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87

第87章 剧论(11)

顿、渐分教——佛教中对人如何才能成佛,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说和必须逐渐修行方能领悟的“渐悟”说两种;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即由此而分为南、北二宗。王世贞此处用“顿渐分教”及下文“文武异科”比喻南、北曲,意在强调二者虽同出一源,但差别甚大。

骚、赋——文体名。“骚”亦称“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叫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赋”的名称始于荀卿《赋篇》。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汉时常把两者统称为“辞赋”;后来亦有统称为“骚赋”的。

古乐府——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

“北力在弦”(六句)——弦,指北曲伴奏使用的琵琶等弦乐器。板,指南曲用以节制乐曲缓急的鼓板。在魏良辅《曲律》中,有可与王世贞所论相互发明之处。其文为:“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有不同。至于北曲之弦索,南曲之鼓板,犹方圆之必资于规矩,其归重一也。”魏氏《曲律》又指出:“北力在弦索,宜和歌,故气易粗,南力在磨调,宜独奏,故气易弱。”

曲中语——以下所引《西厢记》曲中语分别见于以下各折。“雪浪拍长空”见于第一本第一折[油葫芦]曲;“滋洛阳千种花”见于第一本第一折[天下乐]曲;“东风摇曳垂杨线”见于第一本第一折[寄生草]曲;“法鼓金铙”见于第一本第四折[驻马听]曲;“不近喧哗”见于第三本第三折[驻马听]曲;“手掌儿里奇擎”见于第一本第二折[哨遍]曲;“哭声儿似莺啭乔林”见于第一本第四折[折桂令]曲;“系春心情短柳丝长”见于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龙]曲;“玉容寂寞梨花朵”见于第二本第三折[离亭宴带歇指煞]曲;“他做了影儿里情郎”见于第二本第四折[斗鹌鹑]曲;“拄着拐帮闲钻懒”见于第三本第二折[满庭芳]曲;“昨夜个热脸儿对面抢白”见于第三本第四折[斗鹌鹑]曲;“半推半就”见于第四本第一折[胜葫芦幺篇]曲;“落红满地胭脂冷”见于第二本第二折[耍孩儿]曲;“梦里成双觉后单”见于第三本第二折[小梁州]曲。

钟、王——三国魏钟繇、晋王羲之,均为过去所推崇的书法大家,故并称“钟王”。

元朗谓胜琵琶——见本书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中间虽有一二佳曲(一段)——后来徐复祚针对王世贞这一段话,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弇州乃以‘无大学问’为一短,不知声律家正不取于弘词博学也;又以‘无风情、无裨风教’为二短,不知《拜月》风情本自不乏,而风教当就道学先生讲求,不当责之骚人墨士也。……又以‘歌演终声不能使人堕泪’为三短,不知酒以合欢,歌演以佐酒,必堕泪以为佳,将《薤歌》、《蒿里》尽侑觞具乎?”见《三家村老委谈》。

荆钗——《荆钗记》,着名南戏剧本。相传为元代柯丹丘作。写王十朋中状元后,拒绝丞相逼婚,被贬潮州;妻钱玉莲也拒绝富豪孙汝权的逼迫,投江自杀,为人救起,最后夫妻团圆。

五伦全备(二句)——丘濬卒谥“文庄”,生平深究儒学,尤精于朱子学说。所作传奇剧本《伍伦全备记》充溢着封建伦理说教,因而为明代诸家评论所指责。除了王世贞斥其“不免腐烂”外,他如吕天成称其“鸿儒近腐”,徐复祚称其“陈腐臭烂令人呕秽”等等。

百阕《傍妆台》——现存有《南曲次韵》一卷,载李开先作[仙吕南曲傍妆台]百阕及王九思次韵百阕。王九思在序中称开先此作为“以强壮之龄,绝从之资,博洽之学,加以感愤激烈之气,推山倒海,傲睨一世,凌驾千古”。

所为南剧《宝剑》、《登坛记》(二句)——传奇剧本《宝剑记》,写林冲因上本弹劾童贯、高俅,遭高俅陷害而上梁山。最后以处死高俅父子,梁山受招安为结。雪蓑渔者《宝剑记序》云,该剧“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也”。传奇剧本《登坛记》未闻有传本。

怫然——怫,通“勃”,脸上变色貌。

明珠记(二句)——《明珠记》,传奇剧本,取材于唐代薛调传奇小说《无双传》。写刘无双同王仙客相恋,无双被征入宫,王仙客得古押衙之助,终于救出无双,结为夫妻。作者陆采(1497-1537)字子玄,号天池、清痴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所作传奇现存尚有《南西厢记》和《怀香记》。

乃兄浚明给事——陆采之兄名粲,字子余,一字浚明。

张伯起《红拂记》——张伯起(1527-1613),名凤翼,号灵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所作传奇多种,均以词藻华丽着称。《红拂记》主要写红拂女夜奔,偕同李靖出走,途中遇到虬髯客张仲坚,张与红拂女结为兄妹。后张到海外建功立业,李靖则辅佐唐太宗创业。

梁伯龙《吴越春秋》——梁伯龙(约1521-约1594),名辰鱼,号少白、仇他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着名戏曲、散曲作家。《吴越春秋》,即传奇剧本《浣纱记》,写春秋时吴越相争故事,剧本以浣纱女西施贯穿始终。该剧的上演,对昆山腔的发展和传播有相当影响。

爱它风雪耐它寒(二句)——朱希真,名敦儒,南宋词人。此处所引词句见朱氏[鹧鸪天],第二句通常作“忍他寒”。

贺方回(二句)——贺方回(1052-1125),名铸,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北宋词人。此处所引词句见贺氏[减字浣溪沙],“带栖鸦”通常作“睡栖鸦”。

关汉卿演作四句云——所引“不近喧哗”四句,见《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赖简》)[驻马听]曲。《曲藻》上文已指出“《西厢》久传为关汉卿撰”,故此处把所引曲语四句称为“关汉卿演”。

《曲藻》——《曲藻》计曲论四十余则,部分转录于前人着作。王世贞本人的意见较有影响的,是他对南北曲风格的比较分析,这对于戏曲创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全面利用南北曲的特点,用以丰富戏曲的表现力,是有好处的。在作家作品评论中,王世贞偏爱富丽华靡之曲,而不喜本色当行之作。因而,他对《拜月亭》提出了“三短”的偏见。他的这一类见解,已为后来许多戏曲家所批驳。

明·魏良辅

魏良辅——生卒年不详,字尚泉,原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寄居江苏太仓,是明代着名的曲师。嘉靖年间,曾对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声腔进行整理加工,影响很大。

一、择具最难,声色岂能兼备?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若发口拗劣,尖粗沉郁,自非质料,勿枉费用。

一、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如学[集贤宾],只唱[集贤宾];学[桂枝香],只唱[桂枝香]。久久成熟,移宫换吕,自然贯串。

一、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务得中正。如或苟且舛误,声调自乖,虽具绕梁,终不足取。其或上声扭做平声,去声混作入声,交付不明,皆做腔卖弄之故,知者辨之。

一、生曲贵虚心玩味,如长腔要圆活流动,不可太长;短腔要简径找绝,不可太短。至如过腔接字,乃关锁之地,有迟速不同,要稳重严肃,如见大宾之状。

一、拍,乃曲之余,全在板眼分明。如迎头板,随字而下;彻板,随腔而下;绝板,腔尽而下。有迎头惯打彻板,绝板混连下一字迎头者,此皆不能调平仄之故也。

一、曲须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宋元人自有体式。如[玉芙蓉]、[玉交枝]、[玉山供]、[不是路],要驰骤;[针线箱]、[黄莺儿]、[江头金桂],要规矩;[二郎神]、[集贤宾]、[月云高]、[念奴娇序]、[刷子序],要抑扬。[扑灯蛾]、[红绣鞋]、[麻婆子],虽疾而无腔,然而板眼自在,妙在下得匀净。

一、双迭字,上两字,接上腔;下两字,稍离下腔。如[字字锦]:“思思想想,心心念念”;又如[素带儿]:“他生得齐齐整整,袅袅婷婷”之类。至单迭字,比双迭字不同,全在顿挫轻便。如[尾犯序]:“一旦冷清清”之类,要抑扬。于此演绎,方得意味。

一、清唱,俗语谓之“冷板凳”,不比戏场借锣鼓之势。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其有专于磨拟腔调而不顾板眼,又有专主板眼而不审腔调,二者病则一般。惟腔与板两工者,乃为上乘。至如面上发红,喉间筋露,摇头摆足,起立不常,此自关人器品,虽无与于曲之工拙,然去此方为尽善。

一、《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不宜取便苟且。须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彻唱理,方为国工。

一、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有不同。至于北曲之弦索,南曲之鼓板,犹方圆之必资于规矩,其归重一也。故唱北曲而精于[呆骨朵]、[村里迓鼓]、[胡十八];南曲而精于[二郎神]、[香遍满]、[集贤宾]、[莺啼序],如打破两重禅关,余皆迎刃而解矣。

一、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有“磨调”、“弦索调”之分。北曲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故词情多而声情少;南曲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入词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索,宜和歌,故气易粗;南力在磨调,宜独奏,故气易弱。近有弦索唱作磨调,又有南曲配入弦索,诚为方底圆盖,亦以坐中无周郎耳。

一、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一、曲有两不杂:南曲不可杂北腔;北曲不可杂南字。

一、曲有五不可:不可高;不可低;不可重;不可轻;不可自作主张。

一、曲有五难: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

一、曲有两不辨:不知音者不可与之辨;不好者不可与之辨。

一、听曲不可喧哗,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不可以喉音清亮,便为击节称赏。大抵矩度既正,巧由熟生,非假师传,实关天授。

一、丝竹管弦,与人声本自谐合,故其音律自有正调。箫管以尺工俪词曲,犹琴之勾剔以度诗歌也。今人不知探讨其中义理,强相应和,以音之高而凑曲之高,以音之低而凑曲之低,反足淆乱正声,殊为聒耳。陈可琴云:“萧有九不吹:不入调,非作家,唱不定,音不正,常换调,腔不满,字不足,成群唱,人不静,皆不可吹。”正有鉴于此也。

——《魏良辅曲律十八条》

[注释]

具——才具,才能。

发于丹田——道家称人身脐下三寸为丹田。戏曲术语称演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使气似从丹田发出者为丹田音。

字面——字音和字义。

绕梁——《列子·汤问》载:古时韩娥善歌,演唱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后因以“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动人,令人久而不忘。

迎头板——简称“头板”,又名“实板”。唱者此字出口,适当拍板之时。

彻板——亦作“掣板”,又名“腰板”。字音唱出后下板,俟板拍过后再接唱下去,形成行腔中突然休止一下。

绝板——亦作“截板”,又名“底板”。于唱者腔尽之处下板。

“字字锦”(句)——见明三径草堂刊本《新编南九宫词》商调:“……他在那里和谁两个欢欢喜喜,咱这里更思思想想,心心念念。我待要见他一面。”

“素带儿”(句)——见明李日华《南调西厢记》第八折张生唱:“……厮侥幸,那小姐生得齐齐整整,袅袅婷婷。”

“尾犯序”(句)——见《琵琶记》第五出赵五娘唱:“……奴只虑公婆没主,一旦冷清清。”

北曲以遒劲为主(二句)——参阅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

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对于北曲与南曲的比较,明代有不少曲论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可参阅王世贞《曲藻》和藏懋循《元曲选序二》。

转收入鼻音难——指收音归闭口转鼻音难。关于闭口字,参阅王骥德《曲律·论闭口字》。

不可以喉音清亮(二句)——可参阅潘之恒《鸾啸小品·神合》。

作家——指行家。

常换调——指调门无准,音高飘忽不正。

《魏良辅曲律十八条》——《曲律》十八条是明代着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唱曲之道的总结。其中大部分内容是论唱法的,主要主张有如下几端: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三绝”(“字清”、“腔纯”、“板正”)、“五不可”(即“不可高、不可低”等)、“五难”(即“闭口难、过腔难”等)。另外,《曲律》还论及学唱、演唱和听唱诸方面。可以说,《曲律》是当时对戏曲歌唱规律和演唱方法、技巧的较全面的研究与总结。

明·李贽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明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文艺批评家。公开以“异端”自居,大胆抨击封建传统教条与假道学,后被迫害下狱而死。他的文学主张,反对剽窃摹拟,标举真情实感,重视小说戏曲的地位,曾评点小说戏曲多种。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数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