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42

第42章 其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3)

3.12.4南宁市2011年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南宁2011年正在建设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1号线工程。

南宁地铁1号线工程西起石埠,东至南宁东站,是连接南宁东西方向的骨干线,线路长约32.1km,线圈采用地下敷设,总投资约198.89亿元。线路设置25个车站,包括8座换乘车站,所有车站为:石埠站、罗文、车田坪、西乡塘客运站、民族大学、陈村、动物园、心圩江、广西大学、衡阳西、火车站、朝阳广场、新民路、博物馆、麻村、南湖、五象广场、会展中心、东盟商务区、中柬路、凤岭、琅东客运站、高坡岭路、佛子岭路和南宁东站。

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2011年12月29日上午举行开工仪式,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开通运营。

3.12.5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宁轨道公司)于2008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是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市政府授权,负责南宁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营运管理和综合资源开发。

3.12.6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早在1999年南宁市就开始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探索工作,到2001年编制的《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中正式提出了建设轨道交通的初步方案内容。2005年南宁市轨道办成立,整合试启动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过一些调整规划,截至2010年底南宁规划轨道交通线路6条,总长达到178km。

2010年7月2日,《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5)》获得国务院批准。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根据总体规划改变,轨道交通线路增加至8条,总长达到252.1km。

3.12.7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1999年,国务院批复的《1995-2010年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第一次在文字上把南宁远期交通发展要用轨道交通解决的问题表述出来。

2001年,南宁市委托上海相关单位编制《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2002-2020》,其中就有提出建设轨道交通的初步方案内容。

2002年,南宁市人民政府研究提出了轨道交通的初步线网方案。

2005年8月,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正式启动南宁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2006年3月15日,南宁市将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建设规划交通调查。

2007年4月,南宁市轨道交通项目小组赴深圳、北京、青岛和上海四市学习考察,考察小组就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运营模式、投融资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

2008年6月6日,南宁市轨道办和环保局对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审查。

2008年12月,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2009年,南宁轨道交通获批调整计划。

2009年2月28日“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暨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试验段工程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2010年7月2日,《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5)》获得国务院批准。

2010年7月8日,南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正式立项,项目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1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9月中旬,1号线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并上报自治区发改委。

2011年11月28日,广西自治区发改委批复了《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为1号线工程全线开工提供有力保障。

2011年12月29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举行动工仪式,全线开始动工。

3.13长沙

3.13.1长沙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法案基本确定,并于2009年9月正式开始了长沙轨道2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2011年长沙城市轨道交通继续发展建设2010年建设的1号线、2号线一期项目,并努力推进3号线、4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尽快开展对其规划线路的建设;同时结合长株潭城际铁路和长益常城际铁路的建设,最快速度地实现长沙城市综合交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快速、舒适的出行需要。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于2009年10月获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这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以2020年为目标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涉及长株潭三市及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到2012年首期工程竣工,长株潭核心区的通勤时间将限制在30min内,最迟到2029年,长株潭至“3+5”其他中心城市为60min,其他次中心城市之间往来在90min。

3.13.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长沙市城市概况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称“星城”,包括,长沙市总面积,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其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km,南北宽约88km。长沙市管辖六区二县一市,土地总面积11819.5km2,总人口704.4万人,户籍人口为651.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938km2,市区人口363万。

长沙市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5000亿元,达56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辖内财政收入达1330亿元,增长28.55%,地方财政总收入668.11亿元,增长30.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8亿元,增长18%,经济实现逆势增长。

2.长沙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长沙市的总人口将达到688万人,其中都市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50万人(目前已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00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5m2,城镇化水平直趋70%。长沙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其主要职能是:信息与交通中心、商贸中心、科教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33km2。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245.38km2。城市建设沿着湘江、319国道两条轴线,重点向南、向东拓展,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构筑新的城市空间结构。

3.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据远期(2030年)规划,长沙轨道交通共建设10条主线,并建设各线路支线。1号线及2号线成“十”字在河东的五一广场相交,3号线及4号线在大河西先导区成“×”相交——以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为核心,加之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构成“成环成网”的格局。核心骨干线路具体规划中,1号线及2号线形成的长沙市南北向(芙蓉路)和东西向(五一大道)轨道交通“十”字形骨架,与城市最大交通走廊相对应。1号线起点站为彩霞路站,与重要支线1A号线交汇于湘绣城站,止于万家丽路站,拉通城市南北。东西向的2号线,将连接高新区和汽车西站、长沙火车站、长沙火车南站等交通枢纽。3号线将从大河西先导区的莲花镇方向出发,经含浦工业园、洋湖垸生态湿地到达岳麓山大学城,然后往北在橘子洲大桥以南恰当位置下穿湘江到达长沙主城区,再往东到达长沙火车站前的车站路,继而沿车站北路下穿浏阳河到达新世纪片区,然后折而往东到达长沙县城星沙以东的黄花镇附近,联系黄花国际机场。4号线从望城县以北区域出发,大致沿金星大道范围南下经长沙市政府片区后,沿枫林路经溁湾镇南下与3号线在岳麓山大学城交会,继而从橘子洲头以南下穿湘江进入长沙主城区,然后斜着往东到达武广长沙南站,最后下穿浏阳河到达长沙县黄兴镇以东片区。

近期(至2020年)建设1号线、2号线、3号线的主要路道,线网总长度69.33km,其中地下线60.93km,地上线8.4km,共设站48座,总投资就高达381亿元。其具体规划是: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分市内、市际两种技术标准,由核心线、骨干线、加密线3个层次的4条线路组成。第一层次为3条线路:即长沙至株洲、长沙至湘潭和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第二层次为一条线路:即株洲到湘潭;第三层次为长沙西至湘潭,其中第一、第二层次线路构成长株潭城际线网的基本骨架,形成一个“人”字形。

2009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沙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要求长沙按照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在2008-2015年,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2009年2月,长沙地铁正式获国家批准立项;其中,2号线一期工程自高新路至武广新长沙站,线路长23.15km,建设期为2008-2013年;1号线一期工程自汽车北站至万家丽路站,线路长22.77km,建设期为2010-2015年。

4.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适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缓解区域交通紧张状况,完善综合运输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意规划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km2,其建设规划范围是,长株潭三市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密切的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五市,即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也就是“3+5”城市群,将建成7条城际交通线路,即长沙-株洲-湘潭线,长沙-益阳-常德线,长沙-岳阳线,株洲-衡阳线,长沙西环线,长沙-浏阳线,湘潭-娄底线,总里程为760km。远景规划为,到2030年建成“3+5”城市群外围城市间的联络线和支线,最终形成“一核一主线,半圆一支线”的交通网络。批复还要求,项目涉及中的线路、车站,要尽量覆盖规划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同时“3+5”城市群还将利用即将通车的武广客运专线,开行岳阳、长沙、衡阳间的城际列车。原则同意以下规划内容。

发展目标:基本形成城市群区域内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承担城市群内部旅客交流。

规划范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同时,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密切的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五市的主要地区进行衔接和协调。

规划期限:2009-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规划原则:根据城市群区域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建设。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实现综合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规划方案。建设长沙-株洲(湘潭)线、长沙-益阳-常德线、长沙-岳阳线、株洲-衡阳线、长沙西环线、长沙-浏阳线、湘潭-娄底线,合计里程760km。远景展望城市群外围城市间的联络线和支线,最终形成“一核、主轴线、半圆、支线”的网络。

近期实施:2009-2015年,重点推进以下项目建设:2009至2012年,实施长沙-株洲(湘潭)线,重点支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发展。线路自长沙站引出,经长沙东站向南,至暮云后分线,一端接入株洲站,一端接入湘潭站,线路全长约100km。实施长沙-益阳-常德线,线路自长沙站引出,跨湘江后经岳麓、宁乡、益阳至常德,线路全长约150km。同时,充分利用武广客运专线开行岳阳、长沙、衡阳间城际列车。

3.13.3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预计于2015年开始建设,2020年前完工;线路起于师大南院站,经湖南大学站后过湘江,经侯家塘线路拐上劳动路,沿劳动路向东经东塘、树木岭、体育新城至线路终点新长沙站,线路全长15.75km,设站11座。

2.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

4号线从望城县以北区域出发,大致沿金星大道范围南下经长沙市政府片区后,沿枫林路经溁湾镇南下与3号线在岳麓山大学城交会,继而从橘子洲头以南下穿湘江进入长沙主城区,然后斜着往东到达武广长沙南站,最后下穿浏阳河到达长沙县黄兴镇以东片区。

3.长沙轨道交通5号线

新增5号线南段设置在河西老中心,北段的建设将加快望城的新老城区、新西客站与市中心的对接。

4.长沙轨道交通6号线

新增6号线在于应对大河西未来的大发展,连接大河西新西客站、大河西新中心、南部含平片区以及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