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61

第61章 区域性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发展情况(4)

目前,随着环渤海地区对区域一体化期望值的升高,环渤海各省市对密切彼此的联系越发重视。而在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三大区域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形成热潮,并日益发展将环渤海地区勾连在一起,目前分别形成了环渤海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三大规划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其中2005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7年,辽宁省城市规划院所负责完成的《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通过了专家审批,其对辽宁中部城市轨道交通网进行了初步规划;2011年7月19日,山东省发改委公布《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2011-2020)》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至此,组成渤海湾的大交通网络的三大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全部完成,并逐步进入建设阶段。

5.4.2环渤海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1.山东半岛城市群概况

山东半岛指中国山东省东部伸入黄海、渤海间的半岛,总面积为3.9万km2,山东省总面积为15.78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19位),水域面积约2100km2(湖泊),山东省2007年年底总人口达9367万,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5%。2008年山东省总人口将控制在9424万人左右。

山东半岛城市群,指位于山东半岛30个城市的集合,包括济南、青岛2个副省级城市和淄博、威海、烟台、东营、潍坊、日照、滨州7个地级城市,及其所辖章丘、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文登、荣成、乳山、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和昌邑等22个县级城市,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济宁等14个市域,分近期(2015-2020)和远期(2030年)逐步修建。

2.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地区。虽然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网络,但面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幅增加的过境客货运量、城际客货运量和区域对外中长途客货运量,既有交通方式能力已经或即将不足,必须发展新的交通系统。城际铁路具有全天候、运能大、用地省、节约能源、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小、公交化等优点,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建设速度快、安全性好、运能大的城际铁路可以改善交通结构,发展多层次、多结构的综合运输方式,并通过大型换乘枢纽与市内轨道交通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了立体换乘甚至是零换乘,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运输方式的选择,适应山东省对解决区域运输瓶颈、提高通勤速度和效率的需求。因此,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简称“山东交通规划”),期限为自2011-2020年,并远景展望到2030年,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以济南、青岛为中心,以及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在内的14个城市。

整个十年的规划分成两个阶段:“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线路总里程482km,建成青岛-荣成城际铁路300km,新开工济南-西营、济南-长清、济南-机场、济南机场-滨州等4条城际铁路,建设里程182km;“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西营-泰安、长清-聊城、泰安-莱芜、泰安-济宁、东营-潍坊等5条城际铁路,规划里程383km。

按照山东交通规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是建成省会济南与周边主要城市半小时至一小时直达交通圈,实现区域同城效应。预计在14个城市之间将建设18条城际轨道交通,最终形成“主轴+支线+环线”,总里程约1530km,速度目标值分为250km/h、200km/h。

山东省发改委认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将成为山东省以“四纵四横”为主体的中长期铁路规划的延伸和补充。

(1)济南-青岛城际铁路。根据山东半岛济南-青岛交通走廊的运输需求分析,胶济客专(四线)初期可兼做济南-青岛客专和城际旅客运输。该线与既有胶济线并行至青岛,沿途经过济南、平陵城、章丘、周村、淄博、临淄、青州、昌乐、潍坊、高密、胶州、即墨-青岛,全长387km。

根据有关规划,规划年度建设太原-青岛客运专线济南东至青岛北段,速度目标值350km,线路自济南东客站引出,沿济青高速公路与其并行,经淄博、潍坊、高密、即墨,至青岛北站,全长351km。

(2)济南-德州城际铁路。济南-德州间现状有既有津浦线、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以及太青客运专线济南-石家庄段。

规划年度济南至德州间形成六线格局,济南至德州间城际运输功能可由拟建的太青客运专线济南-德州段承担,其线路长103km。

(3)济南-泰安、莱芜城际铁路。为加强泰安与济南市的联系,带动泰山东部西营、黄前等沿线地区的旅游开发以及方便济南遥墙机场到泰山的客流旅游,修建自济南东客站至泰安城际东线,线路长度74km。

另外,通过建设泰安东至莱芜城际,并建设与济南方向的联络线,实现济南至莱芜城际旅客运输,线路长度约40km。

(4)济南-聊城城际铁路。经研究,济南至聊城城际铁路主要方案自经太青客专齐河站接轨,经伦镇、茌平至聊城,线路长93km。

(5)济南-滨州、东营城际铁路。济南至滨州、东营城际铁路方案线路自济南东站起,经过遥墙机场,向东北方向沿黄河南岸经高青等地至滨州市南部小营,向北过黄河至滨州站,线路长129km。另外,自小营站向东偏北方向建设滨州(小营)至东营南的城际铁路,线路长度48km。

(6)淄博-莱芜城际铁路。为加强济南东南部周边城市间的联系,结合山东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改造或新建博山线、建设淄博-莱芜城际铁路,实现淄博-莱芜-泰安城际铁路运输的功能。

淄博-莱芜城际铁路线路长度76km。

(7)青荣城际铁路。青荣城际铁路由青岛北站引出,沿东北方向,经流亭、即墨东、莱西、莱阳、桃树、烟台南,再由烟台经牟平、威海至荣城,全长299km。

(8)青岛-日照快速铁路。青岛-日照快速由青岛枢纽引出,沿胶州湾经红岛、黄岛、胶南、董家口至日照,全长152km。

本项目为青(岛)连(云港)铁路的北段,兼顾货运。

(9)泰安-济宁城际。本线位山东省主要的黄金旅游线,起于泰安,沿京沪高速铁路经曲阜、兖州至济宁市,全长95km。

(10)东营(大家洼)-潍坊城际。自东营向东,经大家洼、潍坊市滨海开发区至潍坊,线路全长110km。

(11)德州-滨州城际。线路起自德州,沿陵县、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无棣县至滨州,全长318km。

本线向东延伸后,将与东营(大家洼)-烟台城际一起,形成山东北部沿海的城际通道。

(12)东营(大家洼)-烟台城际。自东营开始,向东经潍坊市北部大家洼、滨海开发区、灰埠,进入烟台市,经龙口、蓬莱到达烟台,线路全长305km。

本线在东营-大家洼可与东营(大家洼)-潍坊城际共线。

(13)莱芜-日照城际。本线沟通了济南至日照的便捷联系。规划线路走向自莱芜向东南,经过新泰、蒙阴、沂南、莒县至日照,线路长度206km。

(14)济宁-菏泽、枣庄城际。济宁(曲阜)-枣庄、菏泽城际铁路线路长度分别为94km、104km;沂南-临沂城际铁路线路长度56km。

3.布局效果展望

本规划实施后,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统筹解决该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综合性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互动,加强环境保护,缩小区域差别,从而更好地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建设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能有效地解决区域交通运输瓶颈、提高通勤速度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完善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目标。城际铁路具备快捷、灵活编组、公交化运营等特征,能够提供快速、舒适、快捷、安全等全方位客运服务,吸引休闲旅游和探亲访友客流,提高商务办公效率,更好地满足小康社会旅客对运输质量的多层次需求。对实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发挥沿线经济开发区的集聚效应以及对开发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4.3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全境所有城市,也指除“京津唐城市群”以外,还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和衡水4地级城市,及其所辖的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武安、南宫、沙河、冀州和深州10县级城市。其中,“京津唐城市群”指以北京、天津、唐山连线向周围辐射所有城市构成的集合;包括北京、天津2直辖市、及河北唐山、秦皇岛、承德、廊坊、沧州、保定和张家口7地级城市,及其所辖遵化、迁安、霸州、三河、泊头、任丘、黄骅、河间、涿州、定州、安国和高碑店12个县级城市。因此,“京津冀城市群”共有2个直辖市、11个地级城市、22个县级城市。

为适应环渤海京津冀地区旅客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推进城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005年《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其规划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710km,线网布局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内容包括:北京-天津-塘沽城际轨道交通线,自北京南站-天津站,并延伸至塘沽,全长160km;北京-石家庄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263km;北京-唐山-秦皇岛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287km。

实施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建成投产。到2010年,将建成北京-天津-塘沽城际轨道交通线,构筑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轴,营业里程达到160km;到2020年,将建成北京-石家庄、北京-唐山-秦皇岛城际轨道交通线,推进“京石”、“京秦”经济带的发展,营业里程达到710km。

5.4.4环渤海辽宁中部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辽东中部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和葫芦岛12市及所辖22个县(市)。区域总面积6.7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3%;常住人口2969万人,占全省的70.4%,城市化水平为61.4%。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6165亿元,占全省的89.7%和全国的4.7%。该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和开放前沿,处于东北亚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基础产业发达,工业实力雄厚,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作为环渤海区域大交通的另一翼,辽宁省也在组织编制辽宁省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规划(2010-2030)。目前,该规划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

此前,辽宁中部五市已在规划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周边辽阳、本溪、铁岭、抚顺四市的城际轨道交通“一小时交通圈”,该城市群内的城际铁路将结合高铁铁路与普通铁路运行网络,形成以“快速主轴为导向、中速射线为延伸、低速支线为补充”的“一环七射”三级网络结构。

城际轨道交通便捷、快速的特点,正在帮助环渤海各个区域围绕各自的中心城市建设“1~2小时交通圈”,并密切本区域内各城市之间联系。而对于环渤海地区而言,实现区域一体化则需要跨区域的交通体系的建设。

目前,已经通车的京沪高铁成为纵贯京津冀和山东两大区域的快捷通道。而这实际上也为未来环渤海交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山东省东营市长姜杰曾就此发出倡议:“整体规划区域交通布局,借鉴京津高铁的建设经验,加快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建设,构建环渤海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大交通网络。”最终环渤海区域需要构建大交通体系,以实现陆运、海运以及空运相结合的便捷运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