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代性文化
19104200000106

第106章 末代封建王朝(清)(13)

太平天国为使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的措施,一时出现了蓬蓬勃勃的新景象。但是,农民革命毕竟有它很大的局限性,它在不少方面还保留着封建陈迹和某些空想的成分,许多措施实行得并不彻底。例如,太平天国虽然主张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领导者仍沿袭历代封建帝王的妃娱制,妻妾盈室;洪秀全的幼妹洪宣娇嫁给西王萧朝贵为妻也是洪秀全一手包办的。

尽管如此,太平天国毕竟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作出了“凡天下婚姻不论财”的规定,第一次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给予妇女与男子以同等的权力,第一次在实践中推行了婚姻自主的主张。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历时14年,纵横18个省,全面冲击了封建制度,为历代农民战争所仅见,因此,太平天国在婚姻制度方面的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三、女弟子

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教历来提倡“女才元才便是德”,清代提倡尤甚。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清代中叶却出现了袁枚、陈文述这样的大文人、大学者提倡女子学习诗词,招收女弟子,支持她们开展结社赋诗的社会活动。这实在是当时背叛与反对封建礼教的曲折反映。

袁枚是乾隆进士,少负才名,古文骄体自成一格,晚年作园于江宁小仓山下,曰随园,世称随园老人。陈文述是嘉庆举人,工于文,博雅壮丽,为世所颂。就是这两个人广收女弟子,在《随园女弟子诗选》中,袁枚的女弟子至今还有姓名可考者就有27人。他盛名藉藉,到处受人拥戴,威望很高。汪心农序《随园女弟子诗选》云:

随园先生,风雅所宗。年登大室,行将重宴琼林矣。

四方女士之闰其名者,皆钦为汉之伏生、夏侯胜一流,故到处皆敛任投地,以弟子礼见;先生有教无类。

当时,在一个时期内似乎掀起了一股妇女文学热潮,如陈维寂所撰的《妇人集》,共有九十七条,记的都是明未清初妇女能诗词者的轶事;后来冒丹书又有《妇人集补》,补记十条。嘉庆初,许菱臣选辑《香咳集》,录各家妇女诗,共三百七十五家。道光年间,蔡殿齐又编《国朝闺阁诗钞》十卷,合有百家。

这些女诗人、女弟子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算太高,但是她们的思想、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金若兰早寡,写过《囊琴》一首,以抒发寡妇生活的凄清:

竟作囊中物,空山月满林;

无弦亦如此,应为少知音。

她还有“不见海棠花,斜阳照芳草”,“绣被冷如冰,昨夜三更雪“句,缔丽极,伤心极,不是寡妇,说不出来。

随园弟子张玉珍也早寡,她写过一首《满江红·春日课儿感悼外子》:

双燕穿帘,浑不解倚楼人独。才瞥眼春光已尽,满前亲绿。旧梦竟随流水去,遗书苦唤娇儿读。叹辛勤窗底母兼师,愁盈掬。策思往事,眉常是;怜别绪,情难续;愿相期一笑,同登仙策。识字由来忧患始,有才偏使年华促!剩中心抱恨最难平,抛棋局。

以上这首词充分体现出守寡妇女心情之痛苦。”识字由来忧患始,有才偏使年华促“二句,真是感慨已极,伤心已极。

当时有一个叫夏伊兰的女子,写过一首《偶成》,反对“女子元才便是德”的观点。诗云: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肢,有才德反损,无非亦无仪,动授古训典。我意颇不然,此论殊捕浅。不见三百篇,妇作传非鲜?《葛罩》念父母,旋归忘路运;《柏舟》矢靡他,之死心不转;自来篇什中,何非节孝选?妇言与妇功,德亦藉此阐;勿谓好名心,名援亦不免。

这种招收女弟子的做法(有些和明代李贵相类似),以及女子作诗填词与流露出来的思想,显然是为统治者所不容的。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这是有伤风化的危险倾向,加以“舍家而撒国,务为宏大”的罪名,进行思想围剿。当时一些道学先生也纷纷起来攻击袁枚。这正如胡适在《章实斋年谱》中所说的“袁枚论诗专主性情风趣,立论并不错,但不能中‘卫道先生们的意旨,故时遭他们的攻击。”

其中攻击最力的是章学诚。他是会稽人,字实斋,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邃于史学。当《随园女弟子诗选》于嘉庆元年刻出后,他就大骂说:

近有无耻文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秀多为所诱。征刻诗稿,标榜声名,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此等闰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可取?而为邪人播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其实,章实斋骂得越凶,越是说明袁枚影响之大。”名门大家闺秀多为所诱”,这不正是可以证明袁枚招收女弟子、刻印女子诗选等行为,群众基础是很好的。

后来,章实斋又写了一篇《妇学》,是专门攻击袁枚的。

其主要观点是说,妇言、妇德、妇容、妇功是妇人的正学,做诗做文,对妓女来说还可以,若“良家闺阁,内言且不可闻闽外,唱酬此言,何为而至耶?“《妇学》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欣赏,不久就翻刻许多板,流传很广,但是女子仍是不断地作诗刻集。

随园老人袁枚在《随园女弟子诗选》出版的第二年就辞世了,可是以后仍是女诗人辈出,《妇学》并未能限制住女子才能的发挥,这也是清代妇女问题上的特点之一。

四、女书

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受压迫,被摧残,当然会激起不同形式的反抗。为此,妇女之间常常进行公开的、半公开的或秘密的交往,以相互帮助,或宣泄内心的痛苦。唐代有些妇女结成“女人社“(见本书第五章第二节)是一个例子,在本世纪50年代发现的女书是又一个例子。

女书是流传在湖南南部一些地区妇女之间的一种奇特的文字。这种文字传女不传男,男人不学不用,存在至少有几百年之久。从清末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女书的流通地点是湖南南部边区的江永县,以“上江好乡“为中心,近百年来的传播区域大致不超过方圆一二百公里。”上江好乡“在江永县的东北,和瑶族最重要的祖居地“上江瑶乡“比邻。江永县的语言有三种:西南官话、江永土话和瑶语。女书书写的语言是江永语(当地汉语方言)中的“消江土话”,有30个声母、31个韵母、5个声调,不分声调有400多个音节。

女书是一种由单音节符号构成的音节文字。不同的村、不同的人写法往往不间,缺乏规范性。作为音节文字,女书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以音节符号书写当地的土话,学习起来非常容易,这是女书能在妇女之间长期流传的有利条件。

女书和外地既有符号的隔阂,又有语言的隔阂,再加上地势偏僻、交通不便,这可能就是女书长期不为人知的原因。

女书是右高左低的长菱形,属于广义汉字式文字的类型,是“借源”文字。在600多个通用女书的符号中,和汉字的形体、意义明显相关的有140多个,约占全部女书的四分之一,有的完全相同,有的稍作更改。有五种基本笔画:点、斜、竖、弧、圈。笔画组成的“结构体“大约有20个,少的一画,多的十一画。”结构体“有的自成“独体字”,有的相互结合成“合体字飞结合的方式和表意元关。风格上女书和篆书更接近;但是从数量看,女书和楷书渊源密切。

女书都是通过读唱来使用的,是一种“歌堂文学”。文体基本上都是造合读唱的七字韵文。女书的用途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宗教祭礼,例如在婆王庙“读纸”、“读扇”,祈求婚姻美好或消灾免祸。二是读唱娱乐,例如在“贺三朝”、“斗牛“节等节日,一边做工,一边读唱女书纸扇。三是结拜姐妹,写在纸上、扇上,作为结拜信物。四是信件往来,一般用七宇韵文,但因通信困难,所以信件不多。五是诉苦写传,诉说妇女的生活痛苦。六是记事记史,例如《长毛过永明》。七是改写汉字韵文,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以上这些用途中,最主要的用途是诉苦写传。女书文学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妇女所创作的。头文学。她们生前通过读唱发泄胸中的郁闷,宛后把自己的创作焚化陪葬,因此流传多半及身而止,难以超过两代。历代战乱破坏文物,女书也屡遭焚毁。1982年冬,有的学者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上游乡作社会调查时,在江永县消江乡白水村发现了一份女书作品,是一位老年妇女何西静一生的苦难经历,也可以说是《何西静传记》,这份女书写在一块长约2尺、宽约1尺的淡蓝色的布面上,共约800字左右。

有一篇以控诉解放前的社会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为内容的女书写道:

静坐空房把笔提,诉出可怜传四方:

哪个如同我一样,一生命苦诉不完。

年当十九青春少,落入唐门配夫君。

夫妻本是感情好,虽然困苦水亦甜。

只因日本来侵略,官府逼夫去当兵。

我夫入营年半载,身得重病卧营中。

营中并不来修诊,嫌他无用送回家。

归来想起无主意,借起钱来请医师。

诊来诊去都不好,房屋田地尽卖完。

只望神灵来保佑,谁知夫君一命亡。

一朵黑云头上盖,天昏地暗儿时休。

有爷栽花无爷养,命到黄泉万事休。

夫死之时儿两个,死后七月添朵花。

留下我来当寡妇,抛下儿女多可怜。

白日千家去讨米,夜间破庙来安身。

大的哭来小的叫,母子四个苦连天。

问声皇天疼不疼?皇天可否来申冤?

若把我的冤诉尽,万纸千章写不清。

。头提起眼泪出,再好先生记不赢。

头号羊毫坏十竿,半点冤情未写明。

朝朝想起夫君事,日不安来夜不宁。

一家生活真难过,寡妇养儿费尽心。

上借盐来下借米,野菜充饥度光阴。

如今世上真不好,三时六刻没时欢。

人家有夫千日好,只我无夫难上难。

总是茫茫过日子,无人怜惜没商量。

哪个如同我一样,吃尽苦头受尽寒。

可见,女书是有一定的文化价值的,它对我们了解妇女在历史上所受的压迫与痛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七节房中理论与人。理论

清代的性学理论与明代相仿,也主要是通过“种子”、“求嗣”等医学论述和结合养生理论而发展的。在严酷的封建礼教的重重压制下,在性禁锢和性封闭的压制下,性学依附统治阶级感兴趣的、社会大众较能接受的一个或几个领域,才能获得生存权,也才有一些发展的可能。在清王朝统治的2多年中,道教似乎处于一种衰微的境地,像明代张三丰那样着名的道教人物在清代没有,房中理论结合道教的也很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清代人。的迅速增加,和性、生育有密切关系的人。理论有了明显的发展,这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点。

一、“种子“术与房中养生术

清代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与代表着作主要是:

1.《产科心法》

为清代名医汪朴斋所着。汪为清代名医,新安人,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岐黄名家,凡经诊治者虽毙亦能救之,大江南北推为扁鹊复生”。他工于妇科,到了晚年,总结一生行医经验,写成此书,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盖竭数十年研究之功,用之取效,悟于心而应于手者”,可见其中多为实践经验。全书分为四个门类:种子、胎前、临产、产后。其中“种子门“中有一些涉及房室生活的内容:

大凡难得子者,病有四件:其一,气不足。临事必不能远射,不射则精不入子宫,精不入子宫孕从何来?且气旺则能生精,气虚则精必少。其二,精薄。血虚则精必薄,薄而不凝结何能成孕?其三,不恋场。设遇房事,未及入门,精已泄;或既入门,未战数合即出矣。子宫尚未启门迎接,女兴方起,男兴已尽,将何物以结胎?其四,精寒。精既寒冷,技入必不凝结,盖阴阳交合,必阳精热、阴户暖,二人相火并旺,性志合于一处,一交一受,自能成胎;如春暖则万物发生,冬冷则万物消索,此天地阴阳、自然之理也。人有前四者之病,故难于子嗣矣。

以上只是一些原则论说,但书中又援引了《种子歌》,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与指导:

“三十时辰二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空霍乱。空霍乱兮枉施工,树头树底觅残红。要知落花先结果,何愁挂子不成丛。”此诗古书皆有,但未详解,予特为之发明:盖三十时辰,本是两日半,但从经行之时记之,在三十个时辰之外,即可端正行事,三十时辰之内,切勿乱动,动则妇人作病,故曰二十八九君须算,言尚未过三十时辰不直行房事耳。落红满地是佳期,言已过三十时之外不必待其红尽即当种子矣,则四十时亦可。人每待其红净而后交合,则子宫已阅,或未闭而受孕者,定是女胎,故下文明言曰:金水过时空霍乱,空霍乱兮枉施工,树头树底觅残红。此发明必带残红未尽时,精入尚有残红,包裹而成孕;红尽则子宫空虚,多难停留,只惟年壮血旺妇女,或者新血立至。然必是女胎何也?予曰:此即血冲精,精被冲开,血反入内,合成离卦之象也。人之成胎,不过精血二物,一刻间而凝结,交至极乐之候、精泄之时,已成胎未成胎,男女自有知觉之妙,俱在心神精气共到之候。若耳听别处,则不成胎,何也?以其心神不到之故也。诗之后联云:要知落花先结子,何愁挂子不成丛,亦言不必待尽之意,试看荷花、凤仙、石榴,一切结果之花,花瓣未尽落,而中心先已结子矣。然其诀仍直于半夜后,交子时阳分种之,定是男儿。且夫妇睡至半夜,均得温暖,气血和匀,斯时交合,稳得麟儿;再若遇妇人行经在月半前更妙。予常以此法传人,多得子矣,应验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