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云:“武昌小吏吴龛,渡水得五色石,夜化为女子,称是龛妇。至家见妇翁,被白罗袍,隐漆几,铜唾壶,状如天府,自称河伯女。”这一故事,还见之于刘义庆《幽明录》、刘敬叔《异苑》、任昉《述异记》。这几位都是南朝文学家。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吴龛,又作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那么,黄河神河伯的女儿,怎么会跑到长江南的武昌或者宜兴找丈夫?原来,晋室南渡,建都金陵(南京),大批北方家族也跟着南迁,他们把黄河流域的文化带到了长江流域,于是就有了南北文化的大融合。黄河流域神话中的河伯女,嫁到了长江流域,这实在是两晋南北朝时南北文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融合的形象化的典型例证。
河伯冯夷都被奉为整体意义上的黄河之神,但他们并不是历代王朝列入《祀典》的作为黄河代表的那一位“河渎神”。“河渎神”为帝王所设,是抽象化、概念化的黄河之神,并不是黄河流域诸多地方性河神的融合体,因此,他虽然在数千年中几乎每年按时享受当时王朝那庄严肃穆、隆重非凡的祭礼,但是暗淡无光,缺乏生气,在民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作为黄河流域诸多地方性河神融合体并合而为一的河伯与冯夷,则融会了黄河流域许多地方有关河神的信仰与传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更为广泛的文化传播与融合,又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发展产生作用。由此可见,文化融合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河神又被人们以人实之。被人们当成河神的历史人物主要有:
(1)陈平,汉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他生前没有负责治理过黄河,也没有与黄河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被《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作为国家祭祀的河神。但此说流传不广,也没有被官方理会,在民间也没有什么影响。
(2)王尊,字子赣,西汉高阳人,官东郡太守。他曾经在黄河水灾危急的时候,亲自在黄河堤上领导百姓护堤,最危急的时候,百姓疏散,但他与另一官员坚守堤上,到河水位下降到安全位置才撤离。他卒于任上后,百姓立庙祭祀他。滑县的河侯祠,所祭祀的神,就是他(见《滑县志》)。
(3)谢绪,会稽诸生,宋末重臣谢达之孙,谢太后的侄子,隐居金龙山。元兵入杭州,谢绪投水自杀。相传元明之间,他曾经在黄河显灵,帮助明军打败了元军。因此,明初,他就被封为金龙四大王,立庙黄河祭祀。其后,传说他又保护漕运,因而又兼为运河之神。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云,江淮一带到潞河,无不有金龙四大王庙。可见他不仅是黄河之神和运河之神了。
(4)黄大王守才。黄大王,名守才,字英杰,号对泉,偃师南乡夹河黄家庄人,明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生。他曾经设法通河之壅,平黄河之水,塞河的缺口等,又在大旱之年为人们找到泉水、求得大雨等。生前,他就被杞县百姓立庙祭祀。他死后,其他地方又为他立庙。乾隆间,朝廷又给他加了封号。河南省偃师县有黄大王庙,其对联云:“有那其居,夫惟灵修之故也;偏为尔德,能扞大患则祀之。”
(5)朱之锡,字梦九,号梅麓,浙江义乌人,顺治进士,官河道总督。他治理黄河,殚精竭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多所建树,后来积劳成疾而死。他死后,人们盛传他成了黄河之神。据说,船上水手,往往看见他身穿官服,往来河上。人们在黄河中遇险,只要向他祷告,往往就获救。所传有关他的神异之事很多。河南黄河两岸,祭祀他的祠庙很多,称他为朱大王。常在黄河中运行的船只,也多供奉他的像。乾隆帝视察黄河时,封他为“助顺永宁侯”,春秋祭祀(见清人禇人获《坚瓠续集》卷三,《清史列传·朱之锡传》等)。
(6)和珅,清朝乾隆帝宠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此人专横跋扈,作威作福,招权纳贿,贪得无厌。乾隆帝死后,嘉庆帝就将他逮捕,赐自尽,其家产全部抄没。和珅死前,作一诗:“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睢口”是河南睢县的黄河口。“和珅”与“河神”同音,故他以睢口河神的化身自居,说他还要在睢口河工中显示神通。其实,他只是以此化解对死亡的恐惧而已。此时流传,竟然有人相信他真的成河神去了(见梁章钜《浪迹丛谈》)。
(7)栗毓美,字友梅,山西浑源人,嘉庆间,以拔贡官河南知县,道光间官至东河总督,治理黄河有方,在任五年,黄河不为患,又节约治河经费一百三十余万两白银。他死后,人们奉他为黄河之神。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云:“至朱大王即河督朱之锡,栗大王即河督栗毓美。河神助顺,必先有水族现形,河漕各督,即迎之致祭。其朱色者,众以为之锡;栗色者,众以为毓美也。”
(8)段光明。她是临清一地方黄河渡口的一个河神,也是个妒神。这个渡口叫“妒妇津”,正是由她得名。相传女子要在这里渡黄河,就要把自己打扮得很丑陋,穿很破旧的衣服,不然,她就要兴风作浪。若是丑陋的女子渡河,即使打扮得再好,也风平浪静。晋朝太始年间,刘伯玉妻段光明,美而妒。一日,伯玉读《洛神赋》而叹洛神之美,说能娶到这样美的妻子就没有遗憾了。段光明听了,大怒,说我死之后,何愁不成水神?何愁没有她美?当晚,她就投水自杀。死后七日,她托梦给丈夫,说他希望有水神之妻,而她已经成了水神(事见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等)。
2.江神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相距较远,因此,长江虽然为中国第一大河流,但长江之神,不如黄河之神那样受人尊崇。
长江之神,也有整体意义上的长江之神与地方性的长江之神的区别。对长江的崇拜,开始一定是自发性的,因而也只能是地方性的。大一统的国家出现后,为了便于国家祭祀,也就有了象征整条长江的神灵,也就是整体意义上的长江之神。《史记·封禅书》言秦朝统一天下,“江水祠蜀”,即在蜀地祭祀象征整条长江的神灵。
象征整条长江的神灵,不是由某个地方性的江神来充当的,也不可能是民间产生的。创造一个长江之神,纯粹属于政治行为。他是个被硬造出来的、硬按上去的神灵。历代朝廷给他的封号有广源公、广源王、广源顺济王等。每年朝廷派人去祭祀,但在民间没有什么影响。有人以屈原为整体意义上的长江之神,但是也没有什么影响。
民间有些影响的长江之神,举数例:
(1)奇相:黄帝时代的一个女子,沉江而死,化为江神。她是蜀地的长江之神。
(2)伍子胥:以忠臣贤相而为主波涛风潮之神,深受人们的信仰与崇敬。在古书和民间故事中,有关他作为水神的故事不少。唐朝以下封建王朝,多所加封。
(3)曹娥:东汉浙江上虞人,某年,其父亲作为巫师下江祭祀波涛风潮之神伍子胥,死在江中而不见尸首。曹娥时年十四,在沿江痛哭多日,投江而死。几天后,她的尸首拉着她父亲的尸首,一起浮出江面。因此,她成了有名孝女。后来,她被人们当作水神,立庙祭祀,朝廷又屡次加封号。曹娥庙所临的那一段长江,就叫做曹娥江,附近的镇、馆驿、盐场、堤坝等,以曹娥命名的不少。曹娥孝女庙,至今还在上虞曹娥江边。
(4)大姑、小姑:江西鄱阳湖湖口附近,有一山,名叫大姑山。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有一山,名小姑山,二山相距不远。其地江侧,有一石矶,名叫彭浪矶,附近又有一港,叫女儿港。因此,有“大姑嫁彭郎”之说。民间附会,把“大姑”和“小姑”都说成了水神,有关她们显灵的故事很多。
(5)戚澜:字文湍,浙江余姚人,明景泰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他被奉为钱塘江的江神(见明人陆灿《庚巳编》卷十和杨慎《升庵外集》卷十三)。
(6)岱石王:失其姓名,浙江黄岩等地的潮神(见《光绪黄岩志》等)。
(7)张夏:浙江杭州地方的潮水之神(见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四)。
(8)陆圭和他的三个女儿:浙江杭州的地方性潮水之神(见《续文献通考·群祀考》)。
(9)十二潮水之神:他们各主一个月潮水,是杭州的地方性潮水之神(见《续文献通考·群祀考》)。
(10)孚佑王:浙江绍兴的地方潮水之神(见《续文献通考·群祀考》)。
(11)萧公:名伯轩,江西人,被奉为江西地方的长江之神(其事迹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等元明人的记载)。江西有些地方,以四月初一为其诞辰,有祭赛活动。
(12)晏公:名戍仔,江西人。其传说起于江西,但后来成为全国性的水神(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明朝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明朝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七,明朝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二,清朝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清朝姚福均《铸鼎余闻》卷二等)。
(13)裘曰修:字叔度,江西新建人,乾隆进士,官尚书等,所至有政声,尤其擅长治水,屡次奉命勘视河道。俗传他是长江燕子矶的水神(见清朝袁枚《子不语》卷十五)。
3.淮神
淮水之神。神话中的淮水之神是无支祁。此神奇形怪状,颇若猕猴,很有神通。大禹治水,将他颈锁大索,鼻穿金铃,锁于龟山之足,淮水才得安流(见《太平寰宇记》卷十六等)。
秦朝时,淮河被朝廷列入祀典。汉代,皇帝派遣使者祭祀。唐代和宋代,都封淮水之神为公,元代,封为“长源广济王”。河南桐柏县,是淮河的发源地,正是这个原因,桐柏县城东关,有淮渎庙,创建于东汉延熹六年。俗又以唐代裴说为淮水之神(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但是,他作为淮水之神,没有什么影响。
4.济神
和淮水之神一样,济水之神也是在秦朝被朝廷列入祀典的。汉代,皇帝派遣使者祭祀。唐代和宋代,都封济水之神为公,元代,封为“清源汉济王”。济渎庙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北约2公里之处。济源是济水的发源地。俗又以“楚伍大夫”为济水之神(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所谓“楚伍大夫”当是伍子胥,尽管他是在吴国出名的,但他是楚人,所以称“楚伍大夫”。但是,他作为济水之神,没有什么影响。
第五节历史人物之神
在超越宗族的范围内,历史人物得到信仰和祭祀,并且有相关的灵异传说,被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这是他们被人们奉为神灵的标志。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1.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其家乡或长期居住之地被奉为神灵
如:江苏吴县有范文正公(仲淹)祠;苏州有唐寅祠;江苏常熟有草圣(张旭)祠、瞿式耜祠、痴公(元代画家黄公望,号大痴)祠;无锡有薛中丞(福辰)祠;宜兴市城东有周处庙、城内东珠巷有卢象升祠;江阴有阎典史(应元)祠;江苏丹阳有季子(札)祠;江苏淮安有韩信庙、漂母祠、关天培祠;四川新都桂湖有杨慎祠;江苏徐州有彭祖庙,因为相传他是徐州(彭城)的老祖宗;浙江上虞有虞姬庙;诸暨有西子(施)祠;开封有信陵君祠,因为那里曾是他的封地;河南南阳有武侯(诸葛亮)祠,因为他长期隐居于南阳;汤阴县有岳飞庙;河南南乐县城内北大街仓颉故里有仓颉庙;上海有徐光启祠;河南汝阳县城北杜康村有杜康庙,相传那里是杜康造酒处;陕西延安市和长安县,都有杜甫祠,因为杜甫曾经住于其地;留垻县有张良庙,相传他晚年隐居其地;河北涿县有张桓侯(飞)庙,那里有张飞的庄园,相传他在那里和刘备和关羽结义;涿县有尧庙,相传他受封于其地;安徽合肥有包公(拯)祠;山东高密县有郑康成(玄)祠;山东泰安有牛皋祠;嘉祥县有曾(参)庙、仲氏(子路)祠;山西临汾市有尧庙、尧母庙,相传尧曾建都其地;河津县有其地学者、大官薛瑄祠;介休县有介子推庙;湖南耒阳县有蔡伦祠,相传是其故宅;福建南安县石井西亭有郑成功祠,其地是其故乡;建阳县和龙溪县都有朱文公(熹)祠,他长期在那里居住和讲学;昆明市西十五公里,有杨升庵(慎)祠,他曾经被贬谪其地;杭州有机神庙,相传河南褚某,迁居杭州,教民染织,与其子名载者并祠为机神(见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