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丰富了礼仪文化,提高了生活质量。自古以来阿拉伯人就以好客而闻名于世,现在他们待客的头一件事就是喝茶,无论到家庭做客或到单位公干,都会得到茶的款待,阿拉伯国家喜欢集体饮茶,作为沟通人际关系,增进友谊的桥梁,这已成为阿拉伯人文明待客的习俗。用茶待友是一种礼仪,走亲访友送上一包茶叶,那是相当高尚的敬意。阿拉伯人借茶消遣,在家中常有朋友一起喝茶,慢慢聊天;在城市的茶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一边喝着茶,一边悠闲地说话,似乎喝上茶就可以不计时间了,饮茶已成为阿拉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自古阿拉伯人保持着“夜谈”的习惯,往往是不到半夜三更甚至通宵达旦而不散伙,久而久之茶便成了“夜谈”中最为理想的饮料,既能解渴提神,又可助兴除烦,所以越喝越有滋味,兴致更浓。在一种优雅轻松的氛围中品尝、欣赏、陶醉于纯美的生活,只有衣食无忧,又有闲暇的民族才有闲情逸致培养这种精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把消费变成一种文化,享受自然之美,文明之情趣。
阿拉伯薄荷茶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书中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这算是阿拉伯人的茶道吧,寥寥几句,道出了茶之三味,也将三种心境跃然纸上。
当今的问题是: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现代农业优势,成为阿盟22国海外出口基地。将“中国茶”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龙头舞动起来。进而会聚带动全中国清真产业走向伊斯兰世界各国。
(四)中国清真产业现状概况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清真行业是目前我国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对推动我国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穆斯林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清真产业与食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屠宰业、穆斯林服饰设计制造业、穆斯林旅游业、伊斯兰文化产业、穆斯林医疗保健药品、化妆品、和日常生活及宗教专用品与传统和现代产业的生产关联度不断增强,产业链不断延伸,已经成为中国新兴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我国清真产业以清真食品产业为主
我国清真产业以清真食品产业为主。清真食品是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群众的生活必需品。清真食品既包括人类历史上传承、发展了干百年的传统食品、传统烹饪技术,又包括了富含科技附加值的现代工业食品。食品工业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对农业拉动最大的主要行业。
清真食品是指按照世界穆斯林认同的饮食规约而选用原料、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的食品统称。清真食品产业具有“饮食惟良、必慎必择、严格卫生、讲究营养、注重保健”的特点而自成体系,与特有的伊斯兰教民族文化信仰和饮食文化习俗紧密相连,不仅是穆斯林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也深受全世界众多地非穆斯林消费者的喜爱。
2、我国清真食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原材料优势。
据我国食品行业统计,我国现有传统清真菜肴约5000种,小吃近千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清真食品业有了很大发展,已经形成了粮、油、肉类、乳品、糕点、制糖、罐头、糖果、调味品、豆制品、淀粉、制盐、蛋制品、添加剂、酵母、制茶,儿童食品、保健食品、果蔬加工、速冻食品、冻干食品等清真食品门类。
我国清真食品原材料资源丰富。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等盛产优质草料,牛羊肉品质优良。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牛、羊饲养大国,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牛肉年产量近500万吨,出口居世界第3位。我国可用于生产清真食品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3、我国清真食品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国际交流和会展平台。
我国西北地区是穆斯林群众聚居区,其穆斯林人口占到了我国穆斯林总人口的80%以上。我国清真产品的发展尤以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为盛。清真产品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就有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经营企业近万家,2009年宁夏清真产业,年产值已达200多亿元,并形成了300余项实用专利。
在我国政府的支持指导下,西北地区,宁夏、青海两地己建立起了“清真产业”国际交流和会展平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每年举办“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青海每年举办“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
4、我国清真食品、企业数量稳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民委与商务部统计,目前全国2400多个市县中,97.3%的市县有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饮食、副食、食品经营户12万多户,其中专门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有6000多家。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清真食品龙头企业,他们中既有像,上海市洪长兴百年中华清真老店。还有月盛斋、鸿起顺、老孙家等这样的老字号企业,也有像伊利、麦趣尔、皓月、草原兴发等一批新兴企业。
5、我国清真食品管理全面加强、但国际市场份额偏低。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中清真食品生产企业产值为3046.7亿元,上缴的增值税额为86亿元,与此同时,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全面加强。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出台了有关清真食品管理的法规或文件。尽管发展态势良好,但国际市场份额偏低。目前全球清真商品贸易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但中国清真食品出口额尚不足1亿美元。这不仅反映出未来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全球具有广阔的市场机遇和空间,也反映出了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国际认可度、品牌价值、产业链、附加值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在国内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清真食品产业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国清真产业能否实现现代产业规模与水平全面提升的真正考验。
(五)中国清真产业前景展望
1、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发展“清真产业”的独特优势
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是宁夏的传统优势。也是宁夏经济国际化的内在优势。宁夏的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近36%,占全国回族人口的近20%,与世界13亿穆斯林人口在吃、穿、用等方面有着显着的共同性,对扩大同伊斯兰世界穆斯林国家的经贸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国家认证委、国家民委已批准宁夏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这为宁夏清真食品进入世界穆斯林市场创造了有利基础条件,当前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与中东、东南亚穆斯林国家国际互认工作已开始逐渐展开。
二是区位优势。宁夏具有特殊位置,宁夏地处祖国疆域的“中心”。具有国际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利于创建21世纪现代化“空中丝绸之路”使宁夏能以较低的运输成本拓展国内外商贸及旅游市场。
三是资源优势。宁夏农业基础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为发展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
四是人才优势。宁夏有14所阿语学校和一批以清真餐饮为主的职业学校,已培养出一大批国际化发展清真产业的语言人才和清真餐饮技术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五是战略优势。国务院《关于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千意见》明确提出宁夏要“着力深化改革和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为宁夏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奠定了战略基础。当前,以银川和吴忠两市为重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迅速。全区上下、大力发展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的环境、氛围开始形成。
六是政治优势。宁夏发展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回汉各民族的团结。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七是中央支持。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宁夏召开的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说:“将中阿经贸论坛选址在宁夏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中阿经贸论坛”的创办,是国家外交外贸战略布局,通过开拓以中东为重点的国际穆斯林市场,全面构筑符合中国西部特色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这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拓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的发展空间。通过举办“中阿经贸论坛”将形成以宁夏为中心整合西北地区各种资源,整体面向中东、西亚、北非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对于开创中国面向世界穆斯林地区新局面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为此,国家有关部委在中央整体战略布局下,大力支持宁夏发展同世界穆斯林国家的经贸往来。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总会积极支持宁夏将“宁洽会”打造成中国面向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综合平台;中国银监会已批准宁夏开展伊斯兰银行业务;国家认证委、国家民委、中国伊协批准宁夏设立“清真”认证中心;国家质监局在宁夏成立了“中国清真产品质监中心”;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拟在宁夏设立“清真产品、穆斯林用品”产品设计国家中心。最终把宁夏建设成为中阿贸易的国家级“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真正形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双向交流集聚中心区。
2.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我国当前中阿经贸合作的范本
位于浙江中部的小城义乌,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扬名海内外。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50多万种小商品,20多万人在此经营着5万多家商铺,每天1400多个标准箱销往世界各地。
当前,在我国谈及与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交往,义乌是不能不提的地方。现在超过5000名阿拉伯商人长期居住在义乌经商,阿拉伯商人被称为义乌“第一境外商团”,义乌市场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额超过30亿美元。义乌对阿拉伯商人成功的一大要素,便是宗教文化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批阿拉伯商人到义乌经商,大批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的穆斯林也进入义乌,从事语言翻译、商品贩运、清真餐饮、幼儿教育等行业。随着穆斯林人数的日益增长,义乌市政府采取了建设各类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开设清真餐厅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正常的宗教生活和传统的风俗习惯,留住了人心。发展了自己。
阿拉伯人有善商的文化和传统,他们将买卖作为第一生计,视为发财致富的最主要的手段。每年20多万阿拉伯商人到义乌寻找贸易机会。义乌的阿拉伯商务机构绝大部分都是由家庭、家族成员组成的,管理模式都是家族制经营方式甚至个体户经营方式。阿拉伯人的这种家族经营模式看似陈旧、落后、效率低下,但它真切体现了阿拉伯人现阶段的商业文化。阿拉伯人的家族制经营文化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游刃有余,造就了一个个阿拉伯商人成功的神话,也造就了义乌市场繁荣。眼见为实的实物交易文化已经深深篆刻在阿拉伯商人的大脑中,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阿拉伯商人几乎能找到需要的各种日常消费品,义乌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最理想的采购市场。据统计,由于迪拜自由贸易区对中东和北非的强大辐射,阿联酋已取代美国成为义乌第一大出口国,前10名出口国中,阿拉伯国家占有四席。
3、宁夏要学习义乌
据调研,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现有约1000余名宁夏回族青年,占当地阿语翻译人数的75%以上,其中有一半人独立创办了自己的国际贸易公司,宁夏已被国家破格批准为全国唯一一个开展阿语商贸人才专业职业能力鉴定的省区。展望一下,宁夏阿语人才一头在义乌前沿,一头在宁夏本土,如果二者互动起来,将释放出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宁夏要依据阿拉伯商人经商特点,在宁夏银川建:“中国穆斯林国际商贸城”形成东有义乌、南有广州、西有银川的国际化商品交易批发格局,填补西北小商品市场结构的空白,使银川成为中国小商品、穆斯林商品批发之都和西部旅游购物的天堂。同时主动走出去、重点放在两处商贸市场突破!
一是迪拜市场,迪拜素有“中东的香港”之美誉,是阿联酋的金融中心;以其自由宽松的经济政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迅速成为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货物集散地。通过迪拜,货物可转销到海湾地区、俄罗斯、东欧、非洲、地中海,甚至世界各地。通过阿联酋迪拜市场渠道。带动中国清真商品大批量的走进穆斯林国家市场、从而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是沙特朝靓“食品用品”采购部,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常年伊斯兰教徒朝圣活动在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和麦地那举行。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至少300万名穆斯林要到沙特的麦加和麦地那进行朝觐。沙特阿拉伯工商业联合会透露,沙特每年从朝觐活动中获得的收入为300亿里亚尔(约合80亿美元)。这一收入只是在两个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产生的。如果每年在这两个圣城进行的正朝和副朝活动组织得更好,沙特获得的收入将翻番。中国清真产业商品(例如,宁夏清真牛羊肉)若被沙特朝靓食品用品采购部选中,那不仅是几份订单那么简单,将在全世界穆斯林中产生巨大影响力,从而创出“中国清真产业”世界品牌。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定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契机,要大力发展宁夏清真产业,必须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国内清真产业集聚宁夏、走向世界,世界清真产品汇聚宁夏、走向全国的集聚平台。同时尽快建立网络商务体系,形成物流电子商务、运输物流服务、信用体系、门户服务、营运管理和数据交换模块等功能,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誉咨询、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功能。开辟对外物流新通道,力争成为我国和与中东经贸交往的最低成本物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