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52

第52章 尚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7)

4.10珠海

4.10.1珠海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0年9月10日,《珠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接受专家评审。2011年4月12日,珠海市七届18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珠海市城对规划中的4个备选方案,经过与城市协调发展、线网结构、运营效果、可实施性、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比较后,珠海市轨道网络构架最终确定D方案,即到2050年,珠海市要建立9条轨道交通线,包括5条城际轨道线和4条城市轨道线,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由原来的240km达到约320km。

4.10.2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珠海市城市概况

珠海市是珠三角西岸的一个重要城市,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

水连香港(距香港36海里),地接澳门,也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市包括了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珠海市面积有1701km2,常住人口156万(2010末统计数据)。珠海市的北面是中山市、东北和东面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东南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西面是台山市、西北面是江门市。珠海市区内陆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以平原(占25.5%)、丘陵(占58.68%)为主,兼有低山、滩涂等。地势平缓,倚山临海,海域辽阔,百岛蹲伏,有奇峰异石和秀美的海湾、沙滩。珠海市辖3个市辖区,8个街道、15个镇。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在珠三角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除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外,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达两位数。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37亿元,同比增长28.4%;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为151.88亿元,增长22.6%;全市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567.86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535.68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0%,涨幅比全省低0.3个百分点。

2.珠海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修编后的《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城市发展结构将建立由“主城区-次中心城-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的多层次、组团型的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各组团规模与职能结构:各城市组团间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互动式发展格局。

主城区:包括由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等组成的中心城区和由南屏、湾仔、洪湾组成的南湾城区。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文化和行政中心,全面承担中心城市的各项职能;南湾城区承担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职能。区内前山、南屏、湾仔等镇转为城市型行政体制。

金湾次中心城:包括红旗、小林与原西湖片区。城市副中心之一,应强化发展的地区,承担生活服务、教育、旅游等职能。

斗门次中心城:包括井岸、白蕉镇(部分)、新青工业园、白藤湖度假区等。城市副中心之一,应整合发展的地区;承担生产、生活、旅游度假等综合性职能。

唐家湾新城:包括金鼎、唐家与淇澳。承担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型服务业等职能。

横琴新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规划承担大型旅游、度假、游乐等职能;同时也是与澳门合作发展的主要地区。

三灶新城:包括三灶、航空港。承担空港运输、空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等职能;是区域性的专业功能区之一。

港区新城:包括南水、临港工业区和珠海港高栏港区。承担以海洋运输为主的大型储运、化工等临海产业职能;是区域性的专业功能区之一。

陆域中心镇:包括平沙镇、白蕉镇、斗门镇、五山乾务镇、上横莲溪镇,为综合性发展的中心镇。

在规划期末,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5km2;金湾次中心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6km2;斗门次中心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km2;唐家湾新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6km2;横琴新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km2;三灶新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1km2;港区新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km2。

3.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按照《珠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50年,珠海将建全长达约300km的轨道交通网,共设65个车站,其中10个车站为换乘站。其中2条市内地铁线拟以地下通道、换乘等方式与港珠澳大桥及澳门衔接,这2条地铁线总造价将达人民币128亿元。

2011年4月12日,珠海市七届18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这一规划。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呈放射状的5条城际轨道线和4条城市轨道线组成。全长300km,其中城际线约为185km。5条城际轨道线包括广珠城际线、广佛江珠城际线、珠斗城际线、珠深城际线和珠海机场城际线,3条城市轨道则由承担香洲、拱北、前山、吉大间的城市轨道1号线、承担梅华至拱北的城市轨道2号线和承担金湾中心区、平沙和珠港新城之间交通的轨道3号线组成以及由珠海机场一路北上的4号线。

预计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在2020年前动工。此外,城市轨道还包括1条陆上轻轨,即珠海与斗门城际线中的珠海支线。

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四个阶段建设,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2012年前,主要建设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和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珠海对外轨道交通及市区主要组团间集散功能。属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初始阶段。

第二阶段:2020年前,建设珠海机场线、城市轨道2号线和江珠城际线,初步构建珠海市轨道交通对外交通和组团间交通构建,实现主要对外交通方向和主要组团间轨道交通联系。属于轨道交通建设主构架线网建设阶段。

第三阶段:2030年前,建设广佛珠城际线和珠斗城际线。加密城市对外线路和引导城市组团发展,属于轨道交通线网的加密建设阶段。

第四阶段:2050年前,建设城市轨道3号线和珠深城际轨道交通线,进一步强化珠海市与珠三角东岸地区间交通联系,加强珠海市西部地区与中心区间的联系,属于轨道交通的优化和完善阶段。

4.10.3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9条,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广珠城际线、广佛江珠城际线、珠深城际线、珠斗城际线、珠海机场城际线。

1.地铁1号线

地铁1号线起点在人民西路,向东前行到市政府,然后往南经吉大,一直到拱北湾的人工岛与港珠澳大桥连接,然后向西经粤海路,到达翠前路后往北到人民西,整条地铁呈一个四方形的结构。线路全长18.3km,设站14座,平均站间距1.4km,途中与2号线在迎宾北路、粤海路站换乘。

2.地铁2号线

地铁2号线起于梅华路,在迎宾北与1号线交会,然后沿着迎宾路一直往南,在粤海路与1号线路再次交会,最后到达拱北站。2号线贯穿珠海中心城区,全长7.3km,设站6座,平均站间距1.4km。途中,与广佛江珠城际在梅华路换乘,与1号线在迎宾北路、粤海路换乘,在珠海站与广珠城际、珠海机场城际换乘。

3.城市轨道3号线(珠斗支线)

3号线全长31.4km,设站8座,平均站间距4.4km途中,在红旗站和江珠城际换乘,终点站与珠海城际在白蕉站换乘。

4.城市轨道4号线

4号线则由珠海机场一路北上,经过金湾、白藤湖、斗门,最后到达龙西。

5.广珠城际线

广珠城际线为珠三角西岸城际客运主轴,主线北起广州南站,途经佛山(顺德)、中山,终点至珠海市拱北口岸,主线全长142.2km,包含江门支线26km,2005年12月动工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广珠城际在珠海境内长25.5km,设站5座,平均站间距5.9km。

6.广佛江珠城际线

广佛江珠城际线起点为广州地铁13号线的荔湾站,经过佛山、江门市到达珠海的唐家湾,线路全长172km。广佛江珠城际在珠海境内全长15.8km,设站6座,平均站间距3km。途中,和2号线在梅华路站换乘,终点在唐家湾站和珠深城际换乘。

7.珠深城际线

珠深城际线线路起点为广佛江珠城际线上的唐家湾站,经淇澳岛后东折至内伶仃岛,接着北折至深圳南山接入穗莞城际的前海湾站,线路长40km。珠深城际线,在珠海境内长10.3km,设站2座,两站距离7.9km,沿线设置唐家湾、淇澳2个车站。途中,唐家湾站与广佛江珠城际线接驳。

8.珠斗城际线

珠斗城际线线路全长100km,线路在珠海境内全长41.6km,设站7座,平均站间距6km。途中,与珠海机场城际在实验学校站换乘,与3号线在白蕉站换乘,与江珠城际在新青站换乘。

9.珠海机场城际线

珠海机场城际线即广珠城际延伸线,线路全长37.5km,设站11座,平均间距3.8km。途中,线路在珠海站与广珠城际、2号线换乘,在实验学校站与珠斗城际换乘,在珠海机场站与江珠城际换乘。珠海机场城际在横琴岛的莲花站预留与澳门轻轨衔接条件。

4.11惠州

4.11.1惠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09年9月3日,市政府与港铁深圳公司签订《惠州市轨道交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惠州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正式启动。惠州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正式启动后,2011年惠州市轨道交通项目仍在规划筹备中。

4.11.2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惠州市城市概况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2个市辖区、3个县,即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km2,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km2,海岸线长223.6km,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2011年惠州全巿GDP实现2097.3亿元,增长14.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珠三角第二位。经济总量规模在2007年越过1000亿元大关后,仅用4年时间实现从1000亿到2000亿元的跨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4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734.2亿元,增长11.8%。此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2.7亿元,增长20.2%,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2.惠州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新规划的南部新城,属于惠城次区域的一部分。南部新城的发展,将承担起疏导老城区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居住、城市商务和公共服务等。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3.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根据《惠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草案)》,7条线路被列入规划内容,其中5、7号线为城市线;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为城际线,分别为广惠城际、惠深城际、莞惠城际、惠城-惠东城际、惠阳-惠东城际,主要枢纽站点有惠州南站、市政府站、惠东站等。总长271.2km,共设站85座,换乘站9座。据介绍,有关部门将综合分析客流规模形成的难易程度、交通走廊适应性、城市空间结构吻合程度及惠州市财力等因素,2020年前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030年前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其他线路在2050年前建成。

4.11.3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7条,包括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