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13

第13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0)

2.票制

天津地铁实行分段计程票制,全程票价5元:乘坐5站以内(含5站)2元;乘坐5站以上10站以下(含10站)票价3元;乘坐10站以上16站以下(含16站)票价4元;乘坐16站以上的票价为5元(起始站算一站)。乘客从进入付费区开始,须在120分钟内搭乘完地铁,否则车票作超时处理,超时须按最高单程票价付费更新。地铁可使用单程票、储值票及城市一卡通付费,其中储值票包括普通储值票、学生优惠票、老人优惠票、半价票和乘次票5种。

3.客流情况

4.运营时间

2.4.7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天津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是天津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轨道交通规划、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和经营开发职能。2008年11月11日改制为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下设天津地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等1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现拥有员工3000余人。

公司自成立以来,成功完成了地铁1号线建设,于2006年6月12日通车试运营。地铁2号线、3号线目前正在施工建设,地铁5号线、6号线的拆迁征地工作已经展开,计划于“十二五”末通车试运营,4号线、7号线、10号线等多条线路也在加紧筹划,“十二五”期间建成和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9条,总长度达到234km。

2.4.8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在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天津市第一条地铁线始建于1970年,于1984年建成通车,该线为规划地铁1号线的中段,全长7.29km,这是我国第2条地铁线路,2001年10月9日停止运营,改造工程于2002年11月21日正式开工,经南延北伸形成地铁1号线。改造后地铁1号线全长26.188km,2006年6月12日通车试运营。

在规划的指导下,至2003年底,津滨轻轨市郊段及地铁9号线中山门至外环线45.4km已建成投入试运营,2004年4月正式运营。2011年5月1日,天津地铁9号线中山门站至十一经路站开通试运营。

2.4.9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70年,着名的“7047”破土动工,天津开始修建地铁,并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2001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会审查通过了《天津地铁1号线项目建议书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1年5月30日,国家计委批准天津地铁1号线立项。

2001年10月9日,天津地铁原既有线于晚19时全线停运。

2002年4月17日,地铁1号线指挥部成立大会在市政府召开。

2002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1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11月11日,国家计委下达地铁1号线开工令。

2002年7月17日,《天津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通过市内审查。

2002年10月20日,地铁2号线、3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04年9月22日,地铁新标识新闻发布会召开。

2004年12月29日,地铁1号线盾构全线贯通。

2005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首列客车在长春市下线。

2005年8月4日,首列客车抵达双林车辆段。

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地铁2号线、3号线立项。

2006年6月1日,《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

2006年6月12日,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

2006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6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3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7年1月,成立地铁2号线、3号线工程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地铁2号线、3号线工程建设。

2007年12月,完成地铁1号线竣工财务决算工作。

2008年1月29日,科技项目《暗挖隧道施工法在天津地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获2007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8年3月,地铁1号线全线成功通过消防验收。

2008年6月13日,地铁1号线附属工程小白楼音乐厅及广场工程全部告竣。

2008年12月21日,天津地铁1号线荣获2008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2008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天津市地铁5号线、6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基础[2009]

3236号)。

2010年1月1日,天津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代币式单程票(TOKEN)技术标准》正式实施。

2010年12月21日-23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专家组对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进行评估,建设规划调整顺利通过评估。

2011年5月1日,地铁9号线中山门站-十一经路站正式开通试运营。

2011年10月26日-28日,住建部城建司专家组对天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进行了审查。

2011年12月10日-15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上海隧道院专家组对天津地铁5号线、6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正式评估,并原则通过。

2.5深圳

2.5.1深圳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最新动态

2011年6月,历时4年多建设的深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156km的5条地铁线路,已经全面开通试运营。2010年上报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也于2011年4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按照《建设规划》,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2011年底率先启动机场线建设,再启动梅林线、西丽线建设,适时启动光明线、盐田线建设。目前,深圳市正在进行新一轮《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修编工作。

2.5.2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深圳城市概况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香港,东经113°52′~114°21′,北纬22°27′~22°39′,下辖6个行政区,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和4个功能区,即光明新区(隶属宝安行政区)、龙华新区(隶属宝安行政区)、坪山新区(隶属龙岗行政区)、大鹏新区(隶属龙岗行政区)。深圳全市总面积2020km。土地总面积1952.84km,截至2010年底,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79万,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0.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40.2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1人,人口密度约5201人/km。

深圳市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之一,是香港与内地陆路联系的必经通道,具有区位上的独特优势。深圳还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被中国政府评为“优秀旅游城市”。

2011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502.0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其中,工业增加值4995.10亿元,增长1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9.59亿元,同比增长2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90.64亿元,同比增长25.6%,人民生活可支配收入为人均36505.04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消费性支出为24080.03元/人,同比增长5.6%。

2.深圳城市总体规划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构筑了以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两个层次的空间构架:一是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呈W形;二是保护与保护型发展用地,以山体、水系、植被和组团分隔用地为因素联成系统,呈M形。这样做的优点是既结合了深圳的自然条件,又顺应了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开发模式,而且保证了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果,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特区为中心,由北向西、中、东3个方向发展,形成辐射状的城市基本骨架。在此基础上,将全市划分为9个功能组团和6个需控制建设规模的独立城镇,并以组团为基本单位进行产业布局,使各产业区像颗颗明珠镶嵌于发展轴上。

西部发展轴由特区出发沿珠江口向广州伸展,为全市重要的产业密集区;中部发展轴向龙华、观澜方向发展,为全市的物流走廊,并为特区中心组团配套;东部发展轴沿布吉、龙岗一线向惠阳方向发展,为全市21世纪最具潜力的增长点。

3.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

根据深圳市规划局2007年编制的《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深圳市轨道网络由组团快线、城市干线、局域线三层次总长约585.2km的16条线路组成,共设车站356座。各层次线路情况如下。

组团快线联系城市核心区与外围组团,或联络多个外围组团,以长距离出行客流为主;车站分布内稀外密,站距约2~3km;以1小时运营目标定旅行速度,并考虑与小汽车交通的竞争,速度目标值一般在100~120km/h。规划4条城市组团快线(6号线、11号线、13号线、14号线),总长约185.7km,规划设站68座。

城市干线联系城市主中心和主要发展轴的沿线片区,以中心区与相邻组团间的客流为主,站距约1km,车辆最高速度一般在80~100km/h,旅行速度不低于35km/h。规划6条城市干线(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长约236.3km,规划设站171座。

局域线联系相邻组团或组团内部各片区,是城市干线的补充线路,车辆最高速度一般在80~100km/h。

规划6条局域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2号线、15号线、16号线),长约163.2km,规划设站116座。

轨道线网密度全市约0.3km/km2,按全市可建设用地计算,线网密度约0.65km/km2;核心区(罗湖和福田)线网密度约0.89km/km2。

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年)》,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包括光明线、西丽线、盐田线、梅林线、机场线共5条线路。新建线路合计总长度约185.1km。机场线(11号线)由福田中心区至松岗,线路全长约51.7km;梅林线(9号线)自罗湖区文锦站至南山区深湾站,线路全长约25.38km;西丽线(7号线)自太安至南山区丽水路,线路长约30.17km;光明线(6号线)自深圳北站至松岗,线路长约37.85km;盐田线(8号线)连接罗湖区和盐田区,主线全长约31km,支线长约9km。

2.5.3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深圳地铁西丽线(7号线)

深圳轨道交通西丽线是连接深圳特区内南半环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线路起自南山区丽水路,终至罗湖区太安路,线路全长约30.173km,设28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其中11座为换乘站,设车辆段、停车场各1个。计划2016年12月底开通试运营。

2.深圳地铁梅林线(9号线)

深圳轨道交通梅林线西起南山区深湾,东至罗湖区文锦,是联系特区内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线路。线路全长约25.38km,设22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其中10座为换乘站,设车辆段、停车场各1个,设主变电站2座。计划2016年12月底开通试运营。

3.深圳地铁光明线(6号线)

深圳轨道交通光明线主要经过宝安区和光明新区,起自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终于松岗站,连接龙华新城、石岩、光明新城、公明、松岗等片区,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城市组团快线。线路全长37.85km,其中高架段31.41km,地下段6.44km(包括山体隧道),共设车站20座。全线设长圳车辆基地1个,新建主变电所2座,利用既有龙胜主变电所1座。

4.深圳地铁盐田线(8号线)

深圳轨道交通盐田线连接罗湖区和盐田区,沿途经过仙湖、弘法寺、梧桐山、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等着名旅游景点,是集上下班通勤、游客输送、观光旅游和商圈联络线四项功能为一体的独特线路。

线路暂设17座车站,1个车辆段,主线全长约31km,设莲塘到仙湖支线、大梅沙到东部华侨城两条支线,总长约长9km,线路敷设以高架为主。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技术。

2.5.4深圳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深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罗宝线、蛇口线、龙岗线、龙华线、环中线(共5条线路)于2006年全面开工建设,5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56km,设车站111座,区间108个,车辆段5座,停车场3座,4个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点260多个。

5条地铁线于2011年6月中下旬陆续开通,已形成覆盖城市主要发展轴的总长约178.9km,车站总数118个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加快促进了深圳市特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提供安全快捷的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