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年大学和谐群体创建的方法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客体方面的建设,也有主体方面的建设。学校的人的组合即老年大学群体是有两重性的。一方面,他们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在这一建设中成长为新的和谐群体。他们又是主体,又是客体,他们自我地创造着。这一小节,谈作为“被”建设的客体——老年大学和谐群体的建设。
1.干群队伍的和谐,关键在领导
在和谐校园中,从管理者、教育者到受教育者,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是平等的。一个好的学校领导是既会“管”,又会“理”,“管”和“理”是辩证统一关系。“管”是靠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理”是靠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管理是文化”,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
一些学校总结了校园和谐因素的“四少四多和四要”:即少一点责怪,多一份爱护;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份信任;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宽容。管理者只有充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把广大教师看成合作伙伴,使他们感到管理者贴心、工作称心、环境舒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之中,感到工作有劲头,生活有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教师也会换位思考,为校领导、为学校出谋划策,分忧解难。
2.师生和谐,关键在教师
教学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对老年人有深厚的感情,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体现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创新的教师团队。按照老年人和社会的需求,让老年人在学校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和谐校园的核心教育理念。受教育者是老年人,他们在晚年参与学习,与中青年时期学习有所不同。老年学校的教师要将教学的过程变成关爱老年人的过程,要了解老年学员的社会经历、家庭背景,针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调动老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才能逐渐形成关爱、宽松、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校园氛围。
3.学员之间和谐,关键是融入自觉
老年教育文化的主体是老年学员,老年学员群体是学校中年龄跨度最大的群体,也是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较深的群体,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文化交融、相互学习的优势,也存在文化差异、需求各异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发挥老年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启迪文化自觉,使他们融入集体、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展示才华。老年学校一般采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基础上,依靠学员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在学校的学习中,学员要尊重领导,尊重教师,力所能及地帮助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学员彼此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也很重要,在晚年新的集体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节老年教育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校园和谐文化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人际文化。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校园里,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最终承载者和完美的表达者。这一节,讨论作为创建者主体的老年大学群体。
一、老年大学领导班子肩负着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
学校文化的形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传统文化,这是学校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学校文化的基础部分。二是社会时代文化,学校对进入学校领域的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精心取舍、组织,使先进的文化融会到学校文化中去,这是学校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三是校长的个人文化。校长的学识、思想、品位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校长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
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的管理主要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一所示范学校即校长个性特征的外显,它不仅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而且再现着校长自身的工作威望和行业风格。由此可见,要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校长素质便成了主导的因素,老年学校尤为如此,这也是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所决定的。校长在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中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
1.发挥校长的核心作用
校长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文化产物,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本身就起着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这一点在很多老年学校校长身上都得到了验证,他们既是为人的楷模,也是治学的行家;他们宽厚大度、温文尔雅,处处展现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他们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气魄,能够容忍异端,尊重个性。因此,作为校长,应该像他们那样,发挥校长的核心作用,成为引领教师、学员和全体员工,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文化的主导者。
2.发挥校长的榜样作用
校长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不能成为监工,挥舞鞭子驱赶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向前走,也不能成为啦啦队员,站在队伍旁边摇旗呐喊,而要成为队伍的领跑者,扛起学校文化的“大旗”,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成为一个形象具体的榜样。
(二)领导班子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领跑者
老年大学的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选配的那些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管理、作风过硬、廉洁清正、对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有感情的同志。他们在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中都起着带头人的作用,是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领跑者。
二、师资、科研、管理三支队伍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各尽其责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人,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师资、科研、管理人员队伍。校长要把办学思想转化为教职工的共同追求,让教职工在文化认同中努力工作。因此,进一步树立全员参与和全员共建意识,激发全体人员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之策。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同样起着设计师的导向作用和为人师表的楷模、榜样作用。高尚的教师文化和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学员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有助于学员产生价值认同,继而自觉地去学习和仿效,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它比直接的教育过程更具感染力,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任何一种学校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授、改造或创造,都离不开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要引导教师用“和谐”的理念指导教学,把教学实践当做促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同学之间的和谐过程来抓。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的撰写,努力做到切合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得到老年学员的理解和欢迎,并把握老年人学习要求的扩展性、递进性、变动性,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扩大专业范围,深化分层次教学。教师的讲课,既要在内容上满足学员求知的渴望,又要在方法上让学员易接受、好掌握,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享受精神生活的过程。
理论需要实践积累,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探讨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老年大学面临的新课题,更需要有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理论来引领,这一切都需要加强老年大学的科研力量。
要办好任何事情,人是第一位的。要搞好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科研,首要的是抓好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应由四部分力量组成。
第一部分是教育科研的组织者,他们或是本校教育科研机构的负责人,或是本地教研社团的组织者,或二者兼之,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二部分是广大的一线管理人员和师生中的有志者。第三部分是有条件的老年大学专设的科研人员。第四部分是相关科研院所和社团的志愿合作者。同时坚持依靠群众做好教研工作是重要而有效的基本方法。学校要不断完善制度、提供支持,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和员工团队。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和谐”的理念指导管理工作,把管理过程变成为老年学员学习、生活、服务好的人性化过程。管理人员必须确立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启发自觉与执行制度相统一的指导思想,热心、细心、耐心地帮助老年学员。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的管理团队,是创造和谐文化的环境和条件的有力保障。体现在管理机制上,做到规范有序与宽松型的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寓管理于亲情式服务之中。转变教育理念,把校园变成精神的乐园。在校区建设管理上,为学员营造一个舒心、优美的人文环境和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管理制度建设上,建立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群众性共建和谐校园氛围。在校园人际关系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公平、平等、民主、友爱,尊重差别,求同存异。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丰富完善制度建设,让老年学员在美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培育和谐思想,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三、老年大学学员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成果享用者
老年大学学员不仅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享受主体,而且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老年大学的学员,因理解能力强、分析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富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迅速,在他们身上蕴涵着极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如果把这些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就能极大地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因此,看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员的影响程度如何,更要看学员参与建设的程度如何。
老年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是处于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加强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首先,在尊重和满足老年学员学习诉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作用;其次,建立健全校学委会、部学委会和班委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尊重和发挥老年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再次,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员社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学员社团既是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全国许多老年大学十分重视学校的社团建设,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创办了内涵丰富、各具特色、深受学员欢迎的社团,从而开阔了学员的视野,丰富学员的情感,提高了学员的素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