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19095800000042

第42章 个案讯问(6)

(三)利用矛盾,分化瓦解

对共同绑架犯罪,应当首先考虑运用利用矛盾的讯问方法。要善于发现、制造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如分赃不均、承担罪责大小、坚守“盟约”与坦白立功等矛盾,促使犯罪嫌疑人互不信任、互相揭发,达到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目的。

此外,在讯问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好深挖犯罪的工作,因为在勒索财物的绑架犯罪中,犯罪分子如未被及时抓获,往往为了财物而接连犯罪。在暴力绑架案件中,讯问人员还应注意围绕作案工具进行深挖,例如,犯罪分子使用枪支实施绑架犯罪,讯问时,就应追讯枪支弹药的来源,挖出其他犯罪分子。

第九节 走私案件的讯问

一、走私案件的特点

(一)走私犯罪都有一个预谋过程

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海关的监督检查,达到犯罪目的,他们从筹集资金、寻找货源、准备交通运输工具到藏匿、销售等全部犯罪过程都做过较长时间的筹划和周密的准备。

(二)走私物品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规模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走私犯罪活动日益泛滥。境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某些商品境内外有较大差价之机,互相勾结,大肆进行走私犯罪活动。走私入境的物品主要有汽车、录像机、电视机、照相机、香烟、汽油等。走私出境的物品主要有黄金、白银、珍珠、珍贵文物等。走私的物品由低档商品向高档商品、由一般商品向国家严格控制进出口的商品和违禁品方面发展。同时,走私犯罪牵涉的面广,参与的人多,有明确分工,形成“走私一条龙”。

(三)集团或“团伙”案件多,且境内走私集团与境外走私集团的勾结日益紧密

走私犯罪活动包括联系购货、运输、藏匿、销售等环节。特别是大数量、大规模的走私活动,一个人或少数人是无法进行或完成的,必须有数十、百人参与,有的还需要境内外相互勾结才能完成,这就必然要组成集团或“团伙”,集团走私现象更使得参与走私的人数大幅度上升,为了使走私得逞,在集团或“团伙”内部有严密的组织。近年来,一些内部单位也从收购倒卖走私货物发展到直接参与走私活动,这些内部单位与境外走私集团的勾结也日益紧密。

(四)走私犯罪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多、渠道广

走私犯罪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采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逃避海关的监督管理和检查。他们除了利用海路、陆路、邮寄进行走私外,还以贸易为借口,以“捐赠”为掩护,以探亲、观光、旅游为幌子,以“合资”、“独资”为名,借出国之便掩护走私。以交通工具进行夹带更是花样繁多。有的甚至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进行走私。

(五)走私犯罪和其他犯罪相互交织,武装对抗缉私现象愈益突出

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走私时,常常兼犯抢劫、盗窃、诈骗、贩毒、行贿、伪造公文印章等罪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走私的物品多是国家稀有的文物、珍稀动植物等物品,要这些物品,他们或是通过抢劫、盗窃、诈骗,或是通过黑市交易、非法收购等方式来获取,从而使走私犯罪与这些犯罪交织在一起。同时,武装对抗现象愈益突出。

(六)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和畏罪心理突出

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侥幸心理十分突出。他们自认为犯罪经验丰富,预谋周密,手段高明,活动诡秘,赃物几经倒手,无法查清赃物的来源和去向,公安机关查不到犯罪证据。尤其那些境外走私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认为跨越国境边境作案,走私路线长、范围广、公安机关不能派人到境外调查,难以抓到把柄,不可能查清全部犯罪事实。走私集团首犯和骨干事先大都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考察,关系密切,有的是亲戚、朋友,有的以黑社会组织为后台。犯罪前定有“合同”和“盟约”,要求走私成员不准“背叛”和相互出卖,在被公安机关拘捕后大都认为同案犯和知情人不会出卖自己,只要自己不供,侦查人员就不会了解内情。因而想方设法狡辩抵赖,侥幸过关的思想十分突出。

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畏罪心理也比较严重。他们之所以敢于冒险进行走私犯罪活动,是出于贪欲私心,为了争取暴利,一旦被拘捕,面临着法律的严厉制裁,一切都将成为泡影,畏罪心理比较严重,总是极力为自己开脱罪责。特别是境外的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更加害怕判刑劳改,怕长期过监狱生活,怕被家人抛弃,怕不能出境,更怕出境后遭到走私集团或黑社会势力的报复,使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二、走私案件讯问的基本要求

(一)在犯罪事实方面应查清的问题

1.查清所有走私犯罪活动参加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境内、境外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社会背景,黑社会组织成员或受黑社会势力所操纵。

2.查清走私犯罪的预谋准备过程。重点查清走私资金等筹集的方式方法及数额,走私团伙相互纠集的情况及走私货物的购买情况,走私交通工具、器材的准备过程等。

3.查清走私物品的情况。包括物品的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价值及物品的来龙去脉。对于文物、毒品、黄金、白银及其他贵重金属和枪支弹药等物品,特别要查明是否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所得。

4.查清走私犯罪的次数和每次走私犯罪的具体情节。对每次走私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走私的具体方式方法,走私的路线,用于运输走私物品的工具及通讯器材,用于保护走私的武器及其他凶器等等都要一一查清。对于入境走私的,还要查明与境内走私人员的关系,入境走私货物的来源,入境的具体方法,接头的方式以及走私物品藏匿、转手、销售的具体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情况。

5.查清走私犯罪的赃款情况。包括赃款总额和各同案犯分赃情况,以及赃款的下落。

6.查清走私案件各犯罪嫌疑人所起的作用及应承担的责任。

7.对于单位走私案件,要查清批准走私的各级负责人、具体经办人的情况。主要查清负责人、经办人姓名、职务以及走私货物的品种和数量,走私的具体方法和路线,原料加工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销售的范围和数额等。

8.查清在走私犯罪过程中,有无其他犯罪。

(二)在犯罪证据方面必须达到的要求

1.获取走私的财物,特别是贵重的走私物品,如黄金、文物等要力求查获,并且要有材料证明其来源、物品名称、种类、性质、数量、价值等。对文物、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以及毒品、珍贵药品等,要有专门单位的鉴定材料,并要有证据证明是犯罪嫌疑人走私的物品。

2.获取的走私运输工具、通讯器材等,要有证据证明是走私所用,并与犯罪嫌疑人走私犯罪有关。还要有材料证明其性能、规格、容量等。

3.走私犯罪中缴获的武器凶器,要有材料证明其系犯罪嫌疑人武装和进行暴力抗拒缉查时所用。

4.对收缴的赃款,要有证据证明是走私犯罪所获或为进行走私犯罪所用。

5.单位走私的案件,各种原始的单据要收集齐全。

6.各案犯的口供要基本一致。

(三)认定走私罪应划清的几个界限

1.要严格区别一般走私违法行为与走私犯罪的界限。

2.注意区分走私类犯罪中各种具体犯罪之间的界限。

3.注意划清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罪与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之间的界限。

三、审理走私案件的基本方法

(一)认真做好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侦查人员要反复阅卷,熟悉研究案件材料。在熟悉案情过程中,对案件有疑问或不甚清楚的地方,特别是涉及某些行业方面的专门问题时,应结合学习国家海关、外贸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向原办案部门和海关、外贸、缉私等单位了解有关情况,做到全面具体地了解走私犯罪的具体手段并熟悉案情。根据具体案情和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制订讯问方案。

(二)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确定讯问的方法

1.对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的,首先要查清真实身份,这是查清案件全部犯罪事实的前提和基础。在讯问中,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语言和口音的分析,结合对犯罪嫌疑人持有的证件、笔记本、车船和飞机票、住宿发票等的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的线索。在查清犯罪嫌疑人身份的基础上,详细了解犯罪嫌疑人个性特点、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来往密切的关系人以及活动的规律等,为查明案情,追查同案人和赃款、赃物提供条件。同时,还要了解犯罪嫌疑人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有条件的要尽量使用犯罪嫌疑人所在地的语言,使讯问节奏和气氛适应犯罪嫌疑人的习性,让其对侦查人员产生一定的“亲近感”,这对防止、消除犯罪嫌疑人的对抗情绪,促其老实供述罪行有一定的帮助。

2.对现场抓获的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可采取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策略,直接从其被抓获的具体经过进行讯问,进而追讯其走私物品的来源和去向、同案犯的情况和全部走私犯罪活动。

3.对经过周密侦查查获的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证据材料较扎实的情况下,可采用重点突破的策略,以走私犯罪的重要环节,如走私物品的来源与去向、走私方式与路线、同案犯情况等作为突破口,中间开花,突破全案。

4.对有重大走私犯罪嫌疑的讯问对象,在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可采取迂回包抄的策略,诱敌深入,抓住犯罪嫌疑人口供中暴露出的矛盾和破绽,巧妙使用证据,推进讯问的深入。

5.对经过大量调查,材料扎实,有一定证据且线索较多的案件,可采取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策略,从走私预谋开始,一步一步地追清犯罪过程及其情节,边审边查,审清走私犯罪的全部事实。

(三)选准突破口,适时突破案情

从查获的走私物品来源及去向上、走私运输工具和其他重要走私器具上、走私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方法手段上、犯罪嫌疑人获取的赃款上等进行突破,打开突破全案的缺口。

(四)审清走私犯罪活动的全过程

走私犯罪活动的全过程大致包括:实施犯罪前是怎样筹集资金的,是怎样物色走私人员的,是怎样准备犯罪工具(车、船等)和物品的,是怎样商议交换货物的时间、地点和联络方法的,是怎样运输、贩卖赃物的,是怎样采取“合法”手段进行掩护的,赃款是怎样分配的等等。只有把走私过程和各个环节全部搞清楚,并取得相应的证据材料,才能分清谁是组织者、谁是指挥者、谁是骨干、谁是一般成员。不把以上这些问题追查透彻,是难以分清各个成员在走私犯罪活动中的作用和罪责的。

(五)巧妙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在共同走私犯罪案件中,各犯罪嫌疑人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讯问中,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政策攻心,有意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首先突破一名关键对象,打开缺口,各个击破,查清全案。

(六)结合讯问,及时开展查证工作,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

走私犯罪案件多是共同犯罪案件,涉及人员多、规模大、时间长、案情复杂,这就给收集和审查证据带来一定难度。对此,我们可以顺着走私犯罪活动的起止点和走私物品的路线进行调查取证。以求广泛、全面收集和核实各种证据材料,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七)注意发现可疑线索,深挖细追,查破积案,扩大战果

根据走私犯罪带有纠合性、连续性、固定性的特点,走私犯罪嫌疑人往往兼犯其他罪行,一人作多案、犯多罪。因此,在讯问中不能就案办案,要注意发现犯罪线索,采取有效方法深挖犯罪,扩大战果。要注意在讯问和调查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和可疑线索。为此,要做到以下六点:一是在搜查和勘验检查时,注意发现一切可疑物品和线索;二是注意从走私犯罪的中转站、交换点、收购点和销售点发现线索,追查同案犯、走私物品和赃款赃物;三是在追查走私货物、走私资金和赃款时,要注意其来龙去脉,从中发现是否有其他犯罪行为;四是注意分析各个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供述是否有矛盾;五是注意发现与未破积案是否有可疑的联系和相同点;六是注意发现与案犯来往密切的人员是否有不正常的关系。总之,要从各种疑点和线索中寻找有深挖价值的问题,一经发现要抓住不放,追根究底。

第十节 涉税案件的讯问

一、涉税犯罪案件的特点

(二)涉税犯罪的手法也愈来愈多样化。

从做假账偷税、暴力抗税,发展到转移或隐匿财产逃税。假报出口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利用税制改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国家的税款,扰乱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而且涉税犯罪的数额愈来愈大,由过去几千元、几万元,发展到目前许多涉税犯罪的数额高达上百万、上千万甚至用亿元计算,使国家利益遭受巨大损失,涉税犯罪的单位或者个人则由此牟取了巨额非法收入,在经济收支上表现出反常。

(二)涉税犯罪活动的流动性大,跨地域犯罪和负案潜逃情况严重

除抗税犯罪外,其余涉税犯罪活动都有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是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案件,几乎所有这类案件均涉及多个地区,有的案件甚至涉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十家单位;有的犯罪分子在一个地方作案,得手后即窜至另一个地方作案,侦查机关长期难以抓获,造成极大隐患,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