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39

第39章 书论(23)

此《圣教序》之未断本也。非复唐拓,亦是宋元间物。惜其拓手卤莽,伤于水墨,如“宇宙千劫,凡愚疑惑”等字皆漫漶,其两页十六行,入后则无不善也。自“微言广被”以下,甚铓铄皆可观。近世绛云楼藏本为最,后入泰兴季沧苇家,价六百金。何义门、王蒻林两先生皆有善本,曾见之。商邱宋氏本最明晰,今归德州卢雅雨先生,盖以二百六十金收之。此本不逮诸家,非时代之后,而拓者之咎也。昔为枣强郑氏物,今归板桥郑氏。乾隆廿四年七月十九日,橄榄轩主人燮记。

用墨之妙,当观墨迹,其浓淡燥湿,如火如花。用笔之妙,当观石刻,其弱者强之,肥者瘦之,镌手亦大有力。新碑不如旧碑,取其退火气,然三四百年后过于剥落,亦无取焉。郑燮又记。

或问此帖与定武《兰亭》孰优劣,愚曰:“未易言也。”《兰亭》乃一时高兴所至,天机鼓舞,岂复自知!如李广、郭汾阳用兵,随水草便益处,军人皆各得自由,而未尝有失。至《圣教序》,字字精悍,笔笔严紧,程不识刀斗森严,李临淮旌旗整肃,又是一家气象。板桥郑燮。

金钱帖一钱易一字,是杂凑来的,岂无大小参差,真草互异之病;却如一气呵成,定出高人部署。李北海《岳麓碑》及《云麾将军神道碑》皆出于此,而姿媚愈多,骨力愈少。回视此帖,所谓“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矣。乾隆十七年寒食,潍县署中记。郑燮。(《题宋拓圣教序》)

——《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版)

[注释]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碑。贞观时玄奘至印度取经,往返经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经、律、论)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太宗制此序表彰其事,并以冠诸经之首。高宗为太子时,又撰《述三藏圣教序记》。高宗朝,将序、记刻石立碑。今存有四种:即褚遂良正书;王行满正书;褚书《圣教序》的临本;僧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即《集王书圣教序》。

漫漶——模糊不清。

铓铄——刀锋光亮。

绛云楼——明末清初钱谦益的藏书楼。

枣强——县名,在河北东南。

镌手——刻手。

李广——西汉文帝、武帝时人,常败匈奴,号飞将军。郭汾阳——即郭子仪,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封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便益——方便。

程不识——与李广同时人,亦为击匈奴名将。

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语见《宋史·岳飞传》:“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

清·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清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并督学广东。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着有《艺概》。在《艺概》中之《书概》,对于书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有其独到的见解。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

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不然,如抚剑疾视,适足以见其无能为耳。

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与篆隶正书之意法,有对待,有傍通;若行,固草之属也。

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俗书反是。

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然则学草者径师奇峰可乎?曰:不可。盖奇峰有定质,不若夏云之奇峰无定质也。

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

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书概》)

[注释]

立象以尽意——树万物形象而表达意志。

意,先天,书之本也——情志是先于天时的,它是书的本体。

象,后天,书之用也——形象是后于天时的,它是为书法所用。

孙过庭《书谱》——孙过庭,唐书法家,唐太宗至武则天时人。曾官率府录事参军。着《书谱》。

尚婉——重视曲折婉转。通——圆通。

隶形与篆相反——隶形扁,篆形长,适相其反。

以峭激蕴纡余——以峭拔激进蕴藏迂回曲折。

斯征品量——而求得品评。

意法——笔意和笔法。

怀素——唐开元至贞元年间永州僧人,以狂草名世。

夏云多奇峰——从夏云多变化中悟出草书之变化。

定质——不变的形状。

不齐——不一样。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蒙,混希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

蔡邕洞达,钟繇茂密。余谓两家之书同道,洞达正不容针,茂密正能走马。此当于神者辨之。

崔子玉《草书势》云:“放逸生奇。”又云:“一画不可移。”“奇”与“不可移”合而一之,故难也。

右军书“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所谓“中和诚可经”也。以毗刚毗柔之意学之,总无是处。

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羲之之器量,见于郗公求婿时,东床坦腹,独若不闻,宜其书之静而多妙也。经纶见于规谢公以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宜其书之实而求是也。(《书概》)

[注释]

正书居静以治动——正书处于静态而为动。

必先释智遗形——一定先解除智忘却形骸。

超鸿蒙——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超然物外。

希夷——任其自然。

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匆忙间来不及草书是有道理的啊!

洞达——开朗流畅。

茂密——繁密。

崔子玉——东汉书法家,名瑗字子玉。工草书。

中和诚可经——中正平和确实可以遵行。

毗刚毗柔——依附刚柔。

郗公求婿时,东床坦腹——郗鉴太尉使门生求婿于王导,王导时为东晋元帝丞相、太傅。门生归报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此即王羲之。见《晋书·王羲之传》。

宜——无怪乎。

规——规劝。谢公——指谢安,时为尚书仆射。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

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南如袁宏之牛渚讽咏。北如斛律金之《敕勒歌》。然此只可拟一得之士,若母群物而腹众才者,风气固不足以限之。

李阳冰篆活泼飞动,全由力能举其身。一切书皆以身轻为尚,然除却长力,别无轻身法也。

欧、虞并称,其书方圆刚柔,交相为用。善学虞者和而不流,善学欧者威而不猛。

孙过庭草书,在唐为善宗晋法。其所书《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沈着,婀娜愈刚健。

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金石略序》云:“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谅哉!(《书概》)

[注释]

袁宏之牛渚讽咏——袁宏,字彦伯,小字虎,晋代诗人,辞赋家。穆帝永和中,安西将军谢尚镇牛渚,秋夜乘月,与左右微服泛于江上,闻袁宏讽吟自作《咏史诗》,声辞俱佳即迎入舟中,谈论达旦,后引为安西参军。

斛律金——北齐人,官至咸阳郡王。《敕勒歌》,北朝民歌。传北齐高欢攻北周玉壁城不克,伤亡惨重。欢愤懑,扶病见诸贵,令斛律金唱《敕勒歌》,以励士气。

若母群物而腹众才——如孕育各种事物而胸纳众人之才。

李阳冰——唐书法家。官将作少监。善篆书。

风猷——风采品猷。

典则——法则。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沈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旁礴乎字外。

笔画少处,力量要足以当多;瘦处,力量要足以当肥。信得“多少”、“肥瘦”形异而实同,则书进矣。

书与画异形而同品。画之意象变化,不可胜穷,约之,不出神、能、逸、妙四品而已。

司空表圣之《二十四诗品》,其有益于书也,过于庾子慎之《书品》。盖庾《品》只为古人标次第,司空《品》足为一己陶胸次也。此惟深于书而不狃于书者知之。

论书者曰“苍”、曰“雄”、曰“秀”,余谓更当益一“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俗书非务为妍美,则故托丑拙。美丑不同,其为为人之见一也。(《书概》)

[注释]

骨气——骨力气势。

洞达——通达。

中透——中间透过。

边透——边缘透过。

力实而气空——笔力充实而气韵空灵。

心思微——思想细致。

司空表圣——司空图字表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末诗人、诗论家。咸通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自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文集》十卷、《诗品》等。

庾子慎——庾肩吾,字子慎,南朝梁诗人。着有《书品》。

胸次——胸怀。

丘壑——意境深远。

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

笔性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

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书概》)

——《艺概》

[注释]

扬子以书为心画——扬子即扬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着有《法言》。《法言·问神》:“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唯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入神——最高的境界。

我神他神——我的最高境界,他人的最高境界。

如——像。

立天定人——立天然,定人为。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观察事物以类同的情况,观察自己以通所得。德: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