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回族史(修订本)
19105500000018

第18章 元代回回人(1)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发动的西征,征服了中亚、西亚各国,打通了东西交往的通道。大批阿拉伯、波斯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被蒙古军队作为工匠、军士随蒙古人进入中国,并很快成为蒙古征金、征夏、征南宋的重要力量。他们立有战功,许多人在蒙元政府中担任从中书宰臣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在蒙古统治者推行的“四等人制”中,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蒙古征服欧亚各国后,东西交通打通了。他们在中国本土建立了元朝。来华的穆斯林远不止通过陆上丝道东来的中亚、西亚人。由于海上交通的发达,海上来华的穆斯林,除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传教士外,来自南亚、东南亚乃至非洲的穆斯林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元代,人们把世界各地来华的穆斯林称之为回回人,其政治地位、经济力量、人口总数远远超过了唐宋时期来华的“蕃客”“胡商”。唐宋时期来华的“蕃客”“胡商”的后裔,大多已经“华化”,这时也加入到回回人的队伍中去。元代回回人正式编入国家户籍,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新成员,这对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东来的回回人在中土聚合后,为了在这块儒教文化根深蒂固的异乡生存下去,他们在维护自身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汉文化,在文字、语言、姓氏等方面华化最为明显,甚至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也出现了端倪。所以,元代不仅仅是东来穆斯林在中国的重要聚合阶段,而且在漫长的回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因为元代回回人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各方面都为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回回人的东来

一、蒙古西征及其深远影响

(一)蒙古西征前中亚、西亚的政治态势

成吉思汗西征以前,中亚和西亚的穆斯林世界依然是纷争迭起,而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则气势扩张,成为实力最强大的王朝。

哈里发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仍是名义上中亚、西亚穆斯林世界的领袖。自750年阿布尔·阿巴斯(Abual-Abbas)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后,阿拉伯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但进入九世纪后,由于政治日益腐败,帝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哈里发统治逐步削弱,边远各省总督纷纷建立独立或半独立的王朝。十世纪中叶,原割据于波斯西部和西北部的伊马德·杜拉占领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塔克菲被迫任命杜拉为埃米尔,埃米尔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历史进入布怀希王朝(又称白益王朝)时期(945~1055年),哈里发成为傀儡。之后,塞尔柱王朝(1055~1194年)崛起,进而代替布怀希王朝。

中国史籍把塞尔柱王朝称为层檀国。它是中亚咸海以北草原地区的突厥语乌古斯部落的首领塞尔柱的后裔创建的。这一部落于十世纪后期进入中亚河中地区,并皈依伊斯兰教(逊尼派),后移居阿母河以南。1038年,塞尔柱的孙子突格里勒(脱斡邻)等人夺取并建都于今阿富汗加兹尼的伽兹尼王朝的尼沙不尔等地,宣布即位为苏丹。塞尔柱王朝建立后,借口布怀希王朝对巴格达的控制,以解救阿巴斯哈里发为名,相继夺取波斯许多城市和地区。1055年底,突格里勒进入巴格达,推翻布怀希王朝,哈里发成为塞尔柱苏丹的傀儡。塞尔柱王朝一度曾欣欣向荣,但到十二世纪下半叶后,王朝内部权力之争,导致内战不已,王朝日益衰落。十二世纪末,阿巴斯哈里发引入花剌子模军队,大败塞尔柱人。1194年,塞尔柱王朝解体。

花剌子模是中亚阿母河下游的古国,中国史籍称为火寻,原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七世纪中叶后,波斯被阿拉伯人侵扰;八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波斯,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在波斯广为传播。十世纪后西喀剌汗王朝统治花剌子模。十一世纪末塞尔柱王朝统治花剌子模,忽都不丁·穆罕默德受命为花剌子模地区的行政长官,并袭用沙(shah)的称号,势力扩张至波斯、阿富汗,成为塞尔柱王朝辖下的中亚大国。1141年,西辽耶律大石大败塞尔柱王朝军队于卡特万,花剌子模沙阿即思向西辽臣服。花剌子模臣服西辽后不断扩张势力,终于在1194年击灭塞尔柱王朝,将统治地区扩展至波斯西部。

1200年,摩诃末嗣位与花剌子模沙。这时西辽已日趋衰敝,摩诃末竭力希望摆脱臣属于西辽的地位。1209年,西辽派使臣到花剌子模索取贡物,摩诃末杀死使臣,公开反抗西辽。西辽皇帝菊儿汗(又译古儿汗)直鲁古昏庸无能,对逃入其国的乃蛮部王子屈出律(又译古出鲁克)毫无警惕。摩诃末与屈出律达成密约:算端(指花剌字模沙摩诃末——引者)从西面向古儿汗进攻,古出鲁克从东面进攻,到中部(将他)消灭。如果算端赶在(古出鲁克)前面,则一直到阿力麻里、于阗和可失合儿为止的地区将归算端所有。如果古出鲁克赶在算端前面,则这个国家直到别纳客忒河(即锡尔河--引者)为止(的地区)将全部归他所有。(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50页。)

屈出律(古出鲁克)并未获胜。摩诃末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算端斡思蛮则于1210年怛逻斯之战中大败西辽,擒其守将塔阳古。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的穆斯林居民,拒绝菊儿汗入城,等候摩诃末到来。摩诃末在中亚穆斯林中声名大着。

1212~1213年,摩诃末兼并撒麻耳干的斡思蛮,据有河中地区,并徙都于撒麻耳干。1215年,花剌子模灭廓尔王朝(又译古尔王朝)。廓尔王朝兴起于赫拉特与伽兹尼之间的廓尔山区,1186年灭伽兹尼王朝。花剌子模遂进而据有哥疾宁(今加兹尼)全境。摩诃末遣使巴格达,要求哈里发纳昔儿册封他为算端,哈里发拒绝,摩诃末亲率大军西进,欲另立阿剌·木勒克为哈里发,因遇大风雪未能如愿。但这时摩诃末统治的花剌子模已成为占有整个波斯、呼罗珊、阿富汗和河中的中亚强国。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也在东方崛起。1215年,成吉思汗占领中都(今北京)城后,摩诃末决定派使臣到中国刺探情况。使团以巴哈丁为首,在中都附近觐见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请使团回国后转告摩诃末,希望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与此同时,一个以商人阿合马·忽毡的、阿合马·巴勒乞失等3人为首的商队,携带一批织金料子、棉织品、撒答剌欺等到成吉思汗处。

作为回聘,成吉思汗于1218年派遣马合木·牙剌瓦赤、阿里火者、玉速甫·坚客三人使团赴花剌子模,再次向摩诃末表示友好(下一节将专门阐述)。但妄自尊大的摩诃末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终于下令让讹答剌(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齐穆耳)守将亦难赤将蒙古商队450人全部处死、没收财货,导致成吉思汗西征。

(二)蒙古西征

1.成吉思汗西征

1218年,在成吉思汗派遣牙剌瓦赤等三人出使花剌子模不久,即组织一支庞大的商队,准备到花剌子模采购物资。关于这支商队的情况,《史集》记载道:(成吉思汗)吩咐后妃、宗王们和每个异密(各)派两三名亲信带着金银巴里失跟随他们前去,到算端国内去进行贸易(换)取当地的珍品。(后妃、诸王、异密们)遂奉命每人从自己的下属中指派了一二个人。(当时)集合起了四百五十个伊斯兰教徒。(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58~259页。)

当蒙古商队进抵讹答剌时,花剌子模守城将领亦难赤竟将商队作为间谍扣留,并报告摩诃末。摩诃末下令将商队全部处死,财货没收,仅有一名商队的驼夫得幸逃脱,将这一消息报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派伊本·哈福剌只·布拉为使,带了二名塔塔儿人,到花剌子模责问摩诃末,摩诃末下令杀死使臣,将二名从者削去头发遣回。摩诃末的行为促使成吉思汗下决心发动西征。

成吉思汗发动西征前必须灭亡西辽,以扫除进军的障碍。乃蛮王子屈出律于1211年夺取西辽帝位,西辽末帝直鲁古于1213年忧郁而死。屈出律倒行逆施,受到境内各族人民的反抗。在于阗,他强迫当地人民放弃信仰伊斯兰教,改信基督教或佛教,并将伊玛目阿老丁·穆罕默德钉死在礼拜寺院的大门上,激起了当地穆斯林的愤慨(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中译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73~74页。)。先是哈剌鲁领袖阿儿思兰汗杀西辽少监,归附蒙古;随后另一哈剌鲁领袖斡匝儿占领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宣布起义,并亲去蒙古觐见成吉思汗,斡匝儿后来被屈出律俘杀。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命大将者别进军西辽,屈出律被擒杀。

公元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二十万军队入侵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拥有四十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财富,但国内民族矛盾尖锐,人心不齐,加之摩诃末妄自尊大,独断独行,军队战斗力很弱。蒙古军队首先围攻讹答剌城,但久攻不下。成吉思汗留下二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继续攻城,另派长子术赤率一支军队进攻锡尔河下游各城镇,派阿剌黑等进攻别纳客忒和忽毡(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自率主力进攻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到达不花剌。守城将领突围南走,城中教长、耆绅等出城纳款,其中包括赛典赤·赡思丁的祖父“不花剌人赛典赤”。但内堡中尚有四百名骑兵在坚守。成吉思汗入城,驱马进入大礼拜寺,饮酒欢乐。城中的贵人、圣族、教长、法官、司教被驱往饲马,《古兰经》柜作为马槽,经叶满地狼藉,任马践踏。接着,他在公共祈祷的城外广场上召集全体居民,成吉思汗怒斥算端罪行,并对大家说:大家该知道,你们犯下了大罪。你们的大臣都是罪魁。在我面前颤抖吧!我凭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是代表上帝来惩罚你们的。如果你们没有犯下大罪,伟大的主决不会让我来惩罚你们的。(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83页。)

他责令城中富户将藏金交出,然后焚毁街区。攻占内堡后,令全体居民出城,男子被杀达三万余人,妇女儿童被虏作奴隶,青壮年随军向东进攻撒麻耳干。

察合台、窝阔台在攻破讹答剌、俘获亦难赤后,赶到撒麻耳干与成吉思汗会合。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都城,摩诃末增修了壁垒,调集波斯、突厥兵四万,加上原有军队共十一万,另有大象二十头,可谓城坚兵广。但初战失利后,城中突厥种的康里士兵携眷属及辎重出降,法官、教士也派人到成吉思汗的军营中商洽投降条件,并开城投降。成吉思汗入城后照样屠杀,投降的康里士兵三万人亦被杀,这座中亚名城遭到极大破坏。丘处机目睹此城劫后情景,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方算端氏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而来,存者四之一。

是年冬,成吉思汗命其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分军北上,攻取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郭耳加纳契);并命其长子术赤从锡尔河下游移师与察合台、窝阔台会合。成吉思汗自己与幼子拖雷分兵,越过阿母河,进攻呼罗珊地区。

自蒙古兵进攻撒麻耳干之后,摩诃末即奔哥疾宁(今阿富汗加兹尼),其子札兰丁力主坚守阿母河以遏止蒙古兵南下,受到摩诃末的训斥。成吉思汗派大将者别和速不台紧紧尾随,摩诃末逃至宽田吉思河(今里海)的一个小岛上。1220年12月,摩诃末病死,札兰丁继位花剌子模沙。

1221年春,拖雷进围呼罗珊西部的马鲁(今土库曼斯坦马里)。马鲁守军投降,拖雷将全城军民驱赶出城,十七万市民遭屠杀,仅余下工匠四百名,马鲁几乎夷为平地。察合台、窝阔台联兵十万进围玉龙杰赤,但屡攻不下,伤亡惨重。成吉思汗大怒,命窝阔台总帅全军奋起猛攻,城降,蒙古军虏其各色工匠十万东去,儿童妇女没为奴,余众全部杀死。蒙古军又引阿母河水灌城,使一座古老的城市变为泽国。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渡过阿母河进攻巴里黑(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之西),城降;转攻塔里寒(今阿富汗木儿加布河上游之北),遇到有力反抗,遂命拖雷助攻,直至是年秋才攻下城。蒙古军南下进攻哥疾宁,追击札兰丁。札兰丁退至申海(今印度河),成吉思汗轻取哥疾宁后,追击札兰丁至印度。1222年夏,成吉思汗从印度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