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伊朗八大诗人》是俞灏东教授和杨秀琴教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心血结晶。本书的出版似乎是已经有些冷落的波斯文学的一个福音。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伊朗闻名世界的八大诗人的生平创作,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波斯文学高度发展时期的光辉成就,介绍了闻名世界的波斯诗人,无疑对促进中伊这两大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伊朗(波斯)是东方大国。伊朗的萨珊王朝在7世纪上半叶被阿拉伯人推翻,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旗帜下统治伊朗数百年之久。这次征伐和统治给伊朗社会带来全面深刻的变化。其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语言的改变。伊朗中世纪的通用语巴列维语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地方语言,即达里波斯语。从10世纪到15世纪,辉煌时期的波斯文学作品就是用达里波斯语写成的。
本书所论及的八大诗人就是这500年波斯文学辉煌时期的杰出代表。
过去论及波斯文学时有七大诗人之说,即波斯有七大诗人具有世界性声誉和影响。据说提出这一说法的是美国作家爱默生(Ralph Wardo Emerson)。他在1858年发表于《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出这一看法。他提出的七大诗人依次是菲尔多西、安瓦里、内扎米、哲拉尔丁(莫拉维)、萨迪、哈菲兹和贾米。把七大诗人说和俞灏东教授及杨秀琴教授提出的八大诗人说相比较,可以看到两种说法中有六位诗人是相同的,即菲尔多西、内扎米、莫拉维、萨迪、哈菲兹和贾米。除这六人外,爱默生还提出安瓦里。安瓦里殁于1189年或1191年,是伊朗塞尔柱王朝(1037~1194)的宫廷诗人。他在宫廷诗和抒情诗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比起其他几位诗人似乎略逊一筹。不论是爱默生提出七大诗人说的19世纪中叶,还是现代,他的名声都没有越出伊朗国境以外。换句话说,提到着名的伊朗诗人时,一般是不会提到安瓦里的名字的。
在俞灏东教授和杨秀琴教授提出的八大诗人中,有两位爱默生没有提到,这就是鲁达基(850~941)和海亚姆(1048~1122)。鲁达基被誉为波斯诗歌之父。也就是说,从8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达里波斯语诗歌到鲁达基时已经初具规模。各种诗歌形式,如四行诗、颂体诗、抒情诗和叙事诗等等已经开始走向成熟。鲁达基及其同时代的诗人们的诗作为后来的诗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默生所没有提到的另一位诗人是欧玛尔·海亚姆。海亚姆是在1859年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翻译了他的鲁拜之后,走向世界的。爱默生的文章发表于1858年,他自然不大可能了解海亚姆其人和他的鲁拜。但在那之后的150年中,海亚姆的名声可谓与日俱增,传遍世界。现在如果问文学爱好者,最着名的波斯诗人是哪一位,答案肯定是海亚姆。他的鲁拜已经被译为世界各民族文字。有一种说法,除基督教《圣经》以外,他的鲁拜可能是被翻译得最多的书。1924年,郭沫若翻译出版他的诗《鲁拜集》后,汉译本至今已有20余种出版。俞灏东教授和杨秀琴教授也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了他的鲁拜数十首,发表于北京大学《国外文学》上。
把八大诗人说与七大诗人说相比较,显然八大诗人说更符合中世纪波斯语文学发展的实际,也就是说,更加完善和具有科学性。
宁夏是我国穆斯林聚居之地,自古与伊朗和其他中东各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近年来,宁夏又广泛开展与这一地区的文化经济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本书的出版肯定会引起宁夏人民的兴趣和关注。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送给伊朗和我国穆斯林兄弟的礼物。
张鸿年,北京大学,中关园,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