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他有过重要活动的地方,或相传有他不寻常活动的地方,被奉为神灵
四川成都有李冰庙,灌县都江堰有祭祀李冰和他儿子李二郎的二王庙,中有李冰殿和二郎殿;南京燕子矶、无锡太湖都有项王(羽)庙;徐州有项王祠;扬州有欧阳(修)祠、华佗庙;成都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泸州有武侯庙,奉节有武侯祠;成都有杜甫祠;四川剑阁县剑门关之巅姜维城有姜维祠;四川云阳县有张飞庙;四川德阳县有庞统祠;苏州有伍相(子胥)祠、周瑜祠、韦公(应物)祠、况公(钟)祠;苏州吴县有伍相国(子胥)祠;兰州有左宗棠祠;台湾台北、台中等地,都有郑成功的祠庙;无锡有泰伯庙、至德祠(仲雍、季札);杭州有禹神庙、白公(白居易)祠、苏公(东坡)祠、韩世忠祠、阮公(元)祠、左宗棠祠;有因行刺秦桧而被杀的施公(全)庙;开封朱仙镇有岳王(飞)庙;方城县县城东北有汉光武庙,相传他行军经过其地,天助其军士喝到水;勉县有汉中大禹祠;河北山海关东十三里望夫石有孟姜女庙;山东济南大明湖东岸,有南丰(曾巩)祠;蓬莱县有苏公(东坡)祠,他曾经任登莱太守;有戚继光祠,以其于其地抗击倭寇;山西长子县有神农庙,相传他在其地尝百草;广东惠州有东坡祠;潮州有韩愈祠。
3.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他死难或安葬的地方,或附近的区域,被奉为神灵
江苏徐州有华佗庙,因为明永乐时有人营建时发现一头骨,认为是华佗的头骨,故在其地修庙;苏州吴县有韩世忠祠;杭州有岳飞庙;陕西有武侯(诸葛亮)祠;黄陵有黄帝庙;上海有陈忠愍公(化成)祠;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有霸王(项羽)庙,霸王自刎于其地;广东西沙群岛永兴岛有兄弟魂庙,所祀乃古时在附近海域被海盗所杀的一百零八位渔民,相传他们的魂魄常出而保护海上渔民;广西宜山县有黄山谷(庭坚)祠,他两次于其地为官,且卒于任上;福建福州有戚继光祠,他曾在其地抗击倭寇。
4.历史人物因其精神、学问、才艺、有关传说等受到某地人们的崇拜,而被该地信仰和祭祀,而成为神灵
无锡有张睢阳(巡)庙、司马温公(光)祠;江阴有张睢阳(巡)庙;江苏海安县有文信国(天祥)祠;杭州有仓颉祠;杭州有孟子祠、朱文公(熹)祠;温州有仓颉祠、郑康成(玄)祠;临海有中子山张睢阳(巡)庙;安徽亳县有华佗庵;安徽旌德县有双忠祠,供奉张巡和许远;山东济南有舜庙、大禹庙; 广州有仓颉庙;云南鹤庆县有鲁班祠;甘肃兰州五泉山有武侯殿;台湾台南市有韩文公(愈)祠;台南市临水夫人妈庙,此人为唐福建下渡人,怀着身孕参加求雨活动而流产身亡,死后成神,专门营救难产妇女;杭州有伍子胥祠,伍被奉为潮水之神。
那么,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有没有被人奉为神灵祭祀的呢?有的。如汉朝时,秦中有祠庙祭祀秦二世,三国时会稽祭祀秦始皇,竟然让他与大禹同庙享受祭祀,浙江温州还有秦桧祠。当然,这些信仰,先后都被当局革除(见梁学昌《庭立纪闻》卷二)。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信仰并且祭祀这些反面人物呢?这就叫“祀厉”,祭祀凶恶的鬼,用安抚或讨好他们的方法,使他们不出来害人。
5.有的历史人物,被人们片面地或错误地理解并祭祀
如汲县有纣王庙,颍川有卫灵公庙,他们被同性恋者奉为自己的神灵并加以祭祀。陈州城外厄台有庙,名为“一字王佛”,实际上所供奉的是孔子。北方有牛王庙,画百牛于壁,牛王居中,正是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温州有两个土地神,一个是杜十姨,当然是女性,一个是五髭须相公,当然是男性,髭须分为五辔,人们见他们彼此没有配偶,就把他们搬到同一座庙中,让他们结婚了。原来,所谓“杜十姨”当是“杜拾遗”,也就是杜甫,而“五髭须”则是伍子胥。杭州孤山林和靖祠,塑了个女性像作他的夫人,题曰“梅影夫人之位”。杭州关帝庙中的关羽像,曾经塑成手持一扇,上书“云长二兄大人属书,愚弟诸葛亮”。清代某年杭州赛神,将各庙神像聚集在西湖玛瑙寺前,于是让诸神持帖相互拜访,各人有自己的拜帖。观音的名帖为“愚妹观世音敛衽拜”。小说人物或传说人物,有些也被人们作为历史人物来祭祀。如杭州清泰门外,有时迁庙,小偷多去祭祀。济宁有宋江庙,做强盗的,偷偷地去祭祀。涌金门外有张顺庙,赤山埠有武松庙,石屋岭有杨雄、石秀庙,福建和两湖,多齐天大圣庙,贵州多杨老令婆庙。雍丘有范郎庙,塑孟姜女像,而以秦将军蒙恬坐在旁边(见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6.一个历史人物,被奉为神灵后,对他的信仰和祭祀,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向其他的地方扩展,甚至扩展到全国。于是,在与他没有过什么直接关系的地方,也会出现他的祠庙,也会产生他显灵的故事,人们也会祭祀他,关羽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明朝谢在杭《五杂俎》卷十五云:“唐以前,崇奉朱虚侯刘章(刘章:西汉初年王族近亲,初封朱虚侯,后封阳城王。),家祠户祷,若今之关王云。然自壮缪兴而朱虚之神又安之也?今世所崇拜正神,尚有观音大士、真武上帝、碧霞元君,三者与关壮缪香火相埒,遐陬荒谷,无不尸而祝之者。凡妇人女子,语以周公孔夫子,或未必知,而敬信四神,无敢有心非巷议者。行且与天地俱悠久矣。”
关羽卒后,在三国晋六朝隋唐这漫长的几百年中,灵响无多,于其安葬地之外,就更加少了。但是,他在明清的民间信仰中,是一等一的大神,地位崇高,灵响昭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关羽之祠,兴于荆州,早年亦以荆州为盛。《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言关羽之神威,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荆州人作为孙吴政权的臣民,在他们的心目中,关羽当然不是荆州的保护者,而是荆州的侵占者。吕蒙以奇计袭杀关羽,关羽自然不甘心失败,满腔怨怒而死。因此,在荆州的民间信仰中,关羽的灵魂,也是满腔怨怒,危害地方。关羽何等勇武,为害也一定相当厉害。于是,他们就把关羽作为重要神灵,供奉在地处最佳风景区的神祠里,小心奉祀,求他不要为害。这明显具有祀厉的性质。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荆州地区民间信仰中关羽的形象,也起了变化。据说,南北朝期间,梁朝看中了关羽的神勇威武,利用关羽神灵相助之说鼓舞士气破敌,或又是以此耸人听闻,骗取民心。荆州地区民间信仰中,便逐渐把关羽当成了当地的保护神。不过,至少是在唐代,作为荆州那里保护神的关羽,虽然如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所云,“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地方官也希望他“禳彼妖昏,佑我蒸庶”,但在他身上,还是厉气未脱。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卷三中说荆州民间“惧神之灵,如履冰谷”,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董侹为关羽庙作记,自然只宜颂神之功,而不得言人畏神之甚,更不能述神之厉。
关羽走向全国性的神坛,是在宋代。宋代皇帝多次加封关羽,封到他“王”的爵位。但是,在宋代神灵信仰中,关羽的地位不算高,影响也不大。在武成王(为姜太公封号)庙中,他只是个配享的角色。
陆游《入蜀记》云:“富池昭勇庙,吴大帝时折冲将军甘兴霸也。兴霸尝为西陵太守,故庙食于此。庑下有关云长像。云长不应祀于甘兴霸之庙。岂各忠所事,神灵共食,可以无愧邪?”关羽生前,像甘兴霸这样的人,哪里在他的眼里?当时,虔诚供奉关羽的地方也不多。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四记载杭州“忠节祠”、“东都随朝行祠”、“外郡行祠”等祠庙特别多,但就是没有祭祀关羽的祠庙。所有这些,很可以说明,关羽在当时民间信仰中的地位,还不是那么高,影响也不是那么大。
关羽之交隆运,则在明清两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云:“明洪武中,复关羽汉寿亭侯原封。万历二十二年,因道士张通元之请,晋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帝圣君,又封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子平为竭忠王,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赐以左丞相一员,为宋陆秀夫;右丞相一员,为张世杰。其道坛之三界馘魔元帅,则以宋岳飞代。其佛寺伽蓝,则以唐尉迟恭代。刘若愚《芜史》云太监林朝所请也。继又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本朝顺治九年,加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可见其大略。
以关羽生前的所作所为,死后,被人们祭祀为正神,也是合于常理之事。宋代开始受到帝王的重视,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宋朝皇帝,特别好鬼神,南宋皇帝,又喜欢造作神灵助其抗敌的神话。许多神灵,都是助其抗敌有功,而被加封号,并非关羽等少数神灵是如此。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典礼多承宋制,关羽之祭祀亦然。
到了明代,随着关羽故事的普及,关羽在民间的影响极大,他成为忠义威勇的化身。特别是他对汉室的忠诚,在正统王朝观念很强烈的社会里,尤其能打动人们的心。朱元璋利用农民的力量,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族王朝,这在当时,自然深得百姓的拥护,以为恢复了汉族的正统王朝。明朝之提倡祭祀关羽,正是看中了他对汉族王朝的忠心,遂将他作为让臣下和百姓为自己这一王朝效忠的宣传工具。洪武帝废止宋元给关羽的封号,封汉朝之原封“汉寿亭侯”,意在强调关羽与汉室的关系,突出关羽精神最主要的方面,让人们学习、景仰。后来,明王朝又在关羽庙里配祀岳飞、陆秀夫、张世杰等在汉族王朝与少数民族矛盾斗争中,为汉族王朝殉忠的民族英雄。忠于汉族王朝的主题,就更加突出了。此外,明朝之重视岳、陆、张等宋朝抗击金人、蒙古人的民族英雄,具有它是上续宋室汉族正统王朝的含义在。然而,清王朝并非汉族王朝,它为什么要提倡关羽信仰呢?当时,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已经极大,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清顺治年间,清王朝就提倡关羽信仰,加封关羽,这表明,关羽已经成为他们清王朝所封的神灵,连关羽也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封号,自然也就为清王朝效力了,信仰关羽的人们,就得老老实实地当清王朝的顺民,否则,关羽还会保佑你们吗?再说,连关羽也已经接受了清王朝的封号,说明清王朝上承天命,人们应该应顺天命,拥护这个天命所归的王朝,而不应该还在希望恢复明王朝。
清王朝之提倡关羽信仰,突出了他的“忠义”。“忠义”是抽象的道德观念,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这就给清统治者将关羽信仰为其所用提供了方便。就“忠”而言,就是忠于国君,忠于所处的封建王朝。关羽所忠,便是忠于他所属的汉室。清得天下后,天下百姓,自然就应该忠于清王朝,否则就是“不忠”,与关羽信仰相违背。因此,归根到底,清王朝提倡关羽信仰,也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
明清两朝,关羽的祠庙遍天下。山西定襄县北关的关王庙,福建东山县城岣嵝山东麓的关帝庙,湖北当阳县城西北三公里许关羽陵墓关陵的关帝庙,湖南湘潭市平正路的关圣寺等,现在都还在,而且都是旅游名胜。明代,关羽始主武庙,与主文庙的孔子平起平坐。孔子称圣人,关羽就亦有“关圣”之称,清初给他的封号中,就有“圣”字。
在民间信仰中,关羽的地位和作用,还在孔子之上。关羽的形象,神威凛凛,正气干云。人们认为,他能驱鬼辟邪,禳灾除病,还能主持公道,果报不爽,甚至能抗敌御暴,保卫地方。总之,关羽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他们的保护神。民间传说中和小说、笔记中,关羽的种种灵异故事极多。
对待关羽,平时,也像对待别的神灵一样,人们于初一、月半去向他烧香祭祀。如果有什么事要劳动他,当然也随时都可以加以祭祀。明代以后,官府也例于每年五月十三行祭祀之礼(见《续文献通考·群祀考》卷三等)。
民间也于五月十三祭赛关羽,其礼仪非常隆重。有的地方,就将这一天叫做关帝生日,吴俗就是如此。赵翼《瓯北全集》卷四十二有《五月十三日,相传关壮缪生日,常州例具云车数十座作神会。今岁届期,大雨竟日,云车不能出,龙舟亦停,戏赋》诗。顾禄《清嘉录》卷五云苏州祭赛之俗云:“(五月)十三日,为关帝生日,官为致祭于周太保桥之庙。吴城五方杂处,人烟稠密,贸易之盛,甲于天下。他省商贾,各建关帝祠于城西,为主客公议规条之所。栋宇壮丽,号为会馆。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剧。华灯万盏,拜祷唯谨。行市则又家为祭献,鼓声爆响,街巷相闻。又相传九月十三日为成神之辰,其仪一如五月十三日制。俗以此二日雨,为‘关王磨刀雨’,主人口平安。”五月十三日,吴地又为“白龙生日”,以多雨天气为多。“磨刀雨”之说,正好与之相应。关羽磨刀,斩杀邪魅妖孽,人们自然也就平安了。
燕地等北方地区,又以五月十三日为关羽单刀赴会之期,祭赛活动亦盛(见明朝刘侗等《帝京景物略》卷二,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等)。五月十三日祭赛关帝,演戏娱神,所演之戏中,大概总有《单刀会》,因为这戏是表现他英雄虎胆、神威赫赫之形象的,他看后,必定很喜欢。每年在这一天,人们总能看到《单刀会》,于是,就认为,这一天就是关大王单刀赴会的日子了。
民国初年,国家仍然规定祭祀关羽与岳飞。河北《阳源县志》云:“清季,均以春秋仲诹吉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关公,祀岳飞,典亚于文庙。民国三年,陆海军部呈请合祀汉关羽、宋岳飞。每岁春秋,祭于武庙。迄十五年,改定国历九月十三日,崇祀关岳,至今(1935年)未替。其祀典亦无定式,仅县长率警察官长鞠躬而已。”这是官方祭祀关羽的尾声。
民间祭祀关羽的大规模活动,大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就基本绝迹了。但对关羽的信仰,至今仍然没有消失。有的祠宇中,关羽的神像前,仍然有人烧香磕头。关羽的小型塑像或画像,即使是人们将其作为艺术品用来装点居室,也多多少少仍然有将他当成保护神的意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