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19106600000027

第27章 蓝染纹饰题材的伦理意义和花版“原生地”(12)

事实正是这样,济宁是大运河山东段上的重要城市,据我的研究生李义娜在当地的调查,情况是:益都(今青州)是设立染坊比较早的。马头村的董姓染坊明代中期在当地已颇有影响,明末曾迁到河北枣强的大滕村,在当地传开制版手艺。到清代中后期又迁回山东,落户在滕州东关,开设“董复兴”花版作坊,这时已是以花版制作闻名周边染坊。其后人又将刻版手艺传布于曲阜、徐州等地。由于河北枣强地区的刻花版名声较大,章丘睦里庄的王淑德、博兴北门里的耿洪山(其曾孙耿延桢一直以染制蓝印花布为生)、益都伙巷街的李俊德、东阿铜城的迟庆福,都曾经前往枣强学习刻花版的技艺,回乡后也带动了当地印染工艺发展。

此外,昌邑饮马镇的教头村在清代也产生了一位镂版艺人,到1910年前后王文庆当家时,王家作坊已具相当规模,到王在宽、王在时兄弟二人时,镂刻花版的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附近声名鹊起,以致昌邑境内各染坊及平度、高密、诸城、寿光、昌乐、莒县等邻县都有染房来购买王家花版。

光绪之后济宁尚有4家染布工坊,7家染线工坊,染布工坊除染大青布外,也染蓝印花布,染线工坊则染出色线,供色织布用。印染业在当时是暴利行业,当时物价约一分钱两棵大前门香烟,一个鸡蛋两三分,猪肉每斤三四角钱。而染一尺布3~5分钱,一般染2丈布,就近10元钱。

因为暴利,印染业者都是富商了,聚集地叫喉咙沟,富商们攀比门楼的高低,街道就显得极窄,故称喉咙沟(喉咙沟的南面是莲花街,高档妓院聚集区,现已拆,现在为一小区)。门楼为追求安全,特设地下室收藏重要物品,有的成为金库。相比染布的富商,染线业者就差很多,聚集地就在门楼的后面,是些小草屋罢了。

济宁各大染坊的花版的供应者是东大寺边上的姜木匠。姜木匠大个子,脸上有麻子,人称姜“疙瘩”,老家十里营。

姜木匠的老辈也是木匠,老辈也雕花版。姜木匠提供花版订货、出售的业务,但是不曾传授手艺。他的技术保密做得相当好。姜木匠只有一个女儿,也不可能传艺。他除了蓝印花布花版外,还是“雕花木匠”。

姜木匠家最兴旺的时候,家里雇佣工人数应该在30多人左右,负责进木材、锯割、粗加工,住在起4阶的大门楼里,被划分成份为大资本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被批斗得很严重,所有的花版也在批斗过程中被烧毁了,姜木匠活到80多岁,1990年逝世。嘉祥卧龙镇苏家起老染匠,苏营村人。十八九岁就继承祖业开始作印染。

花版及其他的印染材料来源均是购买。花版就是在济宁买的。

1960年生意还很好,当时是“人民公社”时期,在生产队上工一天1.5元,但染一个被面就要1元钱。忙的时候两三天加班连轴干,大场院挂满了晾晒的蓝印花布。苏家起曾经有100多块花版,但后来全部被他的外甥拿走了,他的外甥在担山头(音)做印染的,他把老人的版样复制成了塑料的,说是塑料的用起来比纸版耐用。近一二年也不染蓝印花布了。

济宁和临沂两地花版原创匠师的市场有所不同。济宁作为水路大码头,四方客商聚散之地,原创花版的市场流向主要在西、北,不在南。即流向豫北、冀南一带的可能性最大,成为北向蓝印花布花版原生地。临沂地理偏离交通要道,原创花版主要供应当地及周边乡镇的小染坊。

以上都是大运河还作为比较重要的航运功能的历史时期的情况,随着津浦线开通,济宁失去了交通之利,蓝染织品市场也日渐萎缩了。

“猫蹄花”和“冰盘菊”

据说,山东地区平民百姓把蓝印花布叫做“猫蹄花布”,是因为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以点为主,把“点”连续成线,组成形象轮廓和细部,其中运用最多的花卉是用若干个小点围绕一大点组成一个小小的花朵,样子和猫足留在地上的印迹十分相近,老百姓大而化之,就把所有的蓝印花布统统叫做“猫蹄花布”。这种猫蹄花布的造型,其本源虽然有人以为是从“七点梅”、“五点梅”等梅花造型演进而来,但也可能是来自路边常见的小菊花,因为每到春秋,南方称之为“路边菊”的小花遍布田头坡下,这种单瓣小菊花外观就极似所谓“猫蹄花”。

山东蓝印花布的花卉纹样中有一种被称作“冰盘菊”的题材,这一纹样其实在江苏、浙江的蓝印花布中也常出现,并没有特定的专名,统谓之“菊花”。如与梅、竹共组,则叫“岁寒三友”等等。所谓“冰盘菊”,从形象特征上看,就是重瓣菊花的正面图像,自花心向外层层推出,一般内层由小圆点构成,渐外向,小圆点变为菱形,棱角或锐或圆滑,至最外圈,花瓣必大而尖角朝外,呈辐射状。山东花版原创匠师对“冰盘菊”情有独钟,处理手法多样,有时候直以大朵“冰盘菊”为主纹,作为被面主饰,菊瓣大且密集,以白为主,花心为八瓣小梅朵以蓝为底,又显出白瓣下的蓝花,整个“冰盘菊”呈现的是蓝白强烈互衬的效果。“冰盘菊”图形之外的一段蓝底,再以“珍珠地”环绕组成花底,凸显花团锦簇的意味。从风格上看,这类作品的构图历史不长,从其规整严谨而略有拘泥的感觉判断,花版原创者是受过工艺美术专业设计教育的。应该看到,山东地方的美术教育较发达,在每年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中,山东考生表现不俗。民间艺术的原创设计受到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影响十分正常。

一般说,质朴的本色在早期的花版形象塑造中会有更多表现,如果把山东地区蓝印花布纹样区分成花卉和动物两大类的话,可以看到动物选材多日常所见家禽,如大公鸡;有家庭观赏物,如金鱼;此外就是常见传统寓意形象,如梅鹿、艾虎、喜鹊、孔雀,造型都较注意轮廓的完整,不是以小点,而是用短线条,几乎等同于线描勾勒。

如此,假如把山东传统的蓝印花布流通市场加以审视,也许会感到北起滨州,南至枣庄临沂,东至潍坊昌邑,西至高唐禹城的大部分山东省腹地,如禹城、广饶、苍山、昌邑、邹平等地都有以一个主纹为中心展开画面的“习惯”,拿此5个地区的5件蓝印肚兜为例,其特点是只突出一个主纹,形象清楚,主题明确。具体表现手法都是取蓝底白花形式,形象轮廓主要用短线条处理,但也灵活变通。如“艾虎四毒”一幅,中心“艾虎”轮廓用小点排列而成,但虎纹及双目双耳则以长线条表现,“艾虎”形象依然明确有神气。“三多”果篮纹的篮提把用短线条表现,篮筐内纹样是大花大叶,露白甚多,如仍用短线条勾筐,难免混淆,于是用小点绕出筐形,主次分明,蓝白大小处置得当。如果我们还记得前面引述过的江苏“麒麟送子”肚兜,就会感受到相较于江苏作品来,山东的花版原创者的艺术特点是简洁清新,有质朴的北方乡土气息。在动物形纹样的塑造上,那种朴茂而含稚气的风格尤为突出。如“梅鹿”中的鹿作回头状,大目大角、腹下有垂毛,两蹄离地,动态迟疑而神情稚嫩;“狮子绣球”中的狮子,体毛混沌,而面目突出,和苏版同题材形象比起来,憨拙的稚气更足。此外还有公鸡、蝴蝶、金鱼、孔雀,都是充满童稚情趣的意味。

山东蓝印花布还有一种较突出的形式风格,这就是加宽了形象线条之间的间隙,印染完成后的整体图案效果如同刻纸,这一形式普遍出现在当地彩印花布的花版上,从数量上看,也许是蓝印花布受其影响而导致的另一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