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回回人中也有不少是军户和匠户。回回军士的来源,一是战争时强行签发而来;一是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当地镇守官或望族率部投降,例如,阿拉伯巴里黑人伯德那,成吉思汗西征时“举族来归”,哈剌鲁人匣答儿密立“以斡思坚国哈剌鲁军三千来归于太祖”,阿儿浑人哈只哈心说服马鲁察城“举国内附”。这些回回军士随着蒙古军队来到中土,基本上仍以原来的部族编制成军,后来就成为军户。回回匠户的来源也多是战争中掳掠而来,如前所述,成吉思汗西征时掳撒麻耳干工匠3万人,窝阔台时拨3000户在荨麻林置人匠提举司,专事织造纳失失缎匹,这些工匠就成为世袭的匠户。
(二)回回人入籍的重大意义
蒙古国时期的回回人正式被当时的政府编入户籍,这是在回族形成过程中具有历史性的一件大事,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首先,它标志着“回族先民”阶段的结束。自从唐初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开始入华以来,在五六百年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尽管有些穆斯林已经“华化”,有的甚至中举为官,取得了事实上的户籍,但在当时的政府和华人心目中,他们依然是“胡商”“蕃客”,唐朝政府对“蕃客”一直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开成元年(836年),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奏请“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钱,以产业、奴婢为质者,重请禁之。”(《册府元龟》卷九九九。)岭南节度使卢钧甚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宋朝政府对“蕃户”同样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对他们限制甚多。熙宁中,大食国使臣辛押陁罗要求留华,担任广州蕃长司职务,宋廷推给广州裁度;辛押陁罗又要求出资助修广州城,遭到拒绝(《宋史》卷四九〇,《大食传》。)宋廷对蕃客的防范心理跃然纸上。这样,在这五六个世纪中,中亚、西亚的穆斯林虽然源源不断地继续来华,虽然有的穆斯林在中土已繁衍五六代,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其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始终没有摆脱“蕃客”的地位。从蕃客转变为回回户,标志着蕃客地位(即“回族先民”阶段)的结束。
第二,标志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成员。回族先民之所以称为“蕃客”,那是他们始终被视为外来的客人;作为“回回户”则成为当时中国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回回人取得户籍有其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因为回回人大量到中土聚合,加上在蒙古扩张过程中立有战功和帮助蒙古人治国都取得显赫成绩,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因而显示出他们强大的民族力量,作为新王朝的统治民族,焉有不取得户籍之理。客观原因是大蒙古国的大汗从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统治者,他们根本就不存在汉族皇帝以华夏制夷狄的思想,他们只知道蒙古人是主人,其余各色人种都是蒙古皇帝的民户,因而在大蒙古国中,不存在没有户籍的人民。这种户籍观念的改变,客观上使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充实了,民族格局也由此而发生了新的变动。
第三,回回户的确立有利于回回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辽阔的疆域内,生息着数以几十计的大大小小的民族,因此中华民族的民族成分是多元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民族组合现象,回族形成的过程就是一次民族组合现象。她的组合是以伊斯兰文化为纽带,把伊斯兰民族组合在一起,同时像滚雪球似的把一些相近的民族吸收进来,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作为最早的伊斯兰民族的阿拉伯、波斯人,他们是回族先民的主要成分;但到十三世纪初时,伊斯兰化的民族已经扩大到中亚突厥各族,因而他们到中土后虽保留着哈剌鲁、阿鲁浑这些民族称号,但很快与回回人组合为一个族体,成为回回之一种;而突厥人种中的康里、钦察等族由于他们伊斯兰化的时间较短,则出现了分化现象,大多数康里人和少数钦察人也与回回人组合在一起;至于那些游离于各较大民族之间的阿速人(信奉东正教)、犹太人、吉普赛人,因为他们与回回人同属于色目人,最后也部分融合入回回人之中,出现了绿睛回回、术忽回回、啰哩回回等称号。上述现象是在回回户确立之后逐渐发生的,因为蒙古政府只能把近七十种蒙古部落统称为蒙古户,把二三十种色目人按种族和宗教信仰分为回回、畏吾儿、河西、也里可温几种,这就客观上有利于在回回的名义下进行自然而然的民族组合,回回民族共同体在这种组合中逐步形成和壮大。
第二节回回人的政治活动
一、帮助蒙古统一和向外扩张
(一)同饮班朱尼水的三位回回人
12世纪末,蒙古高原上数以百计、大小不一、语言种族各异的部落,通过长期互相仇杀和征战后,逐步形成了塔塔儿、克烈、篾儿乞、札剌亦儿、乃蛮、汪古和蒙古等强大部落集团。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克服重重困难,在严峻的环境中逐步壮大,在击败了札剌亦儿、塔塔儿、泰赤乌等部后,1203年春遭到克烈部王罕的袭击,双方激战于合兰真沙陀之地(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境),铁木真仓促应战,部队溃散,从行者仅19人。行至班朱尼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粮食俱尽,煮野马、饮河水以解饥渴。铁木真举手仰天而誓曰:“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同饮班朱尼河水者当为开国功臣。
现可知同饮班朱尼水之19人中,有回回人三名,他们是札八儿火者、阿三(哈散哈只)、玉速阿剌。
札八儿火者,赛夷氏。赛夷,即赛义德(Saiyid),穆罕默德的后裔的专称,当为阿拉伯人,其原居地或许在中亚,如赛典赤赡思丁虽亦为圣裔,而世居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火者,波斯语Khwajah的音译,西域回回人以此表示自己显贵的地位。札八儿火者显然是阿拉伯贵族的后裔。约在十三世纪初,铁木真兴起之时,他远道来投奔,从铁木真征战。合兰真沙陀之战中一直紧随铁木真,败退至班朱尼河。
阿三,《世界征服者史》作哈散哈只,是朝觐过圣地麦加的穆斯林。13世纪初,因经商至蒙古高原。公元1203年春,自汪古部带羯羊一千、白驼一千,顺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易换貂鼠、青鼠,至班朱尼河饮羊,适遇铁木真败至,在患难中归附,铁木真以为侍从(《元朝秘史》第182节。)
又有玉速阿剌,回回曲家玉元鼎之先祖。“从太祖皇帝出征,同饮黑河之水,为勋旧世臣家,名载国史”(吴澄:《玉元鼎字说》,《临川吴文正公集》卷六。)“黑水”即班朱尼河。
同饮班朱尼水功臣19人中回回人居三,由此可见,当时在漠北的回回人数量不在少数,他们或经商,或以武士身份效力各部首领。铁木真麾下当不至这三人;除铁木真部有回回人外,其他各部亦有之,如元朝大臣、康里人不忽木之祖海蓝伯就曾效力于克烈部首领王罕。
(二)为蒙古充当使臣或刺探敌国虚实
中亚、西亚的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居于亚欧大陆的中部,穆斯林商人、旅行家以自己广阔的活动范围,对西方和东方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因此,阿拉伯、波斯人的地理学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早在982年时,中亚萨曼王朝的波斯人,就完成了《世界境域志》这样的地理着作,这部着作从当时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高度出发。全面叙述世界的区域划分,海洋、山脉、河流、沙漠等地貌知识,东方的中国,中亚突厥各族、波斯、阿拉伯、南亚各国、欧洲各国的地理和历史。以后又有许多旅行家、商人深入欧亚各地。中亚穆斯林对世界的了解,远胜于尚未跨出漠北的蒙古人。
蒙古人需要了解世界,需要与周围国家和地区建立政治、经济联系,回回人是最好的媒介。蒙古开始向外扩张之时,也是回回人充当使臣之时。
花剌子模人马合木·牙剌瓦赤、不花剌人阿里·火者,讹答剌人玉速甫·坚客是最早投奔蒙古的一批回回人。其中马合木·牙剌瓦赤可能长期充任蒙古的使臣往来于蒙古中亚之间,“牙刺瓦赤”即突厥语“使者”之意。1218年成吉思汗命牙剌瓦赤、阿里、玉速甫三人使花剌子模,并转达成吉思汗致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的口信:“您是我的爱子和最好的穆斯林……我们两国就成了邻国,为了在两国沟通协作一致的道路,要求(我们拿出)高尚明达(的态度来),担负起患难相助的义务,将(两国之间)道路安全地维护好,避免发生险情,以使因频繁的贸易往来而关系到世界福利的商人们得以安然通过。”(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59页。)摩诃末狂妄自大,极为不快,夜召马合木,询以成吉思汗真实情况,马合木见摩诃末有怒意,不敢直对,仅言成吉思汗何能与花剌子模沙军队相比。摩诃末遣三使归(《多桑蒙古史》上册引《札兰丁传》,冯承钧译本,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93页。)这次出使,牙剌瓦赤等进一步摸清了花剌子模的真实情况;同时经过考验,证明牙剌瓦赤等回回人对成吉思汗的忠诚,大蒙古国各朝大汗对牙剌瓦赤一直重用。
牙剌瓦赤等三使离开花剌子模后,即发生讹答剌事件,摩诃末下令讹答剌海儿汗杀死由450名穆斯林组成的蒙古商队,并劫夺全部财物,终于引起了蒙古西征。
成吉思汗西征时,回回人仍有充当使者的。上述同饮班朱尼水的阿三(哈散哈只),1219年随术赤进兵毡的(今哈萨克斯坦齐尔-奥尔达东南)地区,术赤命他去自己的家乡昔格纳黑(今哈萨克斯坦契伊利东南)招降同族人,并传达术赤命令,只有投降才能保全生命和财产。阿三被当地居民杀死。术赤攻破昔格纳黑后,进行屠杀以报复,后将该城委派阿三之子管辖随后,术赤进攻毡的,事前派哈剌契丹的回回人成帖木儿为使者,劝说当地居民投降,并刺探了城内的虚实,使蒙古人轻易地占领了这座城市(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中译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02~103页。)
蒙古人不仅在与中亚国家打交道时起用回回人充当使者,在与中原金国谈判时也用回回人。1211年,成吉思汗进兵金国前,曾遣札八儿火者使金,“金不为礼而归。”但札八儿火者通过出入金境,摸清了居庸关附近道路形势。当时金冶铁锢关门,布铁蒺百余里,以精锐守关。成吉思汗有不入,札八儿火者献计:“从此而北黑树林中有间道,骑行可一人。臣向尝过之。若勒兵衔枚以出,终夕可至。”成吉思汗命札八儿火者轻骑前导,直趋南口,破居庸关而入,中都(今北京)大震(《元史》卷一二〇,《札八儿火者传》。)后来成吉思汗召聘长春真人丘处机,也是札八儿火者奉命往聘的。
回回人除了充当蒙古使者外,也有效力于西域其他政权的。例如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就曾派穆斯林乌马儿·斡兀立等出使蒙古,在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拜见成吉思汗,报告畏兀儿已背叛西辽,杀其少监,正式归顺蒙古。成吉思汗优礼相待,命其回畏兀儿后要亦都护亲自来蒙古朝拜(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中译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9页。)乌马儿完成了蒙、畏之间的沟通。
(三)帮助蒙古人征服西域和中国北方
蒙古统一后,南攻与西征交替进行,在整个征服战争中,回回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早期归附蒙古的札八儿火者,充当成吉思汗攻金的先锋。1211年蒙古开始攻金,破居庸关,迫使金人迁都汴京,札八儿火者奋勇当行,“众莫能当”,成吉思汗进入中都地区,以左右近臣曰:“朕之所以至此者,札八儿之功为多”。
1218年,成吉思汗进攻西辽。时西辽国主直鲁古被乃蛮主曲出律废黜而卒,西辽国人民对曲出律统治极为不满。虎思斡耳朵人、可散(今乌兹别克斯坦卡散)八思哈长官曷思麦里率可散等城官长迎降,后随蒙古将者别征谷儿只都、阿速部,平钦察而归(《元史》卷一二〇,《曷思麦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