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19

第19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6)

3.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

运营中的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南起南岸二塘、北至江北机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3号线一期(二塘-龙头寺)线路全长20.20km,共设18座车站,于2007年4月全面开工建设;3号线二期(龙头寺-江北机场)线路全长18.90km,共设12座车站,全线于2009年全面开工建设。2011年9月29日,两路口-鸳鸯段开通试运营;2011年10月8日,鸳鸯-长福路段开通试运营;2011年12月30日,3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

2011年,重庆轨道交通年度网络化运营客运量已超过8300万乘次,网络化日最高客运量76.72万乘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99.92%,综合正点率99.94%。重庆轨道交通作为“畅通重庆”生力军,已逐步发挥骨干作用。目前,《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2-2020)》编制完成,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已通过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

2.7.6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情况

1.车辆情况

重庆轨道交通已建成或建设中的线路采用以下两种基本制式:一是跨座式单轨,应用线路为2号线、3号线;二是钢轮钢轨制式,应用线路为1号线、6号线。跨座式单轨线路使用跨座式单轨列车,6辆编组列车长度89.4m、宽度2.9m,列车最高行驶速度75km/h,采用DC1500V刚性接触轨供电。钢制轮轨线路使用地铁B型车,6辆编组列车长度118.12m、宽度2.8m,列车最高行驶速度100km/h,采用DC1500V刚性接触网供电。

2.客流情况

3.运营时间

4.票价情况

1)重庆轨道交通的基本票制

经市政府审核批准,重庆市轨道1号线、3号线均按里程实行递远递减的计时票价,即2元[0~6km(含)],3元[6~11km(含)],4元[11~17km(含)],5元[17~24km(含)],6元[24~32km(含)],7元[32~41km(含)],8元[41~51km(含)],9元[51~63km(含)],10元[63km以上]。

2)车票种类

(1)单程票:乘客购买后仅限本站当日一次乘车使用,出闸时回收。单程票仅限单人、单次于车票发售当日限时使用,仅限于购票站进闸,不挂失。乘客持票超程或超时出闸,需按规定补票。

(2)纪念票:根据重大节日或有纪念意义活动有计划发行的车票,使用规则以当次发行票卡规定为准。纪念车票售出后概不退换,需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车票不回收、不挂失。

(3)定次票:发行时限定使用次数,在有效期内限单人使用。车票不回收、不挂失、不退票。

(4)宜居畅通卡:由重庆城市通卡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包括宜居畅通卡普通卡、学生卡、免费卡(敬老卡和爱心卡)、爱心优惠卡及已开通电子钱包功能的成人优惠卡。宜居畅通卡各类票卡购买及使用参照重庆城市通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3)车票优惠政策

(1)持“宜居畅通卡”乘车可享受单程票价9折优惠。

(2)持“宜居畅通卡”学生卡乘车可享受单程票价5折票优惠。

(3)年满70周岁老人、残疾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凭有效证件可办理“宜居畅通卡”免费卡。

(4)盲人和其他一、二级残疾人,凭相关证件办理“爱心卡”,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三、四级残疾人凭相关证件办理“爱心优惠卡”,乘坐轨道交通时可享受单程票价5折优惠。

(5)一名成年购票乘客可免费带领一名身高1.2m(含)以下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时按超过人数购票。

(6)乘客持同一张“宜居畅通卡”使用电子钱包时,1小时内可在主城区轨道交通与张贴有“换乘”标识的“一票制”公共汽车之间实行相互优惠换乘。学生卡、成人优惠卡、爱心优惠卡、免费卡已享受我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政策,不再享受换乘优惠政策。

2.7.7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重庆市唯一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工作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公司现有资产300多亿元、职工6000多人,具有甲级轨道交通设计资质、甲级工程管理资质、甲级设备监理资质、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和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拥有一大批长期从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和运营管理队伍,具有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轨道交通技术咨询的能力,为实现重庆轨道交通的规划目标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完成了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设部行业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填补了我国单轨交通设计、施工及车辆制造标准体系的空白。由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和运营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先后荣获2005年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2006年全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文明线路称号、国家市政工程金杯奖、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2008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08年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多次获得重庆市三峡杯、巴渝杯优质结构工程奖,并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施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多次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励。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将以“便捷城市交通,加速城市发展”为使命,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管理位居西部一流地位,形象体现重庆特色文化”的企业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城市现代化客运骨干交通系统,为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7.8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87年,完成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线路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990年,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成立。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

1992年8月,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建议书获国务院批准。

1996年,完成重庆轻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环境评价报告。

2000年,重庆轻轨项目一期工程被列为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被列为国债项目,6月试验段动工,9月批准初步设计,12月正式全面开工。

2002年,重庆轻轨项目大堰村-新山村延伸段工程获国家批准。车辆采购合同签署。开始轨道梁架设工作。

2003年10月27日,一期工程实现“轨通”目标。

2003年12月29日,变电所最后一组开关柜安装到位,实现“电通”目标。

2004年6月28日,第一批车辆上线调试,实现了“车通”目标。

2005年1月,《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朝天门-大学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稿完成。

2006年6月,包括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在内的《重庆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5年6月18日,一期工程正式开通。

2006年7月1日,二期工程正式开通。

2007年4日,《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朝天门-大学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报告)通过中国咨询公司。

2009年2月1日,由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标准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开始实施。

2009年3月26日,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动物园)喜获第八届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项。

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2014)调整方案,标志重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提速3~5年。

2009年6月8日,按照重庆市国资委要求,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改制为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09]2358号文件正式批复了重庆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12月25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TBM掘进启动,标志着6号线进入全面建设。

2010年6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中铁二院组织的专家评估。

2010年6月,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延伸段环评报告获国家环保部审批。

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0]2211号文件正式批复了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0]2212号文件正式批复了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伸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1月,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铁管片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承担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及会展中心支线工程所需全部管片生产和供应任务。管片厂共拥有6条生产线、32套模具,月生产能力达2000环,为目前国内、国际规模最大的管片生产基地。

2010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会展支线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

2010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朝沙段和3号线一期工程,实现电通及车辆上线调试目标。

2011年7月28日,重庆首条钢轮钢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开通试运营。线路全长16.5km,设14座车站。

2011年9月29日,重庆第二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3号线两路口-鸳鸯段开通试运营。

2011年11月8日,即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鸳鸯段开通试运营之后,3号线从鸳鸯延伸5km至长福路站,延伸的3个高架车站分别是园博园站、翠云站、长福路站。

2011年12月6日,重庆首份轻轨(地铁)免费报——《都市热报》创刊新闻发布会在渝举行。

2011年12月12日,重庆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中梁山隧道正式全线贯通。

2011年12月30日,轨道交通3号一、二期(二塘-江北机场)全线开通试运营。线路全长39.1km,设30座车站。至此,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累计达74.75km。

2.8长春

2.8.1长春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进展最新动态

2011年5月25日,长春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6月30日轻轨4号线车场站-东大桥站13km高架桥区间观光运营,9月26日试运营,2011年12月30日,全线实现贯通运行。目前,长春许多线路仍处于待建阶段,包括地铁2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

2.8.2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长春市城市概况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20571km2,下辖4个县市、6个区,市区面积4906km2,四环内建成区面积379.94km2。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长春市总人口753.5万。长春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2011年长春全市GDP实现4040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00亿元,增长4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3亿元,增长56.5%;工业总产值实现7000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按新口径累计完成2450亿元,同比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400元和7400元,分别增长14%和1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2.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春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了东方广场、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南部中心城区核心区等城市设计规划,以及住房建设、农博园等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指出,划区城镇空间组织体系:按照“一城、一区、十组团、九城镇”4个层次,实施分类指导。“一城”为主城,“一区”为双阳城区,“十组团”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合心组团、劝农山组团、奢新组团、双营组团、英俊组团、机场服务组团、兰家组团,“九城镇”别为泉眼镇、永春镇、乐山镇、新湖镇、山河镇、太平镇、鹿乡镇、四家乡、齐家镇。

城市结构:形成“双心、两翼、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双心”指疏解城市中心区部分职能,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处城市中心。调整中部城市中心职能,重点发展商贸、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建设南部新中心,引导与支持行政办公、文化体育设施以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南部中心相对集聚;“两翼”指城市西南翼形成以汽车、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东北翼形成以传统产业和玉米加工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多组团”指重点加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的建设,与主城共同构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