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43

第43章 其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4)

5.长沙轨道交通7号线

新增7号线北段位于老城东交通拥堵地区,解决芙蓉路与万家丽路之间的线路空白问题(注:与长株潭城铁长沙段无重叠问题),南段既加强了南城与老城区的联系,又增加了过江通道。

6.长沙轨道交通8号线

新增8号线在于加强大河西、大城北、大城东的联系。

3.13.4长沙市2011年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

1.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

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0年12正式开工建设,总工期约5年,计划2015年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该线路全长23.86km(其中地下线21.36km,过渡段和高架线2.5km),对接2号线和长株潭城际铁路,拟设车站20座(地下站18座,高架站2座),依次为汽车北站、福元路站、三角洲站、开福寺路站、湘雅路站、营盘路站、五一广场站、人民路站、城南路站、侯家塘站、南湖路站、赤黄路站、金色大道站、铁道学院站、友谊路站、省政府站、时代阳光大道站、披塘路站、大白路站和万家丽路站,其中开福寺站、五一广场站、侯家塘站、大白路站为4个换乘站,分别与长株潭城际铁路和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换乘。

1号线二期从彩霞路站至湘绣城站,线路全长10km,地下站1座,地面站4座,并设置翻身垸停车场。

1号线一期工程车辆和2号线一期工程一样,采用B型车,每列车由6节车厢组成,最高运营时速达到80km/h。初期配属车辆23列/138辆。初期采用单一交路,近、远期采用大、小交路运营组织方案,高峰小时发车对数分别为12对、20对、30对。

2.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

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9年9月28日开工,预计2013年10月通车,建设期为2009-2013年。该线路自望城坡站至光达站,为东西走向,全长22.262km,高架线无,平均站间距1.1131km,设站19座,自西向东分别是望城坡站、金星路站、西湖公园站、溁湾镇站、橘子洲站、湘江中路站、五一广场站、芙蓉广场站、迎宾路口站、袁家岭站、长沙火车站、锦泰广场站、万家丽广场站、人民东路站、长沙大道站、体育公园站、杜花路站、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长沙站、光达站。2号线与武广高速铁路对接,旅客出行可以做到“零换乘”。

3.13.5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29日,该公司是经长沙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全资公司,注册资金50亿元,全面负责长沙市轨道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工作。200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沙地铁2号线可行性报告,这正式开启了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春天。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复长沙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标志着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迎来城市轨道建设的高潮。2011年完成了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3.13.6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长沙轨道交通又名长沙地铁,是长沙市多年来一直在筹建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2006年举行了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主办的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预审会,专家们对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编制的《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作了认真的审查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其于2009年9月28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在建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10月率先正式运营。长沙轨道交通规划中,将于2020年之前建成轨道交通1~6号线主体工程,而至2030年总共将建设10条线路和2条支线路,包括4条市区骨干线、6条市区补充线、2条市域快线,总长425km。其中,1号线及2号线成“十”字在河东的五一广场相交,3号线及4号线在大河西先导区成“×”形相交,这4条线路成为市区骨干线。到2020年末,长沙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234.3km,成为中国修建轨道交通最快的城市。

3.13.7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09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09年4月29日,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授牌。

2009年9月28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8月5日,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3.14福州

3.14.1福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福州地铁1号线在建,部分站点已开始主体结构施工。2号线正在积极准备前期工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预计2012年底开工。

3.14.2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轨道交通规划

1.福州市城市概况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39′,辖5区、6县、2县级市和1个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2154km2,其中市区面积1786km2,建成区面积220.22km2。全市常住人口约71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40.81万人,占61.95%。

福州市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国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东南沿海传统的商贸重镇和海峡西岸新兴的工业城市。此外,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

2011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73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06.01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0.04亿元,增长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0元,同比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07元,同比增长18.3%。

2.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确定福州市未来发展目标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福州城市规划区面积约4800km2,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等。至2020年,预计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将构建成“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城区、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

根据《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修编)》,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远景线网由7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总体结构为“有环放射式”。线网总长184.6km,其中设置5条轨道交通过闽江通道和4条过乌龙江通道,设车站134座,其中换乘车站16座。都市区线网密度0.05km/km2,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为0.13km/km2。线网连接中心城区主要客流集散点,并通过与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连接,有效地加强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

根据福州市总体规划年限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特点,《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年)》明确在近期到2016年间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路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十”字形构架骨架网,与正在建设中的温福、福厦铁路等铁路相交叉,适应福州主城区南北向、东西向主客流通道的交通需求以及近期发展重点地区的交通需求,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初步确立公交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主导地位、疏解主城中心区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等具有重要作用。4号线在线网中的重要性仅次于1号线和2号线,连接鼓台核心区和东部新城,与1号线、2号线一起构成“十”字加L形的骨架网络,解决中心城区交通紧张问题,支持城市“东扩、南进”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三条线是线网中的骨干线路,4号线预计2020年底建成通车。其他3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为加密线和组团间的联络线路,形成线网必要的补充,预计2050年前建造完成,实现网络规划的远景目标。

3.14.3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起于国宾大道(316国道),沿国宾大道、乌龙江大道、科技东路、过乌龙江、金祥路、过闽江、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西二环中路、斗池路、西洋路、乌山路、古田路、福马路,终于晋安区鼓山风景区,线路全长约26.3km,全线设站22座,全部为地下线;设一座定修段和一座停车场,即竹岐定修段和下院停车场。控制中心与1号线共用,主变电站2座(其中1座与1号线共用)及配套机电系统工程。

该工程计划于2012年动工建设,2016年建成试运营,施工工期为4年。

功能定位:是近期建设规划中第二条实施的线路,位于东西向城市发展副轴,与1号线共同形成“十”字放射形态的骨架线网。2号线向西连接上街大学城和金山区,向东延伸到晋安区鼓山镇,途经闽侯县、仓山区、台江区、鼓楼区、晋安区4个行政区,串联了大学城、金山文体中心、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五一广场、省肿瘤医院等主要文教科研区、工业区、历史文化发展中心、大型居住区。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东西向交通压力,同时贯彻城市总体规划中“沿江向海”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引导和巩固上街大学城、金山工业区、金山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引导晋安区的改造、升级。

2.福州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起自后板,沿福飞北路南行,在琴湖路折向东,经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与1号线换乘),沿站前路行走,穿越金鸡山后沿长乐路,与4号线换乘,继续南行至北光明巷路折向西,沿达道路西行,再次与1号线换乘,沿下杭路行走至白马南路折向南,跨闽江;过江后经竹榄在杨桃岭与5号线换乘。远期线路长约17.1km。到远景年,3号线继续向西南延伸约10.1km,经东岭、跨乌龙江至南屿镇,全线总长约27.2km,共22座车站。

功能定位:3号线城区段在线网中是一条南北向加密线,将南台岛西南部、台江商务中心与旧中心城区串联起来,是完善和稳定中心城区、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线路;远景预留发展段是加强南屿-南通组团与中心城区联络的线路。

3.福州轨道交通4号线

4号线西起汽车西站,沿杨桥路东行,在东街口与1号线换乘,经东街、东大路、塔头路(在锅炉厂站与3号线换乘)、化工路东行,在前横路折向南行至闽江北岸,跨闽江后经金浦小区,与5号线在仓山科技园换乘,之后继续东行,经规划东部新城会展中心等至海峡中心,与1号线及6号线形成三线换乘。

线路全长约25.2km,共22座车站。

功能定位:4号线与1、2号线一起构成“十”字+L形的骨架网络,主要连接福州市旧中心城区、晋安区、南台岛东部,将核心区外的大型客流集散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1号线、2号线进行有效的交通转换。4号线东西段经过城市核心区,沟通鼓楼、晋安两区,支持二环以内人口向鼓楼区西北和二环路以东地区转移;南北段线路连接晋安、仓山两区中心及东部新城,拉开城市架构,支持城市“东扩、南进”的发展方向,并促进近期重点建设的东部新城会展中心地区的发展。

4.福州轨道交通5号线

5号线西起洪山桥,经新厝里、阵板、西山,沿金洲路行走,与2号线换乘,经建中、杨宅、黎升至白湖亭,沿上三路(在三叉街站与1号线换乘)、三高路,至金浦站,起终点均与4号线相连。线路全长约15km,共12座车站。

功能定位:5号线是贯穿南台岛中西部的一条线路,有利于金山、建新、仓山各分区的开发建设,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可强化南台岛中西部地区(金山、建新分区)居住配套功能,提高南台岛居住分区的吸引能力。

5号线与4号线共同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在线网中可开行部分环线列车发挥分流作用。通过环线,不仅增加了金山区与鼓楼区的交通通道,更重要的是大学城、南台岛中西部地区、南屿-南通组团及二环线西北地区之间的交换客流可不经过城市中心区,减轻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并减少了上述地区之间出行的换乘次数。从引导和支持城市空间构架来说,环线的建设还有利于金山地区中心的升级,与福州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圈层式向多组团式演变的发展战略相符合。

5.福州轨道交通6号线

6号线起自南台岛规划东部新城中心,自东部新城过闽江至马尾,至下洋跨越乌龙江,过江后经营前镇、吴航镇,穿滨海新区至长乐国际机场,线路长约32.4km,设16座车站。6号线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城(长乐国际机场)的线路,将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引导长乐、滨海地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