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代性文化
19104200000059

第59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隋、唐、五代)(18)

该书还提出阴阳易与交接劳复候的问题,例如伤寒阴阳易候: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莲,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篷,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其妇人得病新楚,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如人之换易也。其得病之状:身体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眯,四支拘急,小腹污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足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气血虚,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摇动,起居仰人,或引岁月方死。

又如伤寒交接劳复候:夫伤寒病新搓,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也。有得此病愈后六十日,其人已能行射猎,因而房室,即吐涎而死。病虽云搓,若未平复,不可交接,手足拘拳,二时之间亡。范汪方云:帮督邮顾子宪得病已莲未健,诣华敷视脉。敷曰“虽莲尚虚,未平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也。余劳尚可,女劳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献妇闻其莲,从百余里来省之,住数宿止,交接之,间三日死。妇人伤寒,虽莲未满百日,气血骨髓未牢实,而合阴阳,快者当时,乃未即觉恶,经日则令百节解离,经络缓,气血虚,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气力不足,着床不能动摇,起居仰人,食如故,是其证也。丈夫亦然,其新莲虚、热未除而快意交接者,皆即死。若莲后与童年交接者,多不发复,复者亦不必死。

以上都是论述因病休养时如何正确处理性生活,提出了不少重要的注意事项。很有意思的是该书还提出“梦与鬼交”的问题,在梦与鬼交通候中写道“夫脏虚者,喜梦妇人。

梦与鬼交,亦由腑脏气弱,神宁虚衰,故乘虚,因梦与鬼交通也。”这不是迷信,这和现代性心理学所述的“性梦”、“梦魔”(男梦与女魔交、女梦与男魔交)的理论是一致的。

二、孙思逝的《干金要方》与《干金翼方》

唐朝在房中养生理论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当推孙思递。

他是着名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好读书,勤学苦练,精诸子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不慕名位,长期居住终南山,为人治病,后世尊为“药王”。他善于养生,生于公元581年,死于682年,竟能获得年逾百岁的高寿。他的主要医学着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他对房中养生很有研究,在他所着的《备急千金要方》里有一篇“房中补益”,是专论房中生活的,这是我国古代有关性医学和性保健的重要文献。

孙思邀在《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的主要论点是:

1.强调研究房中术的目的和重要性,认为人到四十岁就应懂房中术,这并不是为了淫侠,而是为了养生。

论曰: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态,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故年四十,须识房中之术。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闭固而已。

此房中之术毕矣,兼之药饵,四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快,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幸女以纵情,意在补脑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

2.指出一些“御女之术”,把性技巧和气功、养生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交合。

必须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阴气推之,须央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自技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但数交而缤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不施泻者,长生矣。

采气之道,但深接而勿动,使良久气上面热,以。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眠目,僵卧导引,身体更强。

凡人习交合之时,常以鼻多纳,气。微吐出,自然益矣。交合毕蒸热,是得气也。以昌蒲未三分,白梁粉傅摩令燥,既使强盛,又湿疮不生也。

凡欲施泻者,当闵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小部及腹,小僵脊替,急以左手中两指抑屏磐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

若精妄出,则损神也。

《仙经》曰:令人长生不老,先与女戏,饮玉浆。玉浆,中津也。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

有赤气,内黄外白,变为日月,徘徊丹田中,俱入泥丸。

两半合成一团,闭气深纳勿出入,但上下徐徐咽气,情动欲出,急退之,此非上士有智者不能行也。

其丹田在脐下三寸,泥丸者,在头中对两目直入内。

思作日月,想合径三寸许,两半放形而一,谓日月相揄者。虽出入仍思念所作者勿废,佳也。

又曰:男女俱仙之道,深纳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形,乃徐徐出入,情动乃退,一日一夕可数十为定,令人益寿。

3.继承过去道家的房中理论,认为男子必须固精守关,应“数交而一泻”。

阳道法火,阴道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逾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能补所失……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数交而一泻,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也。若不断交,交而即泻,则不得益。

泻之精气自然生长,但迟微,不如数交接不泻之速也。

4.人不能纵欲,特别是少年和老年人更不能纵欲。

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

昔贞观初有一野老,年七十余,诣余云:数日来阳气益盛,思与家姐昼寝,春事皆成,未知垂老有此为善、恶耶?余答之曰:是大不祥。子独不闻膏火乎?夫膏火之将竭也,必先暗而后明,明止则灭。今足下年迈桑榆,久当问精息欲,兹忽春情猛发,岂非反常耶?窃为足下忧之,子其勉驮!后四旬发病而死,此其不慎之效也。如斯之辈非一,且疏一人,以勘将来耳。

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泻,即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可不深自防!所患人少年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之,至老乃知道,便已晚矣,病难养也。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若年少而能行道者,得仙速矣。

5.提出不少性禁欲,其中有许多和养生、生育、优生有关。

御女之法,交会当避丙丁日,乃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霓地动。若御女者,则损人神,不吉。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颠痴顽愚,唔哑聋睛,孪跋盲吵,多病不寿,不孝不仁。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圄厕之侧,家墓尸枢之傍,皆悉不可。

黄帝杂禁忌曰: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痛症。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较也。水银不可近阴,令人消缩,鹿、猪二脂不可近阴,令阳凄不起。

夫交合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竞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成长,家国灭亡。夫祸福之应,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

若欲求子者,但待妇人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贵宿日,以生气时夜半后乃施泻,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以月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施泻,有子必女。过六日后勿得施泻,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在《千金要方》中,生理上的性结合首次被论为引致男女精神上结合的原则,这原则凭男性的意志完成,以太阳、月亮的形象代表。孙思邀在这方面的阐述和印度的密学十分相似,而且很可能出自梵文原书。事实上,中国古代企图通过性交而滋补、养生、求不朽的思想和印度教中的“瑜咖密教”及佛教密宗的理论十分相似。在古印度,“精“被形容为男女生命的精华,和中国古人的想法一样。”精”的梵文是“Pram”,与中国的“气“有相同的意思,其中最主要为达到“Pranaymm”,即通过气功而有益调理,这也就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炼气”。凡此种种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应该是唐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大交流的结果。古印度的性学与中国道家的修气、炼丹的接触使两者易于融会贯通。

孙思邀在《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固然阐述了不少科学道理,大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但其中也有一些糟柏与谬误,如说“黄帝御女一千二百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又说“数数易女则得益多”,“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此外,书中还有各种“采阴“之说,以及如何选择“颜色娇丽”的少女等等,不仅从科学上看是很荒谬的,而且反映了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视女子为发泄性欲的工具、借“采阴“以养男子之生的思想,同时,也符合统治阶级淫乐的需要。这些问题也反映也一些古人很难摆脱时代与环境的影响,我们是应该加以分析、去除的。

除《千金要方》外,孙恩、递的《千金翼方》卷五、现权的《古今录验》卷二十五、王焘的《外台秘要》卷十七等唐代医学着作对房中术都有论述。

三、《医心方》

有关这个时期的性学着作,还有一部很值得注意的是《医心方》。

《医心方》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着作,是一个日本学者叫丹波康赖的于公元982年所编撰。这本书辑录了我国唐代以前的许多医书,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还有养生、导引、房中术及食疗本草(收药物150种)等。

全书征引文献资料十分丰富,书中每条文字都记明出处,有些地方还有编者按语。我国唐代以前不少房中着作已经失传,多亏有了这本《医心方》才能有相当一部分得以流传后世。同时,从日本学者编撰这本书也可以看到我国唐代对外文化交流之发达,有诸多的医学着作、房中着作传至日本。

《医心方·卷二十八·房内》共收藏专论三十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男女两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篇名是:

《至理》第一;《养阳》第二;《养阴》第三;《和志》第四;《临御》第五;《五常》第六;《五征》第七;《五欲》第八;《十动》第九;《四至》第十;《九气》第十一;《九法》第十二;《卅法》第十三;《九状》第十四;《六势》第十五;《八益》第十六;《七损》第十七;《还精》第十八;《施泻》第十九;《治伤》第二十;《求子》第廿一;《好女》第廿二;《恶女》第廿三;《禁忌》第廿四;《断鬼交》第廿五;《用药石》第廿六;《玉茎小》第廿七;《玉门大》第廿八;《少女痛》第廿丸;《长妇伤》第三十。

《至理篇》强调了性生活是人正常生活所必需,如果阴阳不交反会导致疾病。

书中写道:

黄帝问素女曰: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素女曰:

不可。天地有开闺,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练气,数行去故纳新以自助也?

《至理篇》又引用彭祖的话阐明了掌握房中术的重要性:

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得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者,虽服药无益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竟无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废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

又引玄女的话说:

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男有八节,女有九宫,用之失度,男发痛瘟,女害月经,百病生长,寿命销亡。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华英。

《至理篇》还论述男女交接的法度,它引用《素女经》说:黄帝曰:夫阴阳交换节度为之奈何?素女曰: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意娱乐气力强。

然不知行者,渐以衰损。欲知其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立体,性必舒迟,浅纳徐动,出入欲希,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

这就是说,男女交接的法度在于安心、凝神、定气,情绪轻松愉快,动作舒缓而不急躁,要以保护和增进男女双方的身心健康为最高准则。

《养阳篇》和《养阴篇》分别阐述了男女性生活对双方的补益作用。

《和志篇》强调男女性生活要”和”,要双方愿意,“俱有悦心”,相互配合,相互默契;否则,如果勉强交合,非徒无益,反而有害。它引《洞玄子》说:男唱而女和,上为而下从,此物事之常理也。若男摇而女不应,女动而男不从,非只损于男子,亦乃害于女人。

接着又引《玄女经》说:黄帝曰:交接之时,女或不悦,其质不动,其液不出,玉茎不强,小而不势,何以尔也?玄女曰: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丰上暴下,爱乐未施。男欲求女,女欲求男,俱有悦心,故女质振感,男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