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古诗文读本·高中卷
19111500000043

第43章 书牍类(3)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需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与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与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驾着轻车竖起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外族同生。

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北魏君臣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纷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知自己离去,西河将被秦占领)而痛哭流涕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桀骜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相关练习】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于相同,③榆相同B.①于相同,③榆不同C.①于不同,③榆不同D.①于不同,③榆相同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于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A.①寻找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原因。于希望你早日作好归来的打算,自己谋取幸福。

B.①推求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时候,没有其他的特殊的原因。于希望你早日做好归来的打算,自己谋取幸福。

C.①不久你就离开梁而投奔北魏,没有他人的原因。于想到你应该早一点定下好的规矩,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D.①推求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原因,没有其他人的原因。于希望你早一点定下好的规矩,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4.下列表现丘迟直接规劝陈伯之回梁朝的句子是()

①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②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③不远而复,先典牧高④将军独无情哉⑤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⑥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一开头,作者就首先提及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的功名显赫。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而屈膝”,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梁投魏的错误。

B.第三段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着名事例,近举陈伯之切身私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的疑惧。

C.第四段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的危险。

D.第五段大着笔墨写醉人的江南春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

与韩荆州书

[唐]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万户侯②,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③,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榆,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⑤,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⑥。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讹,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愤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