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22

第22章 书论(6)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解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畐,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为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若豪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本,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自兹以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恬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书谱》

[注释]

陶染——薰染。

王、谢之族——六朝望族。王:指王导、王劭、王恬、王治、王珉、王羲之、王献之、王,时称八王。谢:指谢尚、谢奕、谢安,时称三谢。

郗、庾之伦——六朝望族。郗:指郗鉴、郗愊、郗昙、郗超、郗俭、郗恢,时称六郗。庾:指庾亮、庾怿、庾翼、庾准,时称四庾。伦:辈。

滋永——更加远。

斯道愈微——书法技艺愈加衰微。

得末行末——获得的细微末节,也照着去做。

缄密——封闭隐秘。

分布——字形间架的布置。

图真——学习隶书。

好溺偏固,自阂通规——喜爱偏颇固陋,自是与书法常规隔阂。

心手会归——得心应手,

题勒方畐——题刻方正规矩。

真乃居先——楷书占先。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写楷书不书通草,恐怕不能称为专谨。

翰札——书札。

形质——指点画的结构,如长短、大小、高下、疏密。

使转——书法术语,指使锋转笔之意。

回互虽殊——相互关联虽然不同。

二篆——大篆、小篆。

八分——书体名。

涵泳飞白——涵泳:沉浸。飞白:书体名,东汉蔡邕所制,笔势扬起字画中空。

伯英不真——张芝不以楷书着称。

狼藉——错乱纷纭,这里指点画密布。

元常不草——钟繇不以草书见长。

使转纵横——使锋转笔自如。

厥——代词,那个,指篆隶草章。

攸宜——所宜。

章务检而便——章草崇法式简便。

凛——畏敬。

殊节——不相同。

百龄俄顷——一百岁也只是片刻。

一时而书,有乖有合——不论何时所写的书都有乖离和应合。

雕疏——零落干枯。

神恬务闲——心神恬静,没有杂务。

感惠徇知——感恩酬答知已。

纸墨相发——纸墨诱发。

心遽体留——心神不宁。

意违势屈——违反心愿,屈服外来压力。

情怠手阑——疲惫手软。

同萃——同时聚集。

思遏手蒙——思想停滞,手腕不灵便。

蒙无所从——手不灵便,无所适从。

得意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企学者希风叙妙——刚开始学习的人,仰慕风雅,尽力叙说其中的奥妙。

徒立其工,未敷厥旨——徒有言词的工整,不能阐明其要领。

不揆庸昧——不揣度自己平庸愚昧。

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若乃师宜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空着缣缃。暨乎崔、杜以来,萧、羊已往,代祀绵远,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加以糜蠹不传,搜秘将尽,偶逢鉴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难缕。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抑扬,自标先后。且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宏。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乃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未逮,请俟将来。

——《书谱》

[注释]

代——作世解。

乖舛——错误怪诞。

势评——论笔势之文,即指书法理论。

师宜官——“南阳人。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者于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乃方寸千言,其矜其能”。(张怀瓘《书断》)

徒彰史牒——徒然表现在史册上。

邯郸淳之令范——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三国魏颖川人。博学多才,书工八体,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令范:美范。

空着缣缃——缣缃:丝织品,古代以缣帛为书帙,故又为书卷代称。空着:徒有虚名。

崔、杜——崔瑗,字子元,东汉安平人。文章称世,善章草,师从杜度。杜度,字伯度,京兆杜陵人,善草书。

萧、羊——萧子云,字景乔,南朝梁晋陵人,善草隶。羊欣,字敬元,南朝宋泰山人,长隶书。

代祀绵远——年代绵延久远。

藉甚不渝——声名盛大不变。

凭附增价——凭借权势增加身价。

身谢道衰——死后书道消失。

糜蠹——糜烂虫蛀。

时亦罕窥——有时也很少看到。

缕——:弯曲。缕:细琢

无俟抑扬——无须等待褒贬。

六文——即六书: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八体指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嬴政,即秦始皇,姓嬴名政。

又亦略诸——也就将其省略之。

龙蛇云露之流——皆为古代象形文字。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鲁人唐终,当汉魏之际、梦蛇绕身,寤而作之。黄帝时,因卿云作云书;汉章帝时,曹喜作垂露篆。

龟鹤花英之类——中国古代象形书体名。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鹤头书与偃皮书,俱诏版所用。汉武帝时,有灵芝三茎植于殿前,遂歌芝房之曲,作灵芝书,又名英芝书。

乍图真于率尔——乍:开始。图真:画图写景。率尔:轻而易举。

异夫楷式——有异于书法规则。

文鄙理疏——文字鄙陋,说理疏漏。

意乖言拙——意义讹错,言词笨拙。

声尘未泯——声音和手迹没有泯灭。

造次——仓促。

贻谋令嗣——给其子孙留下谋虑。

叶——符合。

章则顿亏——论述书法的章则欠缺。

史传何其寥寥——为什么史书上甚少记载。

宜从弃择——应当不取。

希夷——空虚寂寥。《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意味玄妙境界。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浅深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辞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务裨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唯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搨日广,研习岁滋;先后着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由已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豫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书谱》

[注释]

以祛未悟——以除去尚有疑惑的人。

执,谓浅深长短之类是也——执:执笔。浅:离纸浅。深:离纸深。长:笔头长,以去纸深。短:笔头短,以去纸浅。

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使:运笔。纵横牵掣,纵直横平。牵掣:牵引钩连。

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是也——转:转折。钩镮:钩笔转角。盘纡:回旋曲折。

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用,指间架的点画布置、关联和照应。

编列众工——汇聚众家之长。

启后学于成规——启迪后学者有规矩法则可循。

文约理赡——文字简要,说理详赡。

务裨学者——务求有益于学习的人。

取立指归——树为准则。

会古通今——融汇古人的,符合当今的。

岁滋——年年增长。

多从散落——大多散失零落。

历代孤绍——历代独传的家法。

非其效欤——不是很好的验证吗?

止如——即如。

斯并代俗所传——这是为历代世俗所传习的。

真行——隶书和行书。

怫郁——心情烦闷。

怡怿——愉悦,欢快。

私门诫誓——向家人告戒。

驻想流波——凝思于流水。

啴嗳——又作啴嗳,柔和舒缓。《礼记·乐记》:“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嗳。”

睢涣——曹丕与曹洪书:“睢水之上多文章。”这里指水波荡漾。涣:水流盛大貌。

藻绘——词藻华丽。

目击道存——目光接触到就知道之所在。指人聪颖。

心迷义舛——内心迷惑,议论多谬误。

体——字体。

适可兼通——触类旁通。

愔——熟练。

容与——安闲自适。

流落——流畅。

弘羊之心,豫乎无际:——像桑弘羊的心计,预料无际。据《汉书·食货志》:洛阳商人之子桑弘羊异常聪颖,与人谈货利之事,不用筹算,以心计之,能不爽毫厘。

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也,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比喻技艺娴熟,得心应手。

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书谱》

[注释]

抑有三时——或有三个阶段。

时然一变——时机在每个阶段的变化。

极其分矣——极其分明。

务追险绝——一定要追求险绝。

初谓未及——开始时没有达到。

中则过之——中间就有些过分。

五十知命,七十从心——《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亦犹谋而后动——亦应先考虑周到,然后行动。

动不失宜——行动就不会失误。

时然后言——有了时机然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