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招贴设计
19095000000003

第3章 招贴设计的发展历程(2)

然而,据我国考古发现,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张印刷招贴比英国印刷家威廉·凯克斯创制的印刷招贴还要早400年左右。这张中国招贴是11世纪(我国宋朝)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目前,这一广告物的印刷用铜版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铜版四寸见方,上面雕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字样,中间是白兔抱铁杵捣药的插图,右边四字为:“认门前白”,左边四字为:“兔儿为记”,下部是说明产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七行共二十八字。这一印刷招贴当时又兼作为针的包装纸用。

17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使印刷的材料和制作成本大为降低,招贴设计也从初始时期进入到发达时期。招贴作为各类商品广告在促销商品、促进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发挥了空前的作用,同时印刷家兼具图形设计师技能和生产技能的时代已被机械化带来的分工所冲破,招贴设计成了一种独立的专业。

18世纪,许多适合招贴印刷的新字体产生,如埃及体、爱奥尼亚体、透视体、克拉伦登体、拉斯康体、多利安体、哥德体、珍珠体等,字体的比例、份量和美感上更趋完善。

除了字体,还出现了数百种学科的符号系统,包括数字、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为现代招贴设计的产生奠定了新的语言形式的基础。

19世纪,随着铸铁印刷机、蒸汽动力印刷机、造纸机的出现,高速印刷形式替代了谷登堡时代的手动印刷形式,机器生产的纸张淘汰了手工制作的纸张,使招贴的印刷效率大大提高。继之,摄影术的出现及彩色石印技术的产生,又使招贴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也开始从事招贴设计。

1866年,法国的朱尔斯·谢雷特在巴黎他自己的印刷厂制作出第一张彩色的平版招贴,象征着现代招贴设计的产生。谢雷特从1866年到19世纪末,共创造出1000多幅招贴广告,其题材从戏剧到煤油及电影新星、摩登美女等,几乎无所不包。1889年,他获得了国际招贴展览金奖,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勋章。他逝世后,尼斯城开办了收藏其作品的“谢雷特展览馆”,他被后人誉为“现代招贴之父”。1881年法国政府鼓励出版自由的新法规公布,法国街头成为招贴的海洋,招贴被人们当作美术作品欣赏。当时,法国新美术运动的主要人物谢雷特、格拉赛、劳特累克、史太林、马查等人创作了许多极有影响力的招贴广告,他们在招贴设计上的成就也提高了他们作为新美术运动画家的知名度。特别是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他的招贴画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的美术作品。

英国新美术运动招贴设计大师奥博利·比亚兹莱则以其精美细巧的线性装饰形式的插图,给欧美各国的招贴带来强烈而长久的影响。

美国新美术运动招贴广告设计的代表人物是雷亚德和布拉德利,前者受维多利亚风格、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及抽象设计风格影响,后者受英国设计风格影响,被人称为美国的比亚兹莱。新美术运动在德国以青年风格派为代表,其招贴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伦斯,他的重要贡献在于将平面设计风格从19世纪的花卉装饰风格转变为20世纪简朴的功能主义风格。新美术运动在奥地利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该派在招贴广告设计方面作出主要贡献的人是莫测尔,他的招贴采用平面几何形式的叠合,具有立体派和装饰画特征。新美术运动招贴设计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使这一时期的招贴看上去就像美术作品,新美术运动对招贴设计的最大贡献就是使招贴在视读普及率上发展到了顶峰。

1.4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

20世纪由于图形设计师的出现和介入,使招贴广告更注意商业功能,有些设计师受美术领域中立体派、未来派、分割派、构成派、超级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较大,使招贴的表现形式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招贴被当作募捐和招兵的主要宣传工具,如招贴设计师弗拉格以自己装扮成萨姆叔叔的形象,设计成一幅征兵的招贴设计,这幅招贴印刷了500多万份,成为历史上印刷量最大的一幅招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格罗佩斯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包豪斯,并使现代招贴设计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包豪斯的招贴设计受风格派和构成主义影响很大。赫伯特·拜尔作为包豪斯招贴设计的导师,提倡功能主义和构成主义,在招贴上几乎全部采用无饰线字体,并利用垂直线形式的构图,以条杆、嵌线、标点符号和方格来分割画面空间,形成拜尔式包豪斯招贴设计风格。虽然包豪斯在纳粹的迫害下,不得不在1933年解体,但它的设计教学体系及招贴设计思想影响了全球招贴设计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此同时,美国由于未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对较快,招贴设计的发展也随之超过了欧洲各国。美国人极其讲究实用,招贴从一开始就没有被传统的欧洲维多利亚装饰风格所束缚,而表现出强烈的商业功利倾向,重视商品视觉信息的传达,表现手法既有写实的或自然主义的,又有抽象的或象征主义的。可以说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奠定了世界头号招贴设计大国的基础,并一直保持着这一领先地位。

当时,作为美国罗斯福总统新政府的一个机构——WPA,推出了其广告规划,作为它一系列文化艺术规划的一个项目,1935-1939年这5年间因而有近35万种招贴广告被印成20多亿份印刷品发行全美国,这在招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画家也积极加入了这场招贴设计运动,这次运动的传播题材包括了戏剧、电影、美术、卫生与健康、打击犯罪活动、住房、教育等,招贴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十分强调艺术性,并注重画面的信息传播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国家无力从事招贴宣传,而美国的战争情报署则委托许多画家、插画师和设计师从事招贴设计。1941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起一个图形招贴设计竞赛,主题是“只有生产才能建立强大的防御力量”。这次竞赛的一等奖得主是美国着名设计师卡尔吕,他还被纽约艺术指导者俱乐部授予被看作最高荣誉的“名誉殿堂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导致大量的政治性招贴设计的产生,如美、英、苏等国家都出现了大量以反纳粹为题材的政治性招贴设计,而纳粹组织也在同期炮制了大量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性招贴广告。由于20世纪30年代大批欧洲卓越的设计师包括包豪斯学校的许多师生移居美国,使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性招贴设计的艺术水平相当高。如拜尔移居美国后,在纽约一家招贴公司任艺术指导,并绘制了大量反纳粹题材的招贴设计,促进了美国反纳粹招贴艺术水准的提高。战后一段时间的招贴则是以和平题材为多见。到20世纪50年代,招贴又开始高度重视商业宣传作用,专业招贴设计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此时期的招贴除采用以往惯用的写实主义绘画形式以外,平面剪贴、漫画、超现实主义风格等表现形式用得也很多。到20世纪60年代,贴在公寓墙上的招贴设计比贴在大街上的还多,这种招贴大都是传播某种社会观念,而不是商品信息。到70年代,招贴设计在许多大学校园里广泛张贴,被称之为校园招贴。

西方大学常是各种思潮的起源地,校园招贴正是各种思潮的必然产物,较具影响的校园招贴设计师有萨姆斯和乔治·路易斯等人。萨姆斯喜欢用19世纪科学杂志上拍下的木刻资料重新拼贴组合成招贴画面,其制作较为自由随意,并因此形成其独特的招贴艺术风格;乔治·路易斯则喜欢利用摄影技术和现代印刷手段直接表现商品,这是典型的美国招贴风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招贴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再只作为单纯而孤立的推销手段,而成为市场营销体系之中的有机一环。招贴广告作为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这个明确的观念首先来自美国,以后发展至欧洲、日本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市场学之后,90年代开始对包括招贴在内的各种广告形式才有初步认识,正待进一步吸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