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手法。患中风后,由于正气不足而致失眠多梦易醒,心慌健忘,精神疲惫,饮食无味,面色少华等,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可以在自我推拿的基础上用手指按摩两腿足三里穴约2分钟。若中风患者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口干舌燥,手足心觉烦热,属阴虚火旺,可在基本手法基础上,用双手掌大小鱼际部位,自上而下推两侧桥弓20~30次。再用手指按揉两侧足心(涌泉穴)。若患者兼有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头重口苦,心烦目眩等症,为痰火亢盛,宜请家属配合横擦臂上部的八髑、肩髎穴,以局部觉有温热感向内透达为度。
如何自我推拿治疗中风患者便秘
中风后气血不足常导致大便秘结。这种秘结,大便不一定干硬,只是临便时虽努力,仍无气力使便排出,兼有气短汗出,四肢疲乏,懒于言语等症,可用推拿法以改善其症状。
(1)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位于患者左侧,用手掌按压腹部中脘穴,持续按压5分钟,使温热的感觉浑透于腹腔内部。
(2)用拇指按揉法在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穴处施术,每穴持续操作约1分钟,以穴位周围有酸麻胀感觉为佳。
(3)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位于患者右侧,用拇指按揉法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气海俞穴施以手法,操作时间约5分钟。
通过以上按摩治疗,可达到调补脏腑气机,补气健脾,养血润燥通便之功。若与针灸疗法、中药等配合应用,则可缩短疗程,见效更快。
中风患者如何贴敷治疗
贴敷疗法是把适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材烤干研成极细末,用水、醋、油等调成膏糊状,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直接贴敷患者或腧穴,用以治疗中风病的各种症状。因此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或腧穴,通过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而发挥健脾益气,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消肿定痛,舒筋和络,开窍定惊,化痰开塞之功效,对治疗中风病有很好的效果。
(1)中风瘫痪膏:穿山甲60克、大川乌60克、红海蛤60克。
上药为末,每用15克,捣葱白汁和成厚饼,直径为1.5厘米左右,随左右贴脚心缚定。静室安坐,以贴药之脚浸热汤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药膏,宜谨避风,隔半月再治,以图除根,并宜饮食调养之。具有活血化瘀、祛风和络的功效,适用于中风瘫痪,手足不举。
(2)大臭牡丹膏:大臭牡丹茎叶100克,香油100克、桐油100克。以微热烘软膏药,贴于一侧的曲池穴、足三里穴、血海穴,每3日换另一侧,连续贴7次,每月加强贴2次,每次间隔5天,坚持数月。具有凉血化瘀、清热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
(3)万灵膏:甘遂60克、蓖麻子仁120克、樟脑30克。捣作饼状患处贴之。具有清热泻火、通络开窍的功效,适用于肢体麻木酸痛。
(4)木瓜除痛膏:宣木瓜数枚,以酒、水各半,将木瓜煮烂捣膏,趁热贴于患处,以绵裹之,冷即换,每日3~5次。具有祛风和络、温筋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脚筋酸麻痛诸症。
(5)芥子贴痛膏:芥子适量,捣为末,调酒贴背部,其效显着。
具有温筋通络、化瘀祛痰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腰脊胀痛。
(6)文殊兰叶膏:鲜文殊兰叶适量,将上药切碎调麻油,烘热贴患处,每日一换。具有凉血化瘀、祛风和络的功效,适用于手脚关节酸痛,中风半身不遂。
(7)蓖麻仁膏:蓖麻仁适量,捣膏,左侧歪贴右,右侧歪贴左。
具有祛风和络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口眼歪斜。
(8)星姜膏:天南星适量,生姜(取汁)酌量。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膏,摊纸上贴之,左歪贴右,右歪贴左,待干即洗。具有化痰开窍,温经散寒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口眼歪斜。
中风后遗症患者如何用药浴治疗
药浴疗法是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选用天然草药加工制成浴液,熏蒸洗浴人体外表,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药浴疗法与内服药物的给药方式、途径均不同,其作用机制也有独到之处。药浴疗法的作用机制包括刺激作用和药效作用两个方面。药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改善神经功能,调整神经、体液与内分泌之间的平衡。
(1)取生姜60克,醋100克,一同放入砂锅中共煎,以汁洗患肢,每日1次。备用。具有祛风活络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肢体麻木。
(2)取嫩桑皮30克,槐枝60克,艾叶15克,花椒15克,加水煎煮,去渣,趁热频洗面部,先洗歪的一面,再洗另一面,洗后避风寒。具有泻肺平喘,散寒除湿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口眼歪斜。
(3)取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红花10克,放入锅中,加水2000克,煮沸10分钟,去渣取药液,待药液温度为50~60℃时浸洗手足部15~20分钟,汤液温度降低后需加温,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浸洗时,手指、足趾可在药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具有舒筋缓急、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手足拘挛者。
(4)取商陆6克,松树须10克,红蓖麻1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去渣,用药液的热气熏蒸面部。具有泻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口眼歪斜。
(5)取鲜杨树皮60~100克,放入锅中,加水1000克煎煮至沸,去渣,趁热熏患侧面颊,在器皿下置一小炉,小火缓缓加温,使热气持续而均匀,每次40~60分钟。热熏1次未恢复正常者,隔2天再熏,3次仍未恢复正常者,改用别法。此法具有祛风活络的功效,适用于面神经麻痹。
(6)取白芷6克,白附子6克,白菊花6克,防风6克,僵蚕10克,细辛2克,天麻4.5克,天南星6克,橘络6克,薄荷3克,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热熏,温洗患处。具有祛风活络的功效,适用于面神经麻痹。
(7)以生草乌、桂枝、红花、老鹳草、生姜、辣椒各30克,加水煮1小时,倒入浴缸,扶患者浸泡入浴,起浴时用温水冲洗干净,隔日洗浴1次。具有祛风活络的功效,适用于中风患者。
中风患者如何选用药枕
治疗中风病使用药枕疗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方法,因其制作、使用方便,疗效较好,故深受欢迎。一般选用具有芳香开窍,安神定志,疏通经络以及行气活血的中药材制作而成。常年使用对预防和治疗中风都有益处。
(1)清肝枕:杭菊花、冬茶叶、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红花各100克,冰片50克。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装入枕心,做成药枕,令病者枕之。3个月为1个疗程,每日使用不少于6小时。适用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眩晕头痛以及鼻炎等症。
(2)磁石枕:磁石适量,打碎成末,装入枕心,做成药枕,令患者使用,每日不少于6小时,常年使用效佳。适用于中风后失眠、高血压病、心悸等症。
(3)菊丹芎芷枕:菊花1000克,牡丹皮、白芷各200克,川芎400克。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装入枕心,制成药枕,令病者使用。3个月为1个疗程。体胖者牡丹皮可加至300克。适用于中风后头痛不寐诸症。
(4)活络通经枕: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广地龙、广血竭、菖蒲、灯心、细辛、桂枝、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300克,乳香、没药各200克,冰片20克。
将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令匀,装入枕心,做成药枕,令患者使用。每日垫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颈椎病、肩周炎等病症。
(5)蚕砂枕:蚕砂适量。将蚕砂酒炒,装入枕心,令患者枕之,隔日1次。适用于中风瘫痪四肢不举及高血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