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的传说
1、神农尝茶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2、铁观音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年),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地方名)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中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此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遂取名“铁观音”。
3、茉莉花茶
您知道茉莉花茶的由来吗?传说是在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所创制,陈古秋为什么想出把茉莉花加到茶叶中去呢,其中还有个小故事。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评论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笑着说:“陈老弟,你做下好事啦,这乃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只听说过,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就讲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并请邻居帮助她搬到亲戚家去。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大师说:“这茶是珍品,是绝品,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这姑娘可能你再也见不到了。”陈古秋说当时问过客店老板,老板说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一会,大师忽然说:“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4、庐山云雾茶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传说在茶果山上当猴王的孙悟空,仙桃、仙果、仙酒吃腻了,一天,忽然想起喝喝王母娘娘喝的仙茶来了,于是决定去王母娘娘的仙茶园中偷些茶籽来,种在花果山上。那时,正值金秋季节。茶树已结籽,但孙悟空不知道茶籽该如何采集。这时正值一群多情鸟飞过,并答应为防悟空采集茶籽。多情鸟衔着茶籽正往花果山飞正,经过庐山上空时,庐山的美景竟把多情鸟吸引住了。领头鸟禁不住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也跟着唱了,茶籽纷纷从它们嘴里透过云雾掉入了庐山群峰的岩隙中,从此庐山到处长出棵棵茶树,这就是庐山云雾茶的由来。
5、台湾乌龙茶
据说台湾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怎能去呢?乡亲们得知此事后,都纷纷捐助给林凤池凑路费。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还交代说:“考上了,以后要再来台湾,别忘了这是你的出生故里呵。”林凤池学问好,考中了举人,住了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临行前考虑带什么礼物呢?觉得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有名,就要了36颗乌龙茶苗带回台湾,种在了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乡亲们的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采制的台湾乌龙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台湾乌龙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说:“好茶,好茶。”问是什么地方的茶,林凤池说是福建茶种移至台湾冻顶山采制的。道光皇帝说:“好吧,这茶就叫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茶”。
6、敬亭绿雪茶
敬亭绿雪茶名的由来,有三种传说。
一曰:敬亭山下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绿雪,她心灵手巧,采茶不用手摘,而是用嘴衔。有一次她上山采茶,失足身亡,为了纪念她,敬亭山茶得名“绿雪”。二曰:开汤后,茶杯上云蒸雾蔚,冉冉上升,浮起朵朵详云,杯中雪花飞落,犹如天女散花,这天女就是绿雪姑娘。
三曰:冲泡后,杯中茶叶朵朵,垂直下沉,伴随着白毫翻滚,好似“绿树丛中大雪飞”而得名。一为民间传说,二说富有神说色彩,三者则名实相符。至今,获亭山仍有绿雪井、绿雪姑娘断命崖、财神庙、绿雪亭、太白楼、古昭亭、北宋双塔等丰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7、陆羽煎茶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上述的传说,虽说难辨真伪,但从此也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
8、花秋贡茶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邛州下坝的风景优美,胜似仙山蓬莱,每到春天,山谷中的各种鲜花都盛开了,那繁花似锦的美色,简直要羡煞天上的神仙。每当有风吹拂时,那满山满谷的鲜花瓣就随风飘入谷中的山涧,随山溪飘流而去,真应了“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的诗意。而那条山涧也就被人称作花秋埝,流传至今。
花秋埝的美景惹得连天上的神仙们也动心了,时常到花秋埝来游览散心。有一天,南海观世音菩萨前来观赏时,也大为赞叹,就想在此留点纪念。于是就在山顶绝岩上留下了几粒仙茶种子,回南海去了。这样,花秋埝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圣地,而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就在花秋埝流传开了。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花秋埝的种茶制茶技术也越来越精湛,从事茶业生产的茶农也越来越多。话说到清朝康熙帝时,康熙帝也听说了花秋茶的盛名,就传旨让邛州府用花秋茶进贡朝廷。这样一来,可就苦了花秋埝的茶农了:每家每户都要把自己家中最好的茶献出来,让官府品尝挑选,如不满意,还有可能人头落地,家破人亡。尽管茶农们都献出了最好的茶,可是官府仍不满意,认为花秋茶农们故意藏匿,没有拿出绝品花秋茶进贡朝廷。于是限期五日,让茶农们献出极品花秋茶进贡朝廷,否则,杀尽花秋茶农!此事传出,可愁煞了所有的花秋茶农及其家人们。茶农刘建国回到家里将官府限期五日献出极品花秋茶的事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都愁坏了。刘建国有个女儿叫玉叶,年方18,长得美丽端庄,温柔贤淑,对父母极为孝顺,马上就要出嫁了。听了父亲的话,玉叶姑娘就想替父亲分忧,采到极品茶,救出父亲和父老乡亲。可是怎样才能采到极品茶呢?玉叶姑娘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南海观世音菩萨留仙茶种子的传说,何不去看看是否真有仙茶,如有的话就救了全村的父老乡亲。于是玉叶姑娘便历尽千辛万苦登上断崖绝峰,采回鲜茶,把采得的芽叶贴身珍藏,以其少女的纯阴之体焙制。之后,其父刘建国便携茶进京。康熙尝后,大加赞赏,遂欣然命笔,“天下第一圃”便因此天下闻名。
9、太平猴魁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棵。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10、藤茶
相传在清朝光绪(1875)年间,武夷山下有位叫陈子贺的先生在京城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皇宫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光绪皇帝又十分怕吃药,故此病令光绪皇帝十分烦恼。那一年,陈子贺老师回家乡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先生试品尝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先苦后甘,回味甘凉,咽喉很舒服。联想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皇帝试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奇怪,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而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兴,便降下圣旨,命它为“天子藤茶”。陈老师闻之急奏请皇上:如皇上降旨命它为“天子藤茶”,那百姓谁还敢喝?还是让它回到百姓之中,造福黎民百姓吧。皇上觉得老师的话有道理,于是就降旨命它为“野藤茶”。由此,野藤茶便逐渐在武夷山下流传起来,而且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仍享有盛誉。由于野藤茶揉制烘干后形呈白色,所以,南洋一带又称其为“白茶”。
11、铁罗汉
铁罗汉,为武夷茶树名。原生长在慧苑岩内鬼洞中,树型壮实,叶长。治病有奇效。一曰:历史上惠安县有个施集泉茶店,经营武夷岩茶“铁罗汉”最为有名。在1890年——1931年前后惠安县虽发生两次时疫,患者狼心狗肺用施集泉的铁罗汉茶后,得以痊愈,因有如罗汉菩萨救人济世,故得名。二曰:西王母幔亭招宴,五百罗汉开怀畅饮,掌管茶的罗汉醉得更深,在途经慧苑坑上空时,将手中茶折断,落在慧苑坑里,被一老农捡回家。罗汉托梦给老农嘱咐他将茶枝栽在坑中,制成茶,能治百病。故命名为铁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