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治病养病宝典:中医西医对照
19099500000002

第2章 呼吸系统疾病(2)

3.预防感冒——老年保健的关键

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常见病。这种病对一般人来说是小病,但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有可能因此引起严重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人到老年,各器官系统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其中呼吸系统衰退得更早更明显,因为呼吸系统是人体对外开放的门户,经常受污染空气的刺激。呼吸系统衰老的表现是黏膜萎缩;表皮纤毛上皮细胞减少,纤毛脱落;分泌细胞功能衰退,分泌物减少,致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和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由于肺泡扩张,肺内气体增加,很容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此外,老年人的呼吸肌萎缩,胸廓活动幅度变小,通气功能降低,为细菌和病毒在肺内滞留繁殖提供了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老年人一旦患感冒,很容易患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老年人患支气管炎和肺炎,危险性比一般人大。

因为青少年和中年人对炎症较敏感,症状出现较早,容易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反应却比较迟钝,炎症早期很少出现症状,出现了也就比较严重了。加之老年人的抵抗力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于是,支气管炎可能被延误成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会演化成化脓性胸膜炎、肺脓肿或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平均占13%左右,北方农村高达40%以上,而很多老年人对慢性支气管炎不那么重视,岂不知它是引起肺心病的祸根。它会引起支气管狭窄,使肺中气体不能充分排出,内压增大,乃至肺泡破裂,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内压增加又挤压肺泡壁的毛细血管,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引起肺动脉压增高,增加右心室射血的阻力。日子长了,右心室壁肥厚,心肌收缩力减弱,出现心力衰竭,容易得肺源性心脏病。可见,预防感冒是老年保健的关键,应引起充分重视。

第二节支气管哮喘的自我调治最重要

一、简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世纪7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过敏源刺激,支气管痉挛,气流受阻引起的一种功能性疾病。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支气管哮喘并非是单纯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患者的气管因为发炎而肿胀,呼吸管道变得狭窄,因而导致气促、呼吸困难、胸闷。

二、表现

发病前常有鼻痒或咽痒,流清涕,打喷嚏,起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等先兆症状,而后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哮喘数日或长期(7~10日)不能缓解,呼吸极度困难;昼夜不能入睡,端坐呼吸,哮鸣音响亮持续,患者面部焦虑、痛苦,有的大汗淋漓,这种状态叫做哮喘的持续状态,是重症哮喘发作的一种严重情况,必须抓紧时机设法控制。

根据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三期:

急性发作期: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等所致。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

慢性持续期:无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

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三、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③最大呼气流速(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抗感染。

3.解痉、平喘、止咳。

4.氧疗。

5.改善呼吸功能。

用药原则

1.轻型者以口服抗生素及解痉、平喘、祛痰药即可。

2.严重者静脉应用抗生素及呼吸兴奋药治疗。

3.坚持长期低流量吸氧,可提高生存质量。

急性哮喘发作该怎么办?

哮喘突然急性发作,会使你的家人吓得惊惶失措。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你服用支气管扩张药吸入剂或类固醇药物。如果一喷剂量的药物无法解除喘鸣,在30分钟之内,你可再喷用一喷剂量的药物(如果医生曾做过这种指示的话)。不过,如果第2喷剂量的药物还是不见效,你就不可以再使用吸入剂了,用药过量是有危害性的。此时,你应该去找医生。家里应该备有氧气袋,如果患者气喘明显,可给吸氧,或边吸边送医院;告诉医生你在哮喘用药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尽早找医生总比拖延时间、等到为时已晚再去找医生要好一些,因为,即使是使用今日的药物,严重而持续性的哮喘(哮喘持续状态)也是很难治好的。

出现下列征象立即去医院:快速缓解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或完全不能缓解病情,呼吸仍很急促困难;患者说话困难;嘴唇和指甲变灰或变紫;呼吸时鼻孔张大,肋间和颈部周围皮肤内陷;心跳或脉搏加快;走路困难;一天需要用4次以上的快速缓解药物来平息喘息。

(二)中医治疗

Ⅰ.发作期

寒哮型

【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白稀薄,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或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

1.主方射干麻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射干12克,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克,紫菀12克,五味子6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久病阳虚者,可选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

(1)复方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哮喘姜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麻杏平喘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紫苏子9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3克(冲服),全蝎2克(研末分吞)。每日1剂,水煎服。

(2)川椒目粉:川花椒研末,装入胶囊,每次3克,每日2~3次。

(3)温肺化痰平喘汤加减(邵经明验方)处方:炙麻黄9克,杏仁9克,法半夏9克,桂枝9克,陈皮9克,紫苏子9克,莱菔子10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川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热哮型

【症见】喘促哮鸣,痰黄稠而黏,烦闷,口苦,口渴,喜饮,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

1.主方定喘汤(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加减处方:麻黄9克,黄芩12克,桑白皮15克,北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款冬花12克,紫苏子15克,白果10克,瓜蒌仁15克,葶苈子12克,地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12克。痰热伤津者,可加花粉15克,麦冬12克。

2.中成药

(1)平喘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2)哮喘冲剂,每次18克,每日2次。

(3)痰咳净,每次1小药匙,每日3~6次,含服。

3.单方验方

(1)哮喘汤(曾德环等《中国秘方验方精选》)处方:炙麻黄、桑白皮各9克,黄芩15克,蝉蜕4.5克,炙款冬花12克。

若汗多者,麻黄改用麻黄根。鼻流清涕者,加辛夷花4.5克,苍耳子9克。清热痰者,加瓜蒌皮12克或竹茹4.5克。咳喘者,加葶苈子15克。

(2)地龙粉:干地龙研末,装胶囊,每次3克,每日2~3次。

Ⅱ.缓解期

肺虚型

【症见】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气短声低,面色白,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

1.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味处方:黄芪18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茯苓1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若气阴两虚,可加党参20克,麦冬12克,玉竹18克,北沙参15克。

2.中成药

(1)玉屏风散(袋泡剂),每次6克,每日3次。

(2)芪枣冲剂,每次15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宁肺丸(高俊彦《新中医》1979.3)处方:海藻、昆布、蛤粉各150克,北沙参、百合、生地黄、玄参、茯苓、黄芩、钩藤、紫河车各90克,党参、黄芪、枇杷叶、半夏、陈皮、百部、杏仁、桔梗、瓜蒌皮、马兜铃各60克,款冬花、麻黄各45克,瓜蒌仁450克,白果100粒,小青蛙(干品)30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连服1000~4000克。

(2)黄芪补肺汤加减(王永生验方)处方:黄芪20克,沙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9克,北杏仁10克,紫苏子9克,川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脾虚型

【症见】平时咳嗽痰多,食少脘痞,疲乏,气短,便溏,面色萎黄,可因饮食不当而诱发。舌质淡,苔白滑,脉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

1.主方六君子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处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紫菀12克,炙甘草6克。

2.中成药

(1)陈皮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参照肺虚型单方验方。

(2)黄芪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9克,甘草9克。水煎服。

肾虚型

【症见】平素气短息促,动则尤甚,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劳累后本病易发。舌质淡胖嫩,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5克,牡丹皮9克,泽泻10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巴戟天12克,菟丝子15克,炙甘草6克。

若肾阴偏虚者,去熟附子、肉桂、巴戟天,加五味子6克,麦冬15克,龟板胶12克(熔化)。

2.中成药

(1)龟鹿补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固肾定喘丸,每次1.5~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照肺虚型单方验方。

(2)河车固本丸(刘国普验方)处方:紫河车粉60克,蛤蚧粉45克,地龙粉75克,山茱萸24克。蜜丸或水丸,每次5克,每日2次。

(3)温阳片(姜春华等《中医杂志》1981.10)处方:附片、生地黄、熟地黄各6克,山药、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各9克,陈皮15克。

(4)紫蛤散胶丸(刘正锡《新千金方》)处方:紫河车粉500克,蛤蚧粉200克,桔梗粉150克,陈皮粉150克。共拌匀装胶囊,每粒0.25克。每日1~2粒,空腹开水送服。

五、饮食疗法

1.风寒袭肺型

(1)萝卜葱白汤:萝卜1个,葱白8根,生姜15克,用3碗水将萝卜煮熟再加入葱白、姜,再煮10分钟,趁热服食。

(2)杏仁5克,麻黄6克,豆腐100克,混合加水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

2.痰热郁肺

(1)天葵煲猪肺:青天葵15~20克,猪肺2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服食。也适用于表寒里热型。

(2)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开,为1日量,分早晚2次。

3.痰浊阻肺型

姜汁北杏猪肺汤:北杏仁10克,姜汁1~2汤匙,猪肺200克,将猪肺洗净切块与北杏仁同煲汤。汤将好时加入姜汁,并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肺。适用于喘证。

4.虚喘

(1)乌鸡煮陈醋:乌鸡1只,老陈醋1500~2000克,将乌鸡宰杀去毛,洗净切块与陈醋同煮熟,分3~5次热吃。

(2)冬虫夏草炖胎盘:冬虫夏草10克,鲜胎盘1个,放炖盅内,加少许水,隔水炖熟服。

(3)鲜嫩丝瓜5个切碎,水煎去渣后给予口服;或用丝瓜藤汁,每次口服30毫升,1日服3次,方法为取丝瓜藤离地面3~4尺处剪断,断端插入瓶中,鲜汁滴入瓶内,一日可集液汁500毫升。

(4)将干胎盘1只和干地龙100条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中备用,每次口服5~8粒,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10日1个疗程。

(5)核桃对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可取核桃仁5克,杏仁5克,蜂蜜30克,将这3种物质混在一起蒸熟加生姜汁20滴,一次服完。每隔两日服上述药方一次,连服5~7次。或取核桃30克,生姜15克,猪肺250克。洗净猪肺加水放入核桃仁、生姜,炖熟。每日3次,在1~2日服完。

(6)五味子蛋:五味子250克,水3500毫升,煮30分钟,待凉时用新鲜鸡蛋20只浸入汤内,7日后待蛋壳变软,即可取服。蛋取出后在热水中浸30分钟,去壳服下,早晚各1只。感冒发热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