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65

第65章 乐论(6)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

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礼记·乐记·乐本篇》

[注释]

伦理——人伦等级关系。

众庶——一般百姓。

审——审察,辨别。

治道备矣——治国的方法就完备了。

知乐则几于礼矣——懂得音乐,也就接近于懂得礼了。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所以盛大的音乐不是为了尽音乐之美。

食飨之礼,非致味也——大的宴飨的礼节,并不在于罗列各种美味。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演唱《清庙》之诗时所奏的瑟,配以朱弦,疏通孔眼,发出缓慢凝重的敦厚之声音。清庙:周文王的宗庙。朱弦:用煮过的朱丝做的弦。疏越:孔眼相通。

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一人领唱,三人和唱,并不是把妙音包括无遗。倡:同唱。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鱼腥——大飨的礼仪,敬上玄酒,俎上放生肉生鱼。尚:同上。玄酒:上古祭祀时,当酒用的水,后引申为薄酒。

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大羹不用调料,并不是把美味都罗在一起。大羹:肉汁。不和:不拌。

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用来教导人民区别爱憎,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

物至知知——客观事物到来,心智就会感觉到。第一个“知”同“智”。

好恶无节于内——心中对爱好和憎恶的没有节制。

知诱于外——心智受到客观事物的引诱。

不能反躬,天理灭矣——不能反躬自省,天理就要灭绝了。

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那么受客观事物影响,人就随客观事物而变化了。

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就是灭绝天理而满足了人极端的欲望。

淫泆——同佚,即淫佚。

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强大的就要胁迫弱小的;多数人就会欺凌少数人;聪明人就会欺骗愚钝的人;恃勇的人就会迫害怯弱的人。

衰麻哭泣——披着丧服哭泣。衰读摧。衰麻: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制成。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昏:古婚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戴簪饰)。

射乡食飨——射:射礼。乡:乡饮酒礼。食:食礼。飨:飨礼。

所以正交接也——用来调整人们的交往。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用礼来约束人们的心态,用乐来调和人们的声音,用行政手段来加以实施,用刑罚来加以防范。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注释]

乐者为同——音乐是为了协调。

礼者为异——礼仪是为了区别。

乐胜则流——音乐超过常规就会散慢。

礼胜则离——礼仪超过常规就会疏远。

合情饰貌——调整感情,修饰仪表。

则贵贱等矣——那么贵贱等级就区分了。

乐文同——音乐规定一定的形式。

爵举贤——用爵位来选拔有才德的人。

则民治行矣——那么治理百姓之事就可以施行了。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注释]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意即乐从心中发出,礼从客观上表现出来。

诸侯宾服——诸侯朝拜天子表示服从。

五刑不用——古代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注释]

大乐与天地同和——盛大的音乐与天地调和一致。

大礼与天地同节——隆重的礼仪与万物同一节奏。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人间有礼乐,阴间有鬼神。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礼虽是用不同的礼仪规定,但都能表达恭敬。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乐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能表达互爱。

事与时并,名与功谐——施礼的方法与不同的事相对应,乐曲的名目应当与王者的功绩相一致。

钟鼓管磬羽龠干戚——指各种乐器和各种舞蹈道具。

屈伸俯仰缀兆舒疾——指舞乐各种姿态和舞队的行列及乐舞的速度。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簠簋、俎豆,指行礼时盛放饭菜的各种器皿。文章:指礼仪的规则。

周还褐袭——周还即周旋。褐:袒露上衣。袭:遮掩上衣。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所以懂得礼乐的人,才能创作礼乐。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了解礼乐形式的人,才能传授礼乐。

作者之谓圣——能创作的人叫做圣。

述者之谓明——能传授礼乐的人叫做明。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暴,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礼记·乐记·乐论篇》

[注释]

和,故百物皆化——因和谐所以万事万物都能生长变化。

序,故群物皆别——有秩序所以万事万物都各有区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乐是按照天的规律制作的;礼是依照地的规律制作的。

过制作乱,过作则暴——礼的制作不符合规律,就会混乱;乐的制作不符合规律就显得粗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明白了天地的规律,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歌辞和音调者没有不符合法则,是乐的实情。论:歌辞。伦:音调。

欣喜欢爱,乐之官也——高兴喜欢,是乐的功能。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端庄正直,是礼的实质。

庄敬恭顺,礼之制也——庄重和恭敬是礼的制约。

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礼乐借助于乐器,发出声音。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注释]

其治辨者其礼具——治理普遍,礼也就完备。辨同遍,普遍。

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干戚之舞,不是完备之乐。

孰亨而祀,非达礼也——用熟食祭祀,不算至上之礼。孰同熟。亨同享。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乐走向极端就会使人忧愁;礼过分了就会产生偏邪。粗:过分。

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至于使乐隆重而不产生忧虑,礼完备而不偏邪。敦:隆重。

万物散殊——天地万物各有区别。

而礼制行矣——礼仪就是这样制订的。

流而不息,合同而化——天地循环不止,和万物一同进化。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乐的作用是起和谐,遵循着鬼神而归于天。率:遵循。

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礼仪是区分等级,随着鬼而从属于地。

礼乐明备,天地官矣——礼乐分明而完备,天地就能发挥稳中有降各自的职守。官:职守。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记·乐记·乐礼篇》

[注释]

卑高已陈——高低分布。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动物按照类别而聚,植物按照种类而分。方:动物。物:植物。

则性命不同矣——它们不同的属性就分别开了。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天有日月星辰之象,在地有万物的形体。

地气上齐——地气上升。

而百化兴焉——万物就发育生长。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

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注释]

化不时则不生——化育不按时节就不能生长。

男女无辨则乱升——男女没有区别混乱就会遽起。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于地——至于礼乐上直达到天,下颁布于地。蟠:分布。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至天的最高处,到地的最远处而知其高和深。

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乐彰显创始万物的天,礼依附生成万物的地。着:彰显。大始:初创。成物:生成万物。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注释]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古歌名。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舜的乐官夔开始创乐,用来奖赏诸侯。

舞行缀远——舞队的人很多。

舞行缀短——舞队的人很少。

《大章》,章之也——《大章》是表彰尧的德政之音乐。章:表彰的意思。

《咸池》,备矣——《咸池》是歌颂黄帝德政施于天下的音乐,比较完备。

《韶》,继也——《韶》是歌颂舜能继承尧的德政的音乐。“韶”通“绍”。

《夏》,大也——《夏》是歌颂禹光大尧舜德政的音乐。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注释]

教不时则伤世——教化不即时,就会败坏世风。

事不节则无功——劳动没有节制,就会没有功效。

以法治也——效法天地的规律来治理。

善则行象德矣——做得好,人民的行动就会体现出高尚的德行。

豢豕为酒——养猪酿酒。

则酒之流生祸也——这就是饮酒过度引起的祸患。

一献之礼——宾主互相只敬一次。

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这就是先王用来防备饮酒过度的方法。

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着其教焉。

——《礼记·乐记·乐施篇》

[注释]

礼者,所以缀淫也——礼是用来制止淫乱的。缀:制止。

大事——指死丧的事。

大福——指吉庆大事。

哀乐之分,必以礼终——哀和乐的限度,都是用礼来限制。

故先王着其教也——所以先王重视乐的教化。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