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24

第24章 已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21)

2009年7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09]1815号文正式批准《大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

2009年7月25日,大连市地铁试验段工程(4站4区间)开工建设。

2011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1]956号批复了《大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5月30日,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地铁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暂行)。

2011年10月16日,大连地铁1号线105标段高河区间1号竖井和2号竖井之间的左线暗挖隧道贯通。

2011年12月16日,由中铁十局承建的大连地铁盾构区间顺利贯通,成为大连地铁首条贯通的盾构隧道。

2011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1]3094号批复了《大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11沈阳

2.11.1沈阳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进展最新动态

2011年9月27日,地铁2号线全面启动了试运行工作,并于2011年12月30日沈阳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与地铁1号线形成沈阳轨道交通的十字骨架,目前总运营里程为49.8km。

《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相继通过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住建部组织的评估、评审;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工程(松山-道义)建设顺利,已完成两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工程、沈阳至辽阳城际铁路(上深-桃仙)工程、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支路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2.11.2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沈阳市城市概况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位于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北部,地处哈大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沈阳市下辖9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沈阳市市区面积3495平方千米,总面积1298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3km2。沈阳总人口1100万左右(包括外地来沈人员以及各个区县),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辖区户籍人口615.4万。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mm,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近年,沈阳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11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0亿元,增长了33.2%。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4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2417亿元,较上年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20元,增长了13.5%。规模以上工业将实现总产值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2.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亚重要枢纽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及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即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中心城区范围在《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确定的1150km2中心城区基础上适当扩大,北至蒲河沿线街道界、西至市区界、东至沈抚市界、南至桃仙国际机场北边界,面积1650km2。

沈阳市于2004年开始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确定沈阳市主城区内“金廊”+“银带”的空间结构和主城区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东优、西进、南拓、北统”的空间发展战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规划指出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速推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建设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依托城镇发展带,强化交通和基础设施走廊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引导产业、人口的合理布局,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城镇发展新格局。构建“一城、六轴、四带”的布局结构,“一城”指中心城区,“六轴”指依托复合交通走廊形成沈大、沈山、沈本、沈铁、沈抚和沈阜6条城镇发展轴,“四带”指辽河生态景观带,浑河生态城市带,蒲河生态城镇带和沙河生态城镇带。规划形成中心城区、新城、重点镇、一般镇4个等级的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形成沈抚、辽中、新民、法库、康平、新城子、空港、胡台和永安等9个新城。

3.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于1998年底编制完成,并纳入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家一并批复。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线网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规划范围,线网结构为环形加放射形,由东西两条线、南北两条线、一条环线及两条支线组成。线网总长度为182.5km,规划15个换乘站,核心区线网密度为1.33km/平方千米,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为0.41km/平方千米。

近年来,沈阳市先后确立了“南北金廊、东西银带”的“十”字形城市骨架,和“东优、西进、南拓、北统”的外拓城市空间的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原线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布局上都需要随之进行调整。2008年,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沈阳市政府批准调整了《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规划的线网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11条线组成,线网全长400km。

沈阳站、沈阳北站和新沈阳站都有三条线路经过,各新城与母城之间有两条以上的线路连接,通过两个L线构成环线。线网基本覆盖了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及主要客流走廊,一环内密度1.7km/km2,二环内站点覆盖率100%,二环外站点覆盖率60%。

11条线路分别是:四横:包括1号线(张士开发区-棋盘山,36km);3号线(张士开发区-沈抚连接带,33km);5号线(沈阳大工业区-浑南新区,37km);7号线(沙岭-汽车城,26km);四纵:包括2号线(蒲河新城-桃仙机场,42km);4号线(虎石台-沈阳南站,43km);6号线(造化-桑林子,32km);8号线(二台子-苏家屯,28km);两L:包括9号线(崇山路-沈抚连接带,36km);10号线(丁香湖-桑林子,50km);一弦线:即11号线(农业高新区-沙岭,37km)。

2.11.3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由地铁4号线一期、9号线和10号线3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118km,均为地下线路,总投资610亿元。该建设规划于2010年10月上报国家发改委,目前该建设规划已相继通过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住建部组织的评估、评审,待报国务院批准后可组织实施。该近期建设规划体现三大功能特点,一是在地铁1号线、2号线“十”字形骨架的基础上,通过导入两L一纵,形成网络化布局;二是加强金廊线、银带线的建设,以南北向为重点,侧重大浑南、沈北新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三大产业区发展;三是重点连接北站和桃仙空港,打造东北地区交通枢纽中心,合理衔接城际铁路和市域快线。同时,为充分发挥城际铁路的交通引导作用,推动沈抚、沈本、沈鞍、沈铁一体化进程,沈阳市加快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与地铁线路无缝衔接。

1.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

南起新沈阳南站,北至朱尔屯,由南向北依次经过浑南新区、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沈北新区5个行政区。线路途径新沈阳南站、沈阳北站等重要公共交通枢纽,太原街、沈阳北站等商贸区,长白岛、砂山、望花、虎石台、蒲河岛等居住区,以及浑南产业区、欧盟工业区等。线路走行沈苏路、南京南街、中山路、和平北大街、北站路、北大营街、203国道等。线路全长32km,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23座,最大站间距2.2km,最小站间距0.83km,平均站间距1.37km。在榆树台设停车场一座,在线路北端朱尔屯设车辆段1处。工程总投资166亿元。

2.地铁9号线工程

起于塔湾街,终点为沈抚连接带的石庙子地区。9号线是线网规划中“两L”的一条重要线路,由北向南经过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和平区、浑南新区五个行政区。线路北起崇山路,向南走行淮河街、兴华街、艳华街、腾飞二街,下穿揽军路公铁桥,在大堤路下穿浑河进入曹仲地区,转向东进入长白岛,走行浑南三路、浑南中路、东部开发大道等。线路全长36km,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29座,最大站间距2.15km,最小站间距0.76km,平均站间距1.24km。在线路东端石庙子设车辆段1处。工程总投资192亿元。

3.地铁10号线工程

北起丁香湖公园北侧,终点苏家屯。10号线是线网规划中“两L”的另一条重要线路,和9号线共同形成地铁环线,经过于洪区、皇姑区、大东区、沈河区、浑南新区、苏家屯区6个行政区。线路北起丁香湖公园北侧的大转弯桥,经元江街向东南方向行进,经向工街、昆山路后转向崇山路,沿崇山西路、崇山中路、崇山东路、北海街、滂江街,至长青街后左拐沿长青街、东方大街南下,过东南三环后,线路沿规划道路由东向西经营城子、桑林子、大张尔,过规划新沈阳南站后,走行沈苏快速干道、雪松路,终点为苏家屯站。线路全长约50km,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33座,最大站间距2.47km,最小站间距0.83km,平均站间距1.49km。在线路中部设桑林子车辆综合基地一座,在线路两端设丁香屯和苏家屯停车场各1处。工程总投资252亿元。

4.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工程(松山-道义)

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工程即2号线北延线。起于沈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三台子站,终点为莆田路。线路全长10.6km,全部为地下线路,设7座地下车站,总投资53亿元。考虑到与高铁新北站换乘,该线路准备继续向北延伸,支线工程全长5.045km,其中地下线为4245m,地面线800m,设车站3座,建沈北车辆段一座,总投资22.52亿元。

5.沈阳至辽阳城际铁路工程(上深-桃仙)

沈阳至辽阳城际铁路工程即2号线南延线。起于沈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终点上深沟站南端,至桃仙机场规划T3航站楼设终点。线路全长14.253km,全部为地下线,设8座地下车站,主变电所及停车场各一座,工程投资约69.3亿元。为配合桃仙机场扩建工程,启动桃仙机场地铁配套工程建设,包括一站两区间。

6.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工程

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工程即1号线东延线,工程西起1号线黎明广场站,东至望滨地区,线路全长约30km,由东西两段构成,总估算投资为78.7亿元。西段工程为黎明广场至东陵公园段,线路长约7.8km,共设车站4座(和睦路站、东陵路站、马官桥站、东陵公园站),采用地铁1号线制式。东段工程规划为棋盘山旅游专线,线路长约22km,约2km地下线,其余全为高架;设8座高架站,终点设一车辆段。东段拟以轻轨制式,采用BT方式建设。

2.11.4沈阳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2011年沈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胜利告捷,目前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主要是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松山-道义)工程,以及市府广场、新沈阳南站、桃仙机场等地铁配套工程。同时,启动若干条城际铁路工程前期工作,沈阳至辽阳城际铁路(上深-桃仙)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和大部分勘察工作,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工程西段完成勘察和土建施工招准备,将在具备实施条件后正式开工建设。

1.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工程

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工程(松山路-道义)即2号线北延线,是沈阳市快速交通线网规划2号线的北段,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起点在2号线一期起点三台子站站后折返线(现状莲花山路路口),之后线路沿黄河北大街向北,下穿三环高速和于虎铁路联络线后沿道义南大街向北,下穿南小河后拐向东北,下穿蒲河后进入规划学子街至终点进步村停车场。本工程线路全长10.6km,设医学院站、师范大学站、工程学院站、辽宁大学站、人杰湖公园站、蒲河大道站、蒲田路站,共7座地下车站,全部为地下线路。总投资约为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