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回乡纳家户
19111600000015

第15章 纳家户纳姓来源及其家族在全国的分布(10)

赛典赤·苦马鲁丁→赛典赤·赡思丁→纳速剌丁→乌马儿→赛景初

赛景初是明初文学家,曾任常熟判官。明无名氏编《录鬼簿续编》载其事,上已引。依文中所记,赛景初的伯父是纳速剌丁,父亲就是曾出任江浙行省平章的乌马儿。

他的表弟即大文学家丁鹤年。丁鹤年有《赠表兄赛景初》诗:“萧条门巷旧王孙,旋写黄庭换绿樽。富贵偿来还自去,只留清气在乾坤。”风格沉郁,在赞赏赛景初人品高洁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旧时王孙、富贵不再的惋叹。

郑和

赛典赤·苦马鲁丁→赛典赤·赡思丁→纳速剌丁

→赛典赤·伯颜→米的纳→米里金→郑和

郑和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在世界航海交通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他是中国回族史上一位世界级的人物。

郑和12岁时正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将领傅友德、蓝玉统帅大军攻破昆明,元梁王亡命昆明,郑和的父亲作为故元臣子,可能战死沙场或为明军所杀。傅友德遣使押送元梁王家属三百余人至京师,郑和也在被遣送之列。后来,他沦为宦官,效力于燕王朱棣潜邸。郑和本名“三保”,可能是阿拉伯语“舍尔巴”(意为八月)的音译,回族人现在仍有很多人起这个“经名”。之所以在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被赐姓“郑”,《郑氏家谱首序》说得很明白,就是“(有)功于郑州,因赐姓郑”。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军队与燕王军队在京郊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东)作战,并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郑村坝是朱棣第一次大规模作战的胜利。鉴于马三保在郑村坝之战中建立奇功,永乐帝赐他姓郑,以纪念这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战争。

燕王朱棣称帝以后,郑和因功擢升为内官监太监,主管宫室陵墓的建造,采办宫廷婚丧礼仪所需珍宝、香料及珍奇异物等事宜。

郑和最大的功绩是七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两年而返。以后又屡次航海,历时28年,所到国家37个,行程10万余里。他比葡萄牙人迪亚士绕过好望角早81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7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从而赢得了世界航海先驱的美名。第六次航海回国后正值明仁宗时,曾任南京守备太监。第七次下西洋时,率船队到天方(麦加)。宣德十年(1435年),郑和病逝,年64岁,葬于南京牛首山。一说逝世于最后一次航海途中的印度南部西海岸,归葬南京牛首山。

《明史·郑和传》对郑和的身世只有“郑和云南人”寥寥五个字,长期以来,其身世一直是个谜;对他七下西洋的经历也语焉不详。直到1911年清末经济特科状元、云南袁嘉谷先生发现昆阳马哈只碑,才知道郑和是云南昆阳的回族。1936年,玉溪李鸿祥将军倡修县志,广征县志资料,得到玉溪东营村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兄弟所藏《郑和家谱》抄本,李鸿祥看后,认为事关重大,遂交给着名学者袁嘉谷,袁嘉谷又交给其高足李士厚进行研究。在郑和家世的研究考证中,李士厚先生做了系统性的工作。1936年,他将《郑和家谱》与史籍对比,撰写《郑和家谱考》;1983年,又得悉南京郑氏也藏有《咸阳世家宗谱》,并找到《郑氏家谱首序》,写出《新发现的南京郑和家谱首序考跋》。目前,通过对郑和家世材料、《故马公墓志铭》以及各种文献材料的研究,郑和为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六世孙,已是言之凿凿的正确结论。

郑氏家谱首序

吾郑氏自宋以上,吾不得而知。宋神宗熙宁三年,由西域天方国普化力国王,因被邻国侵略[之],不忍以土地之故而害人,舍国适宋。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五千余人,驼马五千余,请臣于宋。神宗喜其有爱民之心,兼有归诚之义,授公为本部正使总管民。所非尔[边]战事载在《宋史》,班班可考。始封宁彝侯。元丰三年,西方削平,国臣领万余骑至西京,请公复辟。宋方倚为柱石,敕普化力国更立贤君,坚留我公,不遣归国,加封宁彝庆国公。公遂家焉,卒赠朝奉王。公之长子赛伏丁封[照](昭)庆王。次子撒严袭宁彝侯,升莒国公,后袭……(王爵。撒)严长子苏祖沙袭宁彝侯,功封[照](昭)庆王爵。苏祖沙生长子坎马丁,袭王爵,为……坎马丁长子马哈木袭王爵。及天移宋祚,马哈[木](木)欲尽节义。左右劝公,尽节义不如立功名,管仲不死召忽也,孔子仁之。

迨元定鼎,马哈木思立功名,以赎不死宋之罪也。元授公平章政事,数建奇功,总督天下军务。鼎革之际,深仁厚泽,天下多颂公德焉。马哈木长子赛典(赤)[瞻](赡)思丁,帝特命驻镇咸阳,为都[昭](招)讨大元帅,授上柱国左丞相,封咸阳王,仍管平章政事。……(帝命)宣张史馆,图绘麒麟阁,赐玉赐剑赐带,嘉公功焉。赛典(赤)[瞻](赡)思丁生长子纳……(速剌丁,袭咸阳)王,驻抚滇南。生三子忽辛,授江东道宣慰……(使)云南平章政事……(纳速剌丁)生伯颜,封淮安王。王伯颜生察儿米的纳,封滇阳侯。米的纳生马三宝,袭封滇阳侯。

至明定鼎,太祖稽考前朝功臣,见咸阳王丰功骏烈,垂光史册,而社学馆、养济院尤法良意矣,足为后世楷模。因此将二条登于阴骘书中,[今](令)天下仿行。追加咸阳王忠惠二字之谥,诏建庙,于春秋祭祀,永垂不朽。诏其后裔世(袭)侯爵。维时马三宝承袭,即擢为兵部尚书,太祖颇倚重之。后数(有)功于郑州,因赐姓郑,改名为和。后事成祖,努力王事。诏颁南京天库支钞万贯赐郑和[T](下)番之费,并赐建南京三山街礼拜寺,与马丁鲁五户,分在望月楼居住。又有云不喇金八户,在城南礼拜寺住。子孙学习真经,寄籍江宁。后又……(受命使)三十余国,止于王事,归葬牛首山。赐祭田万顷,诏以立功之处建立……

由明至大清数百年来,子孙蕃衍,皆学习经典,不忘农业,鲜有仕于朝者。故遥远世胄,无实可徵。迨经癸丑发逆之变,室家荡然无存,宗族闲散。……(迨)削平[彼](后),得知根[原](源)者,仅有一二。今恐岁序淹流,久而失传,遂……之典焉。是以为序。

《故马公墓志铭》现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墓前三碑并立,中为马哈只墓碑,高1.6米,宽0.93米,楷书文四行,每行28字。背阴右上角有“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冢坟茔祭扫追荐,至闰十二月吉日乃还。记耳”。是说郑和在1411年回昆阳上坟时立此石碑。碑文由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写,内容如下:

故马公墓志铭

故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祖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斤](斥),言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惟保护[洽](给),未尝有倦。公已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聚](娶)温氏,有妇德。生子二人,长文铭,次和;生女四人。和自幼有才志[焉],(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赋性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勤),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公生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铭曰: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该碑文对郑和世袭说得很清楚,即曾祖父为纳速剌丁的长子赛典赤·伯颜,祖父是米的纳,父亲是米里金。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然今之中国人借科学之知识,外国之机器,而造一艘三千吨之船则以为难能,其视郑和之成绩何如?”1904年,梁启超着《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拉开20世纪郑和研究的序幕,向达、袁嘉谷、冯承钧、张星、李长傅、陈子展、许云樵和夏璧等人展开了相关研究。1935~1936年,《通番事迹记》《郑和家谱》《静海寺残碑》、长乐《天妃灵应》等碑发现,学术界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考证郑和下西洋的论文,其中代表人物有:郑鹤声、冯承钧、李长傅、吴晗、许道龄、童书业、向达、莎士武、朱、李士厚、范文涛、张礼千、顾颉刚、束世徵、管劲丞等。新中国建立以来,郑和研究进入深入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郑鹤声、向达、朱、包遵彭、徐玉虎、韩振华、张维华、周世德、徐鳌润、方豪、毛一波、樊树志、陈存仁、林宗霖、朱杰勤、陈得芝、冯尔康、田树茂、周邵泉等。1983年后郑和研究全面发展,不仅建立了郑和研究的专门学术组织和创办相关研究刊物,还持续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并出版大批学术成果。1998~2002年郑和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各种学术交流频繁,海内外召开各种学术会议10次,发表论文近300篇,并出版了相关论文集和着作。另外,欧美、东南亚都对郑和有研究,欧美的研究甚至比我们国家要早30年。

附:

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其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梁启超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时则有葡之王子亨利(DonHenry)献身海事,既发大西洋附近仙图群岛(PortSanto)、挨莎士群岛(Azores)、加拿里群岛(Canary)(1394-1463年)。未几哥伦布遂航大西洋,发见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遂启亚美利加大陆(1440-1506年)。同时葡人维哥达嘉马(Vasco Da Gama)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1486-1497年)。越十余年,而葡人麦折伦(Magellan)横渡太平洋,启菲律宾群岛,绕世界一周(1519-1522年)。自是新旧两陆、东西两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