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古诗文读本·初中卷
19111400000095

第95章 陈亢问于伯鱼

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②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③其子也。”

——选自《论语》

【注释】

①陈亢:即陈子禽。伯鱼:名鲤,孔子的儿子。

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③远(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我快步从庭院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我快步从庭院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赏析】

这则小故事说的是陈亢通过和伯鱼的交谈得到一些心得。陈亢私意以为孔子的儿子伯鱼一定会得到孔子的偏爱,得到更多的教诲!伯鱼说了两件事,想必出乎陈亢的意料。从伯鱼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家教。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伯鱼“趋而过庭”,这里的“趋”字反映了伯鱼对父亲的敬畏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伯鱼日常的教育很严格。孔子借着偶然和儿子见面的机会告诉伯鱼学《诗》、学《礼》,伯鱼即“退而学《诗》”“退而学《礼》”,从伯鱼的行为可知他非常尊重和听从父亲的建议。从伯鱼说话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仅是成功的教育家,还是很会教育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受到儿子敬重的父亲。

【思考与练习】

读完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