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风简便自疗
19101000000015

第15章 自我调养(6)

首先,应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对患者悲观绝望等心理障碍,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常与他们交谈,主动帮助他们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事事处处关心他们,不应有不耐烦的表现,不要说伤情感的话,使他们感到心情舒畅,不孤独,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同时,还应保持家庭环境的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装修布置合理,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其次,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注意发挥药物效应。医师和家庭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例如脑出血患者神志清醒后,即可告诉患者,其脑子里出了点血,经过治疗已好多了,待出血吸收后病就会好的。这种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所以,不要急躁,要安心养病,按时服药,不要屏气用力,只要好好地配合治疗,病就会慢慢好起来的。通过心理疏导,多数患者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加速康复。另外,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及其他不适,适时地给予药物治疗,发挥药物的生物效应,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也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三,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和心理功能障碍,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时,还应帮助患者恢复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下床活动进行锻炼,尽量生活自理。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家务劳动、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增加其对生活的乐趣,分散他们的不良情绪,为重返工作岗位、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中风后遗症患者如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风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功能损伤而产生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恢复过程。

疾病初期,患者常有侥幸心理,对自己的疾病抱有否定态度。一旦肯定自己所患疾病后,患者立即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此时医护人员应使患者面对现实,承认本身疾病的后果,使患者设法从失望中解脱出来,转而与医师配合。这一过程越短,患者进行恢复的时间也就越快。治疗者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同情,分担患者的忧虑和痛苦,可以帮助患者战胜病痛,树立信心。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无休止地安慰。应一边给予积极地治疗,一边帮助其进行一些基本生活的训练。使其训练由被动逐渐过渡到主动,使患者逐渐脱离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的过程。练习用患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的物件,如皮球、筷子、笔、纸等,用梳子自己梳头、刷牙,学会单手穿衣服,并逐渐用患手协助扣扣子。当患者康复到一定程度时,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家务劳动让患者独立完成。一方面可加强患者肢体、思维的恢复,在活动中也会产生新的刺激恢复语言;另一方面患者会感到独立性,有助于整体全面康复。例如,用患手拾起掉在地上的短袜,用双手穿上它,用双手提穿裤子,用双手系鞋带,双手拿抹布擦桌子以及双手拿菜刀切菜。总之,只要能用双手做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单手做。

如有条件可以养花、鸟、鱼,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生活起居规律化,但要避免过劳。这样,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中风患者由于生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可以产生很多心理变化。作为家属应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首先,家属应对患者热情关心,常与患者交谈,态度和蔼,热情地给其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翻身等,在这些过程中不能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流露,不说任何伤感情的话,使患者不感到孤独。同时,要鼓励患者与医师配合,并指出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效果一定会好的。安静卧床休息对于出血性中风患者更为重要,不能急躁,大便不能用力。对于家庭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做好安排,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治病养病。对于恢复期患者,要鼓励其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做好患者言语、肌力的康复治疗,帮助其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鼓励其参加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增加对生活的乐趣。

(1)说理开导:是心理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本法是用语言对患者进行说服、解释、鼓励、安慰、劝告、指导、帮助和保证。但必须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个性特征、心理矛盾,然后对症进行说理与开导才能成功。语言不仅能治病,而且也能致病。因语言不当而使疾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者亦非罕见。解释是说理开导的基础,是向患者讲明疾病的前因后果,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端正对疾病的态度,解除顾虑,树立信心。鼓励和安慰是在患者遭受不幸,心理受到挫伤,情绪低落,悲观彷徨,丧失信心之时需要的疗法,以期唤起信心,振作精神,鼓舞勇气,调动各种因素与疾病抗争。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通过交谈及关心患者,获得其信任。

主动向患者介绍其所患疾病的知识,帮助其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念,鼓励患者加强与亲友、病友及医护人员的社交往来,条件许可时鼓励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帮助患者进行角色转换:发病初期要促使患者适应患者角色,接受其已患脑梗死这一客观现实。在功能康复过程中,要劝导患者保持足够的耐心,戒除急躁情绪。在肢体的功能获得部分康复时,应及时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动作、姿势,如独立行走等,逐步摆脱依靠他人照顾的心理依赖。

(4)帮助患者进行情绪调节:①给患者创造能表达情绪的环境。

例如,让原是体育迷的患者观看体育比赛,使之从体育比赛中获得愉悦的感觉;让爱好音乐的患者听听音乐,使之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或邀请患者的挚友来探视,与患者交流畅谈;或诱导患者给好友或亲人写一封信(手写或口述)。②体验积极的自我感觉。诱导患者在上述良性环境中去体验积极的感觉,如幸福、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等。③教会患者正确应对消极情绪,使患者了解脑梗死发生、发展、康复的过程,使其明了只要积极耐心地配合治疗,病情就一定可以获得好转,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减轻其焦虑与不安情绪。反复向患者介绍以往康复成功的病例,从而使之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反复教育患者进行自我纵向对比,在对比中总结自己肢体或语言功能的进步。劝导患者不要对自己的肢体功能进行悲观失望的“向前看”式预测。

(5)诱导患者寻找心理寄托:心理寄托就是生活的目的性,有了目的就有了稳定感。有的患者因肢体和语言功能的丧失已不适宜从事原来的工作,患者此时除了对疾病的恐惧和不安之外,还会产生生活目标的缺失,这时应帮助患者寻找到新的心理寄托。例如,可发挥患者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开发其在某一领域的潜在才能。

友情链接:中风后能否过性生活

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出现性欲减退或不敢过性生活,尤以女性更明显;一部分患者虽有性生活要求,但害怕性生活使疾病复发或加重。中风患者性欲减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体力降低或肢体偏瘫引起的性交不便也是一个方面。

通过对心脏病患者的性生活观察,发现性交时的平均心率是117次/分;改变体位或被动地动作时,不会出现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因此,中风后患者有性欲者可消除心理恐惧,采取合适体位过性生活。对性欲减退的患者应与配偶共同探讨,必要时到专科门诊找医师咨询,以达到双方性生活的协调一致。特别是年纪较轻的患者更应注意这一点,以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老年患者来说,性交并不是性生活的主要形式。因此可以采取拥抱、抚摸、叙谈、倾听等方式,这种性情感的交流在老年中往往是主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