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
19102200000014

第14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1)

“深圳通”的储值可以通过增值机完成。机器只接受50元和100元的纸币,故每次最低增值额为50元。若使用“深圳通”在深圳地铁与某些公交线路之间换乘,出站时使用“联程优惠通道”出站,在票价上可享受一定优惠。换乘优惠有效时间间隔为5~90分钟。深圳地铁的最低票价是2元,每搭乘超过4个车站加1元,现时最高收费5元,另外设“深圳通”学生优惠价(半价)和老年人免费乘车优惠。

11.车辆选型

深圳地铁第一期所提供服务的列车为22列,由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及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制造。列车总长约140m,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一组列车共6节车厢,其中头尾两节是设有驾驶室的拖车,其余四节是动力车厢,集电弓设在第2节和第5节。列车全使用交流牵引电动机及IGBTVVVF逆变器。

2.5.6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

为形成政府主导、多家竞争的良性发展机制,深圳市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对全市轨道交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挥部下设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轨道办),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中日常事务的协调管理,行使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的职责。

同时成立了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3号线投资有限公司两家政府全资公司,引进了香港地铁公司,形成了3家地铁建设运营主体相互竞争,互相促进的局面。在建设运营方面主要形成了3种模式。

1.政府直接投资模式

1、2、3号线工程为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其中1、2号线建设和运营单位为政府全资的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3号线建设和运营单位为政府全资的深圳市地铁3号线投资有限公司,资金采用政府投资和企业贷款方式筹措。建设单位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介入,按时顺依次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试运营和正式运营等全过程。

2.BOT模式

4号线二期工程(少年宫-清湖)由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铁公司)承担建设。2004年,市政府积极探索推进地铁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化进程,引入港铁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地铁4号线,双方签署了涉及4号线市场化经营投资、建设、运营及沿线地块授权物业开发的一揽子BOT协议,后因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要求将沿线土地开发权补偿运营亏损方式,修改为现金直接补偿运营亏损方式。4号线二期通车之日始,4号线全线将由港铁公司统一运营,该公司拥有30年的特许经营权。在整个建设和经营期内,由香港地铁公司绝对控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营期满,全部资产无偿移交深圳市政府。

3.BT模式

5号线工程通过招标和协议谈判方式引入了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BT方式带资建设。BT范围包括5号线工程的土建工程、常规安装和装修工程,是国内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BT项目。

5号线的BT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BT模式,是根据深圳地铁建设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投融资-建设-回报”创新BT模式,其中的“建设”又采用了“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5号线建设采用BT方式对探索在大型市政工程建设中引入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进地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5.7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31日,2009年易名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经营、开发和综合利用。

公司参股控股了市政设计院、深圳通公司、地铁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公司、厦深铁路广东公司等大铁项目。公司成立以来,在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公司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投资控制良好,工程质量优良,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期工程克服技术难关,创造了“百货广场截桩”技术创新等国家级企业新记录28项。

深圳地铁自主创新研发的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及智能收费管理系统为国家节约资金超过4亿元;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产品价值的跨越式提升,提高和促进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新记录创新成就奖”、“深圳最受尊敬(最具影响力)企业”、“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文明示范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集团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物业+运营”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课题荣获第16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铁魂”文化的塑造与践行获得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投资任务121.49亿元(不含保障性住房和物业开发投资),完成政府下达的投资计划107.8亿元的112.70%。截至2010年12月31日,已累计完成收支结余18628万元,为国资局下达的年度收支结余指标11706万元的159%。与去年同期相比,完成国资委下达的收支结余指标比率增加了16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地铁集团总资产532亿元,净资产301亿元。公司总人数概数为7761人,其中运营人员约6068人。组织管理架构方面,地铁设置的直属部门、新设增设二级部门及分、子公司、参控股企业共34个,具备了大型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可控资源和管理结构。

深圳市地铁3号线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3号线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现已发展成为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市属国有企业。深圳地铁3号线公司发轫于地铁3号线的建设。为缩小与市内各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加速推动龙岗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龙岗区政府报请市政府同意,决定提前启动地铁3号线工程,并成立了地铁3号线公司,负责该线路的融资及建设管理工作。随着公司的发展,地铁3号线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从最初的地铁3号线首期段和国道205深圳段改建工程两项,逐步增加到地铁3号线西延段、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布吉客运枢纽、轨道交通三期9号线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以及6号线、12号线的前期工作等八项市重点工程,项目投资总额约450亿元(不含6号线和12号线)。2009年2月,为协调全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市政府决定将地铁3号线公司纳入市属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体系。市区政府按照8:2的股权比例履行出资人权利和义务,由市国资局代表市政府作为地铁3号线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努力践行节能、低碳的科学发展理念。地铁3号线工程及几个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多项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地下工程叠合结构自防水;地下车站设平坡;DC1500V三轨供电系统。首先提出并实施的UPS集中后备电源;建成了国内首个双层车辆段等。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铁(深圳)公司”)是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主要负责投资及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龙华线(4号线)二期项目,及运营龙华线全线30年。港铁(深圳)公司旨在用贴心的服务,连接和建设社区,为深圳市民提供安全及可靠的轨道交通运营,通过优秀的服务和品质,提高乘客的生活素质和出行体验。港铁公司成立于1975年,2007年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更名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以其安全、可靠、卓越客户服务及高成本效率见长,日均载客量逾430万人次。港铁公司根植香港,走向国际;在中国内地及海外的业务持续拓展。中国内地项目延伸至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海外营运及维修业务延伸到伦敦、墨尔本、斯德哥尔摩,顾问服务遍及亚洲、中东、澳洲、欧洲等多个城市。作为CEPA正式实施以来深港两地的第一个大型基建工程,以及国内首个以“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投资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轨道交通龙华线(4号线)是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将为深圳带来快捷优质的轨道交通服务,更将进一步强化深港两地的紧密连通。

2.5.8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深圳地铁作为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中国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及广州后第六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现已投入运行的有1号线和4号线,全长24.8km,并设有22个车站。

深圳地铁与香港九广铁路均接驳到罗湖。罗湖为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边界的陆路口岸之一,乘客可通过地铁或铁路到达该口岸,然后再换乘香港九广铁路。除此之外,深圳地铁1号线亦接驳到深圳市内着名旅游点“世界之窗”,是为深圳地铁第一期工程中1号线的终点站。

深圳地铁的服务口号是“地道服务,贴心一路”。车厢内的报站及站台内的语音提示,依次采取普通话(国语)、粤语、英语。

2.5.9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88年10月-1991年10月,深圳市有关部门先后完成了“轻轨交通预可行性研究”和“轻轨交通详细规划”研究报告。

1992年12月,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中标成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勘测设计总承包单位。

1993年1月-1993年4月,完成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6年5月,完成深港、罗湖、皇岗、落马洲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1、4号线作为深圳地铁的首期工程。

1998年4月2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就上述项目的立项提交请示报告,并由建设部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分别进行了审查和评估论证。

1998年7月31日,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撤销“深圳市城市铁路客运系统(地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1998年8月22日,深圳市政府组织召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及审查会。

1998年10月15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总承包合同正式签字,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承担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总承包任务。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监理合同正式签字,首次在国内地铁建设中引入设计监理,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和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承担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监理。

1998年12月28日,地铁市民中心站(原水晶岛站)作为试验站,其围护结构工程与市中心区其他五大工程同时奠基开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等五套班子的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

1999年5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被列为1999年度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999年7月12日,深圳市计划局转发《国家计委关于下达1999年第三批基本建设新开工大中型项目计划的通知》(计投资[1999]412号),正式批复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工。

1999年10月30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召开,初步设计通过政府审查。

1999年12月28日,竹子林车辆段土石方工程正式开工。

2000年9月12日,深圳市政府成立“深圳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

2001年3月12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全线动工。

200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关于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方案调整的批复》(计投资[2002]48号),批复同意1号线自侨城东站西延至世界之窗站的方案调整,新增线路长2.13km,建设车站2座。

2003年1月15日,地铁国贸至老街区间隧道顺利贯通,该区间是上下重叠隧道。

2003年1月20日,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成立。

2003年1月20日,深圳市科技局主持召开“深圳市百货广场大轴力桩基托换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

2003年8月10日,实现隧道全线贯通。

2003年8月29日,全线隧道铺轨工程完成,实现轨通。

2003年1月28日,全线牵引降压所供电设备调试完成,实现电通。

2004年1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车辆及机电设备通过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审核,全部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为70.07%,达到国家规定不低于70%国产化率的要求。

2004年1月18日,“深圳市百货广场大轴力桩基托换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6月29日,深圳市物价局召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票价听证会。

2004年6月30日,全线系统设备安装和车站装修完工。

2004年10月26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确定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最终票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