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禁忌“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
口颂真主尊名而宰杀的肉,和没有颂名而宰杀的肉,从纯营养角度来看肯定区别不大。但是,若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对《古兰经》中禁食动物要求的一种监督执行过程。其重大意义和作用,不亚于当今食品安全法和定点屠宰条令。例如,我国回族习俗,家中要宰牛羊、一般都送到清真寺请阿訇执刀,屠宰阿訇会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待宰牲畜是否健康正常无疫病,避兔了许多误食病动物对回族穆斯林身体伤害。天长地久,逐渐在民族民间中形成了,“不是阿訇宰的不能吃。”实际上,按教法,任何一位穆斯林懂得宰牲的方式,就可以宰牲。请阿訇满拉宰牲,并非必须。
其次从现代行政管理角度看,这是《古兰经》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排。回顾看,我国放开肉食市场以来,由于新的管理体制没能及时跟上。个体经营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出售病害肉和掺水使假,肉食市场管理失控、严重的危害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2006年卫生部在河南某个小城市抽查:仅一年内,因吃病猪肉,患绦虫、囊虫病人3956例。我国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8年8月出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这一法一条例将从源头上相对改善保证全国汉族大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
(4)禁酒、现代医学知识告诉我们:酒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酒精中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饮酒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
(5)禁烟、现代医学知识告诉我们:吸烟百害无一利:烟草里没有任何对人体有益的东西,烟草中含量最高的毒性物质是烟碱。烟碱的慢性中毒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损害。
3、其它
《古兰经》、《圣训》内涵甚为广泛,它在宗教信仰、政治主张、经济思想、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组合等各个方面所提倡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穆斯林或每一个信仰该教的民族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穆罕默德在圣训中还规定了一些不可以食用的动物,主要包括猛禽猛兽和不反刍的畜类。对植物性的食物没有任何禁忌。我国穆斯林受不同地方教派教义教律等影响,在禁食方面,越来越细,也越来越具体,延伸规定内容也不少…。
伊斯兰教的所有禁戒都是由真主的启示————-《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明文中来确定的。一方面说明这些禁戒是十分严格的,而且是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另一方面说明,在伊斯兰教禁忌中被禁忌的事物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而被准许的合法事务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伊斯兰教对于禁戒是辩证的,确属必要时允许开禁。考虑到穆斯林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特殊情况需要和不可抗拒的困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可以开禁。这与“真主不欲给你造成烦难,而欲使你们清洁”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清真产业
清真产业包括:清真食品产业、穆斯林用品产业、伊斯兰文化产业、伊斯兰金融业、伊斯兰建筑业、穆斯林医药保健品行业、穆斯林服饰产业及穆斯林旅游业等。
清真商品可广义地认为:为伊斯兰世界穆斯林大众生产加工提供生活饮食、生活日常用品、宗教专用品、均为清真商品范围。前提是,商品通过清真(HALAL)认证,依据是《古兰经》,其次是圣人穆罕默德的教诲,并完全符合全世界每个穆斯林必遵的教义教法教规要求。
1、清真商品范围及分类
世界上57个伊斯兰穆斯林国家,常年举办“清真食品及用品”展销会、交易会,贸易会、知名度较高的有:中东迪拜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海湾食品展、中东食品配料、天然原料、健康原料展览会、中东、北非食品系列展览会、卡塔尔食品展、沙特食品展、伊朗食品展、伊拉克食品展、约旦食品展、黎巴嫩食品展、土耳其食品展、阿曼食品展、苏丹食品展、摩洛哥食品展、阿尔及利亚食品展、巴基斯坦食品展、中东专业类食品展览会、迪拜有机食品展。
展品种类繁多,基本上包罗万象,什么都有:饮料、烘焙类、糖果、咖啡、茶、蜂蜜、乳制品、新鲜水果、蔬菜、干果、有机食品、休闲食品、减肥食品、儿童食品、保健品、调味品、食用油、粮食类、速冻食品、速成食品、海鲜类、特制食品、肉类、禽肉类、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剂等。酸味剂、甜味剂、增稠剂、增味剂、胶姆糖基础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漂白剂、膨松剂、被膜剂、着色剂、护色剂、复合食品添加剂、乳化稳定剂、酶制剂、食用香精香料、面粉处理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淀粉、糖醇、低聚糖、壳聚糖、食用油脂及油脂替代品、谷物制品、酵母制品、脱水果蔬及肉类、调味料、香辛料、调味品、乳制品、饮料浓缩液、腌制剂;大豆制品、坚果、速溶茶、可可制品、膳食纤维、蛋制品、蜂产品、豆类、炒货;保健食品、动植物提取物、药用芳香植物、植物原料、中草药及提取物、功能性食品配料、天然有机食品及配料;
特别强调说明:展会商品均要通过清真(Halal)认证。
清真商品与非清真商品在名称及范围及分类差异很小,但内在要求差异要求十分严格。所有展销商的任何一种商品要有全球其中一个清真认证当局的清真(Halal)认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当地政府、当地民宗局、当地伊斯兰教合格的清真(Halal)认证机构出具即可)
我国伊协、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在国内,也在开展清真(Halal)认证。通过伊协认证的清真食品,均在外包装袋上标明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监制”的字样。
2、清真产业国际市场分析
世界伊斯兰国家组识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超过13亿,加上非穆斯林消费群体,全球清真商品消费者不少于20亿人,占全球总人数的1/3。目前,全球清真食品和用品市场的年贸易额已经超过了2.1万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前景广阔。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和东南亚地区是清真商品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也是未来我国清真商品主要目标出口地区。
阿拉伯国家主要依赖石油工业的发展,其它基础较薄弱,特别是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每年均要斥资440亿美元进口小麦、大麦、大米、植物油、糖、肉及儿童食品等,占国际食品每年进口市场的16%。对活牛活羊和冷冻牛羊肉产品进口较多,“宰牲节”或其它节日,羊肉价格高达每公斤约188元人民币仍供不应求。例如,科威特年进口活畜84325吨,肉品82497吨,年进口额约2亿美元。
阿联酋已成中东地区最重要茶叶市场。据2011中东茶叶与咖啡展组委会表示,阿联酋的茶叶年消费达到了2.56亿迪拉姆(约7000万美元)。目前有4000名贸易商人在阿联酋从事茶叶和咖啡的进出口贸易,阿联酋已经成为地区最重要的茶叶和咖啡市场。中东地区和非洲占全球茶叶消费13.8%,是全球第二大茶叶消费区。
迪拜茶叶交易中心当前的茶叶存储来自13个国家,包括肯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拉维、卢旺达、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越南、尼泊尔、中国和伊朗。交易中心已计划将其服务拓展到中东其他地区和欧洲市场。
中东及其周边地区占有全球茶叶市场进口的25%,迪拜已迅速成为着名的茶叶贸易及转口中心。“迪拜茶叶贸易中心(DTTC)成为当地茶叶市场逐渐融于国际市场的动力,2011年,迪拜共进口茶叶7400万公斤,转口量达7100万公斤。”因迪拜介于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商及出口商之间(印度、斯里兰卡及肯尼亚),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此贸易中心倍受贸易商家的青睐。
为了更加便利茶叶商家经营,迪拜茶叶贸易中心将在杰拜阿里自由区仓库设立一个分级搅拌厂以帮助商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印度茶叶委员会(Tea Board of India)非常欢迎这一举措,表示它将进一步加快中东茶叶市场的发展。红茶。印度红茶区、东非红茶区、中国红茶区、斯里兰卡红茶区、印度尼西亚红茶区,均为世界主要的红茶产区。其中东非红茶区气候环境得天独厚,产量颇高;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品级上乘。由于阿拉伯地区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人的影响下,饮用红茶之风在阿拉伯民众中开始风行起来。他们称呼红茶为“shayi”,就是“茶叶”的音译,这应该是早期的茶叶多从中国进口有关。2000年印度是世界最大的茶叶制造商,年生产量达80万吨,其次是中国,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南亚及东非发展中国家占有世界茶叶生产及出口量的85%以上。
阿拉伯人,对茶情有独钟,酷爱喝茶这已为世人皆知。走进阿拉伯世界,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也无论在家中还是上班、旅游,几乎没有不喝茶的,饮茶对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吃饭,位居第二位。阿拉伯国家东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至非洲西北部的马格里布,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22个阿盟成员国家和地区。面积14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亿,喜欢饮茶的人不可胜数,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饮茶量大得惊人,到2002年世界上饮茶量超过3万吨以上的前10个国家中阿拉伯国家就有伊拉克、埃及、摩洛哥三国,分别为4、5、6位,三国的茶叶消费量总和为196942吨,超过世界第一的英国136598吨,2001年按国际茶叶委员统计资料,人均茶叶消费超过1公斤的17个国家和地区中阿拉伯国家就有利比亚、科威特、卡塔尔、伊拉克、摩洛哥、叙利亚、巴林、突尼斯、埃及9国,阿拉伯地区盛行饮茶之风,但并不产茶,年茶叶输入量27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26%,人均1.3公斤。
阿拉伯是一个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地区,伊斯兰文明是其居民全部生活方式准则,包涵着行为规范、道德准则,茶的社会功能与阿拉伯的伊斯兰文明相得益彰,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必然是多方面的,阿拉伯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设宴……,喝茶品茶创造着一种温馨、宁静、和谐、休闲的伊斯兰文明风尚,茶的输入是符合伊斯兰教要求的。茶室,对于大部分阿拉伯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因为阿拉伯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提神、健身、醒胃、清肠全靠它,故此,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爱饮茶,而茶又不像酒类或咖啡不能过量,所以阿拉伯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一天十几杯茶对他们来说很正常。
茶丰富了阿拉伯的饮食文化。“文明需要某种慰籍品”,在茶成为阿拉伯的民族饮料之前,阿拉伯的饮食结构基本是热食冷饮,牛奶是传统的饮料,以馕为主食,喜食肉食品。而且阿拉伯人生活在沙漠环境中,常年天气炎热,气候干燥,那里的人们出汗多,消耗大,而茶能解热,消暑,补充水分和营养。加之常年以食牛、羊肉为主,少食蔬菜,而饮茶能去腻消食,又可以补充维生素类物质。阿拉伯人将茶喝成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饮茶的人特别的多,几乎接近于“全民性”,除了吃饭饮茶外,国内大大小小茶馆林立,让人眼花缭乱,长此以来,茶凭借它的实用功能,改变了阿拉伯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一种渗透着民族特色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