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19110100000024

第24章 神秘莫测的高原林莽(8)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是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红山文化遗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辽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并在庙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

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站展室复制的女神头像,她面部为朱红色,两颧突起,圆额头,扁鼻梁,尖下巴,是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现代华北人的脸型接近。女神的眼珠用两个晶莹碧绿的圆玉球镶嵌而成,显得双目炯炯。

和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这些彩塑女神像,其高度的艺术可与西方的维纳斯相媲美。但值得注意的是,已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专家推测有可能是人骨。

联系中亚曾有在人头骨涂泥成像的崇拜形式,牛河梁女神像有可能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依据塑造出来的。这就不单单是艺术造型了,女神头像可以作为研究古代中华人种学和民族史的典型标本,它使亿万中华子孙第一次看到用黄土模拟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

那么,牛河梁女神像是否与传说中的“女娲氏”有关?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抟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有专家据此推测,辽河流域牛河梁女神庙可能就是当时的原始古国对女娲的一种回忆、崇拜,而古代传说中最高统治者的祭祀方式——“郊”“燎”“火帝”也可能在此举行。

在距离牛河梁女神庙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经初步发掘证实,这座土山竟全部是人工夯筑起来的,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径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内石圈直径为60米,外石圈直径约为100米。夯土层次分明,估计总土方量在数十万立方米以上。

小土山的形状为圆锥形、小抹顶。上面是用三圈石头围砌起来的,每一层石头伸进去10米,高度为1米,山下面亦有三圈石头围砌起来。围绕小土山周围的山头上,还发现有30多座积石冢群址,整个积石冢群都是圆锥形、大抹顶,和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布局是一样的。故考古专家将其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在“金字塔”顶上,向四周望去,女神庙遗址与“金字塔”在一条南北线上,而东西两侧的积石冢群址与“金字塔”等距离地排列在一条线上,这种布局使人明显地感受到“金字塔”的中心地位。

据说,当初发现这座“金字塔”时,山上到处散布着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之”字纹彩陶片以及冶铜坩埚片。而“金字塔”顶部是炼铜遗址,有1500个炼红铜的坩埚,每一坩埚约有1尺多高,锅口约有30厘米,像现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如今,为了保护这个炼铜遗址,已将这些冶铜坩埚全部用土封上了。

那么,这座“金字塔”式建筑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目前学者们说法不一,有的认为这可能是辽西原始文明古国用以祭天的坛;也有人认为是王者的陵墓;还有人推测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有关。

牛河梁大金字塔顶炼红铜的遗址,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考古工作者又对围绕大金字塔周围的小金字塔群进行了部分发掘,其中出土大批玉器。

一座积石冢的中心大墓里出土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头部两侧有两个大玉环,胸前佩带着双龙相交的勾云形玉佩,头的上部有玉箍,腕部有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死者双手各握一玉龟,一雌一雄,相配成对。

我国着名考古专家苏秉奇先生认为,玉龟可能是当时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图腾崇拜物或保护神。当然,最有身份的人死时手中所握的,很可能是这个氏族的标志即图腾神,以返回他们的始祖。

另据专家考证,辽宁、吉林两省一带农村的民俗现在仍很流行龟崇拜,男女青年结婚时,房顶上都要贴一幅四龟相交的大团花式图案剪纸。

在另一座积石冢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伴有20余件玉器的墓葬,死者的胸部一律佩置一碧绿色玉龟。

奇怪的是,这两座积石冢中出土的玉龟均无头无尾无足,浑然一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联想到古籍记载中女娲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的神话传说,这个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不也与神话传说相契合吗?

呼伦贝尔草原的名称由来之谜

呼伦贝尔草原得名于呼伦湖(又称达赉湖)和贝尔湖。

“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时候,这两个大湖盛产水獭,因此,生活在湖区的蒙古人便以用动植物名称命名山河湖泉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分别命名为“呼伦湖”和“贝尔湖”。

贝尔湖是哈拉哈河与乌尔逊河的吞吐湖,是中蒙国际淡水湖泊。湖面呈东北西南向的长方形,长约33公里,宽约19公里,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大部分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水深平均8米,盛产多种鱼类,湖周围为优良牧场。

呼伦湖是中国第五大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东北向。湖的最长处为90多公里,最宽处为40多公里,周长为440多公里,面积最大时达2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左右。湖西岸为起伏的山峦和峻峭的悬崖陡壁,北岸为砾石阶地,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连接着千里绿野。受水系变化的影响,湖的水质不断出现淡水和微咸水(半咸水)互相转化的现象。当成为外流(外流入鄂霍次克海)水系时,湖水是淡水;当成为内陆湖时,湖水则变为微咸水。目前的外流机会很少,因此,基本上是微咸水湖,由于所含盐分甚低,仍适合淡水鱼类生长。湖内产30余种鱼类,还产秀丽白虾。水生动植物比较丰富。同时,由于它是我国北方数千里之内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草原辽阔,食饵丰富,鸟类栖息环境良好,因此,这里有鸟类240多种,是世界上少有的鸟类资料宝库之一。湖畔水草丰美,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炎夏初秋,绿野平铺,湖天一色,清风徐来,湖面上腾起一道道银波细浪。

呼伦湖和贝尔湖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是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是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骄傲。

呼伦贝尔高原又称巴尔虎高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四周是山地和丘陵。东与东南为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较高,多在海拔700—1000米以上。中部为波状起伏的呼伦贝尔(海拉尔)台地高原,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带的西南,一直延伸到呼伦湖的东岸,是构成呼伦贝尔高原的主体,也是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边缘。西部属低山丘陵地带,地貌发育与大兴安岭东麓的中低山丘陵区的中部相似,一般海拔高度也在650—1000米之间。

据专家介绍,呼伦贝尔草原面积有16600万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近3%。牧区天然草场的植被主要是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种类有888种,优良牧草有羊草、针茅、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野大麦、苜蓿、野豌豆、野火球等。

当地人讲,五六月份的草原像一块巨幅的绿色地毯,地毯上点缀着色彩斑斓、品种繁多的花朵,妍极了,美极了。草原的8月,虽还能看到一些白色的、蓝色的花,但大部分牧草已开始发黄,进入成熟的收割期,别有一番情调。放眼望去,在微风的吹动下,牧草酷似收割前的麦浪,此起彼伏,金波荡漾。此时此刻,感官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千古传诵的佳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身临其境,便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佳句中诗情画意的真切。牛群、羊群和骏马四处可见,草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