域经济整合,以区域的竞争力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已成为一种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整合的产物,因此,区域经济整合的程度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分阶段的发展过程,有学者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即:优惠贸易协议、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同盟、以及经济同盟等六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是以区域内贸易障碍的消除、共同的对外贸易障碍、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移动、会员国间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共同货币与中央银行的设立等方面来划分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阶段特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两趋势同时增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两趋势同时增强最根本的动力源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为了减少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就成为既能扩大资源配置的范围又能降低交易成本的理性选择。世界经济全球化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按照斯密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发展,市场发展又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劳动分工与市场发展实际上是相互决定的。劳动分工带来规模效益,但同时也使交易成本上升,劳动分工和市场发展在边际规模效益和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达到均衡。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不断增强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是人们为追求最大利益、比较边际规模效益与边际交易成本后而作出选择的结果,即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走向世界市场是由区域内协调的成本小于交易成本,能使利益最大化所决定的。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两趋势同时增强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科技进步的推动。科技发展是两种趋势同时加强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席卷全球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通过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提升传统产业的构成。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际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科技的进步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性日益加深。因此,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国际分工方式的改变,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的手段和更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是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得到的利益也是不同的。通常发达国家倚仗着自身较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更先进的科技手段,通常会从分工与合作中比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多的利益。同时,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欠发达国家设置各种贸易障碍。因此,发达国家为了巩固其在国际贸易与分工中的优势地位,会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来强化自身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强其竞争力,也会加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的竞争优势面对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此外,具有地缘等联系的国家,也会利用区位便利、文化相近等因素联合成区域经济联合体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以上方面是世界经济两趋势同时增强的主要原因。各国为了增强竞争力和获得更大的利益,都在寻求机会加入区域联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80~2000年间,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贸易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年均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在全球影响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这两个组织通过经济一体化达到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在其内部实现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他们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总量。更重要的是,在区域联盟的对外贸易中,已有超过40%的份额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协定实现的。可见,国际市场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已非单个国家,而是以区域联盟形式出现的群体国家。

2、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自其产生以来,不同流派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似或相异的理论方法和理论观点。这些构成我们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主要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有:

(1)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以梯度来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内部客观上形成一种技术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推移。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推移,其过程是有秩序地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推移。

(2)区域分工理论。地域分工是指在广泛的地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各地区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有时是某类产品的一部分。地域分工理论的主题是“比较优势原理”。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早在斯密和李嘉图努力为自由贸易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时,就提出了贸易双方从贸易中可能获益的经典陈述。这其中又有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的区别。

(3)增长极理论。又称“发展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为基础的,它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区域的某一个或几个点往往会优先发展,通过经济资源的集中获得发展的绝对优势,这时候会对周围地区的资源形成很大的吸引作用。当到达一定规模以后,这几个优先发展的点又会通过向周边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整体发展。由法国着名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定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代维尔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改进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涵义推广到地理涵义,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结构关系,而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称地域结构关系),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问特征。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4)“大都市圈”理论。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1957年首次由法国着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通过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群体。城市群理论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发现,如果某一地域内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并且其中有一个以上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核心,依托一定的自然资源条件,借助通达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城市之间就会形成比较密切的经济、社会、生态等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于是,把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为城市群的形成创造条件,并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作用,不仅成为城市群理论的主要研究课题,而且成为很多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内容。

(5)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物理学中的辐射理论对于解释现代经济发展中的辐射问题有很大的启示,二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辐射是指能量高的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一定媒介传送能量的过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通过流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取代与之相悖的旧的习惯势利。辐射的媒介是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通常把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称为辐射源。

(6)区域联系理论。区域始终是整体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与外界经济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空间区域的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空问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

3、国家内区域经济一体化

(1)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

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基础是在一国之内是一体化的经济,多是以欧洲国家的集团化发展实践为主要实证基础的。而对于一些大国,诸如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包括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又由于计划经济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地区发展很不平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区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各个地区之间的一体化和国际范围内的一体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有自己的特点:在同一个政治体系、法律体系和文化体系之下;地区之间的关系处理更具有隐蔽性;国家和地方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影响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一国之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理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其概念的确切定义尚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归纳之中。有学者指出,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毗连的城市或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一体化可以这样来认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一体化意味着经济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总量还是均量都表现为较高的水平;从区域内部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部实现了较好的产业分工,形成了联系紧密的经济关系,区域内各类经济资源自由流动,实现了最充分的利用;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该经济区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运行组合,具备向更大范围的周边地区进行经济扩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