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19103300000019

第19章 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云南与广西物流发展战略(3)

贸易成分方面,民营企业在对东盟贸易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全年实现贸易额17.4亿美元,超过国有企业8.1亿美元,增长5.5%,在云南对东盟的贸易总额中比重达63%。而国有企业贸易额9.3亿美元,下降28.5%,比重占33.7%。

二、云南与东盟物流合作的进展和趋势

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合作作为关键来探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简称GMS合作机制)是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倡导成立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自1992年以来,次区域已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卫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贸易与投资便利化9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物流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交通、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合作当中,交通相当于物流的“硬件”设施,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相当于物流的“软件”服务,这两项都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中国参与GMS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云南的直接参与来具体体现,大多数合作项目直接涉及云南,不仅是次区域合作的直接参与方也是直接相关地区。云南参与次区域的合作首先就是交通,即物流“硬件”设施建设开始的。由于云南处于我国物流的末端,面向国内发展物流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毗邻,有着4000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有20多个国家一类、二类口岸常年开放通关,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具有沟通我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经济联系的通道作用,云南面向次区域开展物流方面的合作,既可以延伸我国物流生命线,将国内物流与东南亚和南亚进行对接,还可以带动云南物流业及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公路建设方面,随着2008年3月昆曼公路的全线贯通,云南昆明至泰国曼谷、至缅甸仰光、至越南河内的三条国际公路都实现了全线贯通,三条公路的云南境内段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和高等级化。

铁路建设方面,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各方案已付诸实施,其中东线新建玉溪至蒙自铁路已于2005年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竣工。东线的蒙自至河口铁路亦于2008年12月19日开建,西线昆明至广通铁路扩能工程2007年已开工建设,中线玉溪至磨憨铁路将根据境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境外铁路建设情况适时启动前期研究工作。

河道建设方面,完成了澜沧江景洪至中缅243号界碑71公里五级航道建设主体工程,航道滩险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澜沧江境内段景洪以下航道达到了通航300吨级船舶的标准。

航空方面,云南开通了昆明至泰国曼谷、老挝万象、越南河内、缅甸仰光及曼德勒、柬埔寨暹粒和景洪至老挝琅勃拉邦、泰国清迈及曼谷等航线。

在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云南与东盟跨境运输便利化进程逐步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是改善次区域物流服务环境,缩短物流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便利贸易与投资的重要举措。《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999年11月老挝、泰国和越南三国先加入了该协定,柬埔寨和缅甸分别于2001年11月和2003年9月签字加入,中国是于2002年11月签字加入。《协定》内容涵盖了有关跨境运输便利化的各个方面:一站式通关;人员的跨境流动(如营运人员的签证);运输通行制度,包括免除海关检验、保证抵押、护送、动植物检疫;车辆必须具备的跨境通行的先决条件;商业通行权利的交换;公路和桥梁设计标准、公路标志与信号。协定采取逐步地、渐近的实现方式,将在签约国确定的和相互同意的线路和出入点上分阶段采用。云南有关部门积极促进了该协定在云南河口与越南老街口岸的实施。根据次区域国家协定,通过河口-老街口岸跨境客货运输将享受到交通、海关、质检和边检部门在口岸实施的单一窗口和一站式联检服务,通关时间将由4~6小时缩短到2~3小时。

(二)与东盟物流合作存在的障碍

云南参与东盟次区域的物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问题。昆曼公路开通已两年多,但是这条令国内外注目的跨国公路并没有像众人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一条繁忙的国际大通道,也没有如期所至地给沿线的云南、老挝、泰国的物流企业带去真正的便利与实惠。据商务统计,2008年,中泰双边贸易额412.5亿美元,中老双边贸易额3.48亿美元,而磨憨-磨丁口岸的贸易流量仅有1.8亿美元,与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客观上是由于昆曼公路老挝段还没有实现高等级化,路面条件不好,通行能力较差,且连接老挝会晒与泰国清孔的湄公大桥也未建好,往来依靠摆渡,影响了昆曼公路的通畅。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老、泰三国之间缺乏深入的物流合作:口岸通关设施建设滞后,相关部门缺乏沟通,通关政策协调不够,运输便利化措施不到位。目前昆曼公路全程必须经过4个口岸,中国磨憨、老挝那堆和会晒以及泰国清孔,需要办理4次出入境手续,中、老、泰三国在通关系列环节中的标准并未统一,比如车辆限载标准,中方将3轴车核定为30吨,4轴车核定为40吨,老方则将3轴车核定为21吨,4轴车核定为25.2吨,而且通关手续、收费标准和种类各国也规定不一。另外,昆曼公路全程指示牌和公路里程标志还没有中、老、泰三国文字,服务区也不允许使用本国货币,这些都与客货运输便利化不相符合。

从物流合作的基础来看,东盟次区域各国物流发展的差距较大,影响云南参与次区域的物流合作水平。次区域各国物流的发展极不平衡。泰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各国中最好的,公路、铁路、海港和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一流。而柬埔寨、缅甸、老挝的交通设施却相当落后,不仅公路里程少,路面等级也低,通行能力较差,越南的交通设施略好于这三国。据统计,柬埔寨仅有6.3%的路面经过柏油或水泥铺设,老挝和缅甸这一比例分别是14.14%和11.14%,越南的这一比例稍高,达25.11%,而泰国则高达98.15%。云南的交通设施不如泰国,但比其他各国要好。目前,云南以昆明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的干线公路全部实现高等级化,连接省外和周边国家的干线公路也基本实现了高等级化。不过,云南省的口岸建设还不到位,特别是省级口岸的交通条件较差,低等级公路多,口岸通过率低,产品滞留口岸的情况严重。

(三)与东盟物流合作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体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云南省就曾明确提出参与GMS的战略构想:“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在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框架内,在国家的指导下,继续发挥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连接次区域国家的区位优势,改善合作的软、硬环境,坚持服务东盟、服务次区域、服务泛珠三角区域、服务全国,积极搭建中国与次区域国家合作的桥梁和平台,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经济贸易和友好往来枢纽,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因此,在GMS经济合作中,云南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克服当前物流合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物流合作,构建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的物流网络,使云南成为次区域物流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继而辐射到中国及东盟的其他国家,以全面实现“中国与次区域国家合作的桥梁和平台”以及“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作用。

次区域物流网络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通过构筑次区域物流网络,缩短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的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跨境运输便利化及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次区域竞争力,并吸引区域外的投资;二是通过云南的桥梁作用,沟通中国与次区域国家的经济联系,形成市场的互联互通;三是通过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的物流网络,沟通中国与东盟其他市场的经济联系,形成中国——东盟之间的生产、消费网络,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次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网络的形成,就是要利用公路、铁路、航空、水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次区域各大城市的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通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使次区域的物流、人流实现便利化流动,并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产业带,辐射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继而促进次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三、围绕东盟的云南现代物流战略规划与实施

2007年,云南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需要,出台了《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确定未来5~15年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中,云南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具备发展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这也是云南物流战略目标的定位。

(一)具体发展目标

1.到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扩大开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泛珠区域的重要物流枢纽;现代物流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两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10年):突破重点,奠定现代物流的产业

基础。

公布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系统配套的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在昆明、蒙自、大理、西双版纳、玉溪、曲靖等条件好的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走上正轨;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和应用,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初步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企业体系,提高第三方物流业在物流业务中的比重;以烟草、花卉、野生食用菌、蔬菜水果、矿产、生物资源、交通运输等特色优势企业为龙头,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产业物流供应链;全省建立10家专业物流企业联系点,20~30家物流企业示范点,有5~10家物流企业进入国家4A、5A级行列,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积极鼓励企业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实施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将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20%左右。

第二阶段(2011~2020年):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全面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体系,不断完善物流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物流信息平台,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为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云南连接省内外,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信息网络;形成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圈和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物流政策支持系统,健全物流业的法律、法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圈;昆明、大理、蒙自三个物流枢纽以及昆河经济带蒙自综合物流区、滇西口岸带转口(过境)与加工贸易物流区、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物流合作区、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北物流区和滇东北长江上游水陆联运物流区的“135”物流区域布局;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提高,物流产业成为云南省的新兴优势产业;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以及烟草、花卉等行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十一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及任务

1.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品的供应链体系

以云南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中心布局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指导卷烟、食品、医药等行业编制行业物流规划,建设专业物流中心或分拨配送中心;建立重点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协调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完善产业物流操作规范等;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供应链的有效发展并提供多样化的便利服务。以烟草、花卉、蔬菜水果、生物制药等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矿产、生物资源、野生食用菌供应链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产业物流供应链作为云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