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同一般的经济一体化区别开来。从内涵上讲经济一体化可以是不同范围和规模的一体化,大到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小到一个省份、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县域的经济一体化,即这种经济一体化既可能是国内不同地区的联合,也可能是国际范围内的联合。现在关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更多的是强调国际间经济的联合。而就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只能是局部范围内的、强调从区域布局上更能实现紧密合作的小范围的经济合作与联合。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我国经济区域的范围大,因此可以适当地借鉴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如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产业布局。
其次,要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在特定的经济主体之间实现某种程度的联合,从而在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实现一体的架构。这样就必然要思考与整个国民经济及其他区域的关系问题。不同于国际上的经济合作区,我国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是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所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经济区域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特定的区域内经济有集聚强化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一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地带,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我国几个经济圈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种区域发展所带来的优势。从与其他区域的关系上看,不可能是与其他区域处于一种隔阂或相对独立的状态。经济一体化只是从内部的角度来看的,就外部关系看,虽然没有与内部一样高的一体化程度,但作为一国统一市场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紧密的,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由于这种程度上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经济联合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模式。
第三,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它是一个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应该充分理解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经济一体化也是经济一体化过程的结果,一定时间点的区域经济有其特定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从这种静态的角度出发可以发掘其特征和所处阶段,认清其所存在问题的本质并加以解决。经济一体化作为对整个地区经济体发展状态和发展结果的一种概括,它的内容是全面的、丰富的。
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联接并形成为一个利益命运共同体。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经济联盟、经济利益命运共同体。它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协议以及一定的联合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规划布局和生产力配置,统一开发区域资源,统一分工协作关系,建立统一的大市场,统一对外开放政策,联合开发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通过区域经济联合的优势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优势的充分发挥,逐步缩小区域内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体化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模式的高级阶段,也实现国家统一大市场的必由之路。
(2)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与形成标志
从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政策导向型的一体化和市场导向型的一体化,这两种形式是互相联系的。一种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体化,一种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一体化;一种主要采用法律、政策、行政手段,一种多采用经济、市场手段。
一体化组织具有不断升级的成长特征,从国际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组织被分成五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主要描述的是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具有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国家之内,存在着统一的上级机关——中央政府,以及统一的政治经济体系和相似的文化传统,地方之间的冲突和争议不象国家之间那么明显,行政区之间的关系处理更具隐蔽性。实际上,这加大了关系协调的难度。国家和地方的关系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打破行政分割,建立稳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组织;二是联合协作不断向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方向发展,联合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联合协作关系更加密切;三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实现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四是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及“极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相关性、互动性、互为发展性及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发展的最终阶段,随着各地区之间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形成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最终形成国家内部的一体化,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区域科技创新
1、科技创新的内涵
学术界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熊彼特教授,他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创新作了系统的定义。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下列五种情况:(1)创造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方法或新工艺;(3)开辟一个新市场;(4)取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可见创新作为学术专用概念,指的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结合,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创新实际上就是技术创新。
在我国引入创新理论后,大多都接受了熊彼特的理论,也接受了一些不同理解,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科技创新这一概念。同时,赋予科技创新新的内涵,使其超出了技术创新的范畴。可将科技创新的内涵概括为几下几点:
——创新是一个系统。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扩展,不仅涵盖区域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且还从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上来把握区域的科学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中的“科技”,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进步是始发于基础理论的创新,然后才是技术应用上的进步。所以,科技创新首先包含了科学发现,即观念创新。当然,属于技术创新范畴的科学发明、技术进步和新技术应用等因素也包含其中。此外,除科学技术本身以外,科技创新的范畴还包括:科技因素的发现创造、其它含有科技因素的变化、以及具有实际效果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大系统的改进。
——创新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新思想、新产品、新工艺的构想、研究、开发到商业化的过程。而且,创新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整套闭环回路体系,即从目标到目标的实现存在着各个环节的互相照应和联系,无论是活动本身,还是参与人员,都是紧密相连的。
它的全过程经历了科技成果产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阶段。①科技成果产生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主要任务是产生新思想和新知识。主要由大学和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完成,其主要使命是认识和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驱动力量是产生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需求。②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及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科技成果开发是研究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经济发展的趋势,基于己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选择研究项目进行实验研究,制出样机、样品等;转化与应用是在实验室成果的基础上,挑选产业化前景比较明朗的项目,集中力量去解决转变成为生产技术的问题,如工艺、原料、环境、场所等,进行中试生产出小批量产品,在一定范围内试销,并求得可靠的经济数据。该阶段在有些场合也称为中试阶段;产业化或商品化是在中试成功后,进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选购或制造相应的生产设备,选定厂房,训练工人,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生产线甚至是新建企业。显然,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既要涉及大学和科研院所,也涉及企业,还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因此,要有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加强官、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驱动力量是社会和市场的需求。③科技成果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阶段。该阶段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阶段包含产品成长、产品成熟和产品衰退等若干个环节。该阶段的任务主要由企业完成。
——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创新行为是经济行为,与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市场不仅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创新的根本动力,还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般来说,各种科技创新最终都必须通过市场上的成功实现表现出来,用其市场价值可以判断效果,不能在市场上体现的效果或者缺乏市场价值实现,不属于科技创新。
因此,科技创新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等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参与科学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组成,并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移及转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同时进行新产品市场开拓的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创新网络,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与科技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社会创新系统。
2、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
区域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区域”。那么何为区域呢?与“区域”这个概念相近的有“地方”、“地区”、“地域”等,其范围可大可小,大的区域可以指洲际、国际、省际,小的区域可指镇、乡、村。广义的区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至少可分为泛区域、国家和亚区域三个层次,狭义的区域是指亚区域,它是国家范围内的不同部分。
区域划分目的不同,则区域划分的标准和方法也就不同。当然这种区域划分也不是任意的,这要考虑到自然的特点、过去文化的积累、区内居民及其生产技术的特点,比如可以按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相似性标准、能够区分另类区域的标准或内部固有的混合特色进行划分,常见的划分是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区域科技创新概念中的区域应是指有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和开放的边界,这个边界也许是一个行政区域(如省、市等),也许比行政区域大(如华北、环渤海等),也许是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等),也许比国家还大(欧洲、北美等)。总之,在经济上有相似特征,距离又相近的地区均可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区域。
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区域是经济基础的范畴,而行政区域是上层建筑的范围,往往是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区域综合体。但不管是行政区域还是经济区域,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任何区域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行政的支持和协调,行政支持和协调必须以经济区域为对象和依托,才能使相关政策有对象和目的。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区域”地理上是指国家范围内的区域,而性质上是行政区域,即省级或市级区域。这是因为,40年的计划经济决定了中国行政区域具有坚固性,行政区经济呈稳态结构,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的高度重合性以及边界经济的衰竭性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的最显节特征。在我国目前的转型期应较多地关注行政区域的创新系统研究。事实证明,在中国转型期,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不一致的区域,经济难以有效地发展起来。美国经济学家胡佛在研究美国早期的区域济时,也论证了这一点,他认为在市场分割条件下,最实用的区域划分应当符合行政区域的疆界。当然,随着市场经济深化,比较完整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各行政区域的联系日益加强,也可以较多地发展跨行政区界的区域经济。
综上所述,区域科技创新是指各区域依托当地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有效地利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调区际间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有形资源(自然优势资源、投入经费等)和无形资源(人才资源、文化知识等)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从而发展和创造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区域经济在一定社会效益基础上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